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point / by.iruicj / 2021.01.05
NEWS
柔宇科技正式向上港交所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材料,並獲得受理,屏幕行業獨角獸再次踏上上市之路,此次計劃募集資金約為144元。
睿財經訊(文/劉冉)近日,柔宇科技正式向上港交所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材料,並獲得受理,屏幕行業獨角獸再次踏上上市之路,此次計劃募集資金約為144元。
資料顯示,柔宇科技在2012年成立,主要是研發和生產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以及柔性屏摺疊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2018年10月,發布全球首款商務可摺疊手機讓其名聲大振。
顯示屏行業獨角獸一直被PPT量產、炒作概念、甚至有網友稱,騙子公司、深圳三大騙等。給人留下壞印象的根本原因是柔宇科技虧損嚴重。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柔宇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6472.67萬元、10904.58萬元、22697.77萬元和11607.37萬元,總計約5.17億元。然而,同期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5931.28萬元、-80217.97萬元、-107319.28萬元和-96053.72萬元,累計虧損約31.94億元。
虧損只是柔宇科技鮮為人知的一方面, 柔性屏的故事如何講下去值得懷疑。
摺疊屏手機,虎頭蛇尾
據知情人士,此次上市並不是柔宇科技第一次遞交上市申請,早在2019年柔宇科技已經悄悄提交在美IPO申請,估值在80億美元,預計籌集10億美元。對此柔宇科技表示「不作回應」。
對於柔宇科技沒有在美成功上市專家分析稱,柔宇科技在赴美IPO擱淺,原因眾多,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美國連續對中概股做空,現在赴美上市時機不佳。阿里、京東、網易等對家中概股都已回港二次上市。二是,在港或國內上市政策有所放寬,特別是科創板優惠政策明顯,對國內科技公司來說更加合適。
宇科技公司簡介顯示,公司已經獨立自主研發超低溫非矽製程集成技術(ULP-NSSP),ULP-NSSP技術在成本、良率、屏幕彎折性、可靠性等眾多方面都有所領先。
憑藉技術獨特性,柔宇科技在資本市場更一路高歌猛進,公開資料顯示,柔宇科技在2019年四度季度已經完成F輪融資,估值在60億美元左右。
2012年5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達上百萬元,2013年B輪融資,IDG領投,融資金額高達數千萬美元。之後連續融資,估值也不斷上升,投資機構不乏中信資本、浦發銀行、農行、工行、中行、平安銀行等機構,同時也有越秀產業基金、李嘉誠旗下香港尚乘集團等資本大鱷。
連續融資之後,若柔宇科技卻被行業內人士質疑,與高估值和高融資形成反差的就是產品,在2018年10月柔宇科技發布全球第一款商務摺疊屏手機,但銷量並非常慘澹。在To C端產品並沒有展現出讓人折服的競爭力,To B業務上並沒有實現盈利。被認為是一家「賣概念」概念的公司,這也導致有人在知乎上提問:柔宇是否是一家騙錢的企業。
大客戶交易疑點諸多
對於柔宇科技的產品一直都是「迷」一樣的存在,據清流報導,一位高校教師公司採購3000萬元柔宇科技產品,但具體採購細節一直沒有公開。柔宇科技在此前2019年遭受市場質疑時,曾發布聲明稱彼時「一個季度籤約的客戶訂單額,就已達40億元,柔性電子市場增速遠超預期」。該40億的大訂購單招股書並出現,真實令人百思不解。
作為屏幕使用大戶手機廠商,沒有一家一線手機品牌與柔性科技出現大規模交易,在2020年初,柔宇宣布和中興通訊達成合作,有媒體解讀為「首次與手機廠商展開大規模合作」,但1年時間過去,雙方合作落地的成果還並不為外界所知。
根據柔宇官方公布的數據,其已經與全球500餘家企業客戶合作,包括路易威登LV、空中巴士、中國移動、李寧、豐田、廣汽、瀘州老窖等。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柔宇科技來自B端企業的營收只有2475.94萬元。500家合作客戶評價每家只採購不到5萬元的產品。這個採購規模只能說B端體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三星和京東方僅是「假想敵人」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柔宇科技表示,戰略定位上,除了兩者技術路線(LTPS vs ULT-NSSP)完全不同之外,柔宇科技實行B2B+B2C,換句話就是,柔宇既研發生產全柔性顯示和全柔性傳感等核心基礎器件,也致於拓展柔性技術不同應用場景,並針對性的提供企業解決方案和終端產品。」
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在很多場合都將自己產品與京東方和三星進行比較。劉自鴻介紹,雖然市面上柔宇、三星等都先後實現了摺疊,但兩者屏幕在工藝和技術路線上存在著根本的不同。三星、京東方等公司採用的是「低溫多晶矽(LTPS)」技術路線。而柔宇術路線則是「超低溫非矽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體系。
獨有的摺疊屏技術一直是柔宇引以為傲的技術,並建立全球首條類六代線生產線,耗資110億元,與京東方生產線相比差距較大。數據顯示京東方共計投資了15條顯示面板產線,總投資額高達4672億元。其中,AMOLED產線就多達5條,總投資額2080億元;1條為5.5代線,投資額為220億;4條為6代線,每條投資額465億。
從生產線造價上看,兩者相差較大,京東方5.5代線建設費用是柔宇科技類六代線兩倍。在2017年開始建設一條6代柔性OLED生產線耗資為7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490億元),是柔宇科技生產線4.5倍。
與競爭對手比較,柔宇科技生產線建設中投入資金確實稍顯遜色,在生產規模和產能比較差距較大。
現在三星、LGD、京東方採用的技術都需要真空蒸鍍機,該技術基本上日本Canon Tokki公司壟斷,單臺售價都過億美元,並且生產數量非常有限,京東方購買之後柔性屏才能順利投產,柔宇科技稱,產品已擺脫鬥魚真空蒸鍍機需求。
柔性屏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合格率較低的問題,三星合格率在超過80%,京東方合格率在60%左右,柔宇科技的合格率一直未公布。
柔宇科技生產線、產品、客戶訂單、To C端用戶數量都沒有明確數據,真是一個迷一樣的公司。
根據IHS Markit數據,按現有產線規劃來看,到2020年京東方、維信諾和TCL集團分別將佔有22%、4%和4%產能份額相,柔宇科技尚在其它之列。柔宇科技在研發投入、技術佔比以及營收等方面,與京東方、三星都不在一個水平線,儘管資本運作非常流暢,但是未來增長潛力有限,IPO前景難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