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將建設成世界一流數位化大橋

2021-01-07 金羊網

港珠澳大橋將建設成世界一流數位化大橋

金羊網  作者:唐珩 汪海晏  2020-05-16

大橋數位化後,橋梁在環境和荷載作用下的變化、交通運行的狀況都可以實時反映和評判。

全國政協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唐珩 汪海晏

「以前,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一流的物理大橋。未來,我們要把港珠澳大橋建設成世界一流的數位化大橋。」全國政協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說,把信息化、人工智慧、數位化、5G等新技術應用在交通基礎設施上面,全世界目前處於並跑階段。一旦港珠澳大橋在智能化運營管理維護方面的成果出爐,不但可以為未來興建的橋梁設施應用,還可以助力已經運營的橋梁進行智能化維護。

運用綜合技術建數字大橋「新基建」的概念於2019年底出爐。不過,早在港珠澳大橋還沒通車的2017年,交通運輸部和科技部就建議,要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配合管養運行港珠澳大橋。2019年8月,「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技術集成應用」國家重大專項出爐。

「所謂集成運用,是要將現成技術進行集成。但其實現在有些技術還沒有開發好,所以這是個開發和集成並重的項目。」蘇權科說,「我們現在採用智能化手段,利用機器人、無人機、水下潛水艇等來勘察,然後把智能化數據,包括雲平臺、邊緣計算、傳輸技術集成,以及AR、VR等可視化的手段運用起來,才全面檢測從空中到地下,從水上到水下,從內到外所有有可能發生的問題,並進行綜合評估。」

港珠澳大橋將通過研發智能化監測裝置、評估技術分級預警、養護決策、建立運維標準、可視化等步驟建設成為數位化大橋。大橋數位化後,橋梁在環境和荷載作用下的變化、交通運行的狀況都可以實時反映和評判。

跨江跨海大橋都能夠受益蘇權科介紹,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技術集成應用項目預計於2022年初步結出成果。屆時,中國的橋梁智能化運維在國際上將處於先進行列,全國的跨江跨海大橋都可以得益於這些技術手段。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存量很大,但不少交通基礎設施都到了二三十年的易損期。哪些該修,該什麼時候修?利用智能化運維可以科學判斷,也可以節省資源,爭取效益最大化。蘇權科說,二三十年前建設的橋梁一旦出現問題往往比較棘手,「現在每家橋梁業主單位都在做後期的完善工作,但單一的業主單位,建、管、養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港珠澳大橋數位化成果出來以後儘快推廣,可以儘快解決這些問題。」

建議增加大橋車流量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蘇權科今年提交了一份《關於增加港珠澳大橋通行車流量的提案》。他建議,加快實施香港口岸停車場計劃,提供足夠的停車位,供內地和澳門非入境臨時配額車輛預約使用,以刺激珠江西岸城市及澳門居民的赴港出行需求和提升出行體驗,讓更多的三地居民體驗大橋世紀工程自駛遊的樂趣。此外,為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在旅客運輸方面的功能,蘇權科建議重新檢視現有車輛配額政策,以交通需求為出發點發放車輛配額。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開通兩周年,格力地產全方位融入一流口岸建設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迎來正式開通兩周年。作為國之重器、世紀工程,兩年來港珠澳大橋通關效率、運營水平、功能布局全方位提升。其中,今年1-9月港珠澳大橋邊檢站查驗出入境貨車數量11萬輛次,同比增長61%,是開通首日的17倍。橋連三地,路暢人旺,港珠澳「一日生活圈」進一步成型,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新格局進一步開拓。
  • 港珠澳大橋開通,世界聚焦中國超級工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港珠澳大橋昨天舉行開通儀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他在稍後巡覽大橋時表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體現了勇創一流的民族志氣。在觀看了反映大橋建設情況的視頻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先後致辭。10時許,習近平走上主席臺,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全場響起熱烈掌聲。「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24日將正式通車運營。
  • 港珠澳大橋實現5G網絡全覆蓋
    今後在港珠澳大橋上你就能感受得到。日前,在經歷了 30 天的緊張施工後,港珠澳大橋 5G 通信網絡建設圓滿完成,並以全優指標通過了運營商的網絡驗收測試。至此,港珠澳大橋 5G 通信網絡全線開通,實現橋區內地部分 5G 信號全面覆蓋。
  • 港珠澳大橋實現5G網絡全覆蓋,平均網速600M/S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丹陽7月10日,廣東交通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在經歷了30天的緊張施工後,日前港珠澳大橋5G通信網絡建設圓滿完成,並以全優指標通過了運營商的網絡驗收測試。至此,港珠澳大橋5G通信網絡全線開通,實現橋區內部分5G信號全面覆蓋。據介紹,目前港珠澳大橋上共設有24個5G基站,經初步測試,橋上5G網絡平均速率達到600M/S,後期將繼續優化,逐步實現平均速率達到1000M/S的目標。
  • 港珠澳大橋的「中國結」是怎麼系上的?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青州航道橋上的「中國結」、江海直達航道橋上的「海豚塔」優美的造型是整座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中最具標誌性的兩大景觀。你們一定看過它們的英姿,但不一定知道這兩組巨大的鋼結構構件,都是在中山製造、拼裝的。南方+找到了它們的製造者,解密背後的故事。
  • 港珠澳大橋體驗遊啟動
    中新社珠海1月16日電 (記者 鄧媛雯)16日,由珠海創投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粵港澳系統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港珠澳大橋體驗遊啟航儀式」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舉行。圖為港珠澳大橋的資料照片。
  • 李克強出席港珠澳大橋開工活動並宣布工程開工
    李克強指出,港珠澳大橋的開工,是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建設好這座世界級的跨海橋梁,是祖國和人民賦予的歷史責任與崇高使命,是對各方協調配合能力的重要檢驗。我們一定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通力合作,團結拼搏,開拓創新,使港珠澳大橋成為珠江三角洲現代化的標誌性建築,成為內地和港澳基礎設施合作建設的典範。
  • 港珠澳大橋總投資多少錢?能收回成本嗎?建設多少年?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10月19日晚正式對外宣布: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
  • [分享]港珠澳大橋非通航段資料下載
    甬舟鐵路平面示意圖 港珠澳大橋孿生「鐵路版」同港珠澳大橋一樣,全長77公裡的甬舟鐵路主體工程也採用「橋+隧」組合方式,並將在這兩個領域更進一步刷新世界之最:全長16.2公裡的金塘海底隧道,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長的海底高鐵隧道;主跨1488米的西堠門特大橋,將成為世界同類項目中跨度最大的公鐵合建大橋。
  • 港珠澳大橋的數字奇蹟:世界超級工程是如何誕生的
    港珠澳跨海工程還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橋島隧一體化的集群工程:有橋梁,有人工島,也有隧道;長度最長,軟基最厚,沉管埋深最深,沉管體量最大。無論在哪一方面,都大大超越了世界最高水平。韓國巨濟島-釜山連島大橋橋梁長度 8.2 公裡,高樁承臺,港珠澳大橋橋梁長度 22.9 公裡,埋置式承臺;美國切薩皮克跨海工程每個人工島面積 3.2 萬平方米,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面積達 10 萬平方米;丹麥-瑞典厄勒跨海工程海底管沉隧道 4050 米,港珠澳跨海工程隧道 6700 米。港珠澳跨海集群工程橫空出世,將諸多桂冠集於一身。
  • 港珠澳大橋工程:一位設計師的自述
    港珠澳大橋一共4個人工島,2個在海中,2個在岸邊。海中島由我們建設,採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海中島用來連接海上的橋梁和海底的隧道,在大橋工期計劃的關鍵路徑上,為此我們研發了「深插鋼圓筒」技術進行築島,來確保大橋能夠按時通車。
  • 《港珠澳大橋》: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用鏡頭記錄大橋及其建設者的故事這是一座全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2018年10月23日,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它跨越伶仃洋,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這樣一項令全中國自豪、全世界矚目的「超級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湧現了無數精彩動人的故事。
  •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單套版票欣賞
    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通車?通車時間通車儀式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從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建設到通車前後歷時十幾年的時間跨度,無數的港珠澳大橋有什麼意義?真正作用有哪些?
  • 港珠澳大橋基座是咱山西造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作為當今世界裡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首次實現了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極大地縮短了三地間的時空距離,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而在這其中,由太鋼集團自主研發的雙相不鏽鋼鋼筋成功替代了傳統鋼材,應用於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為這座「海上巨龍」構築起了「不鏽基座」。
  • 誰在「電靚」港珠澳大橋?南方電網欲建世界一流智能電網
    4月23日上午,廣東省珠海市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中,公交車司機林師傅趁著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的功夫,一邊做著早操,一邊向經濟觀察網記者介紹道。他的身邊,除了每日陪伴他,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上奔跑8個多小時的新能源電動汽車,還有南方電網投建的人工島變電站及充電樁。
  • 新聞背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新華社香港10月24日電(記者郜婕 顏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今日正式通車。作為這一超級跨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由東端的香港口岸和向西連接大橋主體的12公裡香港接線組成。港珠澳大橋香港段2011年底正式開工,2017年5月全線貫通,其建造過程中的不少施工技術經驗可為香港未來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借鑑。香港口岸坐落於香港國際機場東北海面總面積約150公頃的人工島上,其中口岸區面積約130公頃,為經港珠澳大橋進出香港的旅客及貨物提供出入境檢查服務。
  • 港珠澳大橋:一橋連起粵港澳為大灣區添翼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儀式,宣布大橋正式開通並巡覽大橋。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裡,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被稱為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珠穆朗瑪峰」。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區域更好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香港至珠海的公路交通將由三個小時縮短至半個小時,這對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 港珠澳大橋開通「滿月」了
    大巴車經過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附近。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備受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上月24日正式通車,在大橋開通滿月之際,交通運輸部表示,港珠澳大橋運行總體上實現了「安全、便利、有序、通暢」的預期目標。截至11月20日24時,港珠澳大橋客運量共約179萬人,平均每日約6.4萬人次,最高約10.3萬人次。
  •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戰略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網絡港珠澳大橋是一條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作為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港珠澳大橋自2009年開工以來就備受關注。這個計劃中長達29公裡的大橋估計耗資20億美元,約127.3億人民幣,建成後將成為僅次於龐恰特雷恩湖橋和寧波杭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的世界第四長橋。建成通車後,預計從香港到珠海的時間將由3個多小時大大縮減為半個多小時。
  • 港珠澳大橋:海天之間託起人類奇蹟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走在珠海的香爐灣,站在香港的赤鱲角,登上澳門的制高點,都能看到這樣一座橋,它如一縷綢帶,將茫茫大海劃成兩半,而後蜿蜒伸向遠方,成就建築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奇蹟,它就是港珠澳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