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單身小夥在商場內為自己選購迷你電飯煲。
單人小火鍋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追捧。
文/圖 半島記者 王麗平
一年一度的「網購狂歡節」雙十一進入第10個年頭,這個原本從單身群體衍生出的節日,也從某種程度上推動著單身經濟的快速發展。
日前,天貓榜單發布的一份「小報告」顯示,在過去10年,「一人量」成為新的商品潮流,迷你微波爐和迷你洗衣機的購買人數增長最快,過去一年分別增長了970%和630%。
11月9日,半島記者探訪島城商超、餐飲店發現,專為單身人群設計的迷你火鍋外賣、1.6L迷你電飯煲、300ml小型豆漿機等「小」商品,銷量不斷走高,島城單身人群的消費能力也逐步攀升,單身經濟形態呼之欲出。
單人小火鍋外賣走紅
長期以來,「第二個半價」的營銷策略一直成為單身族們的魔咒,但不難發現,這一營銷策略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單身族們在提高自身消費水平的同時,商家也在提供著多種消費選擇。
11月9日中午,在位於寧夏路的一家以「一人份」為賣點的涮涮鍋店內,熱氣騰騰的火鍋蒸汽瀰漫在整個店面。記者發現,店面的主體裝修為類似迴轉壽司的座臺,每個座椅前都配有一個電磁爐,而前來就餐的人群中,單人食客佔到了一半左右。正在就餐的路女士告訴記者,這種單人桌的布局特別適合像她這種喜歡單獨就餐的人,既避免了和別人拼桌的尷尬,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就餐環境。當天路女士點了一份羊肉套餐,內有羊肉、菠菜、面、雞蛋、蘸料、蔥花等各一份,花費50多塊錢,這種飯量和消費對她來說正合適。
據該店經理郝先生介紹,在該店的消費人群中,單人就餐量至少佔到總就餐量的三分之一,而為了滿足目前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他們也推出了多款單人套餐,價格50元至100元不等,這也成為了單人食客就餐的主要選擇。
與堂食相比,目前市面上還出現了多款外賣火鍋單人套餐,以某大型全國連鎖火鍋店為例,為既滿足單人就餐又能避免獨自尷尬的需求,他們專門推出了小火鍋外賣服務。據小火鍋外賣一店相關負責人齊波清介紹,公司自2016年推出小火鍋外送服務以來,一人份小火鍋一直受到追捧,有時一天達到近百單。記者發現,他所說的套餐內有鍋子、燃料、點心、餐後水果等,連餐後衣物清新劑、一次性桌布、口香糖都有,可謂精緻齊全。
掃地機器人漸受青睞
不只是美食,市面上一些家電用器也越來越「小」,打起了「單身牌」。
記者在寧夏路一家大型商場內發現,1.6L迷你電飯煲、2L小型微波爐、300ml小型豆漿機、小型立式充電吸塵器等,以「小」見長的「單身家電」琳琅滿目,成為大消費裡獨具特色的「小」商品。
在以家電為主打的蘇寧電器內,小容量家電也是隨處可見。據蘇寧易購青島大區品牌中心總監曲萌昭介紹,目前該店的小容量家電品類有70餘種,雖然市場保有量並不如傳統家電高,但銷量依然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在增長。記者看到該商場內0.8L電水壺、小容量炒煮一體鍋、直徑20cm小火鍋、26L小型電烤箱等小家電不一而足。
曲萌昭介紹,目前以蘇泊爾、九陽、美的為主的傳統家電品牌其實更關注傳統中高端群體,小容量家電多以新興品牌、網絡品牌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小家電中,直徑不足30cm的掃地機器人和小型立式充電吸塵器的銷量如一匹黑馬異軍突起。就整個青島地區來說,2018年青島地區銷售量增長至少為200%。銷售群體以年輕人為主,這其中單身人群數量逐漸增加。他表示,這其實反映出現代年輕人日趨明顯的「懶文化」,時下年輕人越來越偏重能解放雙手、提升生活品質的智能工具。
今年30歲的王倩是小容量家電的擁躉。她是一位公司白領,雖然單身,但對待生活一絲不苟。家裡1L的迷你隔水小燉鍋是她每天準備早餐的必備神器,而辦公室裡1.5L的養生壺則讓她每天精力充沛。她說,有了這些「小神器」,讓單身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單身娛樂方式精緻多樣
不但日常消費品日趨小巧精緻化,娛樂休閒方式也變得更加精細高端。
位於哈爾濱路萬科生活廣場的一家瑜伽店內,幾位身材曼妙的女子正舒展身體做著瑜伽動作,今年29歲的小傑是這裡的常客,去年剛恢復單身的她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就在這裡報了班,沒想到一下愛上了這裡,「雖然一年5800元的價格並不便宜,但這裡可以針對身體的每個部位進行精緻化鍛鍊,即使單身,也要做個精緻的豬豬女孩兒。」小傑笑著說,在這裡,她也遇到了許多單身但對生活品質有同樣追求的年輕女孩。
據該店工作人員甜甜介紹,來這裡鍛鍊的顧客中,以年輕女孩兒為主,大部分收入比較高,注重生活品質。據她觀察,多數女孩會獨自來鍛鍊,有些女孩還會選擇一對一私教。一天40分鐘的輕量化瑜伽鍛鍊,不但讓女孩們身體得到鍛鍊,還讓她們更加自信。
除此之外,健身私教、私人定製旅行等高端休閒娛樂方式也日趨走紅。小傑同樣也是一位旅行達人,她的手機裡裝滿了Booking、攜程、航旅縱橫等旅行軟體,每年一次出國旅遊是她的必備行程,今年十一假期她剛和閨蜜去了土耳其。她通過近3年的旅行見聞總結,越來越多單身族選擇獨自上路,在旅途中尋找玩伴。
記者搜索了旅行網站,看到類似「獨自旅行好去處」等的連結五花八門,單身經濟在搶佔市場的同時,也成為了商家們的商機和賣點。
綜觀娛樂消費各領域,這些日趨普遍的「小」細節,不動聲色地證明著島城單身經濟形態正呼之欲出。
社交降級、消費升級 讓產品趨向小而美
據了解,「單身經濟」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麥卡錫在2001年的《經濟學人》雜誌中首次提出,起初是為「單身女子經濟」提出的概念,認為「獨身且收入不菲的單身女性是廣告、娛樂等行業最理想的顧客」。如今,這個群體已不再特指「單身的女性」。
「單身經濟」之所以出現,實則是跟單身者越來越多有關係。民政部曾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成年單身人口超過2億;記者從青島市民政局獲悉,青島市自2012年至2017年,結婚登記總數呈逐年下降趨勢,近三年離婚總數逐年攀升,選擇單身的人群越來越多。單身群體消費模式、消費需求不同,這讓商家針對不同需求推出不同服務,「單身經濟」應運而生。
淘寶在2017年發布的「單身社會趨勢」數據顯示,在我國,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看電影的單身群體已超過5000萬,集中生活在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其中90後佔比超過六成。
「除了單身經濟走熱,社交降級、消費升級,也是迷你產品消費大熱的原因。」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說,這其實是社會向精微化發展的一個信號。隨著社會的發展,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越來越少,小家庭越來越普遍,以大為美的傳統逐步向以小為美的理念轉變。此外,現代人尤其是單身群體,多數處於分散、獨居、碎片化社會中,由於微信等溝通工具的迭代發展,讓虛擬交往逐步替代實際交往,讓他們的喜好更加偏向精緻和自我。
單身群體日趨高品質的生活需求有推動著商家對產品越來越精細化的改革。改革開放40年,中國從產品短缺走到了產能過剩,產業的升級證明了消費的升級。
王忠武說,商品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細分,正是眼下我們正在經歷的時代的縮影。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