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怎麼致富?帶你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路」,唱響「振興曲」

2020-12-20 騰訊網

2020年8月,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鎮滾動投入71萬幸福工程款,依託沃豐野農民專業合作社食用菌種植基地、匯林工藝品公司黃家蒸籠生產基地、璟豐農業開發公司千畝高優獼猴桃產業園等三大幫扶基地,推行「資金入股、進社務工、按勞取酬、節日慰問、效益分紅」做法,實行「保底先分紅、按勞月取酬、年終再分紅、節日另慰問」的幫扶機制,分別由致富帶頭人黃妹香夫婦、李枝英夫婦、黃玉娟夫婦帶領28位計生母親共奔幸福路。

讓我們來看看新一輪受助母親都是誰吧——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奏響扶貧好聲音

李枝英為幫帶母親指導獼猴桃套袋技術

家住虎貝鎮下樓村的黃祖妹是村裡的獨生子女戶,丈夫彭昌恆在礦山幹活受傷,一隻腿膝蓋粉碎性骨折,手術後走路一瘸一拐,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一家人的生計全壓在黃祖妹的肩上!可是,黃祖妹除了打一些零工,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2020年7月,在鎮計生協會幫助下,夫婦倆在千畝高優獼猴桃產業園有了穩定的收入,勤勞肯幹的黃祖妹在獼猴桃基地忙活,培土、除草,施肥,打農藥,天旱時澆水,雨水多時挖溝排水,出工一天150元;彭昌恆則到公司的養豬場幫忙,每月也有一兩千元工資。雖然不停地忙碌著,但能增加家裡的收入,又能照顧孩子和丈夫,黃祖妹的臉上多了許多笑容。「真是非常感謝鎮計生協會,我們這些入股母親到園區來上班,不僅有穩定的工資,還有分紅、慰問金、獎金拿,公司還幫我們每人保了一份女性安康險!跟著李枝英幹,準沒錯!」黃祖妹道出了產業園幸福工程受助母親們共同的心聲。在這個幫扶基地,像黃祖妹這樣的計生母親還有文峰村二女母親劉昌秀等等。

璟豐農業

「我曾經也是一位幸福工程受助母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計生協會幫助了我,現在我開公司辦農場,獼猴桃基地遍布5個村1040畝,今年獼猴桃進入盛果期,預計畝產將達到 1000公斤,畝產效益可達40000元,希望能幫助更多的計生母親及其家庭到基地來就業創業,早日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璟豐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幸福工程致富帶頭人李枝英信心滿滿地說。

李枝英

產業就業「雙驅動」,脫貧致富「雙豐收」

近年來,虎貝鎮計生協會還依託沃豐野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幸福工程幫扶基地,按照「協會服務,投資企業,母親受益」的思路,將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轉變成「造血式」扶貧,同時充分發揮特色產業的效益,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虎貝鎮計生協會連續三年借給我幸福工程款5萬元,入股合作社種植香菇,女兒的學費和生活費都不用愁了。」精準扶貧戶曾發珍一邊為菌棒注水幹著活,一邊高興地說。她將5萬元入股沃豐野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每月不僅有3000多元的工資收入,還享有入股後每年保底5000元的分紅,生活是越過越紅火。合作社還為創業母親成本價提供菌棒、菇棚等生產資料,免費為創業母親提供技術指導,通過標準化生產,形成統一收購銷售的產業鏈,示範帶動更多的計生家庭發展食用菌生產走上脫貧之路,讓更多計生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我是前年以入股的形式加入這個合作社,在這邊幹活和年底分紅一年差不多有3萬多元。去年開始,我就在老闆的鼓勵下我就單幹了一點,菇棚和菌棒都是老闆供應的,今年我打算再多承包一點。」阮巧花是合作社的幸福工程受助母親之一,去年她靠著合作社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終於摘下了貧困的「帽子」。

香菇基地受助母親

「今年接種香菇菌棒45萬筒,日產香菇達3萬多斤,產量比去年翻一番,預計年收益達500萬元。這些年跟著我的計生母親,全部都掌握了香菇種植技術,都可以獨立承包自主創業了,我一直希望她們不要永遠在基地打工,有朝一日也能當家做主人,這個心願正在一天天變成現實!」沃豐野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幸福工程致富帶頭人黃妹香的臉上堆滿笑意。

黃妹香

打造新平臺,致富有新招

帶頭人黃玉娟與她吸納的受助母親

虎貝鎮還緊緊圍繞產業幫扶這個中心,新建匯林工藝品公司黃家蒸籠幫扶基地,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合作幫扶的模式,幫助計生母親就業創收。同時,藉助阿里巴巴進駐農村的契機,大力發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建立黃家蒸籠網上銷售平臺,不斷拓寬蒸籠銷售渠道,增加銷量,提高計生戶經濟效益。

蒸籠廠電子商務部

蒸籠廠直播帶貨

黃家村幸福工程脫貧母親黃玉娟於2014年創辦寧德匯林工藝品有限公司,2018年分別在虎貝鎮黃家村、文峰村和城區設立3個生產基地,每個工位都是一戶人家,已連續3年吸納50多位計生母親及其家庭成員進廠務工,參與黃家蒸籠製作、加工、銷售標準化生產,受助戶可在每個參與環節獲益,實現「薪金+股金+慰問金+獎金」等多元化保障性收入。公司與創業母親籤署購銷合同,實行契約式生產,創業母親除享受低價購買原材料、免費學習優良工藝、免費使用先進設備、免費領取蒸籠製作書籍等特殊服務外,還全部參與「五統一」標準化生產,輕鬆實現家門口就業和自主創業。目前,公司已形成研發、加工、銷售、出口一條龍服務的規模化經營模式,獲得3個蒸籠設計專利、3個自主品牌,生產的「蒸尚美」、「青若」、「九世傳」牌蒸籠及系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海外市場,並和淘寶、天貓、京東、亞馬遜等國內外知名電商銷售平臺及線下多個餐飲連鎖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年營業額2000萬元,帶動800多個計生戶從事蒸籠生產,實現蒸籠產值1.5億多元,年人均收入4萬多元,形成「一村一品」的計生家庭創業示範基地,走出了蒸籠產業化發展的脫貧新路子,逐步實現「大戶帶小戶,小戶帶弱戶(貧困戶),全村共致富」幫帶目標。

黃玉娟

「三+一」結對子,加出母親幸福

黃柏村受助母親張某

2020年初,虎貝鎮計生協會逐村逐戶為90戶259名計生困難群眾制定生育關懷幫扶計劃,使幸福工程幫扶項目與建檔立卡工作相銜接、幫扶措施與貧困現狀相適應,還實行「鎮兩委班子+鎮計生協會志願者+村幹」結對幫扶制度,圍繞教育助、健康助、愛心助、產業助、就業助、技術助等「六助」提供服務,為計生貧困家庭搭建社會扶助安全網。

黃柏村受助母親黃某

在虎貝鎮黃柏村,獨生子女戶周某正忙於給楊梅樹疏枝,給果園除草,妻子張某在一旁幫忙。「今年鎮計生協會借給我5萬元幸福工程款,我們家新種了八月瓜、黑老虎等,雖然辛苦一些,但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張某是個勤勞簡樸的普通婦女,平日不僅照顧料理家中老小生活起居,還跟隨丈夫下地幹活,今年7月她參加鎮協會組織的免費「兩癌篩查」,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全家陷入困境。為幫他們家度過難關,鎮計生協會為張某提供了生育關懷緊急救助、幸福工程等項目幫扶,一定程度減輕了他們家的經濟負擔。鎮政府幫扶領導和幹部,也幫忙多方聯繫婦科專家。計生協會的真情服務、幫扶幹部的全力扶助,將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溫暖送到了這位病患母親的心坎,讓她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近日已順利赴榕就醫治療。而同村的單親母親黃某,也無比喜悅地獲得5萬元幸福工程款,準備在合作社承包5畝地種植獼猴桃,並養殖螃蟹和小烏龜等創業發展;黃某本是一位懂經營、有闖勁的農村婦女,她曾利用多年打工積蓄在寧德城關開了家板材店,因操勞過度患上了重度椎間盤突出,臥病在床期間夫妻感情破裂;如今她已經痊癒,在幸福工程的幫助下,再度揚起生活的風帆,重新走向幸福的彼岸。

近年來,寧德市蕉城區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促進農業增效、計生戶增收為目標,大力培育和扶持傳統優勢產業,打造一個個幸福工程幫扶基地,推行「政府+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計生戶」產業扶貧模式,確保每個計生家庭都有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帶動,解決計生戶有資金沒項目、資金沒有用在刀刃上的問題,讓計生戶得到實實在在的幫扶,帶動計生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蕉城區幸福工程幫扶基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實現計生家庭扶貧全覆蓋、關愛全方位和管理全天候,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平臺,為當地脫貧攻堅貢獻了重要力量,讓政府贏得了口碑,群眾得到了實惠,實現幫扶基地、致富能人、貧困村、貧困戶多方共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寧德市蕉城區計生協會 黃曉霞)

·End·

責任編輯丨何巧銀

值班主任丨林翠慧

相關焦點

  • 康定:念好高原「特色經」 鋪就群眾「致富路」
    康定市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局長楊國勇告訴記者。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特色產業,打造大渡河流域「果菌藥」園,建集體牧場讓農牧民嘗到「甜頭」,打響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近年來,康定市念好高原「特色經」,讓不少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 念好「犛牛經」 走好脫貧路
    原標題:念好「犛牛經」 走好脫貧路   帕裡犛牛是亞東縣特色農牧資源,近年來,亞東縣緊緊圍繞市委「6677」總體工作思路,始終把發展帕裡犛牛養殖作為產業脫貧的重要舉措。依託其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亞東縣2016年在日喀則市率先脫貧摘帽。   打造龍頭,促進產品加工。
  • 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之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相關數據全鎮蘋果、板慄種植面積分別達2萬畝和14萬畝,創建蘋果標準化示範園生產基地18個,板慄生產基地21個2019年全鎮農業產值2.21億元,蘋果產值1.43億元,板慄產值0.58億元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第十批423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推介91個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和136個億元村。
  • 浙江泰順:念山字經 做茶文章 譜致富曲
    近年來,泰順以茶產業作為就業、增收、扶貧的實現載體,因茶興業,以茶致富,奏響茶產業致富的「幸福曲」。新華網發 泰順縣委宣傳部供圖  老茶農忙起「新茶事」 泰順茶有了「新滋味」  「你看,這就是我們生產的『三杯香』,我還可以把我們的茶基地環境拍給你看。」泰順縣三魁鎮牛頂峰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董直偉手裡舉著手機,通過視頻電話和茶商「做生意」。
  • 扶貧先扶智 平安「村官工程」激活雷山縣的致富「山字經」
    2019年,平安「三村工程」扶貧項目來到雷山,以金融扶貧賦能產業扶貧,幫助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遊產業,雷山縣逐漸走上了新的脫貧致富路。  旅遊+扶貧 雷山脫貧念好「山」字經  雷山脫貧攻堅「最難啃的骨頭」在山上,但其優勢也在山上,它具有旅遊資源、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如何整合區域資源優勢,轉變發展思維成為破局的關鍵。
  • 昆明石林村寨唱響黨建引領致富曲
    供圖在2017年全省基層黨建提升年,石林組織部門以黨建引領,做實農村基層黨建,充分激發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整合各類資源助力農村經濟發展,形成「村企聯建,支部建在基地上;園企聯建,脫貧走在市場上;園園聯建,服務做在陣地上」的「三建三聯」模式,以及「黨總支+公司+合作社+農戶」「黨建+金融」等模式,不斷盤活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為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開出新良方
  • 邢臺南宮市「四好農村路」叩開鄉村振興大門
    伴隨一條條農村公路的建成,目前,邢臺南宮市在第三方平臺開設網絡店鋪超1萬家,活躍店鋪3743家,先後培育中國淘寶鎮5個,中國淘寶村47個,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提到這些變化,正在黃韭大棚忙碌的綠浪農場負責人李建國直言,這些都得益於農村公路的建設。 在南宮,一條條「四好農村路」縱橫交錯、暢通鄉村,如一個個毛細血管把全市城鄉連接在一起,不僅改善了城鄉路域環境,方便了市民日常出行,更叩開了村民致富大門,為鄉村振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大悟縣東新鄉:念好山字經 走出興鄉路–今日湖北網
    今日湖北網訊(記者/陳思炎  通訊員/楊豪 李新)近年來,革命老區湖北省大悟縣東新鄉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山區資源,緊緊圍繞山字做文章,堅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不動搖,目前,全鄉共流轉山場4.5萬畝,流轉耕地6000畝,開發銀杏基地1.2萬畝,油茶基地1.03萬畝,真正探索出了一條農業產業化的路子,取得了農業經濟繁榮發展
  • 瑞金:「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鋪就了一條條鄉村振興快車道12月18日,記者在黃柏鄉龍湖村坳背崗萬畝臍橙園看到什麼是「四好農村路「呢小編這就來科普一下四好農村路「四好」是指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 致富路上桃花香!江海區「黨建+四好農村路」結對共建工作站掛牌
    最後,局黨支部到桃花路進行調研,提出要把黨的旗幟插在工地上,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將桃花路建設成為向東村產業振興和美麗鄉村的強大助力,強調以「一條路」編織「致富網」,帶動向東村走向幸福生活。03桃花路催開致富「幸福花」一條路,打開農村產業的發展大門。
  • 蘆溪,農村電商助力「尋蜜」品牌致富路
    同時,藉助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建設契機,有序推進蜂蜜產業品牌,包裝,供應鏈全面升級,進一步推進蜂蜜產業與扶貧的有機結合,促進旅遊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創新電商思維與實踐路徑,讓蘆溪蜂蜜走出鄉村融入市場,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 農村公路架起致富金橋
    「四好農村路」在帶動鄉村旅遊、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實現了「修好一條路,帶活一大片」的效益。 四峰山是鄂州市最高的山峰,海拔484.5米,在鄂城區汀祖鎮境內。建設過程中,村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村委會牽頭施工單位,村灣理事會負責徵地拆遷協調和施工監督,制定路基、會車道、路肩、排水、安防設施、橋涵6個方面的驗收標準,步步把關、層層負責,確保「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建設質量,所有完工工程經抽檢驗收,合格率達100%。
  • 一杯黃酒釀出億元致富路,土城村靠什麼鄉村振興?
    千年黃酒釀出億元致富路,土城村實現鄉村振興!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土城村,看她是如何做好酒文章,走出致富路的?一、土城村的成就湖北房縣土城村位於房縣北大門,該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南觀神農架、北望武當山,以盛產黃酒而聞名。
  • 銅陵樅陽縣:建好「四好農村路」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羅公路現在的路面寬了很多,路況也非常好,給我們的出行帶來極大方便……新農村建設搞得也不錯,看到近年村容村貌發生這麼大變化,我就決定從外地回來在家鄉創業,我現在經營一家農家樂……」白柳鎮龍城村村民王勇原本在外發展,最近發現家鄉的交通狀況已今非昔比
  • 永州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
    產業勃發 生態優美 樂業安居永州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華聲在線12月1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毅 嚴萬達 通訊員 周玉生 唐一平)進入12月今年9月以來,永州市組織系統安排萬餘黨員幹部,對全市3301個村(社區)開展全覆蓋調研,列清單、補短板、出對策,實現問題靜態清零,在全省率先探索接續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問題。永州把脫貧摘帽當成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統籌銜接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促進村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 坪上鎮召開「鄉村振興坪上怎麼幹」、「『十四五』我為坪上幹什麼...
    坪上鎮召開「鄉村振興坪上怎麼幹」、「『十四五』我為坪上幹什麼」大討論座談會 2020-12-30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台州網丨念好「線上」致富經 溫嶺農產闖天下的「雲渠道」更寬了
    緊跟該趨勢,溫嶺市積極開展嘗試,許多農戶企業搭上電商的快車道,唱響現代農業的致富經。溫嶺市紅日供銷有限公司擁有體量龐大的農產品供源,不僅帶動了當地600多家農戶共同發展,還積極幫扶四川茂縣的農戶們,為其帶去種植技術與市場機遇。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該公司開始尋機電商平臺,緣於一次「雙向選擇」的契機,陷入滯銷危機的農產品一下子成了搶手貨。
  • 薄熙來:要念好「山」字經摘掉窮「帽子」
    薄熙來強調,偏遠、山多,是巫溪長期貧困的重要因素,要真正摘掉窮「帽子」,還是要念好「山」字經,喚醒沉睡的大山,讓大山成為致富的經濟要素,變窮山為寶山。   貧困地區還有不少老百姓吃的、穿的、用的都很緊巴,住的十分簡陋。黨員幹部要訪貧問苦,知冷知熱,幫他們脫貧致富  16日,重慶市氣溫陡降。
  •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美麗苗鄉煥新顏
    近幾年來,屏邊縣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著力挖掘「山潛力」,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產業扶貧成為提高脫貧質量的「主攻手」,穩定脫貧成果的「壓艙石」。
  • 瑪拉迪嘎查:念好「轉」字經 科學養殖致富快
    近年來 昂素鎮瑪拉迪嗄查的農牧民 在農牧業產業發展政策的引導下 念好「轉」字經 發展羔羊短期育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