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炒房客依靠著這幾年的房價大漲確實賺了很多錢,有些炒房客依靠幾套房子,甚至掙了普通人努力工作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儘管很討厭炒房客這一個群體,但有時候也十分羨慕他們能夠依靠炒房實現財富自由。
過去幾年全國的樓市確實整體是上漲的,這也是炒房客能夠大賺一筆的最大原因。2017年之前,基本上全國的房價都處於上漲狀態,在2017年的時候樓市開始迎來改變,一些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達到峰值,有些城市的房價開始出現調整,比較典型的城市就是天津、北京、石家莊等。部分一二線城市的房價迎來漲停之後,炒房客和開發商把目光放到了三四線城市,加上當時的棚改政策,讓三四線城市大漲了兩年。基本上到了2019年,全國的房價就基本穩定下來,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樓市開始迎來分化。
樓市的分化主要體現在4個層面,首先是南方樓市和北方樓市之間的分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南方樓市的發展狀況確實要好於北方樓市;然後是城市之間的分化,主要體現在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之間的分化,一二線城市的樓市經過幾年的調整,現在算是穩中有升,但是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尚處於虛高的狀態,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慢慢回歸到合理的水平;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的地段房價的走勢也不相同,也就是同一城市不同區域的分化;最後就是新房和二手房之間的分化,按照今年的樓市來看,新房市場表現還算可以,但是二手房市場就顯得有點疲軟,首先是部分城市二手房有價無市,再就是一些大城市二手房掛牌量嚴重偏高,現在二手房市場確實給人一種供大於求的感覺。
很多人認為是2020年的疫情讓樓市開始分化,事實上並非如此,疫情對樓市的影響並不大,根本上來說並沒有影響人們的需求,只是影響了人們的收入和人們對樓市的觀念,也僅僅是延緩了人們的購房,疫情真正影響的是開發商的資金鍊。今年的樓市寒冬對樓市本身並沒有太大影響,主要影響的是人們的購房心態,同時也讓人們意識到房價普漲的時代已經過去,樓市正式迎來分化。現在2020年也已經快過去,2020年的樓市基本已經大局已定,既沒有炒房客期待的大幅上漲,也沒有購房者期待的大幅下跌,總的來說還是以穩定為主。
2020年後半年幾個樓市信號也給2021年的樓市一些暗示,第一個信號就是各大城市收緊樓市調控,下半年開始,很多城市就紛紛收緊樓市調控,這預示著明年的樓市調控不會放鬆;第二個信號就是部分房企進行打折促銷,什麼時候房企會打折促銷,只有房子不好賣的時候房企才會打折促銷,這也預示著2021年的樓市並不好走;第三個信號是央行給部分房企劃「三道紅線」,雖然有很長時間的緩衝期,但因為涉及到房企的負債和融資,房企需要面臨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同時還要想辦法降負債,明年房企為了降負債選擇以價換量也是有可能的。
看了近幾年樓市的發展歷程我們就能明白,2017年之後買房的炒房客真的不一定能掙到錢,2017年之後在一二線城市買房的炒房客和2019年之後在三四線城市投資的炒房客,部分是虧錢的。我身邊就有一些炒房客,其中有一個炒房客也是我很好的朋友,他最後一次投資房產就虧了不少錢,還對我說:很慶幸當時就買了一套!
我有一個天津的同學,他在上大學的時候就看準了河北的樓市,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好,家裡也願意給他出錢買房,他當時在河北買了兩套房子,2014年到2016年之間,河北的房價漲得很厲害,在2016年的時候他又看上了燕郊的房子,於是把河北的兩套房子給賣了,就為了投資燕郊的房子。當時燕郊的房價是2.6萬元每平米,他為什麼看好燕郊的房子呢?他當時跟我說,燕郊離北京並不遠,未來房價慢慢能看齊北京,至少能漲到五萬一平。
當時他建議我一起去燕郊買房,但是我剛剛參加工作沒幾年,工資還比較低,哪裡有錢去燕郊買房。他買了房子之後半年內房子就漲到了3.5萬,但是好景不長,國家對燕郊實行限購政策,燕郊房價漲得快跌得也快,短短幾個月內,房價就跌倒1.5萬,當時我這個朋友一直說,幸虧當時只買了一套,買房的時候還想著要不要借錢多買一套。
現在我朋友的房子還沒有賣,他現在月供壓力非常大,基本上都是靠父母來維持月供,他不賣的原因是堅信燕郊的房價還能漲上去。我最近又有看了一下燕郊的房價,基本穩定在1.8萬左右,房價最高時候的3.5萬降到現在的1.8萬,現在國家的調控不會放鬆,燕郊的房價想要漲上去也非常難。
如今的樓市已經沒有過去那種大漲大跌的可能了,在國家的大力調控之下,房價已經逐漸趨於穩定。現在我們國家打擊炒房、囤房的政策已經日益完善,炒房客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相信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將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