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嗎?此前,在今年的5月28日—「世界經期衛生日」,法國衛生部宣布,從今年9月份起實施一項試驗性計劃—讓法國所有女性都能用上乾淨衛生的衛生巾。
政府撥款100萬歐元,讓中學生、大學生、低收入群體以及無家可歸者都可以在中學、大學、收容所、公益性食品店等場所免費領取政府發放的愛心衛生巾。
當時,菌菌感慨過:不愧是走在人文關懷前線的法蘭西!
而現在,天空一聲巨響,蘇格蘭閃亮登場~(此刻必須掌聲)
本周二,蘇格蘭議會全體投票(121票:0票)通過《免費提供經期用品法案(Period Products Free Provision)》,成為世界上首個以正式立法方式,免費提供經期用品的地區。
這個法案的實施將在指定的公共場所(例如社區中心,青年俱樂部和藥房)提供免費且安全的衛生棉條和衛生巾。
蘇格蘭首席部長妮古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稱這項法案為「針對婦女和女孩的重要政策」。
該法案的提議者蘇格蘭工黨議員莫妮卡·列儂(Monica Lennon)保證所有提供的經期用品不僅免費,而且清潔、安全—「沒有人再會擔心她們的下一張衛生巾、棉條或任何經期用品是來自何處」。
早在兩年前,蘇格蘭就已經成為第一個在學校為學生免費提供經期用品的地區。
今年2月,就通過了免費提供衛生棉和衛生巾的議案。
而這些舉措的提出和實行,蘇格蘭都是世界首位。
一直到了本周,說一不二的蘇格蘭議會終於使這項議案真正具有法律效益了。
蘇格蘭真的做到了,他們可以說是創造了歷史,成為全球典範!
菌菌真實的羨慕蘇格蘭人民了......
說是創造歷史,其實一點都不誇張。
莫妮卡·列儂(Monica Lennon)在2016年提出這項議案時,目的就是為了解決「 月經貧困」(period poverty)。
蘇格蘭青年組織(YoungScot)此前對2000多人進行的調查發現,在蘇格蘭中學、大學或學院裡,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在購買女性衛生用品上存在困難。
根據2017年的一項調查,在全英國,約有10%的女性買不起經期產品,15%的女性表示難以負擔。
即使在2016年的時候,英國的衛生用品VAT稅率降到了5%,當時超過30萬的人已經籤了請願書,呼籲完全免除「衛生巾稅」。
不過,在蘇格蘭這一壯舉完成後,加上英國已經離開歐盟,英國財政大臣裡希·蘇納克(Rishi Sunak)表示將在2021年1月正式取消「衛生巾稅」。
事實上,不止是英國,無論是非洲、南亞還是歐美,在世界各地,每個月都有許多女性為沒有足夠的衛生用品而煩惱,被迫用其他物品代替。
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全球有5億女性正在遭受「月經貧困」(period poverty)。
「月經貧困(period poverty)」是指受落後觀念和經濟因素制約,部分女性無法在生理期獲得足夠的衛生用品,從而體面地度過生理期。
BBC曾推出過一款「月經開銷計算器」,假設一位女性經期從12歲到55歲,那麼她一生中需要花費1603.41英鎊(約合人民幣14693元)購買衛生用品。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今年八月份的時候微博上關於「散裝衛生巾」這一話題衝上熱搜,引發網友大量爭議和討論。
爭議的開端是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的兩張圖片。一張是網上一款100片售價僅21.99元的衛生巾(相當於每片約0.2元);另一張則是一位網友針對這款衛生巾的提問,擔心廉價衛生巾質量不過關,而有兩位買家對此的回答是,「生活難」、「我有難處」。
看著這樣的回答以及微博上當時網友訴說的各種對衛生巾的負擔,可想而知她們的難處:要忍受經期的出血和疼痛,還需要謹慎的計算大量的衛生巾無法避免的花銷,即使明知道可能使用感不好、不符合衛生標準,但也只能如此。
而另一部分網友則是用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態度表示對這些窘境無法理解和想像。
所以,對於「散裝衛生巾」的討論,也將當今世界普遍忽視的「月經貧困」問題拋到了大眾眼前。
除了"月經貧困",還有「月經恥辱」(Period Shame/Stigma)的困擾。
「月經恥辱」是指將月經視作羞恥不潔之物的思想觀念。在發展中國家裡,這種狀況更加常見,比如,南亞地區的女生沒有接受關於月經的適當教育,學校裡也沒有廁所和衛生巾,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國的一些貧困山區。
所以,世界各地也有越來越多的「消除月經貧困(Endperiod poverty)」的慈善組織,致力於幫助貧困地區的女性解決經期用品的匱乏的困擾,以及普及生理知識等,其中就包括像國內的阿里公益和騰訊公益等,也都有相關的慈善活動。
即便在歐美發達國家,仍有部分女性面臨著「月經貧困」和「月經恥辱」。
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近五分之一的美國女孩要麼提前輟學,要麼就是因為無法負擔起經期用品而被迫曠課或輟學。
英國慈善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在英國14歲至21歲的女生中,有幾乎一半曾因為經期缺課,每十人中就有一人買不起經期用品。
在荷蘭,年齡在12歲到25歲之間的女孩和年輕女性中,有9%的人買不起衛生棉條或衛生巾。
在蘇格蘭通過「免費提供經期用品」前,經過調查也發現,14歲至21歲的受訪者中,有71%的人對購買經期產品感到尷尬。
因此,這個法案規定:蘇格蘭的32個地區政府各自採取可行的安排,不僅要讓月經產品免費,還必須讓有需要的人可以 「合理、輕鬆、有尊嚴地」獲取。
而蘇格蘭這一法案的通過也有人說是為「平權」邁進一大步。
為什麼要跟平權扯上關係,可想而知......
近幾年來,全球女性一直都沒有停止抗爭,尤其是針對衛生巾稅率的改革。這和這幾年的女權運動浪潮密不可分,在女性更多地說出有關月經的事實的時候,社會才會終於開始關注這種迫切的需求。
要知道,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以及部分地區中,衛生巾和衛生棉條一直被歸入「奢侈品」徵稅。
2016年,歐巴馬接受英格麗德·尼爾森的採訪,談到關於「衛生巾稅」的問題
衛生巾確實在全球範圍內一度都是含稅較高的消費品,但這一狀況隨著越來越多人組織請願、呼籲及提出訴求的活動,這兩年逐漸發生變化的趨勢:
德國曾對衛生巾徵稅19%(一般消費品的稅率),自2020年1月1日起降為7%(生活必需品的低稅率)。
澳大利亞曾對衛生棉條及護墊徵稅10%,2019年1月1日取消。
哥倫比亞曾對衛生巾徵稅5%,2018年11月14日取消。
馬來西亞在2018年取消了對衛生巾徵稅。
從「衛生巾困境」到「衛生巾稅」的消除,為女性自身生理需求和健康所做的一系列平權活動,在網上也還依然有反對和不理解的聲音。因為社會對月經長期缺乏認知,以及,女性的需求總是更容易被忽視的。
針對這些聲音,菌菌想到了《破產姐妹》中Caroline的一段吐槽
-END-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wires/reuters/article-8984005/Scotland-world-make-sanitary-products-free.html
https://edition.cnn.com/2020/11/24/uk/scotland-period-products-vote-scli-gbr-intl/index.html
https://wuka.co.uk/blogs/periods-a-z/the-move-towards-ending-period-poverty
https://www.somersetcountygazette.co.uk/news/national/17592806.scotland-can-world-leader-tackling-period-poverty/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lifestyle/health/scotland-first-country-sanitary-products-free-india-7065074/
https://edition.cnn.com/2020/11/24/uk/scotland-period-products-vote-scli-gbr-intl/index.html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安聯的球童
點「在看」為我們打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