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有的父母還會在吼叫完孩子之後,給自己的這種行為找一個理由,就是「我愛孩子,所以才會對他吼叫,換了別人,我壓根就不會生氣。」
小年剛回到家就忍不住打開了電視看起來,每到放學的這個時間點,剛好就有動畫片可以看。小年的母親看到之後,忍不住就說到:「回來就趕緊去寫作業,寫完再玩,不然等會你就不想寫作業了。」小年聽完很不樂意,說什麼都不肯,「我累了,我想先休息一下。」
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小年的母親覺得孩子這是在不尊重自己,心裡忽然就來氣了,「我告訴你,沒有那麼多的理由,現在你就是必須要去寫作業。」
聽到母親的責備與吼叫,小年只好乖乖地回到房間做作業,可是他的內心卻很憤怒,憑什麼母親一句話他就要回房間做作業。越想越氣,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小年就是故意坐在電視面前,說什麼都不去做作業,為此和母親大吵了一架,小年的母親氣得差點都哭出來了。
吼叫式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1、變得叛逆
父母用什麼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很有可能也會用什麼方式來「回敬」父母。父母對孩子吼罵,把負面情緒傳給孩子,那麼孩子也會像父母一樣,對父母也大吼大叫,變得叛逆,難以管教。
很多的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他們還小沒有辦法違抗父母,可是等到他們大一點之後,有能力了,他們就會開始學著去反抗父母。
2、變得沒有獨立的想法
還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吼罵教育下,會變得沒有辦法獨立起來,他什麼事情都不敢做。因為孩子的內心是非常畏懼父母的,他們擔心隨便做的一件事,都會引起父母的批評和責備。於是孩子為了不犯錯,不挨罵,他們會選擇退縮,變得懦弱,沒有主見,凡事都是聽父母的。
什麼是「自然法則」?
著名的教育家斯託夫人,是最早提出「自然法則」的人,她認為教育孩子,光是靠吼叫是沒有任何作用的。而「自然法則」說的是要學會接納孩子,順應孩子的一個天性發展,再因材施教,不要故意總是和孩子做對,強迫著孩子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父母該如何使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1、不吼叫孩子,學會掌控情緒
孩子的性格中,即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父母不能只是接納孩子好的一方面,卻不接納他壞的一面。
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明白到孩子是會有很多的缺點,這些缺點可能在短時間內都沒有辦法改正,所以父母需要慢慢地引導孩子,尊重孩子。這是順應孩子發展的第一步,接納孩子本身的性格,允許他犯錯。
2、不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父母不要去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孩子越大就會越有獨立的意識,越會和父母作對。有的父母就是特別不喜歡孩子和自己作對,總是想方設法的要孩子聽自己的。從一開始的為孩子好,逐漸就會演變成強迫孩子聽從自己。
這是不對的,孩子也應該有他能夠行使的權力,他可以決定自己的一些事情,作為家長沒有必要什麼事情都要孩子聽從自己。
3、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學會溫柔而堅定教育方法
那面對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辦呢?既然不能對孩子吼罵,那是不是就任由孩子發展呢?
其實不是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懂得什麼是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方法。在語氣上不要咄咄逼人,讓孩子感到畏懼,然後又要很堅定地告訴孩子,他就是做錯了,就是應該去糾正自己的錯誤。父母的語言一旦過於激烈,容易導致本來是在聽父母教育的孩子,變得激動,他會開始仇恨父母,這樣就沒有辦法起到引導孩子的效果。
因此在語氣上父母要多注意,沒有必要對孩子太兇。父母要做的就是運用好「自然法則」,尊重孩子的發展,同時適當的引導和提出建議。
本文由茜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