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房地產這個行業開始,學區房就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窮什麼都不能窮教育」和「有了房子才有家」這兩個觀念完美融合,造就了「學區房」,不關注也不行啊,在中國,不買學區房,沒戶口不讓你上學。也正因如此,讓學區房成了開發商和炒房客們眼裡的香餑餑,在部分地區,一套學區房甚至可以賣出上千萬的天價,讓人瞠目結舌。
比如南京這邊,一套52平老破小,掛牌6天就以總價390萬火速成交,主要原因是該小區是小學+初中雙重點學區,今年南京中考狀元就是這倆學校的學生。
根據58、安居客研究院給出的數據顯示,過去二三十年,全國房價上漲幅度最大的房產就是學區房。比如南京,僅僅四年時間,就有學區房樓盤漲幅近200%。在全市平均房價28000元/平時,有些學區房價格已經飆升到104000元/平。最關鍵的是這類房子基礎條件都非常差,有些甚至連住人都難。比如下圖這個學區房,單價已經10萬+,但是它的長相確實讓人難以和如此高的單價聯想到一起。
可見,不管在哪個城市,房價最高的基本上都是擁有頂級學區的學區房。為何學區房上漲幅度最大,單價最高?這是因為教育資源是和房子捆綁在一起的——中國大多數城市皆是採取「劃片入學」的教育分配方式。換言之就是,教育資源和小區是牢牢捆綁在一起的,房子因為有了學區的加持,其價值也會更勝一籌。
比如深圳的百花園小區和園中園小區,兩個小區僅僅只相隔一條馬路,卻因各自所屬的學區不同,同等戶型面積的房源單價差高達8萬元/平。
但在新規下,學區房怕是要涼涼。因為教育部發布新規首次明確提到: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地方,穩妥實施多校劃片,採取隨機派位方式入學。「多校劃片」和「隨機派位」的新政策下,教育資源的分配重新洗牌。這意味著,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城市學區實施「新規定」,有些學區房的優勢將大大降低,對應的學區房也將要「涼」了。
比如北京正在推進的「多校劃片」,意在為全國義務教育改革做出可行探索。事實上,教育部已經連續多年發布通知,要求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積極穩妥採取多校劃片。
不過,短期內多校劃片必然面臨既得利益的阻礙,很難迅速複製到全國。但多校劃片,已是大勢所趨,連作為教育高地中的教育高地的北京西城區都能大刀闊斧推進,遑論其他地方?
所以,學區房的改革,對於一些囤房的人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因為一旦多校劃片的話,就意味著學區房的稀缺性大大減弱,價格也會隨著下跌。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兩個小區僅僅只相隔一條馬路,卻因各自所屬的學區不同,同等戶型面積的房源單價差高達8萬元/平。如果沒有學區的劃分後,那價格還能維持在8萬嗎?
因此,現在還在炒學區房的那些人,怕是最後的狂歡,未來在新規下,說不定就得在高位站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