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受託規模不斷擴大 股市「穩定器」作用日益凸顯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孟珂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推進,加之人口老齡化影響,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進程備受市場關注。

  去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投資收益率9.03%

  11月24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發布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受託運營2019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各省委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總額10767.8億元,當年投資收益額663.86億元,投資收益率9.03%。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現9.03%的收益率,遠遠跑贏了定期存款利率。這兩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收益率在穩步提升,說明其主動管理能力在增強。

  據了解,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方式是由社保基金會採取直接投資與委託投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投資運作。直接投資由社保基金會直接管理運作,主要包括銀行存款和股權投資。委託投資由社保基金會委託投資管理人管理運作,主要包括境內股票、債券、養老金產品、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以及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委託投資資產由社保基金會選擇的託管人託管。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將與資本市場形成良性互動,有助於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的目標,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缺口壓力,推動我國養老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受託規模不斷擴大

  事實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受託規模今年以來仍在不斷擴大。10月23日,人社部召開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工作全面推進,已有26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做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工作,前三季度資金已繳撥到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工作穩步推進,截至三季度末,已有24個省份啟動基金委託投資,合同金額1.1萬億元,到帳9757億元,其中21個省份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工作。

  「今年三季度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相比2019年年底,總合同金額小幅增加。」李湛表示,相比超5萬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總額,目前委託投資的佔比不足20%。

  何南野表示,養老金投資股票類資產不超30%,因此,按照當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總額計算,還有2400億元左右的規模可入市,如果考慮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本身規模的逐年增長及未來有可能放鬆30%比例的限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入市規模還會進一步放大。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風格為低風險的穩定收益,其投向應該是估值很低、營收穩定的大企業。這樣的上市公司並不多,金融、酒類等行業是首選。

  企業年金入市

  按下「加速鍵」

  作為養老金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入市已按下「加速鍵」。9月27日,人社部披露的2020年二季度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顯示,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達到9.97萬個,覆蓋職工2636.86萬人,積累基金規模達到1.98萬億元。今年以來,企業年金實現累計收益709.17億元,加權平均收益率3.9%。2020年上半年,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投資權益類產品1.5萬億元。

  李湛認為,至2020年上半年末,中國企業年金基金規模達到1.98萬億元,職業年金基金規模已近8000億元,今年底有望突破萬億元,二者合計共約3萬億元,以最高30%的比例計算入市規模,總額為9000億元,近年來企業年金市場運作步伐加快,具體到A股市場預計增量規模在千億元以上。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年金的入市,一是為A股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有利於資本市場走出上行趨勢,二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年金都是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投資理念更為穩健,對股市有穩定器的作用,能夠更大程度減少股市的波動,三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年金追求穩健收益,對白馬股、高分紅股等優質股具有更強的配置需求,有利於這些優質股票走出好的股價趨勢。」何南野說。

(責任編輯:康博)

相關焦點

  • 人社部:首批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資金達3600億
    【財新網】(記者 王明婷)3月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副部長遊鈞介紹稱,2016年底,人社部已經正式啟動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實施工作。首批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籤約的有七個省,資金規模達到了3600億,資金劃撥也在陸續到位中。
  • 中信信託首開職業年金受託業務
    作為一項重要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職業年金自2018年正式啟動以來,得到高度關注。此次成功中標,標誌著中信信託正式進入職業年金受託業務,是中信信託踐行服務信託,回歸信託本源的重要嘗試。不僅對於中信信託、對於整個信託行業而言,都具有標誌性意義。
  • 資金運用渠道不斷拓寬 保險業成為服務國計民生「穩定器」
    「十三五」時期,保險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和保障能力日益增強。伴隨保險業的發展壯大,保險總資產從2016年的15.1萬億元增加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22.4萬億元。近幾年,監管部門一直在引導保險機構進一步明確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思路和舉措,在提供風險保障服務的同時,通過信貸增信等方式,加大對這些企業的支持力度。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保險資金髮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支持資管產品和保險資金通過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等方式,積極參與民營企業紓困的政策扶持下,險資助力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的路徑日益拓寬。
  •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有棠:目前市場對個人養老產品和...
    2020年12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十屆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發布式——「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研討會在北京民族飯店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實驗室)與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香山財富研究院協辦。
  • 人社部:1800億元養老保險基金已到帳並開始投資
    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穩步開展,北京、安徽等9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籤署委託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4300億元,其中1800億元資金已經到帳並開始投資。第三季度人社工作進展情況有,一是覆蓋範圍持續擴大。
  •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現狀評估及政策建議
    養老保險是養老保障體系的基礎。當前我國老齡化現象嚴重,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緊迫性凸顯。通過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現狀的評估,提出政策建議。對於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覆蓋程度  1.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逐年增多,覆蓋範圍逐步擴大   2014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4232萬人,截至2019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96748萬人,與2014年的參保人數相比,增長率為14.9%,城鎮職工參保人數較城居保參保人數上漲速度快。
  • 金融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社保基金持股結構分析
    來源:國金策略李立峰團隊一、社保基金2017年年度報告(最新)披露:總規模:2.22萬億,其委託投資佔比不斷擴大。社保基金成立於2000年8月,資金來源主要有「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資本劃轉、基金投資收益和國務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籌集」,並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運營,可投資於境內外固定收益類、股票類和未上市股權類等資產。此外,「做實個人帳戶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部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分別於2006年和2012年併入社保基金統一運營。
  • 周延禮:進一步提升稅收政策 助力發揮商業養老保險保障的作用
    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繼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之後的養老保險第三支柱,該政策的出臺有利於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切實守護老年生活安康。試點政策的推出對個人來說不僅可以減輕當期稅收負擔,而且可以通過自願的形式確立多重養老保障,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顯現的背景下,對構建和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具有深遠意義。
  • 泰達宏利基金:養老金投資應重視超額收益
    投資基準是養老金投資管理的綱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規劃研究部副主任熊軍表示,多層次體系下養老基金積累將快速擴大,養老制度從現收現付制轉向現收現付制和基金積累制並舉,其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以現收現付制為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國家養老儲備以基金積累制為主
  • 人社部: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結存3.18萬億
    關注1、財政補貼養老基金3548億元數據顯示,2014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8423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263萬人。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7620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其中徵繳收入21100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23326億元,比上年增長17.7%。
  • 尹宏觀點:中國股市的資金構成
    近年來在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政策支持下,機構投資者的實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散戶的資金實力卻處於不斷消弱狀態中。根據券商的一份統計顯示,近年來散戶資金的流出量遠遠大於流入的數量。此外,自從公布新股配售發行制度後,原來駐紮在股市外圍的約7000億資金迅速撤走。留在股市內部的資金也隨著近兩年來股市的持續性低迷而大幅縮水。
  • 農村養老保險紅利遞減
    編者按: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億萬中國農民養老是一個大問題。我國典型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農村人口未富先老問題更加嚴重。為此出臺的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正效應,深受農民擁護。然而,隨著覆蓋面的迅速擴大,資金籌措乏力、監督機制缺失等難題也開始困擾這一制度運行。
  • 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積累超3萬億,企業年金何時人手一份
    職業年金制度只用了4年就基本覆蓋了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而企業年金制度用了16年只覆蓋了2700萬企業職工,僅佔到企業職工的近10%,絕大部分參保人難以享受到補充養老保險的待遇。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第一財經表示,當前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發展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拔高企業年金這塊「短板」。
  • 長江養老保險與大地保險的「AI方法論」
    」保險數位化,從養老保險和財產保險的角度看過去,路徑或許大不相同。近日,在上海舉行的外灘大會上,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勇和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勇就各自講述了不同保險賽道中的技術應用之道。徐勇表示,大數據在養老金資產管理中的應用實踐,主要集中在受託資產配置、投研資訊研究、投資經理畫像等場景,對數位化建設的探索使得委託人和投資經理的定位都更加清晰。
  • 早新聞|養老保險基金支出亮黃燈:個人帳戶空帳4.7萬億;三星S8首發...
    早新聞|養老保險基金支出亮黃燈:個人帳戶空帳4.7萬億;三星S8首發訂單增長逾30% 每日經濟新聞 2017
  • 徐敬惠:保險可在滿足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中發揮作用和價值
    保險恰可在滿足上述需求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和價值。一、產品端:兼具風險保障和財富管理功能既包括傳統的商業養老保險,也包括公募性質的養老保障產品,還包括私募性質的保險資管產品。(一)醫養康養有機結合的養老服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為推動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保險業近年來出臺的政策文件,也多次提到鼓勵保險機構加強在康養領域的服務供給和產業投資,引導保險業加大布局康養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和養老服務需求。
  • 《關於對被徵地農民實行基本養老保險補貼的意見》(晉政辦發〔2019...
    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先保後徵」落實不到位,保障資金主要來源於用地單位,政府劃撥形同虛設;二是城市低保標準增長過快,由於封閉運行的基金管理模式,使原籌集的資金無法滿足支付需要,導致資金缺口擴大,單建制度已不可持續;三是缺口資金尚未落實到位。據測算,全省要實現被徵地農民「應保盡保」所需資金缺口大約200多億元;四是已籌資金難以分配。
  • 2019年末企業年金基金「受託管理」情況:中國人壽養老險市場份額近...
    來源:金融界基金企業年金另一重要業務是受託管理,目前共有13家受託管理機構,2019年末合計受託管理資產1.25萬億。其中中國人壽養老險、平安養老險、工商銀行(港股01398)管理規模穩居前三,受託管理業務呈現「寡頭」特徵。
  • 70年來貴陽就業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就業總量276.7萬人
    新中國成立以來貴陽市就業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貴陽市就業總量為276.7萬人是1950年的18.9倍與1950年相比年均增長4.4%1新中國成立以來,貴陽市勞動力就業工作成就顯著,從統包統配到自由擇業,從千方百計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