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孩子膽小懦弱,你應該這樣來補救

2021-01-19 可可老師育兒

導語:人們總是會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出一些不經過思考的話,其實這種話本身來說就是非常傷人的,特別是在父母對孩子說的時候,就會導致他們幼小的心靈裡面產生很多的陰影。

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孩子會被當成父母的出氣筒,但是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他們可能無法長期忍受,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焦慮往往比孩子本身的問題更可怕,帶著情緒去教育本身就是一種非常不對的做法,反而會導致他們的內心受挫。

更嚴重的是造成他們內向膽小的這樣一種性格,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讓他們產生恐懼的心理,特別是對於那些膽小的孩子來說,時間一久,他們就會缺乏安全感,特別是在做事這方面會變得非常的膽小,缺乏自信,同時他們也會變得孤僻不愛說話的。

比如說他們到了上學的年紀不願意去上學,不願意去跟身邊的孩子們一塊交流,就跟這些方面有很大的關係,正是因為他們性格上的缺陷,所以才導致了他們這種不愛交際的特點。

因為父母本身就不尊重自己,所以孩子們也就不願意去面對父母。那麼父母應該用哪些辦法來補救呢?

一、學會尊重他們,嘗試換位思考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於大吼大叫,這樣的話才會對他們產生一種威懾的作用,讓他們能夠知道自己究竟哪做錯了。

其實這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他們想不開的時候,他們會用哭鬧的這種形式來回擊你,但是在等他們長大一點,他們就會變得特別叛逆,等到那會你在去說什麼的時候,就再也沒有用了。

在這裡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學會尊重他們,雖然他們年紀小,但是他們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這種認可和誇獎,孩子的情緒反而容易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在批評他們的時候,同樣也要給予鼓勵

孩子的年齡畢竟小,他們不可能不犯錯,但是當他們犯了錯的時候,家長們可能會批評他們,但是在批評的過程當中,家長要注意說話方式,不能一味的指責,在指出他們的問題之後還要繼續鼓勵他們。

這樣一來等到他們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問題的時候,他們不會犯錯,甚至會記得父母的教導。

還有很多父母會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其實人跟人都是不一樣的,如果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的話,會讓他們產生那種挫敗感。

孩子們會始終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既然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那就還不如破罐子破摔。孩子們的心靈畢竟是脆弱的,做錯事的時候可以批評,但是當他們有進步的時候,一定要積極地鼓勵他們,讓他們懂得批評也是愛,同樣鼓勵也是愛。

三、多給孩子一些安全感

如果父母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控制住自己的脾氣,那麼就不妨多給孩子一些安全感。這是需要父母去做出的改變,在平時的說話過程當中,要儘量的把自己說話的語氣放平穩,既然想要挽回在孩子心目當中的形象,就需要多陪伴他們。

不管是自己有工作壓力也好,還是生活當中的壓力也罷,但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一下,說不定你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

多給孩子一些安全感,讓他們在這種有愛的氛圍當中成長,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有強大的自信心,在面對生活當中的困難的時候,他們也不會隨便否定自己,反而會一鼓作氣,去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雖然我們已經為人父母,但是我們對「教育」並不一定精通。我們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習慣來教導孩子,而我們的經驗並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科學。

如果用錯誤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我們真的無法預料。

樊登推薦的這套網紅育兒必讀寶典《正面管教》非常好,它是家庭教育專家總結的二十年的育兒經驗,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培養孩子。

全套共6冊,原價216,限時優惠,現在購買只需69。包括《媽媽勝過好老師》《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養育男孩》《養育女孩》《好好說話,把話說道孩子心裡去》。

結語:教育孩子永遠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父母在這個過程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至於能不能把孩子培養好,還是要看父母究竟有沒有耐心,特別是在跟孩子打交道的過程當中,更需要你們親子之間不斷的磨合。

當然如果孩子真的是犯了錯誤,那麼家長也不能視而不見,該教育他們還需要教育他們,不過就需要注意一下方式了。

相關焦點

  • 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孩子內向、膽小?你應該這樣來補救
    其實這種話語,本身來說就是互相傷害,尤其是孩子,幼小的心靈總會留下傷害。多少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的出氣筒啊,孩子真的需要你這樣去罵嗎?其實,很多時候你的焦慮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本身更可怕。帶著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內向、膽小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 孩子內向、膽小?大吼大叫的後遺症這樣補救
    有家長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形成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害怕犯錯,畏手畏腳。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曾經做過一個小阿爾伯特實驗。通過條件反射訓練,參加實驗的孩子,產生了條件反射的恐懼。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1、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長期得不到尊重,內心充滿恐懼,情緒不穩定,無法接收到有效教育,使孩子成長為一個膽小2、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沒有自己的想法。像我姐姐那樣,一點點沒有順她的意,就批評孩子,罵孩子笨了,潛意識裡,孩子的心理也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慢慢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
  • 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後,有沒有補救的辦法?
    時常覺得情緒控制不住,如果孩子再吵鬧,就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時間長了,覺得孩子變得有些內向、膽小,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的確,家長對孩子經常大吼大叫,對孩子的確有影響。有的孩子可能就適應了這種方式,有時候也會衝大人大吼大叫,總之就是大家都不會好好說話了。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 你愛孩子卻為什麼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3個錦囊破解「父母吼」
    孩子更多時候都是不聽話的,家長在無奈之下,只能大吼大叫去震懾孩子,逼著孩子停止搗蛋行為,可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似乎因此變得更加嚴重,對於父母的指令簡直當成耳邊風。相信很多家庭都在面對同樣的教育情況,可是家長又知不知道,對於孩子是不可以大吼大叫的,吼叫教育只會讓教育變得更加困難,而不是會讓孩子更加聽話服從自己。對孩子」吼叫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從哪幾個方面來看?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媽媽,你就不能好好和我講話嗎?幹嘛大吼大叫
    孩子長到3-4歲的時候非常皮,經常給爸爸媽媽在外面闖禍,不是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就是被螞蟻搬家吸引,害得媽媽們焦急等待。可是面對孩子的闖禍,不同的父母就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有一種教育方式卻是家長萬萬要不得的,那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大吼大叫。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但是有時候過度的調皮搗蛋、不聽長輩的話,故意製造麻煩的話,就很容易造成家長的肝火旺盛,脾氣上來了就容易吼孩子。比如:孩子不聽勸告硬要玩一些危險的遊戲、孩子和同齡的小夥伴發生矛盾和摩擦時等等,都容易導致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直接用吼的方式來發洩給孩子。
  • 對孩子大吼大叫,所造成的傷害,足以毀掉他們的人生
    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羅娜雷納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在家庭裡,父母的大吼大叫仿佛是「代代相傳」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經歷過這個階段或者時刻,而這些在我們長大之後,組建了家庭,當你的孩子不如意的時候,你或許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和情緒,衝著他們重複著「大吼大叫」。
  •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父母的大吼大叫是孩子人生悲劇的開始!
    父母的脾氣和性情關乎孩子一生的幸福。習慣於大吼大叫的父母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最終導致他們安全感缺失,變得敏感而脆弱。01有網友在知乎留言說:小時候媽媽的脾氣很不好,會動不動的就朝我發脾氣,為了不讓媽媽罵,我就小心翼翼的,唯恐自己哪裡惹媽媽不開心,而我其實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不對。
  • 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對著吼叫,這樣的家庭教育要不得
    父母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雙方情緒失控,儘管孩子相對於父母處於弱勢地位,但情緒混亂下,孩子也會對著父母大吼大叫,惡語相向。責問、威脅、懲罰就是直覺式教養的手段,我們當父母的總認為這樣的方式就是管教,但只要好好想想這種反擊之後,孩子的情緒是否更加激烈,他們的對抗更加強烈,甚至會對父母動手。所以,父母管教的方法錯了,直接導致無法實施有效教養,最壞的結果是親情關係破裂。
  • 格格薦書丨畫個「大吼大叫」的父母
    終於在某個時刻,點燃了這一天的所有惱火,孩子也成了那個最無辜的人。 其實這些場景我們似曾相識,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式的教育,也屢見不鮮。最近流行一個詞語叫「低聲教育」,什麼是「低聲教育」?「低聲教育」就是孩子做錯事情,不是你嚷嚷不休的大喊大叫式命令,更不是你高聲訓斥後讓孩子看我們臉色來完成要做的事情。
  • 父母經常大吼大叫孩子,到底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危害?父母需知道
    最近很多媽媽們說,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火藥桶,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經常沒有耐心,而且忍不住發脾氣,甚至是大吼大叫。其實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有的孩子天生內向,不愛說話,而有的孩子外向,卻很叛逆,有的家長自己孩子很調皮,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優秀,就忍不住對自己孩子大吼大叫。
  • 孩子出現這四種想法,一定是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
    母親看到她辛苦的家被兒子弄亂了,她非常生氣,大聲地對兒子大吼大叫,甚至拿起她的墊子並毆打。孩子們活潑活躍,喜歡四處探索。父母的吼叫會讓孩子感到父母不再喜歡自己了,他們有自欺欺人的想法,有時還有過度的行為。通過激烈的抵抗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 孩子膽小懦弱,不一定全是性格導致,可能是「自然缺失症」作祟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的性格如何是父母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如果孩子性格是大膽自信,父母自然是開心的,可如果孩子的性格是膽小懦弱的,那麼家長們將會非常的頭疼,因為想要讓一個懦弱膽小的孩子變得自信和大膽,是需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
  • 面對總是大吼大叫的孩子,做情緒管理型父母,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一、為什麼孩子會大吼大叫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成熟,往往用自己的行為來表達情緒。孩子的苦惱、發脾氣或大聲喊叫等各種形式的情緒表達,其實都是為了讓他人讀懂自己內心的掙扎和努力。如果情緒未能引起他人重視,孩子會做出更激烈的行為,大部分家長也會同樣激烈回應孩子,非打即罵,孩子沒如願得到大人理解,反而挨了打或挨了訓,情緒只是暫時得到壓制。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下面,就來我們一起來賞析這本短小而蘊意深刻的繪本吧。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這幾個缺點,越長大越難改掉
    經常被媽媽吼,孩子也學會了大吼大叫小愛今年五歲了,已經上幼兒園一年了,但是今年小愛的幼兒園生活特別的不開心,老師發現班上的小朋友沒有人願意跟小愛說話,做遊戲也不願意和小愛一組,老師發現了這樣的現象,就叫來了班裡最懂事的孩子詢問,小朋友表示之所以不願意和小愛一起玩是因為小愛經常對著小朋友們大喊大叫,老師一聽立刻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