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念好高原「特色經」 鋪就群眾「致富路」

2021-01-10 四川經濟網

「全要了,難得買到『高原特產』,口感就是不一樣。」2019年12月13日,在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江門)名特優新農產品推介暨農業重大項目籤約系列活動上,來自康定原生態、無公害的高原農特產品受到當地市民的青睞。

「希望藉助這個平臺,宣傳推介我們的優質農產品,讓更多的高原農特產品走進粵港澳大灣區,讓廣大市民吃上高原生態農產品。」 康定市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局長楊國勇告訴記者。

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特色產業,打造大渡河流域「果菌藥」園,建集體牧場讓農牧民嘗到「甜頭」,打響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近年來,康定市念好高原「特色經」,讓不少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康定市大渡河流域果菌藥現代農業產業融合園區

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特色產業

康定,東部為高山峽谷區,屬亞熱帶氣候,物產富饒,有「康巴江南」之譽;西部為山原地貌,屬高原型大陸氣候,牛羊遍野,是藏區風情的典型代表。其獨有的光熱水土資源,為康定市發展特色農業和畜牧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脫貧攻堅中,康定市充分認識到,發展特色產業是康定的優勢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選擇。

「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發展理念,通過圍繞基地優布局、圍繞研發精加工、圍繞市場創品牌,培育成規模、上檔次、有市場的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群眾增收致富。」康定市副市長楊恆說。

按照甘孜州「10+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求、「成片成帶成規模」培育產業的發展思路,康定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構建「一帶兩區」現代特色農牧業區域發展布局;同時,以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效、農牧區發展為重點,積極探索「種養結合、農旅互動、產村相融」的新路子,積極打造高原特色農牧業。

按照「西山東水」「西大東精」產業布局,堅持政策驅動、 投入撬動、種養拉動、專合帶動、科技促動、市場推動「六動結合」,多主體培育,新業態打造、多要素髮力、多模式推進,多利益聯結,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萬畝羊肚菌、萬畝中藥材、萬畝小雜水果、萬畝高原有機蔬菜、萬畝黑青稞 等「五個萬畝基地」。在折東片區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羊肚菌、蘋果、大櫻桃等種養產業。在折西片區重點打造農作物大地景觀旅遊示範區,成片成帶成規模建設從瓦澤鄉經甲根壩到朋布西的特色產業基地,積極探索旅遊業+牧業、旅遊業+現代農業模式。

在產業培育中,探索「企業+基地+農戶」合作方式,依託洞波酒業、達折渚等企業訂單收購,發展11000畝黑青稞基地,覆蓋71個行政村、5022戶,農戶增加收入近1500萬元,戶均增收2900餘元;依託藍逸犛牛奶園區、江巴牧場、天界牧場等牧場,發展犛牛養殖9萬餘頭,戶均增收2000元左右;依託昌源、三千三等公司發展5000畝高原蔬菜基地,帶動村民戶均增收1500元以上。

打造大渡河流域「果菌藥」園區

大紅蘋果掛滿枝,漫山遍野一片香。2019年11月6日,甘孜州蘋果綠色高效栽培新技術成果展示暨第三屆康定蘋果品鑑會在康定市時濟鄉槓江溝村舉行。

記者在現場看到,槓江溝村300畝優質蘋果今年喜獲豐收,全村21戶果農們正忙著採收,一幅「蘋果紅、日子美」的甜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槓江溝村蘋果掛滿枝(資料圖)

目前,康定已發展蘋果3000餘畝,已掛果1200畝,2019年全市蘋果產值1350萬元。按照規劃,未來該市將發展蘋果產業5000畝,預計將實現產值8000萬元左右。下一步,康定還將建立蘋果的可追溯體系,突破品牌、物流、冷鏈、深加工等短板,讓「康定蘋果」為農戶帶來更大的收益。

「以前有搬家念頭,現在不搬了,蘋果成為全家的致富果,隨著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範區的建設,來這裡賞花、品果、曬太陽的人越來越多,今後村裡會越來越好的。」槓江溝村民張秀蓮說,外出務工村民紛紛返鄉種蘋果。

2019年5月29日,康定市甜櫻桃採摘品鑑現場會在大渡河流域時濟鄉莊上村舉行。「種植了400多棵甜櫻桃,有100多棵掛果,預計產量達5000—6000斤左右,實現收入10餘萬元。感謝省、州、市專家的技術指導,為我們找到了致富的好『錢景』。」採摘品鑑現場會上,莊上村村民陳洪芬在談到今年收入時,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莊上村甜櫻桃喜獲豐收(資料圖)

「長勢好,產量高,今年平均畝產1000斤,村民增收沒問題。」 今年3月27日,在康定章古村羊肚菌採摘現場,來自省、州、市專家現場測產驗收羊肚菌時不約而同地感嘆。

據甘孜州三祥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華慶祥介紹,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種植了100畝羊肚菌,今年羊肚菌畝產值達5萬元,今年羊肚菌將實現產值500多萬元。

「按照特色產業發展布局,同時結合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我們提出了打造大渡河流域『果菌藥』園區的思路。目前,該區域已發展蘋果、枇杷、甜櫻桃、青脆李等特色水果35000畝,以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4200畝,以重樓、白芨為主的中藥材6000畝。」康定市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副局長陳雩告訴記者。

建集體牧場農牧民嘗「甜頭」

從2017年起,一個名叫「天界牧場」的奶製品走進了康定市民的視野,玻璃瓶裝的牛奶,倒出來有厚厚的一層奶皮,牛奶味道香甜濃鬱,收穫了不少「粉絲」。

康定市天界牧場犛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位於康定市塔公鎮多拉一村,它的經營者是幾位在甘孜土生土長的藏族小夥子,阿克青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塔公鎮屬康定市唯一的純牧業鎮,當地群眾基本以畜牧養殖業作為主要經濟創收手段。長期以來,由於受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制約,畜產品、奶製品銷售方式都是以路邊小攤等傳統的自產自銷方式為主。

為打破這一現狀,讓牧民的收入持續穩定增加,天界牧場通過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方式,來促進合作社的發展、牧民的增收。

合作社先後和康定市塔公鎮多拉一、二村,俄依村的牧民達成合作,兩年多來為老百姓發放奶款60餘萬元,對促進當地脫貧奔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目前,天界集體牧場犛牛奶加工廠建設項目正在建設當中,項目總佔地2畝,是一個日加工量達5噸的標準化奶製品加工廠。項目一期達標實驗室、奶製品加工廠,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將進一步擴大生產、銷售規模,引進技術,開發系列乳酸飲料和保健護膚品等產品;三期將大面積種植飼草料,保證犛牛冬季飼草儲量,彌補冬季枯奶期的短板。

項目全部建成後,依託當地資源優勢,採取村民供奶、集體入股分紅的方式讓群眾利益最大化,讓牧民增收致富。阿克青表示,「天界牧場作為創業扶貧的一份子,將一如既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定會給家鄉百姓帶來更多的實惠。」

在康定市呷巴鄉塔拉上村,60戶牧民集體入股成立了康定市西出折多養殖專業合作社,圈養和散養了犛牛960頭,還註冊了「西出折多」和「塔拉牧場」兩個商標,開發了酥油、犛牛酸奶和犛牛奶酪等產品,通過入股分紅帶動牧民增收。同時,該村還利用集體牧場發展牧場旅遊。

合作社每年固定向村集體分紅6萬元,村集體不做提留全部分紅給群眾,每戶能分到1000元。

目前,康定市共建設特色產業基地9.6萬畝,培育酒、肉、糧、蔬、菌、果、藥、奶「七大產品」體系,「康定蘋果」,「康定甜櫻桃」、「 康定羊肚菌」等特色產品已成為區域特色品牌。2017年,康定市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高原羊肚菌之鄉」稱號。2018年被評為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四川省三農工作先進縣、全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2019年,被四川省列為農業「10+3」產業體系川藥中藥材產業重點縣,達槓村被農業部授予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據悉,下一步,康定市將立足自然優勢、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和引領作用的綜合性特色現代農業園區。科學規劃園區布局,推進園區標準化生產,發展園區農產品加工,培育園區新產業新業態,加強園區品牌營銷,實現「基地規範化、種植標準化、設施現代化、產品品牌化、營銷一體化」,從而構建完善的產業體系。今年力爭建成甘孜州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2021年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並積極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

「我們將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促進農牧業向特色化、高端化和精品化方向發展,建設高原特色現代化農牧業基地,打造現代農牧業發展新格局。」楊國勇說。

(李莉 楊琦 文/圖)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百合花開鋪就群眾致富路
    一顆百合,為兩片土地帶來致富生機。山村小故事折射時代大進程。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蘭州市舉全市之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2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31.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實施「一戶一策」脫貧計劃,蘭州百合、玫瑰、高原夏菜、中藥材等一系列特色農業產業都在這場攻堅戰中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村民們脫貧致富找到一條條踏踏實實的出路,給未來鄉村振興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 羅平歹墨村:白芨產業鋪就致富新路
    白芨產業鋪就致富新路沿著彎曲的公路,一路驅車來到歹墨村白芨種植示範基地,一群村民正在林下進行白芨移栽,翻土、擺苗、蓋土……大家來來往往,各司其職,呈現出一派忙碌勞作的景象。近年來,曲靖市羅平縣馬街鎮歹墨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白芨種植,走出了一條產業致富新路。歹墨村位於羅平縣城的北面,距離縣城60餘公裡,海拔在1800米左右,屬於山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和林地林蔭率都特別適宜白芨生長。歹墨村結合實際,把發展特色產業——白芨種植作為產業脫貧的新路子,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新發展模式。
  • 念好「犛牛經」 走好脫貧路
    原標題:念好「犛牛經」 走好脫貧路   帕裡犛牛是亞東縣特色農牧資源,近年來,亞東縣緊緊圍繞市委「6677」總體工作思路,始終把發展帕裡犛牛養殖作為產業脫貧的重要舉措。依託其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亞東縣2016年在日喀則市率先脫貧摘帽。   打造龍頭,促進產品加工。
  • 新疆鞏留:特色養殖鋪就群眾致富路
    近年來,鞏留縣農牧民不斷創新思路,發展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特色養殖,推動農牧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增收致富。  鞏留縣阿克圖別克鎮闊爾吉勒尕村村民馬利克以前從事牛羊養殖,但是因為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收益不太理想。善於學習的他在2016年跟著養蜂師傅學習了養蜂技術,通過一年的學習,熟練掌握了養蜂的技巧。
  • 【中醫藥扶貧】涼山艾草鋪就貧困鄉村致富路
    由於地處雲貴高原西北邊緣的大山深處,在這個與雲南交界的小城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增添了更多的艱辛,而艾草產業的發展和興起,為當地鋪就了一條獨特的脫貧致富之路。萬畝高原艾草產業開發負責人盧照宇說,會東縣艾草生長於2300~2800米的高海拔地帶,日照強度高,早晚雲霧繚繞。在這樣的氣候條件和獨特的土壤環境下,經專家指導,會東縣首次培育出能提煉藍色精油的艾葉品種——紅寶石1號和翡翠1號,被譽為高原「珍稀艾」。  據成都大學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檢測報告分析顯示,會東艾草精油出產率高、藥用物質含量豐富,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 綠色高效栽培 康定紅蘋果映紅村民致富路
    「以前有搬家念頭,現在不搬了,蘋果成為全家的致富果,隨著大度河流域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來這裡賞花、品果、暖陽的人越來越多,今後村裡會越來越好的。」村民張秀蓮說,外出的村民都紛紛返鄉種蘋果。   據康定市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局長楊國勇介紹,在省農科院和甘孜州政府「院州」農業科技合作團隊的技術支撐下,目前,康定已發展蘋果3000餘畝,已掛果1200畝,預計今年產量將實現270萬斤左右,產值1350萬元。按照規劃,未來全市將發展蘋果產業5000畝,預計將實現產值8000萬元左右。
  • 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之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相關數據全鎮蘋果、板慄種植面積分別達2萬畝和14萬畝,創建蘋果標準化示範園生產基地18個,板慄生產基地近年來,漿水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發展現代蘋果產業、展示蘋果文化、實現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深度融合的全域旅遊為著力點,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山村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 新華社聚焦|灤州:桑黃栽培鋪就致富路
    河北灤州:桑黃栽培鋪就致富路↑9月19日,灤州市小馬莊鎮南趙各莊村農民在展示培育的桑黃。桑黃是一種真菌,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近年來,灤州市在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將桑黃從森林「請」進了大棚,在小馬莊鎮建立了桑黃栽培基地,建設專業培育大棚30餘座,栽培桑黃菌段超10萬段,帶動上百名農民依靠特色種植實現增收致富。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這是9月19日拍攝的灤州市小馬莊鎮南趙各莊村桑黃培育大棚(無人機照片)。
  • 康定紅高原有機葡萄酒正式登陸京東眾籌!
    近日,來自四川甘孜州的康定紅高原有機葡萄酒正式登陸京東眾籌!此產品是由甘孜州康定紅葡萄酒業有限公司推出的,旨在把這款雪域高原釀造的優質葡萄酒分享給大家。此次眾籌活動將持續30天,廣大消費者可以以更優惠的價格體驗到這款葡萄酒,歡迎大家登陸京東眾籌平臺購買。
  • 四川康定:鄉村旅遊鋪就「情歌之鄉」 民眾「致富路」
    祝歡 攝中新網康定9月4日電 (祝歡)「我們這裡不僅提供住宿,還可以在院落裡吃燒烤、在採摘園裡體驗採摘的樂趣,整個村莊夜景也非常漂亮……」4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若吉村村支書唐玉橋站在村口介紹道。9月初的康定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站在橋頭,對岸的若吉村在綠樹掩映中格外耀眼,鐵索橋蕩蕩悠悠,橋下的大渡河波光粼粼。
  • 到康定聽一首《康定情歌》,欣賞甘孜州獨特的高原風情
    康定過去叫「打箭爐」,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高原古城,是傳統的漢藏分界地,現在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古城三山環抱,二水夾流,折多河貫穿城中,老城沿山路而建,新縣城則建在山谷之中的盆地,地勢較為平坦,街邊到處都是用兩族文字書寫的店名。雖然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建設,越來越多的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但仍有許多富有民族風格的建築錯落有致地散布於河兩岸。
  • 呷巴鄉走出高原特色農業扶貧路
    本報訊(記者 劉佳)甘孜州康定市呷巴鄉位於康定折西高原地區,共有貧困村 10 個、貧困戶 192戶、貧困人口830人。脫貧攻堅以來,呷巴鄉因地制宜,有效破解脫貧難題,走出了一條促進貧困群眾脫貧增收之路。
  • 農村怎麼致富?帶你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路」,唱響「振興曲」
    、李枝英夫婦、黃玉娟夫婦帶領28位計生母親共奔幸福路。璟豐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幸福工程致富帶頭人李枝英信心滿滿地說。 ,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沃豐野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幸福工程致富帶頭人黃妹香的臉上堆滿笑意。
  • 【勠力同心奔小康 多黨合作顯擔當】同心致富工程繪就「七彩」致富路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各民主黨派雲南省委會聚焦產業扶貧,著力打造「同心致富工程」,把發展高效特色扶貧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助推器」,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而今一大批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有力推動了全縣脫貧攻堅的步伐。
  • 新疆和田夜市:鋪就貧困群眾「舌尖上」的脫貧路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29日電 題:新疆和田夜市:鋪就貧困群眾「舌尖上」的脫貧路  新華社記者劉兵、杭芮  紅柳烤肉、酸奶粽子、胡辣羊蹄、薄皮包子……每當夜幕降臨,各種美食的誘人香味便從燈火通明、炊煙繚繞的新疆和田夜市飄散開來。
  • 「茗邊聚焦」 餘慶:小茶葉,鋪就鄉村致富路
    原標題為:「茗邊聚焦」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系列報導之 餘慶:小茶葉,鋪就鄉村致富路「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這是茶聖陸羽在《茶經》裡對黔茶的記載。貴州,這個茶產業發展後發趕超的省份,有逾百萬年的四球茶籽化石,有全國第一的茶園面積……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開幕前夕,組委會組織了茗邊頭條、農民日報、杭州日報等媒體單位走進貴州省普安縣、餘慶縣,尋著茶葉的足跡,探尋茶葉鋪就的扶貧致富路。餘慶:小茶葉,鋪就鄉村致富路早晨五點半,窗外一片漆黑。
  • 鳳凰縣:鐵皮石斛鋪就山村致富路
    2016年3月,湖南省編辦駐村工作隊幫助引進湖南天香生態蘭花有限公司,按照融合三路資金、運用三種幫扶、促進三項增收的「三個三」模式,發展千畝「鐵皮石斛+」森林立體栽培產業園,鋪就了山村致富路。鐵皮石斛,是一種蘭科草本植物,一般生長在海拔1600米的山地半陰溼的巖石上,喜溫暖溼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的環境。
  • 都江堰旅遊好經驗「加持」 幫扶出康定長遠致富路
    9月底,攝影天堂新都橋道路兩旁的樹木開始換上了金黃色的「新衣」,遠處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三五成群的牛羊隨處可見,河流湖泊蜿蜒而過,別具特色的藏居建築點綴其間……這裡即將迎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 江西銅鼓:漫山竹筍有人識 筍乾鋪就「致富路」
    劉佔昆 攝 中新網江西宜春8月28日電 題:江西銅鼓:漫山竹筍有人識 筍乾鋪就「致富路」作者 吳丹鳳 劉佔昆位於大山深處的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雙紅村,坐擁67390畝山林,其中竹林面積4.5萬餘畝。仗著這份自然的「偏愛」,村民曾一度靠山吃山、伐木砍竹,遲遲未能「自立」。
  • 人工種植川貝母 拓寬高原藏區致富路
    和平村村委會小中甸村民小組組長格桑農布更看重的是川貝母基地帶給高原藏區人民致富的希望:「我們這裡海拔高,生態環境脆弱,可發展的產業很少。發展川貝母產業,不會破壞我們的神山聖水,又能促進經濟發展。基地不僅讓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還傳授川貝母種植技術,讓村民今後能獲得更多的產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