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告別窮人思維,方能把握人生

2020-12-20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作者:蔣小志(富書專欄作者)

告別窮人思維

是你跨越階層的開始

今天是2020年的第一天。

有一份報紙的新年賀詞這麼說:歷史並不常在某個特定時刻讓一切發生改變。只是在我們的心裡,習慣找一個開始。

所以無論過去的2019,你過得是喜是悲,今天都可以成為一個新的起點。當人力無法立刻解決問題時,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寄希望於時間。

2019年,毫無疑問是中國財富大洗牌的一年。狂飆突進的網際網路,清冷的樓市,截然不同的命運,不過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年終演講裡說過一段話:

過去的四十年中,一個人能不能成為優秀的人,跟你出生在什麼家庭,跟你智商高不高,跟你的資源豐富不豐富,都沒有關係。只跟一個東西有關係,欲望——你願不願意富起來,你敢不敢為了致富而冒險。

2020年依然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如果你不甘於一輩子在固有的階層打拼,那你首先就要告別「窮人思維」。

貧窮

是有原因的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生買了件35000元的香奈兒上衣,洗過之後掉了色,忿忿不平地追問客服。

客服說:「不好意思,我們的產品從來不考慮洗滌,這產品設計時根本沒考慮要洗,一般都是穿幾次就要丟掉。」

網友一陣驚呼: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

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嗎?不,恰恰相反,是我們的想像,限制了我們的貧窮。

當初,王健林給了王思聰5個億,結果他賺了40億。我和朋友也探討過這個問題:給你五個億,你會拿來幹什麼?

朋友玩笑般地說:「什麼,給了我五個億我還用幹什麼嗎,當然是什麼都不幹了啊!」

幾年後,看到我和朋友的狀況,這才深刻意識到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距。

原來,我窮,真的是有原因的。

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裡面講到這樣的一個故事:

鄉裡有兩個哥哥,一個堂哥,一個表哥。兩個人分別在鄉裡搞養殖業養蛋雞,剛開始,兩個人都沒有經驗,蛋雞總生病,還容易被野動物偷。

半年後,堂哥就受不了那種起早貪黑的苦,還沒等到雞下蛋就淘汰了所有的蛋雞,選擇外出打工謀生。

而表哥還在堅持,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上網查資料、詢問行家,最後行業規模越做越大,掙的錢也越來越多。

十年後,堂哥還在打工,買房買車負債了十幾萬。而表哥靠著自己的養殖經驗,在城裡全款買了房,買了一輛奧迪,手裡餘下的現金流還有幾十萬。

在面對困難時,堂哥選擇了放棄,他放棄的不僅是養殖業,還有更多的機會。而表哥看準了養殖行業能賺錢,所以拼死也要堅持下去。

同樣的起點和背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造成了窮富階層的差異。

一個人的黴運裡

藏著低水平的認知

我們貧富差距的背後,其實是彼此思維認知的不同。

雖然最近劉強東很受爭議,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有野心的商業奇才。

1992年,劉強東考入了北京人民大學。他說,高考時他只填了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同時,他心裡明白:這不是我的終點。

在宿遷中學的90年慶典上,他說到:

今天我依然在努力地學習、看書、在上學,我依然每天工作16個小時,沒有周六、周日。為什麼?並不是僅僅為了事業上的成就,我希望我每一天的學習都能夠讓我看得更遠,我每一天的努力都能夠讓我走得更遠。

能想像到的舞臺有多大,你就會願意付出多少努力。

有的人容易得而忘形,獲得一點小小成功後,就被局限在已有的成就裡。

而真正有遠大抱負的人,他們的成就感,來源於不斷追求真理的過程,而不是驗證某個真理的結果。

武俠小說裡,就沒有人敢狂妄稱自己天下第一。因為說不準就會出現個隱士高人,踩著自己的名頭上位。

有大格局觀的人,才更容易實現貧富階層的逆襲。相反,如果一個人常常局限在自己的認知裡,即便機會來了,也不一定能把握住。

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窮人決定把牛賣了,買了幾隻羊,吃了一隻,剩下的來生小羊。可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變得艱難了。

窮人又把羊賣了,換成雞。想讓雞生蛋賺錢為生,但是日子依舊沒有改變,最後窮人只好把雞也殺了。

這就是窮人的慣性思維,依靠妥協來面對生活的難題,因為害怕艱難而選擇了放棄,導致最終錯過了變富的機遇。

當然,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我們無法想像的貧窮,對於他們而言,能活得下去就是活著的唯一目的。

可對大多人來講,思維方式,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突破固有認知

是一切改變的開始

在生活裡,窮人之所以窮,是來源於他們的窮人思維。

比如,他們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不相信會有什麼改變。又比如,無論做什麼都把省錢作為首要標準,以為少用就等於多賺。

我們的想像力,就這麼被我們的思維認知所局限。

每個人都像是一隻井底的青蛙,只能看見自己眼中的那片天空。

英國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貝克哈斯曾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用人工方法同時孵化出一群家鵝和一群天鵝。他把一隻家鵝雛放進天鵝群,又把一隻天鵝雛放進家鵝群,讓它們在一起生活。

半年後,他發現天鵝群裡的家鵝雖不能翱翔藍天,但可以輕鬆地飛行幾百米,而與家鵝從小長大的天鵝卻連飛離地面都十分吃力。

天鵝群裡的家鵝,在一個會飛的環境中長大,在它的認知裡:它也是會飛的。

而生活在家鵝群中的天鵝,因為身邊的人都不會飛,所以在它的潛意識裡,它也不會飛。我們很可能就是那隻生活在不會飛環境中的天鵝。

因為認知限定了我們的想像力,即便有天賦,也終究會被漸漸埋沒。

有一個著名的段子是這樣說的:一堆水果,放在水果攤上,只能賣幾塊錢,而將它做成水果拼盤,價錢就立馬翻了好幾倍。

有的人寧願在北京租房打拼,也不願回到小縣城裡享受三室二廳。他們寧可成為在北上廣年入百萬的窮人,也不願回去當街坊鄰居口中,年入十萬的富人。

因為,更廣闊的舞臺,才能施展出更優美的舞姿。生活在大城市裡,才能培養出更高的認知。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慨命運不公,可能不是由於沒有天賦,也不是因為努力不夠,而是我們的認知,限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從而束縛了我們的發展。

對於窮人來講,突破我們已有的認知,就是改變現狀的關鍵。

別讓稀缺心態

毀了你的人生

心理學上有個名字,叫做「稀缺心態」。

這個概念由哈佛大學教授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提出,他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的重要領頭人,花了大半輩子去研究「窮人和貧窮的本質」。

第一、長期處在匱乏稀缺狀態下的人都會慢慢被環境所改變,而逐漸形成一種稀缺心態。第二、當稀缺心態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

而一旦思維方式受稀缺狀態影響而改變,我們就容易陷入貧窮的死循環。

想要改變思維方式,就需要我們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豐富我們的想像力。

首先,我們需要積累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我們的想像力,是我們在已有認知上的思考與總結。

李嘉誠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看書,他曾這樣說道:「知識並不能決定你一生財富的增加,但你的機會一定會增多,你創造機會,才是最好的出路。」

當今社會最受歡迎的人才,是需要成長為T字型。既能樣樣通地跨領域了解多個行業,也有一樣特別精通的技能。

樣樣通保證你層面廣,一樣精說明你認知深。

其次,我們要有敢想的意識,要能包容他人的意見。如果連想都不敢想,又如何能成為想要的模樣呢?

窮人思維最可怕的一點,就是他們怕窮,怕失去當下為數不多的財富。

幾年前,親戚開了一家火鍋店,想拉上我媽入股。可是我媽沒有做過這樣的生意,害怕投入的錢會打水漂,所以就選擇了拒絕。

而現在,親戚做得風生水起,已經在主城裡買了好幾套房。

因為不敢想像某件事能做好,所以最終與美好只得擦肩而過。當然,我們的想像是可能會出現偏差的,這就需要我們經常對自己做復盤。

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總結,我們不難得出一些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

窮人選擇認命,富人選擇改命窮人忙手腳,富人忙頭腦窮人省錢、花錢,富人賺錢、投資窮人學技術自己幹,富人學整合找人幹窮人獲得再付出,富人付出再獲得窮人佔小便宜,富人吃小虧窮人走親戚,富人交朋友窮人看價格,富人看價值

將我們的日常行為與復盤對比,就能迅速明白自己的定位。調整好姿勢,遠離貧窮,從此踏上富人思維的道路。

告別窮人思維

方能把握人生

你窮,歸根究底,還是因為你的想像力太窮。

如果馬雲當年沒有學好英語,沒有出國遊歷,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如果李彥宏當年沒有去美國留學深造,沒有去矽谷磨練,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百度;

如果馬化騰當初被自己的想像力局限,沒有進入到當時最大的尋呼機軟體公司,沒有接觸到一個叫ICQ的即時聊天工具,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騰訊;

如果劉強東當初沒有決定去鎮上看一看電燈,沒有去南京看那一座37層的大樓,沒有決定去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讀書,可能就不會有如今的京東。

回到之前王思聰的那個點,如果給我們五個億,我們不是選擇什麼都不幹,而是勵志幹出一片事業,或許我現在就不會為少得一篇稿費而苦惱。

最怕的不是你當下貧窮的現狀,而是你的想像力,限制了你的貧窮。

實際上,多數富裕和貧窮的背後,也是我們優秀與平庸的差距。

作者簡介:蔣小志,富書專欄作者,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首發富書,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假如有閒錢100萬,你會選擇如何處置?
    引言:什麼是窮人思維?什麼是富人思維?假如分別給窮人和富人100萬,結局是不一樣的。選擇不同,結果也不會相同。而什麼會讓選擇不同呢?選擇背後的思維在起作用,思維決定了選擇,思維不同,選擇則不同。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財富。
  • 窮人和富人在買車這件事上,思維有很大的差異,看完你就懂了
    窮人和富人在買車這件事上,思維有很大的差異,看完你就懂了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窮人,一種是富人。可想而知,窮人和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金錢。窮人生活質量低,手上沒有多少錢。而富人生活質量高,根本不缺少金錢。
  •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01.窮人只看見存量,富人為人生增加【槓桿】有人說,你是不是傻啊,你這樣要多付120萬的利息,都比你本金多了。注意了:窮人最大的敵人不是負債,而是通脹!在推動項目的同時,也能無條件地付出並相信團隊。而窮人,往往什麼都不相信:認為生活中處處都是騙局,著眼於存量,只看得見已經存在的東西。唯一相信的,就是最不需要動腦的想法:勤奮努力,就能過上好日子。
  • 「窮人思維」帶來的是什麼?你知道怎樣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嗎?
    經常會聽到別人說「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生活當中可能經常會有這樣的誤區,就是有些人可能覺得金錢比時間更加重要,當然這肯定是要分情況的。如果為了省錢而去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比如為了省錢走上一小時的路程。
  • 富人定律: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
    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 這可以說是一條富人定律,因為人與人之間,雖然都擁有幾乎同樣的身體條件,也可能會付出同樣的努力,但不同的思維卻會造就不同的結果——窮人和富人。
  • 為什麼窮人難翻身?不是思維的鍋,原因太現實
    翻開各類公開課平臺的投資理財區,你總能看到一些號稱教你富人思維的課程,據說學習了這類課程,你就能明白富人是怎麼思考的,成為百萬富翁、迎娶白富美,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好像分分鐘的事。窮人跨越階層走向富人,在這裡理財專家的口中,全部歸咎為思維的原因,難道窮人與富人的差距真的只因為思維嗎?
  • 拒絕人生一眼望到底:比起貧窮,你需要擺脫「窮人式思維」
    固定性思維會讓自己更關注別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自己能否提高自己,固定思維的問題在於,它拒絕了一切的可能性,成長思維的人認為,一切皆有可能。而這三者(社會階層,固定思維,成長思維)是決定自己能否突破社會階層,窮人思維的前置必要條件。
  • 窮人買房思維」和「富人買房思維」,差了何止100萬
    那麼是不是說窮人就一定具有窮人思維,有錢人就一定具有富人思維,並不一定。小編有個朋友,家裡幾套房子,平時收收房租打打麻將。抱著小富即安的心態,認為每個月幾千塊錢的房租已經很滿足了,卻沒想過利用固定資產做投資,創造更大的收益。他們雖是實實在在的富人,但思維上仍是窮人。
  • 窮富之間的差別不僅是1000萬:不要讓窮人思維毀掉你的人生
    窮人只看到存量,富人則增加了生活的槓桿。有人會說你是傻嗎?你這樣做將會得到比本金多120萬的利息。窮人的大敵不是債務,而是通脹!當聽到債務和利息這些字眼時,窮人們感到恐懼,這是他們思維的特點。我好像付了一百二十萬的利息,但實際上我賺了。我會分析它。房貸70萬元,月供3500元左右,雙方均有工作,無還貸壓力。
  • 窮人如何翻身?關鍵在這6大思維,難怪普通人努力也掙不到大錢
    但是,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幾點,那麼你遲早會發財的! 1.預備性思維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相信每個人都聽過這句話。如果窮人想賺錢,日復一日重複同樣的工作是不夠的,他們以後要做的就是為賺錢做準備。比如,剛剛出道時候的前首富王健林,在1984年30歲的時候,還在學習海上馳騁,這不是因為他的學習能力差。
  •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解讀《富爸爸窮爸爸》
    書中主要精髓: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羅伯特.清崎的親身父親和朋友父親對金錢觀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導致兩位父親的人生財務狀況也截然不同。清崎的親生父親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博士光環但是是窮人思維,所以稱之為窮爸爸,朋友的父親是一位連八年級都沒有念完,擁有富人思維成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所以稱之為富爸爸。窮爸爸會說:貪財乃萬惡之源。
  • 從地下室搬出來才升了職,不擺脫窮人思維,一輩子也翻不了身!
    但這便宜也有便宜的壞處,人多不說,隔音效果也差,一天到晚都能聽見外面的車鳴聲和腳步聲,還有一絲不明覺厲的聲音,吃飯也貴,隔間也沒個廚房,所以他吃的最多的還是泡麵,胃也出現了問題。是老張的一個熱心之舉,打破了小萬的窮人思維。打破「窮人思維」什麼是窮人思維?通俗的說,是愛貪小便宜,覺得便宜的東西性價比高,大多數有「窮人思維」的人,往往吃虧就虧在這裡。
  • 避開窮人思維使得自己的腰包鼓起來!
    當二八定律的降臨使得我們都知道「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時代已經悄悄的來臨。成不了富人,就要淪為窮人因為我們總得為其買單嘛!在現代快節奏的發展下,窮人富人的轉化並不能僅僅用思維判斷它是多方位全方面的一個思考模式,影響一個人的發展因素有很多,但是往往思維模式或者思維高度的確能決定一個人最後的生存高度到底是多少。
  • 《富爸爸,窮爸爸》:要想成為富人,必須擺脫窮人思維
    按照富爸爸的理念,清崎逐步擺脫窮人思維,實現財務自由,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家。這本20年前的出版的書,雖然其中有些內容已稍顯陳舊,但主要的思想觀點依然振聾發聵。當然,有朋友會說,能成為一個焦慮的中產階級也不錯啊!確實,能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成為一名中產階級也已經算是走到了大多數人前面。無論是窮人,還是中產階級,都無法擺脫「僱員」的身份焦慮,兩者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設想如果只是指靠工資,那麼即便你掙到了年薪10萬、50萬、100萬,你也不過是一個「僱員」,因為最終命運還是掌握在別人手裡。
  •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距有多大?這場發布會講透了
    世界經濟陷入危機,據世界銀行6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約5.2%,成為150年來最嚴重的四次衰退之一。激蕩的2020,你是否也有這些疑問?大環境下,經濟會如何走向?通貨膨脹會如何變化?到底是「現金為王」?還是「投資為重」?是否有「機會」可以抓取?投資的「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到底有什麼差別?
  •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不改變這5個思維,永遠翻不了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富人們似乎會越來越富有,而窮人們則越來越窮,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主要原因在於窮人們有著一些固有的落後思維,這些思維模式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發展:1.能省則省致富有兩條路,開源和節流,這兩條路會有不同的效果。窮人們往往選擇的是節流。
  • 窮人沒有經濟智慧?資本話語權的擴張:思維(邏輯)決定貧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絡上流行起兩個詞,一個是「窮人思維(窮人邏輯)」,另一個是「富人思維(富人邏輯)」。我實在百思不得其解!我一直以為,思維(邏輯)只有正確錯誤之別,沒有貧富之分。如果思維(邏輯)也有貧富之分,那行為也要做個貧富區分。思維指導行為嘛!
  • 為了裝有錢人,月薪3000的我用貸款買了名牌包:可怕的窮人思維
    為了裝有錢人,月薪3000的我用貸款買了名牌包:可怕的窮人思維這個世界的窮人很多,富人也不少。但是社會上也不乏一種現象,就是窮人也想購買奢侈品,甚至貸款大量的錢財去購買,大家這又知道是什麼緣故嗎?其實這就是一種窮人思維。大家可以從下面的內容思考一番,然後從實際生活去借鑑一些東西。1.窮人花錢沒有節制為何月薪3000的人為了買一個名牌包包就願意花費自己存了大半年的錢又或者用自己的貸款呢?
  • 學會規避窮人思維!讓腰包「鼓起來」!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貧富轉化已不能僅憑思維來判斷。影響一個人發展的因素很多,但往往思維方式或思維高度真的能決定一個人最終的生存高度。窮人和富人在思維上有什麼區別?窮人安分守己,富人未雨綢繆在工作中,窮人和富人有很大的區別:窮人對做好自己的本分非常滿意,而富人則試圖為自己找到更多額外的東西。做一件自己應該做的事,是立足的基礎,而只能是自己的立足點;除了要完成什麼之外,還應該能夠向外發展,接觸各種知識和資源,為致富打下基礎。
  • 這三種窮人思維把原因說透了
    人活一世,沒有人願意一直過貧窮的日子,每一個窮人也都想翻身,都想賺大錢,能過好日子,能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為此,絕大部分窮人也會努力的奮鬥,但在激烈乃至慘烈的社會競爭中,窮人通過努力奮鬥翻身、擺脫貧窮、成為富人,永遠都是少數,這就像一個金字塔,大多數窮人即便努力奮鬥,也是站在金字塔的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