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2020-12-14 歷史國學智慧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

新聞也時常報導,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就責罵孩子,甚至是毆打孩子,而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做出更極端的行為。這也是在告誡我們,在告誡整個社會,在教育的過程當中不要走極端。

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傷害

1、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當父母對他吼叫時,他首先會不自覺地認為肯定是自己犯錯了才惹得父母生氣,然後他們會自責內疚。

如此便使孩子更多地否定自己、降低了對自己的認同,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不能讓父母滿意,不斷責怪自己,自我評價也會越來越低。

2、性格變懦弱、優柔寡斷

面對吼罵,孩子內心會產生排斥感,因此會想盡辦法去迴避,那麼,他在處理事情時亦會更加謹小慎微,甚至變得優柔寡斷,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懦弱,在日後遇到困難時容易產生畏懼、抗拒心理,缺乏應有的擔當以及強烈的責任感。

3、情緒控制能力變差

情緒是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的,父母常吼孩子,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漸漸地越來越易怒、衝動、缺乏耐心。

事實上,大多數習慣衝孩子吼叫的家長,小時候也是這樣被自己父母對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真的非常巨大,因此,吼叫不僅沒帶來任何的好處,最後會適得其反,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4、影響孩子智力發育

父母吼叫只會令孩子產生恐懼緊張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思維變得遲緩,大腦一片空白,邏輯和理智基本上為零,無論是孩子的組織能力、演講演說能力,還是團隊合作能力都會因為這個原因遜色於他人。

3種補救方法

1、學會尊重孩子,並懂得換位思考

再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父母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是一種對孩子人格不尊重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學會尊重孩子,那就能養出一個健康、自信、快樂的人。

2、在給予孩子批評的同時更要注重鼓勵

我們小時候最討厭父母說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當我們成為父母時,也要避免將同樣的傷害施加給我們的孩子。

懂教育的父母都會做到恩威並施,孩子做錯時批評,孩子有進步時積極鼓勵,既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又讓孩子明白做事的尺度與是非,這樣才能成長為積極上進、樂觀開朗的人。

3、給予其自主決定權,將命令改為選擇

當他做事拖沓猶豫時,父母可以嘗試將命令的口吻變為選擇,讓孩子嘗試自己做決定,時間一長,他就會實現自我肯定,重拾自信。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6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孩子內向、膽小?你應該這樣來補救
    帶著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內向、膽小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1、容易產生恐懼父母總吼孩子,對於膽子小的孩子,會在心裡產生恐懼感,慢慢的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做事膽小、畏懼、缺乏自信等。孩子也會變得更加的孤僻、冷漠、不愛說話。
  • 孩子內向、膽小?大吼大叫的後遺症這樣補救
    有家長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形成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害怕犯錯,畏手畏腳。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曾經做過一個小阿爾伯特實驗。通過條件反射訓練,參加實驗的孩子,產生了條件反射的恐懼。
  • 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後,有沒有補救的辦法?
    時常覺得情緒控制不住,如果孩子再吵鬧,就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時間長了,覺得孩子變得有些內向、膽小,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的確,家長對孩子經常大吼大叫,對孩子的確有影響。有的孩子可能就適應了這種方式,有時候也會衝大人大吼大叫,總之就是大家都不會好好說話了。
  • 父母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孩子膽小懦弱,你應該這樣來補救
    導語:人們總是會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出一些不經過思考的話,其實這種話本身來說就是非常傷人的,特別是在父母對孩子說的時候,就會導致他們幼小的心靈裡面產生很多的陰影。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孩子會被當成父母的出氣筒,但是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他們可能無法長期忍受,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焦慮往往比孩子本身的問題更可怕,帶著情緒去教育本身就是一種非常不對的做法,反而會導致他們的內心受挫。更嚴重的是造成他們內向膽小的這樣一種性格,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
  • 經常對孩子「吼叫」,孩子更自卑,父母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案例劉女士(化名)在沒有生寶寶之前,是一位上市公司的白領,因為平時工作認真負責,所以受到了領導的重視,所以職位和級別都在上升,最後做到了主管的位置,在有了寶寶之後,因為平時照顧寶寶非常繁忙,再加上工作上的事情很多,劉女士也感到自顧不暇,經常身心疲憊,總是要熬夜加班,時間久了,劉女士也感到非常焦慮和煩躁,有時候被孩子們磨得不耐煩的時候,劉女士也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
  • 不能對孩子大吼大叫,不然孩子會變得性格膽小,6種方法改變孩子
    但實際上,打孩子不對,罵孩子也不好,如果一生氣就大喊大叫,很可能對孩子產生很多負面影響,讓孩子長大之後容易內向,性格比較膽小,所以,每次發完火之後,很多父母都會比較後悔,但也無濟於事,下次發生類似的事件後,還是會習慣性生氣,這也會讓很多小朋友養成內向的性格。
  • 對老公大吼大叫讓他變得沉默寡言真的好嗎?補救可以用這3個方法
    對老公大吼大叫讓他變得沉默寡言真的好嗎?補救可以用3個方法這種現象其實非常常見,這是因為結婚後和談戀愛時並不一樣,當夫妻真正在一起生活,就會冒出很多生活問題,讓兩個人產生各種分歧,開始看不慣對方。只是想法雖然合理,可做法卻往往不對,這導致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今天,就針對這個夫妻問題,談談有什麼補救的方法。01.其實就是缺少溝通,提升溝通很重要既然問題主要來自於溝通,那麼夫妻之間首先就需要提升溝通,不單單是次數,還要改變溝通方式。
  • 家長脾氣暴躁、總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怎麼辦?情緒管理了解一下
    很多人在設想自己做父親或母親的時候,總是非常溫柔細緻的,但當他真正成為父親或者母親時,由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煩惱以及孩子的調皮等各種原因夾雜在一起,可能會變得脾氣非常暴躁,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 幹嘛大吼大叫
    孩子長到3-4歲的時候非常皮,經常給爸爸媽媽在外面闖禍,不是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就是被螞蟻搬家吸引,害得媽媽們焦急等待。可是面對孩子的闖禍,不同的父母就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有一種教育方式卻是家長萬萬要不得的,那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大吼大叫。
  • 對孩子大吼大叫,所造成的傷害,足以毀掉他們的人生
    從父母而言,大吼大叫無非是孩子惹自己生氣和憤怒,然後在情緒的渲染下,控制不住內心的怒火,轉而通過語言暴力和陳述,向孩子進行「情感攻擊」;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被迫接受到父母的大吼大叫,從而變得畏懼和害怕,不得不像「木偶」一樣,被父母所牽制。之前,鄰居家發生一件特別奇怪的育兒故事。
  • 孩子內向和懦弱,與家長大聲吼叫有關,想讓孩子外向大膽可這麼做
    大吼大叫與內向膽小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定的聯繫。但是單純只有這些,並不是形成孩子性格內向、膽小的充要條件。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也還有敢跟父母吵架、敢為了保護母親或者父親,而與另一方吵架的孩子。大吼大叫既然已經確定了,我們就從這裡先聊一聊。大吼大叫的父母,如果已經意識到這樣行為是不好的、是有問題的、是需要改的,那也就具備了改變的動力。這時候,先由父母做出改變,將大吼大叫轉變為情緒穩定、顧及對方感受、尊重對方意願的平等交流,孩子就會因為這種改變,而做出相應的改變。
  • 被吼大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這2種「性格缺陷」,家長要反思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感覺最好用的方法就是對著他們吼,一直吼到孩子聽話為止。當孩子因為你的大吼大叫變得安靜乖巧,你可能還會感覺很有成就感,可實際上,你對孩子的傷害已經深入他們內心。閨蜜小魚家的女兒一直很招人喜歡,有客人在的時候也很活潑開朗,很多人都說這孩子教育的真好,才2歲就這麼懂事,很少見。
  • 孩子出現這四種想法,一定是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
    生育嬰兒的痛苦和折磨,撫養嬰兒的艱辛以及身體和家庭的各種原因有時會使母親不耐煩,變得煩躁。孩子調皮的時候,難免會對他大喊大叫。也許母親以這種方式發洩了憤怒,但沒有考慮嬰兒的內心感受。經常被父母大喊大叫的孩子會有以下四種心理,看完後很難過。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家長若總是對娃大吼大叫,會養出這三種孩子,將來可別瞧不上他!
    家長若總是對娃大吼大叫,會養出這三種孩子,將來可別瞧不上他!1 膽小如鼠的娃爸媽經常對孩子怒吼,孩子膽戰心驚,在家裡缺少安全感,每分鐘都處於恐懼中,這種高壓生活模式,孩子極難忍受。這就導致孩子的脾氣性格不討喜,很容易陷入困境,招人煩。相信這一定是爸媽們,最不樂意看到的情況了。3 不孝順的娃孩子的頭腦簡單,不懂爸媽言語裡面的關愛,只會通過表面的字句,以及爸媽說話的態度,來感受爸媽的意思。
  • 父母經常大吼大叫孩子,到底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危害?父母需知道
    最近很多媽媽們說,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火藥桶,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經常沒有耐心,而且忍不住發脾氣,甚至是大吼大叫。其實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有的孩子天生內向,不愛說話,而有的孩子外向,卻很叛逆,有的家長自己孩子很調皮,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優秀,就忍不住對自己孩子大吼大叫。
  • 格格薦書丨畫個「大吼大叫」的父母
    其實這些場景我們似曾相識,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式的教育,也屢見不鮮。最近流行一個詞語叫「低聲教育」,什麼是「低聲教育」?「低聲教育」就是孩子做錯事情,不是你嚷嚷不休的大喊大叫式命令,更不是你高聲訓斥後讓孩子看我們臉色來完成要做的事情。
  • 3年的時間,一個人帶孩子,大吼大叫瘋了似的,怎麼變成了這樣?
    3年的時間,一個人帶孩子,過程中的心酸點滴只有自己知道…一個人帶太難了……如若家庭幸福,伴侶體貼,再累也值得;可如果對方只是一個見不著的臭脾氣的影子「爸爸」,壓抑的生活總會發洩,很不幸,讓寶寶碰上了……我嚇到了孩子,自責、難受,反思,而後又再吼,再後悔,陷入了死循環,感覺自己抑鬱跟瘋了一樣……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在反思,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