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美食,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將糖、花生、棗和慄子、新的硬幣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生兒生女,吃到棗和慄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民諺云:「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為了過好年,過去農家一進臘月的門檻,就開始忙年。尤其是從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起,人們就進入了過年的倒計時,日夜忙個不停。河南民間有一首流傳很廣的《過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殺豬雞; 二十八,蒸棗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餃子;
還有一個傳說,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果然醫好了許多人,後來到了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明朝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
豬肉酸菜餡餃子
麵粉1500克,加入適量的水和成光滑麵團醒30—40分鐘
2. 花生油500克倒入鍋中燒開,備用
3.豬肉1500克,剁成肉泥
酸菜2000克剁碎
4,剁好的豬肉餡裡加入適量的水順時針上勁攪勻.
5.豬肉餡裡加入,10克鹽,20克醬油,10克耗油,10克十三香,30克蔥末,20克薑末,10克香油,倒入事先準備好的花生油,充分攪拌後倒入酸菜在進行攪拌
6.把醒好的麵團,揉好揪成均勻的小劑子,擀餃子皮
7把攪拌好的餡適量的放入餃子皮裡包成餃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