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基座是咱山西造

2020-12-17 山西省人民政府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作為當今世界裡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首次實現了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極大地縮短了三地間的時空距離,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而在這其中,由太鋼集團自主研發的雙相不鏽鋼鋼筋成功替代了傳統鋼材,應用於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為這座「海上巨龍」構築起了「不鏽基座」。

  「超級工程」背後有「超級創新」。港珠澳大橋建設難度極大,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大橋建設期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僅專利就達400項之多,在多個領域填補了空白。在這其中,由太鋼自主研發的雙相不鏽鋼鋼筋成功替代了傳統鋼材,應用於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實現了雙相不鏽鋼鋼筋在國內橋梁建設的首次批量化應用,不僅大幅延長橋梁使用壽命,而且有力推動了我國跨海大橋建設材料的升級。

  2013年,在眾多國際知名不鏽鋼企業同臺競標的情況下,太鋼自主研發的雙相不鏽鋼鋼筋成功中標港珠澳大橋工程,填補了國內橋梁建設使用本土不鏽鋼鋼筋產品的空白。

  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的實際情況,太鋼派專人提前進入工程現場,與設計和施工人員充分溝通,丈量鋼筋尺寸、繪製加工圖形、科學預估用量。針對橋體施工海上作業,施工場地受限的情況,制定了鋼筋按照搭接長度定置生產、現場拼裝鋼筋籠的組織方案。

  在組織生產上,太鋼打破常規,將生產、加工、配送原需2個月的周期壓縮至1個月,確保每批次鋼筋按時供貨,實現供貨時間與工程節點對接嚴絲合縫。由於組織有序,太鋼產品質量、現場服務和供貨周期不僅滿足工程需要,而且在特殊情況下,還支援國外供應商應急供貨,確保了大橋建設進度。

  據介紹,太鋼雙相不鏽鋼鋼筋具有耐氯離子腐蝕性能好、強度高、輕量化、免維護、使用壽命長等諸多獨特優勢,8200噸雙相不鏽鋼鋼筋主要應用於港珠澳大橋的承臺、塔座及墩身等多個部位,佔到港珠澳大橋國內段不鏽鋼鋼筋總量的87%。

  「時間過得真快,從材料研發到今天大橋通車,都快10年了。高興,就是高興,我們搞技術的,一輩子能幹這麼一件事,付出再多也值。我們要繼續發揚實幹精神和奉獻精神,研發更多更好的高精尖特材料,為祖國強盛再立新功。」雙相不鏽鋼研發負責人、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王輝綿說。

  「第一批產品包裝發運,大家就像送自己的女兒出嫁一樣。工期緊張的時候,廠長、技術員、一線操作人員全都在現場整宿整宿地跟班。當時真的不容易,現在大橋通車了,心情非常激動。當前,我們廠的升級改造項目正在加緊推進,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一定能夠生產質量更優的產品,為國爭光。」雙相不鏽鋼鋼筋研發團隊成員、不鏽線材廠生產技術科科長閆士彩說。(李飛飛)

相關焦點

  • 震驚世界的港珠澳大橋基座、焊接空心球竟都是「山西造」!
    >也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  一起來感受一下港珠澳大橋創下的6項世界之最 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三地連接線及口岸,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 山西人的驕傲,港珠澳大橋基座原來是山西製造
    最近,港珠澳大橋正式宣布通車的消息,相信很多人已經知道了,這條消息最近可謂是霸佔了我們的朋友圈,港珠澳大橋是值得我們所有國人驕傲的,它是世界上最長的一座跨海大橋,是唯一的,也是我國交通技術上最複雜的大橋
  • 港珠澳大橋體驗遊啟動
    中新社珠海1月16日電 (記者 鄧媛雯)16日,由珠海創投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粵港澳系統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港珠澳大橋體驗遊啟航儀式」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舉行。圖為港珠澳大橋的資料照片。
  • 港珠澳大橋開通「滿月」了
    大巴車經過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附近。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備受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上月24日正式通車,在大橋開通滿月之際,交通運輸部表示,港珠澳大橋運行總體上實現了「安全、便利、有序、通暢」的預期目標。截至11月20日24時,港珠澳大橋客運量共約179萬人,平均每日約6.4萬人次,最高約10.3萬人次。
  • 港珠澳大橋不為人知的風水秘密
    港珠澳大橋開通了,投資1269億元的工程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在這個秋天帶給我們震撼和自豪。但是,也留下了一些謎團與疑問。比如,為何香港首富李嘉誠帶頭反對建港珠澳大橋?為何大橋兩個人工島是蛇頭形?為何西邊段較長,東段較短?這裡面其實有深層次的風水秘密。
  • 港珠澳大橋的「中國結」是怎麼系上的?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青州航道橋上的「中國結」、江海直達航道橋上的「海豚塔」優美的造型是整座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中最具標誌性的兩大景觀。你們一定看過它們的英姿,但不一定知道這兩組巨大的鋼結構構件,都是在中山製造、拼裝的。南方+找到了它們的製造者,解密背後的故事。
  • 港珠澳大橋:一橋連起粵港澳為大灣區添翼
    橋梁大師、港珠澳大橋初步設計負責人孟凡超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港珠澳大橋多項施工工藝和標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則自豪地說,「拿下港珠澳大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中國人不能造的橋。」   在江海直達航道橋三座海豚塔進行安裝時,中國建設者採用兩臺大型浮吊船協同作業,將2000多噸的鋼塔在海上實現空中翻轉,最後精確定位在承臺上,「整個吊裝工藝的研究歷時兩年。」
  • 港珠澳大橋揚州元素:14萬根高強度纖維絲組成吊帶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揚州元素由14萬根高強度纖維絲組成 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23日上午在廣東珠海舉行。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最高限速100千米/小時,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港珠澳大橋的數字奇蹟:世界超級工程是如何誕生的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在和荷蘭團隊談合作的時候,對方開價 1.5 億歐元( 15 億人民幣)。最後一次談判時,林鳴問,3 個億人民幣,是否能夠為工程風險最大的部分提供支持。荷蘭人回答,我可以為你們唱首祈禱歌。2015 年英國衛報評選的「當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中,港珠澳大橋赫然在列。
  • 港珠澳大橋將建設成世界一流數位化大橋
    全國政協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唐珩 汪海晏「以前,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一流的物理大橋。未來,我們要把港珠澳大橋建設成世界一流的數位化大橋。」
  • 港珠澳大橋「滿月」,經香港口岸日客流量翻番,兩處「河南造」霸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楊書貞 備受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上月24日正式通車,在大橋開通滿月之際,11月27日,大河報記者作為河南唯一媒體代表、和全國主流媒體一起現場探訪大橋營運情況。香港特區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大橋開通一個月來,經香港口岸進出境旅客人數持續上升,由通車首日的3.8萬人次,攀升至現在平均每日8.1萬人次,日客流量翻倍增長。大橋「滿月」,經香港口岸日客流量翻番27日下午,記者來到港珠澳大橋現場參觀。
  • 新聞背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新華社香港10月24日電(記者郜婕 顏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今日正式通車。作為這一超級跨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由東端的香港口岸和向西連接大橋主體的12公裡香港接線組成。港珠澳大橋香港段2011年底正式開工,2017年5月全線貫通,其建造過程中的不少施工技術經驗可為香港未來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借鑑。香港口岸坐落於香港國際機場東北海面總面積約150公頃的人工島上,其中口岸區面積約130公頃,為經港珠澳大橋進出香港的旅客及貨物提供出入境檢查服務。
  •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單套版票欣賞
    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通車?通車時間通車儀式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從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建設到通車前後歷時十幾年的時間跨度,無數的港珠澳大橋有什麼意義?真正作用有哪些?
  •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戰略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網絡港珠澳大橋是一條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作為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港珠澳大橋自2009年開工以來就備受關注。這個計劃中長達29公裡的大橋估計耗資20億美元,約127.3億人民幣,建成後將成為僅次於龐恰特雷恩湖橋和寧波杭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的世界第四長橋。建成通車後,預計從香港到珠海的時間將由3個多小時大大縮減為半個多小時。
  • 港珠澳大橋一年客流破1400萬
    23日是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周年。截至23日,超過1400萬人次經過港珠澳大橋往來粵港澳三地,經大橋收費站總車流突破150萬輛次。大橋開通初期吸引了全國各地旅客前來「圓夢」,通關旅客異常火爆。據珠海邊檢總站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珠海口岸客流呈現超預期翻倍增長趨勢,開通不足2周,日客流量就突破5萬人次大關,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月均驗放旅客超過161萬人次。「2019年農曆春節期間,客流再次大幅增長,日均客流達8萬人次,單日客流量更創下11.3萬人次的最高紀錄,是口岸開通首日的四倍。」港珠澳大橋邊檢站何鋒介紹說。
  • 港珠澳大橋E32沉管安裝成功
    11月23日7點40分,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曲線段E32沉管對接成功,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興奮地說。至此,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建設裡程達到5130米,僅剩3節沉管尚未安裝。 根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精準預報,23日傍晚至25日,本輪冷空氣主力會抵達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施工海域,現場將出現6級大風。
  • 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世紀工程中的湖北貢獻
    >  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珠海公路口岸舉行。中鐵大橋院、中鐵大橋局、中交二航局、鐵四院、中建三局、武船……湖北建橋軍團建功「超級工程」。  儀式現場,許多湖北建設者熱淚盈眶。「從一片汪洋,到巨龍騰空,我們親眼見證港珠澳大橋從圖紙變為現實,怎能不激動?」中鐵大橋院勘測院測量部副部長鄭強參加了上午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隔著電話,記者也能感受到他抑制不住的興奮。
  • 世界級的港珠澳大橋,河源這家企業也有份兒……
    港珠澳大橋口岸項目,聽過嗎?看名字就知道很熟悉,也很容易理解的,它是港珠澳大橋重要組成部分。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澳門口岸、珠海口岸旅檢大樓的吊頂、牆面項目,由河源的廣州金霸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東源分公司參與建設。金霸建材通過技術創新,克服了項目風壓大、海洋水氣潮溼對金屬材料腐蝕性大等重大難點,為港珠澳大橋口岸披上了亮麗的「外衣」。金霸建材是國內金屬吊頂行業的領軍企業。
  • [分享]港珠澳大橋非通航段資料下載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實踐與體會》的報告。 上圖為香港冠忠巴士集團3輛「環島中港通」及2輛「港澳快線」組成的首班跨境巴士,承載著逾200名嘉賓及傳媒記者,8時左右在九龍圓方跨境巴士站「衝」出首航彩帶,將經大橋,直達珠澳。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之後又一項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在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凝聚了廣大國企建設者的智慧與心血。
  • 港珠澳大橋設計壽命120年是一根標杆
    10月23日上午,被稱為"現代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10月24日上午正式通車運營。大橋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創造了沉管隧道"最長、最大跨徑、最大埋深、最大體量"的世界紀錄,涵蓋了當今世界島隧橋多項尖端科技,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除了是世界最長的大橋,港珠澳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打破了國內大橋的「百年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