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你的房子,一開始就買錯了

2020-12-23 安居客

來源:大鬍子說房

上周文章中,我們聊到三十年後,房子的居住體驗會不斷變差,所有的小區可能都將不可避免走向衰敗。同時也提醒大家,買房切忌一步到位,最好5-10年置換一次,讓自己的資產滾動起來。


5-10年置換,這個觀點有許多粉絲朋友們質疑,大致都是說普通人,期房到手就要兩年,裝修又是兩年,還沒住個幾年又要置換?


換房說著簡單,操作過都知道非常麻煩,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可能實現嗎?


更有粉絲直接質疑我,大鬍子,你不是普通老百姓吧?哎,看來我富二代的身份終於被暴露了!


別誤會,開個玩笑!給出這個意見,並非是大鬍子肉食者糜。這確實是我過去買房的最大感悟,想當初買下第一套房時,付完首付也是一窮二白,真說靠什麼,靠的就是不甘於此的一股勁。


從一套到兩套,從兩套到三套,從三套到更多。。。從普通到優質,從自住到配置,從買第一套房開始,我就非常清晰的知道,這絕對不是這輩子唯一的一套房子。


我想告訴大家:在大城市買房,一定不要以為房子只是用來居住的,它可能是你實現資產躍遷的唯一方式。


所以在大城市買首套房的邏輯,可能跟所有人想的完全不一樣。大家可能以為首套房一定要滿足所有的需求,但這恰恰會讓你陷入買房的思維誤區,錯失財富翻番的機會。

光說不練假把式,今天就來好好聊聊,普通人到底如何買首套房,讓自己的房產不斷滾動起來,創造財富!


第一套房怎麼買很重要,它是你後續房產裂變的基礎。

首套房買的好不好非常關鍵,但在實際買房過程中,許多人的首套房都被一步到位的思想給坑了。


為什麼這麼說?這與談戀愛一樣,一旦你有了與一人廝守終生的想法,你對另一半的要求就會苛刻起來。


買房也是如此,一旦你決定在一套房子裡度過餘生,姑且不論現實與否,你對這套房子的要求就會全面起來。


最好是離公司近一些,交通方便能滿足通勤;還得學區不錯,未來孩子也需要教育;結婚老人也要來帶孩子,周邊配套得成熟,最好靠近醫院,以備老人不時之需等等。


帶著這樣的大而全的想法去買房,你的首套房最大的特點,就是中庸。


買到手的房子,說不上哪裡不好,但也說不上哪裡好。三房的面積,不大不小;剛需的地段,並不核心;學區有,但叫不上號;與單位四五十分鐘的通勤距離,能接受但也並不優質。


這樣的房子,在每個城市都有,總結起來三個字:差不多,最後這份差不多也會反映在漲幅之中。


這份差不多的漲幅,肯定比不過那些某項特質格外突出的房產。就像南山的單房與龍崗的三房一樣,總價差不多,但南山地段的漲幅在過去遠超龍崗。比如南山的鼎太風華,地段優越、學區優越,單房反而因為上車總價低,單價已經漲到15萬,甚至遠超整個小區的漲幅。

如果你三代同堂,有三房居住的需求,但同時孩子又有讀書的學位需求,你怎麼選?普通人可能覺得應該優先滿足居住需求,再滿足學區需求,但是如果你反過來操作,可能你首套房就能買到漲幅不錯的房子。


一步到位的思想,在你資金有限時,可能讓你在一開始就買錯了!各方面都很平庸的房產,能漲,但不一定能跑贏市場。在資產後續裂變的過程中,會面臨大家說的那些情況,你的房子漲了,你想買的房子同樣也漲了,可能漲得比你的還猛。


所以,一定要儘可能保證,你買的房子大概率能跑贏市場。


那麼普通人,在只能買得起一套房的情況下,如何儘可能保證自己房產的漲幅呢?


首套房一定要買到流動性強的房子。


什麼意思?就是說,你首套房不要考慮大而全的需求,而要抓住核心兩點:好地段+當下你最突出的需求。


因為人生的各個階段的需求都不盡相同。比如說,年輕的時候,只需要有容身之處即可,那你就儘量買核心地段的一房;當你已經是三口之家,孩子的教育迫在眉睫,居住需求那就得統統退後,儘量去選擇優質學區一房;等到孩子教育需求結束,你就可以開始選擇較核心地段的改善三到四房。至此,你的房產滾動也差不多接近尾聲了。


這一定要優於首套便上車郊區三房,雖然滿足了長期居住需求,但也徹底將自己的人生的變化與財富增值機會鎖死。

當無法買到各方面都突出的房產時,我們不如做減法,跟隨人生的軌跡,先滿足當下最突出的矛盾。在資金範圍內,選擇最核心的房產,獲得不錯的漲幅,再拿著這些資金,去置換更好的資產,實現裂變。


只有這樣,你才能通過買好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從而去觸碰未來更多、更好的房子。


地段搭配你最核心的需求,這是實現房產裂變的核心步驟。


當然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市場反應不斷優化房產。


首先,一定要多觀察市場反應,近期城市政策有沒有鬆動,整體市場二手成交有無變動,具體到小區成交有沒有異動,目標小區成交有沒有變動。一旦市場有火熱的前奏,就要趕緊行動起來。火熱的徵兆一般表現在,掛牌價在不斷提高,好戶型成交周期越來越短,中介房源很少,這些時候就要敏銳的開始購置或是置換起來。


其次,房產滾動並非鼓勵大家頻繁更換房產,要知道目前各大城市限售限貸非常嚴格,每一次優化,一定要是出現更好的機會才要行動。從一房置換為兩房、從剛需置換到學區,資產一定有升級,否則沒有折騰的必要。


並且,每次一定要買到自己能買到的最優質的房產,用好每一次的置換機會,因為未來的買房條件都會越來越苛刻。


最後,及時審視自己的資產優質性。即將超過15年樓齡的房產,就需要考慮是否應該置換為更加優質的資產,不然接下來可能連大盤都跑不過;而那些本身在地段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房產,那你就要考慮自己的負債率是否合理,可否將增值部分貸出,做更多選擇。


總的來說,人生至少應該有三套房,一套為了家庭,一套是為了孩子,一套為了自己。換句話說就是:一套是全家居住的剛需,一套是給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一套是為了詩和遠方的享受,或者老去的自己。


無論是居住體驗、還是個人需求、還是財富增值,你都將需要有5-10年的置換思維

相關焦點

  • 2020年事實證明,應該要早買房子
    2020年事實證明,應該要早買房子。在房地產市場利益驅使下,全國房價只漲不跌30多年,老百姓有錢就買房子或投資炒房依然比較普遍。全國城市化發展如火如荼,一二線城市是人口的主要流入地,未來房地產市場依然有上行空間。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處於飽和狀態,房價上漲空間有限。房地產調控政策只會引起房價越調越高。
  • 二手房和新房,買哪套?懂得以下3點,你就不會買錯房子
    一、看好2套房子:二手房和新房,究竟該選擇買哪套房子?,最後在2套房子、3套房子中開始糾結,比較房子所在的樓盤、戶型、房價、樓層、新房/二手房、公寓/小產權等,最後還是不知道買哪套房子。,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房子,重則買錯房子,資金受損,漲幅有限,甚至會失去利用房子價值,實現財富滾雪球增值的機會。
  • 事實證明沒有選錯,價格比瑞士盧森實惠不說
    2年前家裡的人地板被水泡了,一直怕麻煩沒有換,直到底下的龍骨和複合板都爛了,沒辦法只能更換了,原先家裡鋪的是瑞士盧森地板,價格不便宜,做室內設計的朋友推薦了家傳奇,說是德國原裝進口的,事實證明沒有選錯,價格比瑞士盧森實惠不說,質量確實很好,最終效果很大氣,和房間都地板一對比,明顯新鋪的時尚很多,老闆娘人特別好,說話嗲嗲的,我想快點鋪好就一直幫我聯繫師傅,師傅也很不錯,有什麼問題鋪好以後很快又上門來幫我調整了
  • 別再糾結層數了,事實證明:4樓並不影響你的孩子考北大,
    18層和4層的房子能買嗎?有人說4層諧音像死,更加不喜歡了;事實證明有哪層不能買?買哪裡......只要還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就痛快的去買吧!而勸你不要買房的人,自己也許脫口而出,而你卻當真了,畢竟房價漲了,誰來補你差價呢?何況房子是用來住的,何必太計較未來房價漲跌呢。
  • 別再糾結樓層,事實證明:4樓並不影響你孩子考北大,揚名四海,
    18層和4層的房子能買嗎?有人說18層不吉利,聽上去像是地獄 有人說4層諧音像死,更加不喜歡了 事實證明: 4樓並不影響你的孩子考北大、清華! 我還想說4樓: 四季發財,揚名四海,四方八志,志在四方,四方來財!
  • 一梯二戶的房子選西邊還是東邊?聽完內行人分析,才發現自己買錯
    一梯二戶的房子選西邊還是東邊?聽完內行人分析,才發現自己買錯近年來房價雖然越來越高,但是依然沒有減少人們對買房的熱情,很多朋友在買房的時候都比較糾結,因為買房需要考慮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說戶型,地段,朝向,樓層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就比如如果房子一梯兩戶,一個朝東一個朝西,那我們選擇的時候該選擇哪邊比較好呢?一梯二戶的房子選西邊還是東邊?
  • 別再糾結層數了,事實證明:4樓並不影響你孩子考北大
    事實證明:4樓並不影響你的孩子考北大、清華!我還想說4樓:四季發財,揚名四海,四方八志,志在四方,四方來財!而勸你不要買房的人,自己也許脫口而出,而你卻當真了,畢竟房價漲了,誰來補你差價呢?何況房子是用來住的,何必太計較未來房價漲跌呢!
  • 我們註定要住擁擠的房子嗎?重慶曾經用事實證明,房價是可控的
    樊綱教授在博鰲的房地產論壇上指出:「我們命中注定只能住擁擠的房子,你想住不擁擠的房子到澳大利亞去,到加拿大去,你可以買到看不到鄰居的大房子」。然而,本文將通過大量數據來說明這樣一個事實——中國人並不是「命中注定要住擁擠的房子」
  • 你在你房子住宿10年,沒有過戶,你是有錯的
    你在你房子住宿10年,沒有過戶,你是有錯的01河南套路拍受害者多慘。被必勝客盯上後,交錢多年的房產,回家一看,喜迎拍賣。把你房子奪走,你卻只是安外人,因為房產有爭議是肯定的。但是房管局備案合同,契稅證,加上諸多資料,無法證明他們房子是自己的。官司打了幾年,找到我時候。就剩下半條命了。錢沒有少花。有人工作都丟了。那一刻用他們的話語,就是對於生活都失去希望。找美體求助,人家根本不管,誰敢為了一兩個普通人,去招惹必勝客呢。
  • 準備買房的人一定來看看:買錯了你的房子將會一文不值
    xx市的房子能不能保值升值,我家是幾線城市能不能買來投資?現在6,7線房價的二手房有價無市你看到沒有?小城市的中產階級人手3,4套房子以後賣給誰?誰來接盤?指望把所有農民全趕進來買你的房子現實嗎?全部資產都在中小城市可能面對的將會是以下情況:一、2016年房價漲之前買了房子的,那麼恭喜你。二、房價翻倍後買的房,沒有貸款,那麼不好意思,你將迎來的是資產有價無市甚至縮水。
  • 別虧了300萬,才發現房子買錯了
    他們想買新房的理由,一是覺得沒住過人的房子更適合拎包入住,沒有歷史負擔,讓人感覺更舒適;二是覺得許多新房都建在熱門板塊,或是熱門板塊的輻射區域,小區又自帶底商、泳池會所等優質配套,未來升值的潛力相比周邊二手房會更大。我認為,事實並非開發商編纂的精美樓書所宣傳的那般美好。房產投資圈內有一個共識:自住買新房,投資買二手。
  • 200萬買的房子15年後賣多少才不虧?
    但是事實就是事實,同樣的事實會有不同的觀點,臨沂人就認為臨沂的房子不會跌。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同樣的事實,由於認知不同,信仰不同,利益位置不同,最後的觀點肯定不同。你沒有買房子,拿著錢等著買,你說房價要跌。
  • 事實證明:4樓並不影響你孩子考北大
    有人說18層不吉利,聽上去像是地獄有人說4層諧音像死,更加不喜歡了事實證明:而勸你不要買房的人,自己也許脫口而出,而你卻當真了,畢竟房價漲了,誰來補你差價呢?何況房子是用來住的,何必太計較未來房價漲跌呢。
  • 我身邊3個南京人的買房故事:買錯房子,虧慘了
    在南京買房,你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買錯板塊,選錯樓盤,房價幾年不漲,就相當於在虧錢。有人被套牢,想換房只能一拖再拖,眼看想買的板塊房價一漲再漲,只能悔不當初。我接觸到的朋友當中,就有一些投資買房失敗的案例,這些都是血淋淋的例子,希望你能從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
  • 我身邊3個無錫人的買房故事:買錯房子,虧慘了!
    本文來源:無錫樓市動態作者:季磊有人歡呼,在樓市黃金期賺得滿盆金缽;也有人無奈,買錯板塊,選錯樓盤,房價幾年不漲……特別是幾年前樓市火爆的時候,什麼戶型、朝向、開發商,甚至價格都不重要,搶到房子才最重要。
  • 王石:高房價下年輕人別急著買房子
    ,未來樓市已經變得非常清晰,尤其在大城市,指望房價降到你滿意才買房不太現實,更何況一畢業就想買房的年輕人?但人們最容易犯經驗主義,你說什麼都沒用,大家看到的只是過去,過去幾乎只要買房就能賺錢,年輕人哪怕傾其所有將來也會不後悔,因為房價漲了,的確有不少人賺了。但對於很多自住需求來說,如果只買一兩套,實際上房價大漲跟你財產增值並沒有直接關係,也沒改善你的實際生活水平,坐擁千萬房產依然過著乞丐般的生活這是司空見慣。
  • 事實證明:鏡子和照片裡的你,其實並不是你真實的樣貌
    文/行走天涯事實證明:鏡子和照片裡的你,其實並不是你真實的樣貌每個人都會照鏡子,那鏡子中的我們是真實的我們的長相嗎?如果當大家發現自己在蘋果手機前置攝像頭中的自己的臉並沒有變形的話,那麼可能就要想一想自己的臉究竟是怎樣真實的模樣了?科學家就表明事實證明鏡子中的我們,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我們。因為人的眼睛和人的大腦都會欺騙我們自己,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比看到的長得更漂亮一點,這就是為什么女性喜歡化妝,喜歡買新的衣服。
  • 2008年買的房子如今的市場價是多少,看這套房子到底賺了多少錢?
    記得在2008年時我們家買了一套二環路邊上的房子,當時的價格大概為2500一平米,由於是在單位裡購買的和當時的市場價差不多,還猶豫到底買不買的問題,主要是一錢不夠要到銀行貸款,二是房子所處的位置比較偏遠,當時是這樣看的,實際現在只是有點偏。
  • 這層房子送多少平方都不要買,聰明人白送都不要,後悔買錯了
    都會選擇在城裡買房,但是說到買房很多購房的朋友只在乎地段和戶型,我的售樓朋友和我說,買房樓層數也是很重要的,那麼一棟樓到底那幾個樓層值得買。下面齊家敏敏就和大家來聊聊這個問題,如今一些地產商因為樓層不好怕房子不好買,就會想辦法策劃優惠政策,或者炒作來賣,沒有經驗的朋友就買錯了。住進去才開始後悔,我家當初就買錯了。
  • 站著不動,你永遠是觀眾!房子不買,早晚後悔
    經常聽到一種聲音:「好羨慕你啊,買的房又升了」。「你也可以啊」。……要記住,站著不動,你永遠只是觀眾中國人買房子的5大怪現象:1.知道會漲,猶豫不決。4.明知道,工人成本,材料成本,地價成本不斷上漲,卻相信房子會降價。 5.明知道房地產行業是中國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政府不可能讓他破滅,你卻一直期望他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