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法門:往生極樂淨土的品位有「三輩九品」之分?

2021-01-17 重樓逾陀

「三輩」與「九品」的出處

凡修彌陀法門的人,都聽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有分「三輩九品」的說法。「三輩九品」是依往生者生前發心、用功的情況,以及往生後階位的差別而分的。「三輩」(上、中、下三輩)的說法是來自《無量壽經》;「九品」(上、中、下品,每一品分為上、中、下三生)則是來自《觀無量壽佛經》。

隋代淨影寺慧遠大師將《無量壽經》的「三輩」分類和《觀無量壽經》的「九品」分類結合,說三輩包括了九品,上輩即是上三品,中輩即是中三品,下輩即是下三品,這三輩九品的人要想往生,便得發菩提心,專意念佛,強調發菩提心往生的重要。目前淨土行者多依此將「三輩九品」解釋為:「三輩即是上輩、中輩、下輩。每一輩再分為上、中、下三品,三輩共分九品」 ,但多半強調的是九品蓮位的差別,而省略「三輩」的解釋。

《無量壽經》中的三輩往生

一、上輩

出家修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往生後,於七寶池的蓮花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二、中輩

雖不能出家,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又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燃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臨終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其人即隨化佛往生其國。往生後,住不退轉,功德、智慧略差於上輩者。

三、下輩

若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乃至十念。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願生其國。其人臨終夢見阿彌陀佛,亦得往生。往生後,功德、智慧略差於中輩者。

《觀無量壽經》中的九品往生

一、上品

上品又分上生、中生、下生三種,上生者生前發三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修三業─慈心不殺且具諸戒行,讀誦大乘經典,修行六念(佛、法、僧、施、戒、天)。中生者生前善解第一義諦,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下生者生前信因果,不謗大乘。三者皆回向發願,願生彼國。

上生者臨終時,西方三聖與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前來接引。觀世音執金剛臺與大勢至到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行者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往生彼國。

中生者臨終時,西方三聖、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下生者臨終時,西方三聖與諸菩薩持金蓮花,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華合,隨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寶池中。妙法即悟無生法忍。於須臾間,遊歷十方,承事諸佛,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上生者往生後,即見佛與諸菩薩色相具足,聽聞妙法即悟無生法忍。於須臾間,遊歷十方,承事諸佛,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中生者往生後,蓮花紫金臺經一夜即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花。佛、菩薩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普聞眾聲說什深第一義諦,經於七日,得不退轉。即能遊歷十方,承事諸佛,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受記。

下生者往生後,經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廿一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證得初地菩薩果位。

二、中品

中品分上生、中生、下生三種。上生者生前受持五戒等諸戒,不造五逆之罪。中生者生前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或持沙彌戒,或持具足戒,皆威儀無缺。上生者與中生者皆回向願生彼國,下生者生前孝養父母,行世仁義。

上生者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佛放金色光,親說苦、空、無常、無我等法,讚嘆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身坐蓮花臺,即往生極樂世界。中生者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行者自見坐蓮花上,蓮花即合,生於極樂世界。

中生者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行者自見坐蓮花上,蓮花即合,生於極樂世界。

下生者臨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莊嚴,以及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願。聽聞後,尋即命終,立即往生極樂世界。

上生者往生後,蓮花慢慢地開,當花開時,聞眾音聲讚嘆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中生者往生後,經於七日蓮花乃開,花既開已,聞法歡喜,得初果(須陀洹),經半劫,成阿羅漢。

下生者往生後,經七日遇觀世音、大勢至,聞法歡喜,得初果。過一小劫,成阿羅漢。

三、下品

下品分上生、中生、下生三種。上生者生前作眾惡業,雖不誹謗大乘經典,但多造惡法,無有慚愧。中生者生前毀犯五戒、八戒與具足戒,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邪命說法,無有慚愧。下生者生前造作五逆、十惡重罪。

上生者命終時,遇善知識教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阿彌陀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即便命終,乘寶蓮花,隨化佛後,生寶池中。

中生者命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為其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五分法身之德。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來迎。於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的蓮花內。

下生者臨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如是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十念,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現其人前,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上生者往生後,經四十九日蓮花乃開;花開時,觀世音、大勢至放大光明,站在其人面前,為說什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中生者往生後,經六劫蓮花乃開,觀世音、大勢至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已即發無上道心。

下生者往生後,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觀世音、大勢至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心。

這九品中的前五品,皆是修功德並回向發願生極樂者,而後四品—中品下生與下品三生,前者未修出世法,後者則未修善法,多造惡業,但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力深廣,九品眾生都能成就往生。

相關焦點

  • 陳劍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是否鬚髮菩提心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曾幾何時,中國彌陀淨土信仰的行者,竟然有絕大部分不明事理,認為只須念一句彌陀名號,即可了生脫死,至於古今之祖師大德等前賢,苦口婆心地勸導發菩提心、勤修「淨業三福」等教誡,乃至奮力修持,證入空性以達一心不亂或念佛三昧等等教法,都充耳不聞,實不知往生十方淨土,亦須從人間做起。
  • 淨土法門最大特色,「彌陀四十八願」之「臨終接引願」,佛子必看
    十方世界每一個發願往生淨土的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都來迎接,其人剎那之間即到極樂世界,於蓮花中化生,花開見佛,悟無生忍。接引臨終的眾生往生極樂,是阿彌陀佛成佛時所發的大願,因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他的大願已經成就,只要眾生發願往生,必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而得往生極樂。
  • 「阿彌陀佛殊勝功德日」證無死成就,能讓帶業凡夫往生淨土!
    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淨土的教主,其左右兩脅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所成就莊嚴功德故,稽首頂禮阿彌陀佛及持其名號,遠勝世間供養諸佛及行布施波羅蜜功德。阿彌陀佛威攝一切諸佛淨土,承其不可思議功德,凡信奉受持阿彌陀佛經典,及藉由灌頂、口傳、念咒實修持,得生於彌陀淨土。
  • 眾生不問根器利鈍,儲積三資糧—信、願、行,往生可蒙佛接引!
    縱使見地高深,如果煩惱惑未斷,即使菩薩尚有隔陰之謎,聲聞也有入胎之昏。一旦受生,多半退轉,能進者億中三、四而已,如此功敗垂成,實足嘆息。可見自力實不足恃!因此佛陀乃無請自說,示眾生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淨土念佛法門。眾生不問根器利鈍,只要儲積三資糧——深信、切願、力行,臨命終時,必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實在是既簡單而又便利。
  • 修持「藥師法門」不僅現世消災延壽、福德祿位,然其最終歸趣……
    東方淨琉璃世界是依照藥師佛所發的大願而成就的,它是一個富足安樂又圓滿無礙的世界,只要修持藥師法門,不僅能獲得安樂自在的生活,最終也能往生究竟安樂的琉璃淨土。在《藥師經》中,佛陀告訴文殊菩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願生彼佛世界」,所以,修持藥師法門的最終歸趣即是淨琉璃世界,修持者應當具足信、願、行來實踐此法門。
  • 藥師佛的「琉璃淨土」與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的4點特色是什麼
    藥師佛的琉璃淨土有4個在特色:第一個特色是「民生豐富」。那是一個經濟不必憂愁,民生物質非常豐富的地方。在那裡到處都是金銀財寶,到處都是富麗堂皇的建築,衣食住行,方便可得。琉璃淨土政清明,治安良好,在藥師佛的琉璃淨土中出現。第四個特色是「身心康樂」。琉璃淨土的居民,身體都非常健全,生活都很快樂,不必為醫藥衛生而憂愁,尤其是與無上醫王的藥師如來在一起,不但沒有身體上的各種疾病,連心理上的貪瞋痴也沒有。人人身心康泰,完全在解脫聖道上精進用功。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有4個特色:第一個特色是「慈悲喜舍」。
  • 佛說阿彌陀經析.206能發願往生極樂,得往生、諸佛護念、不退菩提
    為什麼淨土那麼難?經文讀得略明白,就應該知道淨土法門可不是那麼簡單的。這淨土法門就是頓超七地的法門,比禪宗要快無數倍,效果要宏大無數倍,成就人數要更多、門檻更低、手段更簡單、路子更安全,可是頓超七地哪裡來的?以這《彌陀經》 為例,就是在告訴你頓超的原理。
  • 彌陀贊——念佛法門
    自心本來是佛,只要念佛,不間斷到一心不亂,自心與阿彌陀佛打成一片,此時自心即是淨土,自性即是彌陀,念到此境界便能了生脫死、出六道輪迴。念佛即便不能大徹大悟,也能往生淨土,因其願與阿彌陀佛本願感應道交。所以,念佛求生淨土,是修行的最上法門。」
  • 淨土宗百句法語總匯:哪怕一句聽入心,今生往生亦決定!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
  • 從「回向」略談淨土法門的「菩提心」
    就淨土法門而言,無論是以上那一種菩提心,非一般凡夫所能發起,那麼,念佛往生人發菩提心的力量,從何而來?此乃阿彌陀佛在因地興大悲,發起真實悲願心,以「他力回向」名號功德,致使眾生信心求念而得生,同時令歸命彌陀的念佛人「巧方便回向」,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往生彌陀報土。這種「他力回向」可視為「往相回向」。
  • 念多少句「阿彌陀佛」,才能往生極樂淨土?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略稱彌陀,意譯無量。 另有梵名意譯無量壽、無量光。 阿彌陀佛成道之本緣,據無量壽經卷上載,過去久遠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時,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熟知諸佛之淨土,歷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 此後,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
  • 念佛成佛,念觀世音菩薩,能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嗎,看大師怎麼說
    念佛成佛,念觀世音菩薩,能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嗎,看大師怎麼說。我們都知道淨土念佛,一般念的都是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一般也是西方淨土。那麼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能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嗎,觀世音菩薩,很久前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廣度眾生,以菩薩示現,倒駕慈航。
  • 修行皆知「10人九錯路」,淨土是究竟歸處?
    近來有位久居海外華僑學人, 轉託信徒寄來問題數十則,雖然逐一函答,仍感有綜合說明的必要。惟因篇幅所限,擬分三題說明。我佛一代時教,浩如淵海,一言以蔽之是為了生死。其中淨土法門就是了生死的最上妙法,它是暢達佛普度眾生本願的唯一法門。因為中下根器眾生,凡能信願念佛就可以帶業往生;上根聖賢如肯回向蓮邦,就可速成覺道。
  • 為什麼十方諸佛都勸我們往生西方淨土?你們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這倒不是說我們憑自己的功德往生,而是以時代相比,那個時代的眾生都能往生,何況我們現在呢?當然更不是彌陀本願拒絕、排斥的對象。「身雖惡不可疑,善導和尚言,自身是煩惱具足之凡夫」,有的人說「我的身份、根機、秉性是造惡的」,也不用懷疑,因為善導大師說「自身是煩惱具足之凡夫」。
  • 今天12月31日(四)「恭迎阿彌陀佛聖誕」光中極尊 佛中之王
    所以釋迦牟尼佛讚嘆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一切諸佛的光明中極為尊貴,是佛中之王。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淨土的教主,其左右兩脅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所成就莊嚴功德故,稽首頂禮阿彌陀佛及持其名號,遠勝世間供養諸佛及行布施波羅蜜功德。阿彌陀佛威攝一切諸佛淨土,承其不可思議功德,凡信奉受持阿彌陀佛經典,得生於彌陀淨土。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地球之巔與大乘至極之法
    濃縮後就是六字名號,展開即是「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之淨土三經。將淨土三經統稱為「無量壽經」,且判三經皆以佛名號為體,意義巨大。意義何在?其意義就是三經內涵之統一。皆是以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為宗旨的經,皆是救度十方眾生解脫生死之經,皆是以救度凡夫為本之經,把《觀經》易錯解為聖人修行之經的錯誤觀點完全否定了,從而開解了如來妙法之真義。《往生論》是天親菩薩所寫,曇鸞大師解之,後之學者誰能有如此高超的智慧!
  • 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蓮花從哪裡來的? 《淨空法師學佛問答》(文字版)
    這個法門,《彌陀經》上說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縱然我們有因緣,有這個機會遇到,我們的善根福德不夠,所以看到別的法門會動心,不能夠堅持一直學下去。  念佛念了多少年,不能攝心,妄想雜念還是多,除不掉,那什麼原因?不是體性上出問題,體性上不出問題,是我們的方法有了問題。念佛怎麼個念法?
  • 了生脫死的最簡單法門就是難信易行的淨土念佛法門
    了生脫死的最簡單法門就是難信易行的淨土念佛法門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了生脫死是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可惜天下人只有極少數人把了生脫死的大事作為第一要務。絕大多數人都是處在無始無終的輪迴中渾然不知。了生脫死的最簡單法門就是難信易行的淨土念佛法門,《淨土聖賢錄》中記錄了很多出家及在家人通過修行淨土念佛法門成功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案例,我們應該效仿他們努力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鏡》云:勸君一,長時念佛須真實,歸依佛語莫生疑,制護心猿無放逸。
  • 淨土法門:顯密共同的法門|淨土法門|阿彌陀佛_鳳凰佛教
    「無有勝此之功德,無有更深之教言,乃是吾之根本法,精進修持勿捨棄。」——喬美仁波切《極樂願文》憶念阿彌陀佛就是在明觀福田和積資淨障,希求往生則是發清淨願,其中包含了發菩提心,所以明觀福田、積資淨障、發菩提心、發清淨願這往生四因可以進一步濃縮為憶念彌陀和信願往生。了解道理後,接下來最重要就是付諸行動,真正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生起信心,發願往生,並以念佛作為自己的修行功課。觀想阿彌陀佛及其壇城、念彌陀聖號、念彌陀心咒等都是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