房子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有的人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就是為了買一套房子,更嚴重點的說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一套房子連娶老婆都很困難,由此可見房子在中國的重要性。因此中國人「有房才有家」的思想就給了一些賣房人和炒房人可乘之機,相比20年前來說,我們的房價已經翻了好幾倍,人人都能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十分困難的。
經過國家調控,近兩年中國各個地區的房價漲幅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有一些具有一定「特殊意義」的房子,想要控制它的價格相對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其中一個就是——學區房。古時有孟母為了能夠讓孟子更好地學習三次搬家,今天則有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上他們眼中的好學校,擠破了頭的去買學區房。其實學區房的出現是不利於我國相對公平的教育環境順利展開的,但這種現象的出現歸根結底也是因為我們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平均,才導致了一批人即使學區房的價格高的離譜,還是會有人去買。
學區房的價格遠高於普通房子的價格,甚至一些名校旁邊的學區房價格比市中心的房價還要高。有的人買學區房僅僅是為了孩子上學,並不是為了自己能擁有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很多開發商就抓住購房人的這一心理,把學區房建設的面積小,房屋多,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來買房子。雖說居住環境不怎麼好,但對於購房人來說只要有就行。等到孩子要結束在這所學校的學業,家長馬上又會目光放到另一所學校的學區房,把現在的這所房子給賣掉。這樣的做法其實擾亂了國家正常的購房秩序,但對於家長來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想要孩子上所謂的「好」學校,資金又不是很充足,只能這樣做。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話語我們也經常會聽到。針對學區房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國家聯合教育部門終於「出手」,出臺了新規定:一些教育不均衡的地區,要採取隨機派位、多校劃片的入學方式。這一規定的出臺,可以說學區房的優勢將「不復存在」,學生上學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1·學區房的認定標準
在新規下,依舊實行以房擇校,但標準會做出一定改變,有關部門會針對學區房做出一定的篩選。在以往管制比較鬆散的時候,同一小區裡的地下室、車庫甚至過道房,只要存在於這個小區都能成為學區房。在整改後只有能夠居住,並且真的有人居住的地方才可以稱之為學區房,並由相關人員進行不定期抽查,如果有人單純購買不去居住,那麼將取消孩子的入學資格。
2·多校劃片入學
以往學區房的劃分都是就近的小區裡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個學校,但根據我國學校分布不均勻這一現象,新規下實行多校劃片入學,也就是一個小區裡的學生不再固定一個學校,有時會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校在同一小區進行挑選學生。這就意味著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固定的學校而購買的學區房,結果也有可能是被其他學校選走。
3·一屋對一位
新規下,一個房屋和一個入學名額是綁定的,6年內除二胎外只有一個入學名額。舉個例子來說,假如我在2020年購買了一套市一中的學區房,那在2014年—2020年期間,這所房子不能有去市一中上學的記錄,如果有記錄,我的孩子就去不了市一中。如果很幸運我的孩子是第一個進入市一中的學生,則在2020—2026年期間,除了我的第二個孩子,其他人購買這套房子就不能再去市一中上學。這樣6年一循環,關於買賣房屋的時間段問題就得到了相應的解決。

在新規下,學區房價格虛高的問題也會有所改善。教育部發布的一系列規定,都是為了讓教育資源分布更平均,讓孩子能擁有更加公平的上學環境,讓房價趨於平穩。但在新規下,這兩類人可就傷腦筋,「欲哭無淚」了。一個就是購買了以前屬於學區房的地下室、車庫、過道房的人,現在它們可以說是既花了錢又沒取得入學資格;第二個就是房產中介,有些房產中介就是專門售賣學區房而賺取大量的中介費,有些房產中介甚至欺騙那些急需購買學區房的人,賣給他們假的學區房。新規一出,學區房在人們心中不會那麼火爆,這些房產中介自然會受影響。
學區房之所以能夠被炒到那麼高,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目前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相信只要我國的教育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關於學區房的一系列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