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對於很多年輕人和家長來說,房子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結婚或者生活總是要有一個住的地方。
可是現在的房價並不便宜,很多人一年的工資可能只有十萬左右,不吃不喝很多年才可以全款買一套房,因此不少人都會選擇背負房貸,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還會專門買學區房,可是比如廣州有實驗小區的某學區房,價格在十萬元左右每平米。
還有北京的某學區房只有6平米,但價格卻在百萬元以上,有些家長表示買學區房不時為了住,而是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有些家長自己也因此背負了房貸,成為了城市裡的「新窮人」。
其實學區房的存在是不太合理的,不僅變相抬高了房價,擾亂了房地產市場,在教育資源分配上也很不公平。
優質的教育資源肯定是都想擁有了,大家都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些人還會讓孩子去培訓班學習,一般家長買了學區房都不是為了居住,對周圍的居住環境和房屋的大小並不關心,只要孩子能上海學校就夠了,部分有錢人為了上好學校可以買學區房,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上一般的學校。
為了解決學區房的弊端,教育部就宣布了一些新規定,比如在教育不均衡地區要採取採取隨機派位,多校劃片的入學方式,這樣一來學區房的優勢將不存在,也就是說學區房在部分地區可能要取消了。
學生們對於新規的實施也感到猝不及防,畢竟這件事情有點突然,這個新規出來後他們的上學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保障,學區房價格虛高的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
對於學區房存在的各種問題,最終還是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其實早就有專家在呼籲,應該「取消」學區房,最近教育部終於出手了,發布了一些新規定,比如在教育不均衡地區,要採取隨機派位,多校劃片的入學方式,隨著新規的實施,學區房的優勢也將「不復存在」,學生上學的公平性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其實在教育部的新規發布後,對於學區房的認定標準會變的更加嚴格,以前有關部門對學區房的管理比較寬鬆,比如地下室、車庫、過道房等等,只要有學位就可以成為學區房。
而現在只有真正的住宅才可以判定為學區房,要是為了孩子上學去購買學區房,那就會取消入學資格,而且以前分配上學都是就近原則,比如學區房內的所有學生都上一個學校,這也就造成了優質教育資源被壟斷情況的出現,今後同一小區的學生可能會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去不同的學校讀書。
而且一套學區房和一個入學名額是綁定的,6年內除二胎外只有1個入學名額,這也可以解決學區房的一些問題,在這個新規實施後,有2類人要欲哭無淚了。
第一類人是已經購買了地下室,車庫或者過道房的人,現在這些已經不能算作學區房了,他們相當於白白掏了錢。
第二類人是囤積大量學區房的炒房客或者中介,在新規實施後,他們手裡的房子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值錢了,願意購買的人估計也很少,因此這個新規的實施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還是很友好的,各位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