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 | 電影《寄生蟲》劇照
文|風馬牛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受疫情影響,今年 5 月份韓國就業人口同比減少 39.2 萬人。但白承敏(音譯)還是要求妻子辭掉護理工作,以實現他們一生追逐的夢想——購買自己的公寓。
對於這位居住在首爾的 35 歲設計師來說,因為政府出臺的政策,放棄妻子 5800 萬韓元(約合人民幣 33 萬元)年薪的工作,才能大大增加他們的買房機會。
然而,從 7 月份開始,形勢發生了變化。
僅 7 月一個月,首爾房產交易量高達 14.1 萬套——這相當於 2019 年北京全年二手房的交易量。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足以見首爾人買房的瘋狂。
韓國相關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首爾的房價在過去三年時間裡上漲了 52%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最為兇猛,達到 30% ,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
隨著首爾房價的暴漲,白承敏的買房夢,徹底破裂。
01
很多韓國民眾擔心房價繼續攀升,著急出手購房,掀起了一撥恐慌性購房潮,拉動了房價迅速上漲。
恐慌性購房已經引發出了一個負面循環:買房的人越多,房價漲得越快越高;房價越貴越漲得快,更加刺激購房需求激增。
疫情爆發後,韓國的這種循環顯著加速。
7 月份,首爾市內一處預售 110 套房的高層公寓樓盤吸引了 37400 多人前來預購,競爭比例高達 340:1 ,刷新韓國樓盤預售最高紀錄。整個 7 月份,首爾的住宅成交量同比狂飆了 118% ,環比也大幅增加了 37% 。
目前,首爾市的公寓平均售價首次超過了 10 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580 萬元),而 2013 年初才只有 5 億多一點。七年來,這座城市的房價幾乎翻了一番。
並且,首都圈的購房熱已經傳導到了非首都圈地區。今年二季度,釜山、大田、大邱、蔚山和光州等五大直轄市的小型公寓也交易火熱,較去年同期增長約 40% 。
韓國總人口大約為 5200 萬,而首爾都市圈(首爾、京畿道、仁川)一地就匯聚了約 2400 萬人口,佔整個韓國人口的 46.2% ,接近一半。其中,首爾就有 1000 多萬的人口。
大量人口的聚集,使房子本身就成為稀缺資源,客觀上拉升了房價。
首爾過多的人口也拉高了房價
與房價持續上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過去三年多,韓國的經濟持續萎縮,從 2017 年的 5.45% 降至 2018 年的 3.4% ,2019 年大幅萎縮至 1.1% 。鑑於今年爆發了疫情,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降至負數。
正因如此,7 月 16 日韓國央行利率進一步降低到 0.5% 的歷史低點。
不少媒體認為,韓國的低利率推高了房價。
但事實上,疫情之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紛紛選擇降低利率。這些國家並沒有發生房價飛漲的情況。
今年 3 月份以來,紐約曼哈頓的房屋銷售同比下滑了 56% ,相比較而言,高端房地產市場的衝擊更顯嚴重;日本東京圈新房發售量跌至 27 年來低點;澳大利亞房價已連續下跌三個月……
當大多數國家房價都在暴跌時,韓國首爾的房價卻一飛沖天,這背後的因素,恐怕並非是降低利率這麼簡單。
02
真正推高首爾房價的,正是韓國政府的房價調控政策。
2017 年文在寅高喊著「房價正義,所有勤勞的人都能買上房」的口號風光上臺,成為韓國總統。
上臺三個月後,總統府就有 6 名高層官員因貫徹房產調控政策不力,被迫遞交辭呈。
這也讓民眾看到了文在寅控制房價的決心和勇氣。
文在寅競選前承諾打壓房價
在這三年裡,文在寅實施了 23 項關於房價的調控政策,但諷刺的是,這些政策並沒有成功限制房價上漲,反而使首爾的房價再創新高。
2017 年,文在寅就任之時,首爾住宅的中位數價格只有 6 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353.1 萬元),三年時間暴漲 50% 以上,達到 9.25 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544.3 萬元)。成為全世界一線城市中漲幅最大、漲速最快的一個。
一位首爾民眾稱,「文在寅的政策,都是短期維持房價。這麼多政策就像永無止境的打地鼠遊戲,政府打這,那裡冒頭,打那這裡冒頭,搞得人心惶惶,最後全國都在炒房,一套房轉手就能賣好幾百萬,但我們的勞動價值卻一落千丈。」
去年 12 月,韓國政府制定房產新政,規定市值超 15 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870 萬元)的房產必須全款購買,禁止銀行貸款。這一政策出臺當天,首爾江南區豪宅價格平均漲幅超過 20% 。
此後,韓國樓市出現了首付迅速攀升、房價暴漲、一房難求等現象,民眾貸款也變得愈加困難,繼而引起三、四十歲群體對政府的抗議活動。
今年 7 月 10 日,政府提出對特定地區擁有 2 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徵收 1.2% 至 6% 不等的房產稅。購房一年內的進行房屋交易的需繳納 70% 的稅,購買兩年內交易的需繳納 60% 的稅。
也就是說,假如買房一年內要賣房,賺了一百萬,要上繳高達七十萬的稅。毫無疑問,政府想打壓投機性的房屋買賣。
但由於這兩項措施將在明年生效,這才導致近期韓國樓市開始暴漲。越來越多的民眾希望在明年政策生效之前,完成房屋的交易。
原本控制房價的政策,成了韓國樓市爆發的導火索。
隨著韓國購房熱的興起,韓國家庭負債規模再創新高。根據韓國央行近期公布的數據,二季度韓國家庭負債總額高達 1637.3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9.5 萬億元,也是韓國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房價問題成文在寅政府軟肋。」韓國《中央日報》 7 月 3 日寫道。
對於文在寅政府來說,只在銷售端打壓房價,又不提供供給,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高房價問題。
事實上,文在寅雖然控制著國會和政府,但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以及房地產開發商並不聽他號令。更讓他無奈的是,他無法控制韓國財閥。
韓國大地產開發商都是財閥們控制的。例如三星集團、LG集團、SK集團、現代集團、樂天集團、韓華集團。這六大財閥掌握著韓國國民經濟命脈,年度營收佔韓國GDP超過 60% ,所涉領域覆蓋韓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擁有著左右韓國政府決策的重要影響力。
在土地私有政策背景下,韓國土地大多集中在財閥和社會名流手中,政府無法通過增加土地供應來調控房價。
更讓韓國政府無奈的是,韓國政府部門和央行投放的貨幣,大部分流向大財閥手中,他們不會著急著投入實業生產,坐等房價上漲獲利要容易得多。況且,他們還掌控著大片的土地。
文在寅的每一次調控,財閥似乎總有手段來應對,一步一步推高了房價。
受房價大漲、經濟提振措施不力等拖累,文在寅的民眾支持率已經跌破了 50% 。同為發達國家,日本、美國等國的房價相對穩定,漲幅並不大。而韓國經濟增長緩慢,但房價漲幅驚人,引發民眾對政府的強烈不滿。
一位 63 歲的韓國人抱怨稱:「沒有房子的人普遍感到沮喪和憤怒,而擁有多套房子的人則對高額房地產稅非常不滿。政府被夾在雙方之間,卻又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
03
「首爾的房價本來就讓我們遙不可及,如今更是沒有希望了。」白承敏吐槽了首爾連日高漲的房價後,最終無奈地將仁川作為了自己的購房地。
相比白承敏,更多壓根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只能無奈租房,有的甚至只能租地下室。
電影《寄生蟲》的導演奉俊昊曾說:
「只有在韓國才能看到半地下,這裡是有著韓國獨特色彩的地方。雖然有陽光照進來,但溼漉漉得發黴。稍有不慎,就會有掉入地下的感覺。」
在電影《寄生蟲》中,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場景就是,韓國獨有的半地下室。四處亂竄的蟑螂,發黴的牆壁,無法洗去的臭味……
韓國最常見的半地下室
不過,這種骯髒到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半地下室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管地上的房價如何暴漲,這種半地下室也不會暴漲。畢竟,這種房子完全沒有炒作價值。
李順子(音)在 62 歲那年,搬到了 33 平米的半地下室。因丈夫外遇與事業失敗,她患上了抑鬱症,決定離婚。
她帶著孩子從 193 平米的高層公寓,先搬到塑料大棚,再搬到半地下,人生軌跡也從江南主婦一落千丈,跌進谷底。
「新家」的縫隙處都滲進了水,李順子只好用報紙貼滿了牆壁。「這是住人的地方嗎?不過是死不了人的地方,塑料大棚都比這好多了。」
搬到半地下後,順子一天都沒好好吃過一頓飯,抑鬱症也日益嚴重。
「醫生要求我每天至少曬兩個小時太陽。」順子呆呆地望著潮溼的天花板說道。
在韓國,像李順子這樣的半地下住戶不在少數。
據調查,2015 年韓國半地下(包括地下)家庭超過 36 萬戶,約 86 萬人居住在半地下。其中,九成以上的半地下室都位於首都圈(包括首爾、仁川和京畿道)。
以首爾麻浦區阿峴洞為例。每月只需花 20 萬至 30 萬韓元(約合人民幣 1200 元到 1800 元),就能租到 13 至 33 平米的半地下室。而沒有窗戶,僅十多平方米的令人窒息的地下室,只需 22 萬韓元(約合人民幣 1300 元)的月租,就可拎包入住。
韓國政府規定,單人最低住宅面積標準為 14 平方米,還需有專用的廚房和衛生間。若是達不到這個標準,則屬於「居住困難」。
據統計,韓國 16 至 34 歲的青年人中,「居住困難」的有 139 萬人。
至於買房,對這些年輕人來說,更像一個天方夜譚。2019 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為 3.2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22.5 萬元)。這樣的收入,對於在首爾買房的人來說,困難重重。更何況韓國貧富差距較大,不少人還處於平均收入之下。
據統計,韓國人首次購房的年齡平均在 43 歲,這個數字在低收入家庭中則為 56.7 歲。換句話說,窮人幾乎到了花甲之年,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家。
「除了離開首爾,我別無選擇。」白承敏打算移居仁川,「只有在那裡,努努力才能買得起房子。」
資料來源:
[1]房價飛漲,韓國人恐慌性搶房!究竟發生了什麼?,華爾街見聞
[2]現實版「寄生蟲」:那些不見天日的韓國底層,網易看客
[3]房價高物價高,20萬韓國年輕人用腳投票,紅星新聞
[4]民調:文在寅支持率三個月以來首次跌至50%以下,韓聯社
圖片來自網絡
本篇作者 | 徐鵬霖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