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的發展史,也就是一部驚心動魄的拆遷史。早在1991年,我國就發布了第一部拆遷行政法規,即《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彼時,房地產還沒市場化,國家還是採用住房分配。1995年,又出臺了《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繼續規範拆遷行為。
真正明確拆遷辦法的是2001年版《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在這份修訂版的條例中,明確了對被拆遷人做出補償和安置,並且他們有對補償方式的選擇權。但因為權力仍然在拆遷人手裡,所以發生強制拆遷的情況不少。2007年,《物權法》出臺,明確要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算是進一步讓被徵收人有了更多的主動權。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拆遷成為了一種特色,各地出現了不少釘子戶,但也出現了很多一夜暴富的神話。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拆一個城中村,往往就讓這個村子的人富裕了起來,一夜之間成為了千萬富翁,億萬富翁。
普通人辛辛苦苦的上班,一個月也就賺那麼點。但這些土著居民靠著拆遷,每個月收租就可以,不用上班,天天喝茶玩樂,讓多少人羨慕不已。所以,先被拆遷的已經富裕起來了,還有很多沒有拆遷的,也日夜想著什麼時候規劃到自己。
然而,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不斷成熟,住房的不斷增多,拆遷來了個急剎車,要正式被叫停,改成了「舊改」,大拆大建歷史將終結。國家一錘定音:國務院正式發文: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以「舊改」代替拆遷!從2021年起,「拆遷戶」將消失,一夜暴富夢徹底破滅。
實際上舊改早就拉開了帷幕,這次還定下了目標,2020年要完成3.9萬個老舊小區,到2025年底,全部完成17萬個老舊小區改造。改造的老舊小區基本上都是建造於2000年之前的,至今都在20年以上的樓齡。這些老房子年久失修,破爛不堪,有些甚至成為了危房,所以,需要儘快的改造。據了解,這些老舊小區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成都一二線城市的老城區,保守估計,全部改造完大概需要花費4.54萬億元,這不是一筆小數目。
當然,如果是將17萬個小區拆遷,那花費的錢肯定比這個多。舊改主要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將房屋重新粉刷,4樓以上的安裝電梯,水、電、氣全面檢修。還有增加停車位,增加公共休閒設施等等。簡單來說,就是要裡裡外外將老房子換新。
「棚改」變「舊改」,老房子不拆了,意味著一夜暴富的機會沒有了,那有2類人可能就要哭了。
一類是購買了老破小房子的人。李嘉誠曾說,房地產最重要的三要素就是地段、地段、地段,在他看來地段勝過一切,只有好的地段才值錢。所以,很多老破小的房子都在市中心比較好的位置,購買這裡的房子升值空間也大。不少炒房子喜歡買這類房子,目的就是等拆遷,然後大賺一筆。
如今,拆遷停止,花幾百萬買的老破小沒有了升值空間,自己居住起來又太小,太舊,無疑是砸在了自己手裡。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有比較好的學位,孩子能讀個好的公立學校。
另一類是城中村的本土居民。廣州獵德村、冼村、楊箕村,深圳的崗廈、白石洲等等,一個又一個城中村很幸運的被拆遷,讓多少村民實現了財富自由。這些趕上趟的村民,可以說樂開了花。
然而,還有很多城中村望眼欲穿,希望能輪到自己。特別是像廣州這樣本地居民比較多的城市,城中村數量非常多。如果不拆遷,那就沒有補償款,雖然房子也可以出租,但是差距是很大的。所以,這類人可能也要哭了。
不過,對於舊改,網友們也分成了不同的意見,有些表示支持,還有些認為不能一刀切,因為有些房子實在太老了,出現了裂縫等情況,舊改都沒用。比如上海楊浦區江浦路街道160街坊,這裡很多房子建於上世紀50年代,還有個別甚至建於上世紀20年代,將近百年的歷史。這些房屋已嚴重老舊,牆壁滲水、開裂隨處可見,隔音極差。靠舊改預計解決不了問題。
因此,對於國家來說,舊改也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出發點是好的,政府出錢幫助大家改善居住條件,這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在具體的執行中,可能還要根據現實情況做相應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