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2020-12-22 OFweek維科網

文 |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

「跑步經濟」聽說過嗎?是的,這一概念在近年成了一個全新的經濟詞彙,同時也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經濟領域,「跑步經濟」是指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對於文化與健康需求的增加,跑步已經逐漸成為了越來越多人喜歡的運動之一。

與此同時,跑步正加速商品消費,跑步大軍隨著更多年輕人的加入,他們講究「專業範」對裝備的需求更高,有人做出統計平均下來「跑鞋每800公裡就需要更換一次」,普通跑友(以月跑量80公裡計)一生大約需要48雙鞋;跑步「深度中毒者」(以月跑量200公裡計)則是120雙,由於跑鞋價格差距大,大致估算跑友一生的跑鞋花費大概在9600元至120000元。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

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

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品牌排名方面,華為、小米與蘋果分列前三。

同期,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高達1.25億臺,同比增長35%。品牌排名則有所變化,蘋果以33%的份額牢牢佔據市場第一,隨後才是小米、華為、三星。

產品方面,智能手錶、智能手環以及智能耳機是當之無愧的核心。多年以來這「大三樣」基本就代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在消費者心理的認知,直到前些年智能眼鏡的出現,這一認知開始逐漸被打破。

追尋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無論是手環、手錶還是耳機,其發展方向越發一致最終都是走向了「健康監控」。比如智能手錶,智能手錶興起之時所打出的口號為「替代智慧型手機」,功能上覆蓋電話、信息、娛樂、遊戲、健康等諸多功能,跑到最後發現似乎只有「健康管理」這麼一個功能最為適用。

2013年三星搶先蘋果推出智能手錶Galaxy Gear,就具備收發電子郵件和消息、存儲和傳輸數據信息,以及跟蹤或管理個人信息、通話、遊戲等功能。再看看於今年8月最新發布的三星Galaxy Watch3,8年時間在基礎功能上基本沒有任何突破,甚至一些遊戲功能都被剔除,唯獨「運動監控、健康管理」功能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心率檢測、睡眠監測到現在血氧檢測等等。

「健康」是可穿戴設備的唯一出路嗎?智能耳機也覺得是,像蘋果的AirPods也被傳將加入「健康大戰」,DigiTimes報導,蘋果未來幾年會把環境光傳感器集成到新款AirPods中,以實現健康監測功能。

這一消息就迎來了不少網友吐槽,「誰會一天到晚將耳機帶在頭上?這類產品一天最多也就4-6小時的使用時間,這麼短時間內的監測數據對於健康真的有意義?」、「AirPods檢測心率?確定不是堆砌功能,然後能賣貴些?」

當然,並不是否定這些功能的必要性,比如前不久就有消息稱,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利用人工智慧分析了來自一款名為Oura智能戒指的數據,並提前三天預測了新冠病毒症狀,就是準確率還有待提升。而且也有30%多的用戶選擇智能穿戴設備就是看重「健康監測」這一功能,但無論如何「越發單一」的屬性顯然與智能手錶的初衷相違背。

而「智能眼鏡」卻很好地承襲了來自智能手錶的「意志」,不說替代手機,至少智能眼鏡的路子更寬。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

所謂「智能眼鏡」是指能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擁有獨立的作業系統,可由用戶通過語音或動作控制實現語音視頻交流、信息傳輸及圖像識別等功能的眼鏡的總稱。

雖然,智能眼鏡現階段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與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增強現實技術都有待優化,但並不妨礙它在B端與C端市場齊飛。

沒錯,要說智能眼鏡與智能手錶等其他智能穿戴設備的最大區別,在B端市場的率先落地應用應是最大區別之一。

智能眼鏡具備一大特性就是「所見即所得」,與其他設備不同,他不會佔用你的雙手,而是將內容直接呈現在眼前,使得在許多特種工作上智能眼鏡擁有了極大的優勢。

比如電力運維就是目前智能眼鏡運營較多的一個領域,在運行檢修中,智能眼鏡的應用對減少人力支出,保護一線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對保證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有促進作用。像於巡檢工作量大,而且檢修人員的業務水平良莠不齊,在作業過程中容易出現誤操作的情況。為了防止誤操作,可以讓檢修人員佩戴智能眼鏡,通過智能眼鏡識別當前設備,確保對需要操作的設備開展工作,從而避免誤操作。

又例如在安防領域,部分地區已經開始給警務人員配備AR智能眼鏡,早在2018年青島上合峰會安保期間,青島全市公安機關通過警務AR智能眼鏡識別發現各類重點人員56名,抓獲進魯在逃人員8名、涉毒人員5名。

相關焦點

  •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原標題:「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跑步經濟」聽說過嗎?
  •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的?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的? 佘凱文 發表於 2020-12-21 12:57:24 「跑步經濟」聽說過嗎?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可穿戴設備還需發展,未來的智能眼鏡會變成什麼樣子?
    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可攜式設備。2014年,可穿戴設備迎來了第一個投資高峰,但是到了2015年極度萎縮,去年的投資額也少於2016年。然而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發展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初級階段,產品的研發和技術上尚未成熟,未來智能生態系統的搭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智能眼鏡的嘗試隨著VR/AR的崛起,智能眼鏡的熱度居高不下,各大巨頭紛紛入駐這一領域。
  • 可穿戴設備電池續航最佳方案:小電流+無線充電
    可穿戴設備在今年全面爆發,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越來越多。而目前可穿戴設備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電池續航時間短、充電不方便,無線充電解決方案可令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並為設計人員提供更多的機會。
  • 谷歌將重啟智能眼鏡業務 擴展為全系可穿戴設備
    在今年早期,谷歌正式停止接受谷歌眼鏡的訂單,此外,還關閉了「探索者」軟體開發項目,媒體解讀其視為谷歌眼鏡測底失敗,但谷歌眼鏡不會徹底消失。最新消息顯示,谷歌將重開智能眼鏡業務。   【科技訊】5月19日消息,在今年早期,谷歌正式停止接受谷歌眼鏡的訂單,此外,還關閉了「探索者」軟體開發項目,媒體解讀其視為谷歌眼鏡測底失敗,但谷歌眼鏡不會徹底消失。最新消息顯示,谷歌將重開智能眼鏡業務。
  • 可穿戴設備遇冷?智能服裝或可「絕地求生」
    提到可穿戴設備,我們腦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智能手錶、手環、眼鏡等外戴設備。然而這些外戴設備在火了一年之後,開始被很多年輕人棄戴。根據IDC的數據,2017年較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增長了10.3%,要遠低於2016年較2015年的27.3%。可穿戴設備增長趨勢明顯放緩,這也意味著外戴的可穿戴設備遭遇了發展瓶頸,那麼怎樣才可以破這個局,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未來出路又在哪裡呢?當前,隨著科技的發展,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形勢或將迎來大的改善。
  • 智能可穿戴設備,雞肋or神器?
    這一具有科幻性質眼鏡的發布喚醒了科技巨頭對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探索,這一片未耕之地有著無限的活力與商機,這一年,也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智能可穿戴設備」意如其名,可以穿戴在身上的智能設備。市面上最常見的品類就是手環和手錶了。
  • 谷歌的可穿戴設備野心:全新智能眼鏡與VR控制器
    一副可投射全息圖標的太陽鏡,一種能將用戶皮膚轉變為觸摸板的臨時紋身,一個能使用戶在數字世界中拾取物體,並在旋轉物體時感受到重量的VR控制器,這些都是Google一直在悄悄開發或資助的項目中的下一代可穿戴技術設備。
  • 昔日智能手環王者Jawbone倒下 可穿戴設備將沒落?
    但智能穿戴設備並非沒有機會。IDC方面發布數據顯示,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可穿戴市場開始出現了回暖跡象,2017年的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總量達到2470萬塊,同比增長17.9%。同時,今年的智能服飾市場全球出貨量也有望突破300萬件。毫無疑問,對於智能穿戴設備來說,這是個好消息。
  • 外媒預測2020年最受關注可穿戴設備:Apple Watch 6與新智能眼鏡
    智能手錶的豐收年新十年即將來臨,隨之而來的是新的可穿戴設備。有人預測,在智能手錶的帶動下,明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將達到515億美元。可穿戴技術會保持增長,到2020年,預計將看到該領域主要參與者的幾款主要新設備。目前已經可以確定一些。下面收集了一些希望明年可以使用的設備。1不會磨損的Wear OS手錶整體而言,Wear OS手錶無法充分利用Google平臺,因此Google應該以身作則,而這個榜樣可能以Pixel Watch的形式出現。
  • 智能穿戴設備有哪些_智能穿戴產品品牌排行
    智能穿戴設備概述   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手錶、手環、眼鏡、服飾等。穿戴式智能設備擁有多年的發展歷史,思想和雛形在20世紀60年代即已出現,而具備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形態的設備則於70-80年代出現。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摘要:鑑於可穿戴設備或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價值,本文從可穿戴設備的選擇專利保護的好處、如何將可穿戴設備進行專利保護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具有專利代理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等幾個方面對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給出了指引建議。關鍵詞:可穿戴設備;專利;保護。
  • 布局智能穿戴設備?騰訊也要開始製造智能眼鏡了
    不可否認,智能可穿戴設備將是近兩年來的發展趨勢,作為國內網際網路的三大巨頭阿里,百度以及騰訊,對相關的智能穿戴設備企業均有投資或者入股。而最近,騰訊就推出了一款叫做微視( Vine-link)的智能眼鏡,寓意「微觀展示。
  • 谷歌牽手時尚巨頭推谷歌眼鏡 可穿戴設備戰役打響
    業內人士指出,Luxottica和谷歌的結盟表明,眼鏡產業正越來越開始對谷歌眼鏡產生興趣。  可穿戴設備戰役打響  谷歌3月19日在官方博客中公布了一個修改版Android系統Android Wear的細節。這一系統將基於Google Now語音識別技術,針對可穿戴計算設備設計,最初將被用在智能手錶中。
  • 可穿戴設備想怎麼做廣告?在你手上,甚至掃描你的大腦
    谷歌眼鏡已經有了相關的專利,它能夠追蹤用戶的視線來了解他們的想法,甚至還會生成用戶的視線日誌,即用戶在帶著谷歌眼鏡的時候,看過什麼,停留的時間多長,當時的情緒是怎樣的,未來都將一清二楚。此外,谷歌還獲得了一項關於顯現在智能眼鏡上,並且包含付費推廣內容的專利,這個專利描述中指出會在「一定程度上依據每次注視費率來向廣告主收費」。
  • MWC前方觀察:可穿戴設備與智能機將如何發展
    而正如同我們此前所說,在本屆MWC上,儘管三星、HTC們相繼發布了旗艦手機,但可穿戴設備已經奪去了智慧型手機的風頭。問題來了:可穿戴設備究竟火在哪裡?整體發展態度如何?智慧型手機又是怎樣的情況?請看網易科技前方記者們發回的觀察。
  • 為智能眼鏡提供小型可穿戴設計的光學系統,是什麼系統?
    近日,歐洲一家新的智能眼鏡公司正在崛起,該公司由該地區的兩個主要品牌——光學系統公司蔡司(Zeiss)和電信巨頭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所領導。這兩家知名公司將共同擁有一家名為「Tooz Technologies Inc.」的新公司的50%股份,該公司將總部設在美國和德國,專注於開發一種「能夠為智能眼鏡提供小型可穿戴設計的光學系統」。在去年的移動世界大會上,蔡司就透露了將與無線公司合作開發一款可以在眼睛前顯示信息、應用和圖像的智能設備,而如今這項合作的成果即將被展示到用戶面前。
  • 或將成為最酷的可穿戴顯示器|Epson MOVERIO BT-30C 智能眼鏡
    相信很多人用過愛普生的印表機和投影機等產品,其投影設備在全球份額連續 18 年保持第一,這其中也有我的一份。但可能大家不知道它在視覺交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還有不少研發成就。這其中還包含頗具未來感的智能眼鏡產品,並且已經出了好幾代,這次帶來的是愛普生的消費級產品Epson MOVERIO BT-30C智能眼鏡。
  • 可穿戴設備的三種輸入方式
    早在八十年代,科幻電影《回到未來》風摩全球,人們紛紛展開幻想,期待2015年的到來,如今正是2015年,影片中一些難以置信的科技實現了,比如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技術慢慢成熟,遠遠不只是追蹤健身那麼簡單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