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出賣了二戰寫日記的安妮?退休FBI探員著手調查 有望2019年揭秘

2020-12-20 紅星深度

如果讀過《安妮日記》的人,對於安妮·弗蘭克一家長達兩年的躲藏故事應該並不陌生。但是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長達兩年多的隱居生活被打斷,蓋世太保在一次突襲中發現了這個秘密藏身之處,隨後將安妮一家和另外幾名藏在活動書櫃後方的人全部逮捕。究竟是誰向蓋世太保告密出賣了他們?數十年來,儘管人們對此有多種版本的猜測,但答案仍然是個謎。

在事情發生的73年後,一個由退休FBI(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領導的專家小組宣布,他們希望通過利用現代法醫學和犯罪學的偵查技術,解決這個歷史上最著名的冷案之一。

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博物館(左起第二棟)圖據《紐約時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妮·弗蘭克一家自1942年7月起便一直藏身在位於阿姆斯特丹倉庫的一個密室裡。某天,她突然聽到了牆上傳來了敲擊聲,不知道是誰在敲,也不知道意味著什麼,她感到很害怕。幾個月後,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和另外幾名藏在活動書櫃後方的人全部逮捕。而這並非一次意外,據此前報導,就在安妮一家被抓捕的當天早上,曾有人給蓋世太保打電話告密。

這次突襲結束了安妮在王子運河辦公大樓的隱居生活,開啟了她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漫長而痛苦的生活。當天被抓走的8人,除了安妮的父親奧託·弗蘭克,以及一名後來負責《安妮日記》的編輯,其餘6人全都沒能活著走出納粹集中營。據悉,安妮於1945年2月在集中營去世。

安妮·弗蘭克 攝於1941年 圖據歐洲新聞圖片社

近日,負責領導調查工作的FBI前特工文斯·潘科克聲稱,自己從最近解密的文件中發現了一些新線索,這些文件是在二戰結束後被運回美國的。

當時的德國情報部門擁有一份詳實的逮捕記錄,但據稱,所有與弗蘭克一家有關的文件已經在1944年的一次空襲中被摧毀了。「然而,我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發現了一些相傳早已不存在的文件。」潘科克說:「其中一些有著不同程度的損壞,所以這需要一段時間(修復)。但我們還發現了當時在阿姆斯特丹遭到出賣而被捕的猶太人名單、告密者信息以及蓋世太保的名單。這些都可以和資料庫裡的信息進行對比,我們就可以找到其中的關聯。」

荷蘭國家警察於1948年和1963年曾先後兩次對此案展開了調查,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然而,潘科克卻表示,荷蘭警方並沒有真正進行調查,他在處理這些文件信息時,發現了很多未解之謎。

而去年12月,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安妮之家博物館發表了自己的研究,表明弗蘭克一家有可能是偶然被發現的,而不是被出賣的。但研究人員卻最終認定,這一發現尚無確鑿的證據。

這項調查的另一名發起人巴恩斯表示,儘管之前的研究調查已經有了一個30人的清單,告密者極有可能就在其中,但潘科克卻堅持從「零」開始調查。

「我們將重點研究新的線索。」潘科克表示:「我們首先需要核實這些故事,這將引導進一步的調查方向。」目前,他和他的團隊正在對數百萬頁來自華盛頓、荷蘭、德國還有以色列國家檔案館的掃描材料進行數字梳理。

而其他的現代技術,如法醫鑑定、眾包、行為科學和證據重建等都有取得突破的可能。例如,專家小組正在對安妮一家藏身的房屋進行三維掃描,利用計算機模型來確定聲音的傳播範圍。這些技術讓他們可以重新評估舊證,例如,《安妮日記》裡曾提到的敲牆聲,是有人在警告他們太吵,還是這可能是個陷阱。FBI行為科學部門創始人之一的羅傑·德皮尤也開始對於當時所有證人的陳述和採訪進行分析。

潘科克曾在幾年前通過秘密調查破獲了哥倫比亞販毒集團。對於此次調查,他表示:「並非試圖指責或起訴誰,我只是想解決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案件。所謂真相,是沒有法定時效的。」

據英國《衛報》報導,本次調查結果有望於2019年8月4日公布,以紀念弗蘭克一家被捕75周年。自1947年《安妮日記》首次出版以來,已被翻譯成67種語言,銷量超過3000萬冊。

紅星新聞記者 徐緩 編譯報導

編輯 張莉

相關焦點

  • 誰出賣了安妮?荷歷史學家發誓要找出真兇
    《安妮日記》1952年第一次在英國出版時叫做《一個年輕女孩的日記》,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書之一。它被翻譯成67種語言,全世界的銷量超過3000萬本。
  • 誰出賣了《安妮日記》的主人 可恥的告發者被曝光
    新快報綜合報導 二戰期間在納粹陰影下的荷蘭猶太小姑娘安妮·弗蘭克躲藏在密屋中撰寫的《安妮日記》在戰後引起轟動,迄今為止在全球範圍的發行量已經超過了3100萬冊,而小安妮也成為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和屠殺中的最具知名度的一個受害者。
  • 男孩版《安妮日記》講述二戰悲劇
    男孩版《安妮日記》講述二戰悲劇  13歲猶太少年親歷種族迫害,科幻鉛筆畫被以色列太空人帶上太空  一部《安妮日記》,讓眾多讀者通過13歲少女安妮的視線,目睹了納粹恐怖下猶太人在荷蘭的惶恐生活。如今,一部由一名同齡男孩記下的日記,則向人們講述了納粹鐵蹄下,生活在捷克布拉格的猶太人的悲慘命運。
  • 安妮日記讀後感:若無二戰,安妮會寫出更多作品嗎?
    所以,這段時間裡,一直宅在家中的記譯君,一有時間就會重新翻閱一下《安妮日記》,以及一本外版的安妮傳記——《安妮·弗蘭克》。正所謂開卷有益,這不,在讀日記和傳記的過程中,記譯君就發現了一些與《安妮日記》和二戰的歷史小事實。
  • 你可能不知道的《安妮日記》
    1947年,一本天真爛漫的青少女日記出版問世,它首次發行時的書名為《密室: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的日記》,即為後來的《安妮日記》。十三歲的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在日記中描寫了自己經歷的特殊處境:每天東躲西藏只為了逃過納粹的魔掌,尋求一線生機。
  • 《安妮日記》薦讀
    《安妮日記》薦讀《安妮日記》是我暑假的時候讀的一本書,這本書是安妮·弗蘭克在「二戰」猶太人大屠殺期間的日記。安妮·弗蘭克是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她之所以著名,就是因為這本《安妮日記》。安妮13歲生日時收到禮物——日記本,她從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記錄下自己親歷的二戰。1942年的7月,納粹當局獵殺猶太人,沒法逃離,安妮全家只得搬進奧託公司秘密增建的房間。1944年8月,她們遭到告密被捕。被捕後,安妮飽受納粹分子慘無人道的折磨,1945年僅16歲,她感染斑疹傷寒不幸離世。
  • 猶太女孩安妮15歲病死集中營 堅持寫日記(圖)
    猶太女孩安妮15歲病死集中營 堅持寫日記(圖) 安妮  安妮·弗蘭克,這個生於德國的猶太女孩,是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年僅15歲。
  • 《安妮日記》:「後屋」裡短暫如流星,卻粲耀宇宙的猶太女孩
    如果不知道《安妮日記》的背景環境,這就是很普通的一本日記,出自一位少女安妮,從十三歲到十五歲兩年間,她把身邊的事和自己的思想用與一位虛構的人物傾訴的形式記錄下來。但是,這本日記是處在二戰中被納粹統治的德國,猶太人遭到血腥迫害的時期。
  • 德媒:激勵反思《安妮日記》作者荷蘭故居重開
    (路透社)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德媒稱,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打動了全世界,如今她位於荷蘭的故居重新布置開放。據德國之聲網站11月25日報導,阿姆斯特丹王子運河大街263號就是安妮曾經寫這些日記的地點。
  • 男孩版《安妮日記》重現
    講述二戰歷史  一部《安妮日記》,讓眾多讀者通過13歲少女安妮的視線,目睹了納粹恐怖下猶太人在荷蘭的惶恐生活。如今,一部由一名同齡男孩記下的日記,則向人們講述了納粹鐵蹄下,生活在捷克布拉格的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與《安妮日記》巧合的是,這本男孩版《安妮日記》,同樣是在作者遇害多年後,由其家人出版的。
  • 奧黛麗·赫本緣何對《安妮日記》無法釋懷
    赫本與《安妮日記》作者、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同年出生,後者卻沒能逃脫德國納粹暴行,16歲時死於納粹集中營。作為二戰倖存者,赫本憎恨自己比弗蘭克幸運,終身無法釋懷。童年陰影赫本1929年5月4日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1939年二戰爆發後,赫本跟隨身為荷蘭貴族後裔的母親來到荷蘭東部城市阿納姆附近的費爾普鎮。
  • 靜謐的生長與偉大的沉寂——《安妮日記》
    小姑娘的名字叫做安妮·弗蘭克,世界名著《安妮日記》的作者。阿姆斯特丹老城幾百年了,沒有太大的變化,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每一個故事。1929年的6月12號,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臺了,在德國掀起了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安妮一家被迫遷居荷蘭。
  • 《安妮日記》|一本令人悲傷的日記,後世人竟懷疑它為偽作!
    在初高中階段,甚至小學時期,很多人最討厭的事情之一就是「寫日記」,有的老師很變態,他要求學生每天都寫,學生們就為難了,有啥可寫的呢?天天流水帳有意思嗎?但如果你看完下面這個故事,可能就不會覺得寫日記是件比登天還難的事了。安妮·弗蘭克是一位出生在德國的猶太女孩,她出生於1929年6月12日。二戰期間,為了躲避對猶太人的迫害,她們全家躲在一幢屋子裡住了兩年多。
  • 記錄人類歷史黑暗一頁:回顧《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
    在享譽國際的書籍《安妮日記》的封面上,她永遠笑盈盈地看著我們。《安妮日記》一書封面(資料圖片)報導稱,安妮的願望是成為一名作家,她在1944年5月11日的日記中提到了這一點:「戰爭結束後,我想出版一本名為《隱秘的家》的書。」她的願望後來實現了,但卻是以最殘酷的方式。
  • 《安妮日記》新增兩頁文字
    新華社海牙5月15日電  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破譯」。  根據研究所發布的信息,安妮日記本的第78頁和第79頁被褐色紙張粘貼覆蓋,原頁上的字跡被重重塗抹,一直無法辨識。
  • 《安妮日記》出現版權之爭
    根據歐洲版權法,作者去世70年後,也就是一到2016年,其作品的版權將不再受到保護。   然而,由安妮的父親奧託·弗蘭克創建的安妮·弗蘭克基金會最近表示,《安妮日記》的70年版權期限到2016年還沒有期滿,因為《安妮日記》實際上有幾個版本,其70年版權期限應該從安妮的父親奧託·弗蘭克去世時的1980年開始算起。   一場《安妮日記》的版權之爭由此引發。
  • 《安妮日記》漫畫版出版
    近日,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安妮日記:漫畫版》,作者是安妮弗蘭克,插畫師大衛波隆斯基,譯者高翔。《安妮日記:漫畫版》用漫畫形式再現了二戰期間,十六歲少女安妮的生活、情感記載。《安妮日記》是二戰期間,德籍猶太人安妮弗蘭克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十六歲的少女安妮,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安妮把日記本作為假想的收件人,以寫信的方式傾訴心聲。
  • 75年後,受害人安妮日記中的秘密,終於被破譯了!
    安內莉斯·瑪麗·"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人女孩,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 1999年入選《時代雜誌》"20世紀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一顆編號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為"5535 Annefrank"。
  • 安妮不是赫本演的公主,《安妮日記》,暴露了猶太人的秘密
    讀了《安妮日記》,也許就明白了。1.《安妮日記》揭秘了猶太人的什麼秘密?安妮是一個十來歲的猶太小姑娘,1933年隨家人移居荷蘭阿姆斯特丹。1942年7月,由於納粹的迫害,不得不開始兩年多的隱匿生活。1944年8月4日,因有人告密,被關入集中營。1945年在集中營裡死於傷寒。
  • 中德版《安妮日記》:記錄暴行警醒世人
    原標題:中德版《安妮日記》:記錄暴行警醒世人 市民在參觀。  【展品故事】  展品分四部分,展出100餘件文物實物  據了解,整個展覽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中的加害暴行、德意法西斯在二戰中製造的人類浩劫、戰後德意日對大屠殺歷史態度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