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鬍子說房
上周文章中,我們聊到三十年後,房子的居住體驗會不斷變差,所有的小區可能都將不可避免走向衰敗。同時也提醒大家,買房切忌一步到位,最好5-10年置換一次,讓自己的資產滾動起來。
5-10年置換,這個觀點有許多粉絲朋友們質疑,大致都是說普通人,期房到手就要兩年,裝修又是兩年,還沒住個幾年又要置換?
換房說著簡單,操作過都知道非常麻煩,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可能實現嗎?
更有粉絲直接質疑我,大鬍子,你不是普通老百姓吧?哎,看來我富二代的身份終於被暴露了!
別誤會,開個玩笑!給出這個意見,並非是大鬍子肉食者糜。這確實是我過去買房的最大感悟,想當初買下第一套房時,付完首付也是一窮二白,真說靠什麼,靠的就是不甘於此的一股勁。
從一套到兩套,從兩套到三套,從三套到更多。。。從普通到優質,從自住到配置,從買第一套房開始,我就非常清晰的知道,這絕對不是這輩子唯一的一套房子。
我想告訴大家:在大城市買房,一定不要以為房子只是用來居住的,它可能是你實現資產躍遷的唯一方式。
所以在大城市買首套房的邏輯,可能跟所有人想的完全不一樣。大家可能以為首套房一定要滿足所有的需求,但這恰恰會讓你陷入買房的思維誤區,錯失財富翻番的機會。
光說不練假把式,今天就來好好聊聊,普通人到底如何買首套房,讓自己的房產不斷滾動起來,創造財富!
第一套房怎麼買很重要,它是你後續房產裂變的基礎。
首套房買的好不好非常關鍵,但在實際買房過程中,許多人的首套房都被一步到位的思想給坑了。
為什麼這麼說?這與談戀愛一樣,一旦你有了與一人廝守終生的想法,你對另一半的要求就會苛刻起來。
買房也是如此,一旦你決定在一套房子裡度過餘生,姑且不論現實與否,你對這套房子的要求就會全面起來。
最好是離公司近一些,交通方便能滿足通勤;還得學區不錯,未來孩子也需要教育;結婚老人也要來帶孩子,周邊配套得成熟,最好靠近醫院,以備老人不時之需等等。
帶著這樣的大而全的想法去買房,你的首套房最大的特點,就是中庸。
買到手的房子,說不上哪裡不好,但也說不上哪裡好。三房的面積,不大不小;剛需的地段,並不核心;學區有,但叫不上號;與單位四五十分鐘的通勤距離,能接受但也並不優質。
這樣的房子,在每個城市都有,總結起來三個字:差不多,最後這份差不多也會反映在漲幅之中。
這份差不多的漲幅,肯定比不過那些某項特質格外突出的房產。就像南山的單房與龍崗的三房一樣,總價差不多,但南山地段的漲幅在過去遠超龍崗。比如南山的鼎太風華,地段優越、學區優越,單房反而因為上車總價低,單價已經漲到15萬,甚至遠超整個小區的漲幅。
如果你三代同堂,有三房居住的需求,但同時孩子又有讀書的學位需求,你怎麼選?普通人可能覺得應該優先滿足居住需求,再滿足學區需求,但是如果你反過來操作,可能你首套房就能買到漲幅不錯的房子。
一步到位的思想,在你資金有限時,可能讓你在一開始就買錯了!各方面都很平庸的房產,能漲,但不一定能跑贏市場。在資產後續裂變的過程中,會面臨大家說的那些情況,你的房子漲了,你想買的房子同樣也漲了,可能漲得比你的還猛。
所以,一定要儘可能保證,你買的房子大概率能跑贏市場。
那麼普通人,在只能買得起一套房的情況下,如何儘可能保證自己房產的漲幅呢?
首套房一定要買到流動性強的房子。
什麼意思?就是說,你首套房不要考慮大而全的需求,而要抓住核心兩點:好地段+當下你最突出的需求。
因為人生的各個階段的需求都不盡相同。比如說,年輕的時候,只需要有容身之處即可,那你就儘量買核心地段的一房;當你已經是三口之家,孩子的教育迫在眉睫,居住需求那就得統統退後,儘量去選擇優質學區一房;等到孩子教育需求結束,你就可以開始選擇較核心地段的改善三到四房。至此,你的房產滾動也差不多接近尾聲了。
這一定要優於首套便上車郊區三房,雖然滿足了長期居住需求,但也徹底將自己的人生的變化與財富增值機會鎖死。
當無法買到各方面都突出的房產時,我們不如做減法,跟隨人生的軌跡,先滿足當下最突出的矛盾。在資金範圍內,選擇最核心的房產,獲得不錯的漲幅,再拿著這些資金,去置換更好的資產,實現裂變。
只有這樣,你才能通過買好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從而去觸碰未來更多、更好的房子。
地段搭配你最核心的需求,這是實現房產裂變的核心步驟。
當然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市場反應不斷優化房產。
首先,一定要多觀察市場反應,近期城市政策有沒有鬆動,整體市場二手成交有無變動,具體到小區成交有沒有異動,目標小區成交有沒有變動。一旦市場有火熱的前奏,就要趕緊行動起來。火熱的徵兆一般表現在,掛牌價在不斷提高,好戶型成交周期越來越短,中介房源很少,這些時候就要敏銳的開始購置或是置換起來。
其次,房產滾動並非鼓勵大家頻繁更換房產,要知道目前各大城市限售限貸非常嚴格,每一次優化,一定要是出現更好的機會才要行動。從一房置換為兩房、從剛需置換到學區,資產一定有升級,否則沒有折騰的必要。
並且,每次一定要買到自己能買到的最優質的房產,用好每一次的置換機會,因為未來的買房條件都會越來越苛刻。
最後,及時審視自己的資產優質性。即將超過15年樓齡的房產,就需要考慮是否應該置換為更加優質的資產,不然接下來可能連大盤都跑不過;而那些本身在地段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房產,那你就要考慮自己的負債率是否合理,可否將增值部分貸出,做更多選擇。
總的來說,人生至少應該有三套房,一套為了家庭,一套是為了孩子,一套為了自己。換句話說就是:一套是全家居住的剛需,一套是給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一套是為了詩和遠方的享受,或者老去的自己。
無論是居住體驗、還是個人需求、還是財富增值,你都將需要有5-10年的置換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