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2020-12-14 茜家有熊娃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有的父母還會在吼叫完孩子之後,給自己的這種行為找一個理由,就是「我愛孩子,所以才會對他吼叫,換了別人,我壓根就不會生氣。」

小年剛回到家就忍不住打開了電視看起來,每到放學的這個時間點,剛好就有動畫片可以看。小年的母親看到之後,忍不住就說到:「回來就趕緊去寫作業,寫完再玩,不然等會你就不想寫作業了。」小年聽完很不樂意,說什麼都不肯,「我累了,我想先休息一下。」

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小年的母親覺得孩子這是在不尊重自己,心裡忽然就來氣了,「我告訴你,沒有那麼多的理由,現在你就是必須要去寫作業。」

聽到母親的責備與吼叫,小年只好乖乖地回到房間做作業,可是他的內心卻很憤怒,憑什麼母親一句話他就要回房間做作業。越想越氣,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小年就是故意坐在電視面前,說什麼都不去做作業,為此和母親大吵了一架,小年的母親氣得差點都哭出來了。

吼叫式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1、變得叛逆

父母用什麼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很有可能也會用什麼方式來「回敬」父母。父母對孩子吼罵,把負面情緒傳給孩子,那麼孩子也會像父母一樣,對父母也大吼大叫,變得叛逆,難以管教。

很多的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他們還小沒有辦法違抗父母,可是等到他們大一點之後,有能力了,他們就會開始學著去反抗父母。

2、變得沒有獨立的想法

還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吼罵教育下,會變得沒有辦法獨立起來,他什麼事情都不敢做。因為孩子的內心是非常畏懼父母的,他們擔心隨便做的一件事,都會引起父母的批評和責備。於是孩子為了不犯錯,不挨罵,他們會選擇退縮,變得懦弱,沒有主見,凡事都是聽父母的。

什麼是「自然法則」?

著名的教育家斯託夫人,是最早提出「自然法則」的人,她認為教育孩子,光是靠吼叫是沒有任何作用的。而「自然法則」說的是要學會接納孩子,順應孩子的一個天性發展,再因材施教,不要故意總是和孩子做對,強迫著孩子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父母該如何使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1、不吼叫孩子,學會掌控情緒

孩子的性格中,即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父母不能只是接納孩子好的一方面,卻不接納他壞的一面。

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明白到孩子是會有很多的缺點,這些缺點可能在短時間內都沒有辦法改正,所以父母需要慢慢地引導孩子,尊重孩子。這是順應孩子發展的第一步,接納孩子本身的性格,允許他犯錯。

2、不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父母不要去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孩子越大就會越有獨立的意識,越會和父母作對。有的父母就是特別不喜歡孩子和自己作對,總是想方設法的要孩子聽自己的。從一開始的為孩子好,逐漸就會演變成強迫孩子聽從自己。

這是不對的,孩子也應該有他能夠行使的權力,他可以決定自己的一些事情,作為家長沒有必要什麼事情都要孩子聽從自己。

3、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學會溫柔而堅定教育方法

那面對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辦呢?既然不能對孩子吼罵,那是不是就任由孩子發展呢?

其實不是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懂得什麼是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方法。在語氣上不要咄咄逼人,讓孩子感到畏懼,然後又要很堅定地告訴孩子,他就是做錯了,就是應該去糾正自己的錯誤。父母的語言一旦過於激烈,容易導致本來是在聽父母教育的孩子,變得激動,他會開始仇恨父母,這樣就沒有辦法起到引導孩子的效果。

因此在語氣上父母要多注意,沒有必要對孩子太兇。父母要做的就是運用好「自然法則」,尊重孩子的發展,同時適當的引導和提出建議。

本文由茜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2、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沒有自己的想法。像我姐姐那樣,一點點沒有順她的意,就批評孩子,罵孩子笨了,潛意識裡,孩子的心理也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慢慢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3、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因為長期被否定,使得孩子不敢展示自己的天性以及跟外界進行正常交流,容易變得內向,這會影響它孩子長大後處理社會關係的能力。很多父母,錯誤地以為對孩子大吼大叫,他就能好好聽了,就不會再犯錯,事實正好相反。父母越不好好說話,孩子越不會學好。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但是有時候過度的調皮搗蛋、不聽長輩的話,故意製造麻煩的話,就很容易造成家長的肝火旺盛,脾氣上來了就容易吼孩子。比如:孩子不聽勸告硬要玩一些危險的遊戲、孩子和同齡的小夥伴發生矛盾和摩擦時等等,都容易導致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直接用吼的方式來發洩給孩子。
  • 父母經常大吼大叫孩子,到底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危害?父母需知道
    最近很多媽媽們說,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火藥桶,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經常沒有耐心,而且忍不住發脾氣,甚至是大吼大叫。其實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有的孩子天生內向,不愛說話,而有的孩子外向,卻很叛逆,有的家長自己孩子很調皮,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優秀,就忍不住對自己孩子大吼大叫。
  • 面對總是大吼大叫的孩子,做情緒管理型父母,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一、為什麼孩子會大吼大叫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成熟,往往用自己的行為來表達情緒。孩子的苦惱、發脾氣或大聲喊叫等各種形式的情緒表達,其實都是為了讓他人讀懂自己內心的掙扎和努力。如果情緒未能引起他人重視,孩子會做出更激烈的行為,大部分家長也會同樣激烈回應孩子,非打即罵,孩子沒如願得到大人理解,反而挨了打或挨了訓,情緒只是暫時得到壓制。
  • 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孩子內向、膽小?你應該這樣來補救
    其實這種話語,本身來說就是互相傷害,尤其是孩子,幼小的心靈總會留下傷害。多少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的出氣筒啊,孩子真的需要你這樣去罵嗎?其實,很多時候你的焦慮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本身更可怕。帶著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內向、膽小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對孩子大吼大叫,所造成的傷害,足以毀掉他們的人生
    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羅娜雷納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在家庭裡,父母的大吼大叫仿佛是「代代相傳」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經歷過這個階段或者時刻,而這些在我們長大之後,組建了家庭,當你的孩子不如意的時候,你或許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和情緒,衝著他們重複著「大吼大叫」。
  • 別對孩子大聲責罵了,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輕鬆管好孩子
    不妨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是免不了的,著名的美國作家斯託夫人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在教育自己的女兒的時候,她曾經也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對女兒大吼大叫的進行批評責罵,得到卻是女兒一次又一次的頂嘴和叛逆。
  • 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後,有沒有補救的辦法?
    時常覺得情緒控制不住,如果孩子再吵鬧,就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時間長了,覺得孩子變得有些內向、膽小,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的確,家長對孩子經常大吼大叫,對孩子的確有影響。有的孩子可能就適應了這種方式,有時候也會衝大人大吼大叫,總之就是大家都不會好好說話了。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 你愛孩子卻為什麼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3個錦囊破解「父母吼」
    孩子更多時候都是不聽話的,家長在無奈之下,只能大吼大叫去震懾孩子,逼著孩子停止搗蛋行為,可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似乎因此變得更加嚴重,對於父母的指令簡直當成耳邊風。相信很多家庭都在面對同樣的教育情況,可是家長又知不知道,對於孩子是不可以大吼大叫的,吼叫教育只會讓教育變得更加困難,而不是會讓孩子更加聽話服從自己。對孩子」吼叫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從哪幾個方面來看?
  • 父母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孩子膽小懦弱,你應該這樣來補救
    導語:人們總是會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出一些不經過思考的話,其實這種話本身來說就是非常傷人的,特別是在父母對孩子說的時候,就會導致他們幼小的心靈裡面產生很多的陰影。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孩子會被當成父母的出氣筒,但是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他們可能無法長期忍受,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焦慮往往比孩子本身的問題更可怕,帶著情緒去教育本身就是一種非常不對的做法,反而會導致他們的內心受挫。更嚴重的是造成他們內向膽小的這樣一種性格,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 孩子出現這四種想法,一定是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
    孩子調皮的時候,難免會對他大喊大叫。也許母親以這種方式發洩了憤怒,但沒有考慮嬰兒的內心感受。經常被父母大喊大叫的孩子會有以下四種心理,看完後很難過。1.父母不喜歡我嗎?這位5歲的跳線運動員總是喜歡在家翻箱子,有時會把母親新近收拾的家弄得一團糟。
  •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父母的大吼大叫是孩子人生悲劇的開始!
    父母的脾氣和性情關乎孩子一生的幸福。習慣於大吼大叫的父母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最終導致他們安全感缺失,變得敏感而脆弱。01有網友在知乎留言說:小時候媽媽的脾氣很不好,會動不動的就朝我發脾氣,為了不讓媽媽罵,我就小心翼翼的,唯恐自己哪裡惹媽媽不開心,而我其實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不對。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這幾個缺點,越長大越難改掉
    經常被媽媽吼,孩子也學會了大吼大叫小愛今年五歲了,已經上幼兒園一年了,但是今年小愛的幼兒園生活特別的不開心,老師發現班上的小朋友沒有人願意跟小愛說話,做遊戲也不願意和小愛一組,老師發現了這樣的現象,就叫來了班裡最懂事的孩子詢問,小朋友表示之所以不願意和小愛一起玩是因為小愛經常對著小朋友們大喊大叫,老師一聽立刻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兒
  • 格格薦書丨畫個「大吼大叫」的父母
    終於在某個時刻,點燃了這一天的所有惱火,孩子也成了那個最無辜的人。 其實這些場景我們似曾相識,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式的教育,也屢見不鮮。最近流行一個詞語叫「低聲教育」,什麼是「低聲教育」?「低聲教育」就是孩子做錯事情,不是你嚷嚷不休的大喊大叫式命令,更不是你高聲訓斥後讓孩子看我們臉色來完成要做的事情。
  • 孩子內向、膽小?大吼大叫的後遺症這樣補救
    有家長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形成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害怕犯錯,畏手畏腳。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曾經做過一個小阿爾伯特實驗。通過條件反射訓練,參加實驗的孩子,產生了條件反射的恐懼。
  • 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對著吼叫,這樣的家庭教育要不得
    父母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雙方情緒失控,儘管孩子相對於父母處於弱勢地位,但情緒混亂下,孩子也會對著父母大吼大叫,惡語相向。教孩子情緒,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緒大腦處理外界的信號,孩子和父母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當父母的語言開始湧向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同樣做出反擊的模式。孩子的吼叫、捶胸頓足也是表明自己的尊嚴,也是在保護自己。
  • 父母總是對寶寶大吼大叫,會使性格出現問題,影響其心理健康
    很多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爸爸媽媽的大吼大叫,其實這種問題出現之後很容易影響寶寶的性格。因為寶爸寶媽對他們太過於兇的話,不僅僅分貝非常的高,而且還會起到反效果,寶寶過度的乖巧對他們以後的性格養成有著不良的影響。有的有的爸媽陷入了一種誤區之中,覺得寶寶如果不打不罵,是無法正常的成長的,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反而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下面,就來我們一起來賞析這本短小而蘊意深刻的繪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