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2月13日電題:中國消費的「車釐子需求」,智利果農的「好日子盼頭」——新華社記者追蹤車釐子產業鏈
新華社記者劉懷丕、尹南、何娟
雙十二搶購10小時一網店就賣出5000件、熱銷國內三四線城市、中國人去年吃下18萬噸……智利車釐子儼然是自帶流量的「網紅」,熱點接連不斷。隨著中智兩國貿易自由化程度提升,以前中國吃貨眼中的稀罕物,如今在國內水果攤上尋常可見。智利美味是如何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新華社記者國內外聯動全程追蹤。
(小標題)智利車釐子熱銷中國「雙十二」
河南鄭州市緯一路的小聶水果店裡,擺放著紅彤彤的智利車釐子,不時有顧客駐足選購。附近居民郭蕊買了半斤,「前幾年一斤100多元,現在每斤價格降二三十元,便宜了不少。」
早在「雙十一」購物節前,智利車釐子還未收穫,電商平臺上就掀起了預售熱潮。恰逢「雙十二」,各大電商上車釐子銷量猛增。12月12日僅搶購10個小時,電商平臺上一家叫甘福園的水果店已售出118元的2斤裝智利車釐子近5000件,而月銷量達6萬件。
鄭州萬邦國際物流園中,每天早上5點鐘,車釐子批發商陳娜就忙了起來。「每天的銷售量超過10000斤,除了河南的客戶,還輻射到附近幾個省份,最遠有從哈爾濱來的。」
「近來車釐子銷量好,每天要進兩次貨。」鄭州世紀聯華車釐子採購員李國偉說,他為4個門店供貨,每次要進十幾萬元的貨。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水果分會副秘書長、上海歐恆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仙華說:「智利車釐子從最初的高端禮品變成了如今的日常消費品,已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甚至小縣城下沉,中國的市場容量還在增長,價格主要取決於市場需求。」
智利,與中國相距約兩萬公裡,這個在地球上幾乎與中國腳掌相對的國家,長期以來在國內老百姓的記憶裡是模糊的。然而,車釐子的美味讓智利在中國吃貨們的世界地圖上耀眼起來。
(小標題)跨國「綠色通道」越來越順暢
記者在鄭州機場採訪了解到,最近每周都有來自智利的車釐子包機,以前客貨混裝的飛機需要100多個小時,現今包機經過約30個小時就能到達,隨後分撥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鄭州機場實行7×24小時通關,還能提前電子報關,貨物隨到隨走,最大限度保障了車釐子的新鮮度。」黃仙華說。
「公司從2014年試飛兩班,現今包機已經達到140班,包機能把智利車釐子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提前20天。」黃仙華介紹,中國車釐子進口商還下功夫優化海運路線,以前海運要近40天,目前快船隻需20多天。
富順水果公司已做了3年智利車釐子對華出口。該公司總經理許櫻譯介紹,公司今年出口總量預計達1000噸,委託三家包裝廠做包裝,其中一個包裝廠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分揀設備,確保車釐子高質量送達中國市場。
更關鍵的是中智雙方實施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舉措。中智自貿協定於2006年生效實施,中智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於今年3月1日生效,雙方相互實施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約98%,而車釐子已實現零關稅。此外,我國還不斷降低對智利車釐子的增值稅。
黃仙華說,從實行零關稅到降低增值稅,從通關速度到物流效率,從基礎設施網絡到跨境電商合作,我國對智利車釐子進口的「綠色通道」越來越順暢。
(小標題)智利果農增收的「火車頭」
中國的冬季恰是智利的夏季。新華社記者近日來到距智利首都聖地牙哥50公裡的納提瓦車釐子種植園看到,熾熱的陽光下,果樹郁郁青青,車釐子掛滿枝頭。採摘工人克里斯多福與80多名同伴一起,挎著籃子,爬上梯子,採摘顆粒飽滿的車釐子。這個種植園有30公頃,年產量150噸到200噸,其中95%出口到中國市場。
「我從業初期就趕上車釐子生意繁榮,主要是中國市場帶動的,中國市場一直在擴大,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也在不斷調整品種。」納提瓦車釐子種植園出口負責人巴勃羅·莫拉雷斯說,當前希望從中國引入先進的農用無人機,減少鳥類啄食果園中的車釐子。
數據顯示,智利對華出口車釐子增長迅猛,出口額從2006年的100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0億美元,共計18萬噸,佔智利車釐子出口總量的88%。
在智利,果農都知道種植車釐子掙錢多,車釐子種植面積持續擴大,如今已超過4萬公頃。「四五年內,智利車釐子產量會翻倍,只有中國市場才能吃下這麼多車釐子。」黃仙華說。智利車釐子上市要趕中國的元旦、春節消費市場,智利不少果農關注起中國農曆來,有智利果農曾找黃仙華索要了2020年的中國日曆。
「中國對智利車釐子的需求增長提高了車釐子產區人民的生活質量。」智利水果出口商協會車釐子委員會主席克裡斯蒂安·達格勒說,巨大的種植面積,帶動了車釐子產區基礎設施改善、貨物進出口以及就業的增加,車釐子生產者的積極性很高。
中國人民大學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崔守軍說,一顆車釐子的故事,再次說明中國推進全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會改善世界人民的生活質量,會促進全球經濟的發展繁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