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犛牛經」 走好脫貧路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念好「犛牛經」 走好脫貧路

  帕裡犛牛是亞東縣特色農牧資源,近年來,亞東縣緊緊圍繞市委「6677」總體工作思路,始終把發展帕裡犛牛養殖作為產業脫貧的重要舉措。依託其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亞東縣2016年在日喀則市率先脫貧摘帽。

  打造龍頭,促進產品加工。以「突出一個特色、打造一個基地、壯大一個龍頭、帶動一片發展、富裕一方群眾」為產業發展格局。依託帕裡犛牛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投資8000餘萬元,打造了以帕裡犛牛原種場為中心,以帕裡鎮、康布鄉犛牛擴繁基地為輻射點的犛牛產業基地,2006年被列入國家保護名錄,成為地方特色品種,受到自治區的高度重視。其中,帕裡鎮、康布鄉帕裡犛牛類群中心產區在2017年榮獲全國百強農產品榮譽證書,2018年正式掛牌西藏自治區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基地;成立西藏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西藏洞朗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帕裡犛牛的養殖、選育、推廣和牛肉冷鮮產品物流、銷售等。通過基地繁育、公司加工銷售的模式,2018年,出欄犛牛1400多頭,銷售金額1400餘萬元,其中,350頭犛牛銷往山東、上海、杭州等內地省市星級酒店、超市、農貿市場等,銷售額達400餘萬元。

  創新經營模式,實現牧民增收。依託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吸收全縣犛牛集中飼養,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採取犛牛作價入股、牧民到公司基地就業、草場流轉等形式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公司建成以來,已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76個,實現勞務收益594萬元;特別是帶動593戶2814名群眾以犛牛作價入股,分紅增收達521.3萬元。

  推廣科學養殖,提高養殖效益。通過加強基礎牛群良種選配、犢牛培育、疫病防控、冬季補飼等技術手段,大力提高犛牛出生率,犛牛產仔由兩年一胎縮短為一年一胎,保障肉質的同時使選育犛牛後代產肉性能提高8%,養殖周期從5年縮短至3.5—4.5年,出欄率提高20%。2017年通過組建公司,進行科學養殖、生態養殖,採取冬季保暖補飼、夏季散放的科學養殖方法,明顯降低草原生態成本付出。2018年9月,西藏自治區畜科所安排兩位專家對公司工作人員進行犛牛生態養殖技術培訓。通過培訓不僅提高了牧民對犛牛生態養殖和防疫技術的知識,還提高了農牧民對生態保護的觀念,更提高了犛牛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責編:吳雨仁、柴濟東)

相關焦點

  • 雲南香格裡拉市:念好犛牛「產業經」
    當她趕到香格裡拉龍峰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雪山犛牛養殖基地,那裡已經聚集了幾十位像她一樣領取種子的村民。香格裡拉市念好犛牛「產業經」。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三壩鄉安南村,平均海拔3000米。兩年前,安阿子種植洋芋和老品種燕麥,「辛辛苦苦種出來了,但賣不出去。」靠種地賺錢,安阿子沒有了信心。
  • 西藏助推犛牛產業發展綜述:念好犛牛「產業經」
    原標題:西藏助推犛牛產業發展綜述:念好犛牛「產業經」   加快犛牛產業發展是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在我區經濟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末,全區犛牛存欄450萬頭,其中犛牛主產區那曲犛牛存欄數194萬頭,佔存欄總數的43%;今年,我區投資12.08億元用於犛牛短期育肥,確定了14個犛牛育肥示範縣,目前相關工作進展順利。   仲夏時節,水草肥美。從藏北草原到藏南河谷,成群結隊的犛牛,愜意地徜徉在藍天白雲下,青山綠水間。
  • 康定:念好高原「特色經」 鋪就群眾「致富路」
    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特色產業,打造大渡河流域「果菌藥」園,建集體牧場讓農牧民嘗到「甜頭」,打響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近年來,康定市念好高原「特色經」,讓不少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在脫貧攻堅中,康定市充分認識到,發展特色產業是康定的優勢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選擇。「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發展理念,通過圍繞基地優布局、圍繞研發精加工、圍繞市場創品牌,培育成規模、上檔次、有市場的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群眾增收致富。」康定市副市長楊恆說。
  • 新華網評:念好網信事業發展的「人才經」
    念好了人才經,才能事半功倍。」時隔三年,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4·19」重要講話中強調的網信事業「人才觀」,依然感到擲地有聲、意蘊深遠。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很多鼓勵引進人才的政策,培養了一大批網際網路領域傑出的科研人員和企業家,但是,高端人才匱乏、網絡空間安全人才缺口大等問題,仍然是網信事業「發展中的煩惱」。
  • 脫貧攻堅看甘肅|甘南州安多集團:打造犛牛藏羊品牌讓25萬牧民增收...
    世界上95%的犛牛在中國,這其中又有80%在安多。8月21日,「改革開放40年新變遷·脫貧攻堅看甘肅」2018全國百家網媒扶貧攻堅典型宣傳活動在甘南州夏河縣的行程,網媒記者就走進了甘肅安多清真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這裡正在通過打造世界犛牛品牌和藏羊品牌來不斷提升牧區牛羊肉附加值,帶動當地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 布次仁:趕著犛牛奔小康
    本報記者 徐馭堯攝 開欄的話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歷史性地得到解決。而這場脫貧攻堅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就包括「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
  • 【總書記的話兒記心間】「黑犛牛」帶著「白犛牛」齊奔致富路
    &nbsp&nbsp&nbsp&nbsp「黑犛牛」帶著「白犛牛」齊奔致富路&nbsp&nbsp&nbsp&nbsp要深化脫貧攻堅,堅持靶心不偏、焦點不散、標準不變,在普遍實現「兩不愁」的基礎上,重點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把脫貧攻堅重心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
  • 甘孜州理塘縣亞火鄉亞火村:巴絨和村民的脫貧逆襲
    2018年9月,巴絨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奮進獎。 本報記者 蘭珍 文/圖 7月31日,記者來到巴絨家,乾淨的堂屋,藏式茶几上擺滿了飲料和零食,滿滿一盆的奶渣香氣撲鼻。撫摸著全省「脫貧攻堅奮進獎」的榮譽證書,巴絨感慨地說:「如今,我們家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很多。」
  • 放牧的牛從七八頭到六七百頭 布次仁:趕著犛牛奔小康
    而這場脫貧攻堅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就包括「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落實脫貧攻堅方案,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本報記者深入一線,探訪脫貧攻堅的火熱實踐,展示當地幹部群眾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決心信心、努力行動。
  • 一頭犛牛的自述
    開欄的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重中之重。2019年我省全面啟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建設,立足牛羊肉、青稞、黎麥、枸杞、青繡、土豆等特色扶貧產品,著力提升我省農牧業特色產業發展水平,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幫助青海名優農副特色產品廣開銷路,引導全社會關注青海特色農副產品,讓「青字號」品牌真正走下高原、走向全國。
  • 永昌:「黑犛牛」帶著「白犛牛」齊奔致富路
    我們把『黑犛牛』比作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把養殖規模較小、發展能力較弱的養殖戶叫作『白犛牛』。」8月5日,記者來到永昌縣城關鎮趙家莊村養殖小區採訪時,村委會主任黃培江這樣介紹。近年來,趙家莊村結合實際,通過開展「黑犛牛」帶「白犛牛」強戶幫弱戶活動,加強養殖技術培訓、結對開展防疫、共享銷售渠道,有效促進了村民增收。
  • 新疆塔縣:賣犛牛、種土豆、開餐廳……從貧困村到示範村的秘訣在...
    在這裡,一場場脫貧攻堅戰,託起了雪域高原百姓的致富夢。6月4日,村民吉米亞提·鐵蘭和妻子在土豆地裡幹活。改變傳統:增加犛牛附加值科克亞爾村位於「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對生活在這裡的村民來說,犛牛是老祖宗留下來的「飯碗」。
  • 帶你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路」,唱響「振興曲」
    2020年8月,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鎮滾動投入71萬幸福工程款,依託沃豐野農民專業合作社食用菌種植基地、匯林工藝品公司黃家蒸籠生產基地、璟豐農業開發公司千畝高優獼猴桃產業園等三大幫扶基地,推行「資金入股、進社務工、按勞取酬、節日慰問、效益分紅」做法,實行「保底先分紅、按勞月取酬、年終再分紅、節日另慰問」的幫扶機制,分別由致富帶頭人黃妹香夫婦、李枝英夫婦、黃玉娟夫婦帶領28位計生母親共奔幸福路。
  • 嘉興在線丨一份「電商人」的犛牛情緣,實現從「那」到「浙」的歷史...
    助力那曲犛牛走得更遠實現牧民增收致富那曲的冬天,來得比嘉興早了太多,但這並不妨礙犛牛肉走出藏區。經過前期緊鑼密鼓的準備和考察,這段時間,滕志強的團隊已經進行了好幾輪冷鏈運輸測試。在與鄉鎮幹部、農牧民面對面交流中,他發現,賣犛牛是農牧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且經過高寒地區6至7年的純天然生長,那曲犛牛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礦物質、胺基酸,味道好、品質高,但由於地域面積大且交通不便,以及信息不對稱,即使那曲犛牛名聲在外,銷售市場卻一直無法打開, 即使在拉薩也很少能吃到,價格自然提不上去。
  • 安多清真食品:真做犛牛,做真犛牛
    在藏區,犛牛是當地藏民們主要的生產生活資源之一,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犛牛,這一生存了三百多萬年的古老物種,是藏族先民最早馴化的牲畜之一,性情溫和、馴順、善良,具有極強的耐力和吃苦精神,人們喝犛牛奶,吃犛牛肉、燒犛牛糞,用犛牛的皮毛做衣服和帳篷。
  • 平永信用社念好「三字訣」用心提升農信戰「疫」溫度
    年初以來,榕江縣平永信用社深入推進「助農脫貧春天行動」,在全力戰「疫」新形勢下,聚焦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圍繞轉型發展抓落實,努力念好「快、情、精」三字訣,用力提升農信戰「疫」溫度。一是跑出新速度,讓金融服務更快捷。
  • 新春走基層|田智:修好脫貧產業路 通往致富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1  田智:修好脫貧產業路 通往致富幸福年  開欄的話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收官之年。按照部署,今年「新春走基層」活動將聚焦脫貧攻堅工作總體目標,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主題採訪。
  • 牽著犛牛奔小康:溫州人帶來的二次「犛牛革命」
    80多年後的今天,在溫州市·阿壩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中,昔日「犛牛革命」主要發生地的阿壩州紅原、阿壩、壤塘三大牧區縣均為溫州結對縣。犛牛依然是這裡的珍寶,但牧養水平低下、產業缺乏資金支持、市場能力不足等問題嚴重製約著藏區人民脫貧奔小康。
  • 青海580頭犛牛「遠嫁」西藏
    7月20日,細雨中,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種牛場附近,580頭優質犛牛啟程「遠嫁」西藏。這些犛牛是世界上首個人工培育的犛牛品種——大通犛牛。「我們登記好每一頭犛牛的信息,是為了做好源頭追溯體系的相關工作。」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 搭乘電商快車 暢通脫貧之路
    這些農產品,怎麼才能賣出好價錢?網上賣!網絡連著大市場,但電商這趟脫貧快車,好上車嗎?沒有網絡營銷知識的村民,如何線上銷售?烏蒙山區,總溪河畔,閃爍著瑪瑙紅的櫻桃果,個頭圓潤,鮮豔欲滴。拉薩北部,藏北草原,高原特產純天然犛牛肉,營養豐富,品質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