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草書研究第一期:研究的緣起和現狀(緒論)

2020-12-24 漢府古文化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

走進河南孟津縣老城村保護完好的五進的王鐸太保府院落,徜徉於院落後面幾百畝大小的王鐸再芝園湖邊的林蔭小道你會感覺到王鐸名字在古老的中州大地的響亮;觀賞著太保府王家祠堂裡幾十塊古蹟斑斑的《擬山園帖》碑刻和孟津縣城王鐸書法館長長的碑廊,你會感覺到王鐸對中國書法史饋贈的豐厚。政治上巨大的失敗和恥辱,當然可以順理成章地解釋為悲劇時代的悲劇人物,但灰暗的政治人生反而更襯託出王鐸在藝術上的輝煌。王鐸書風風靡當代各國書法領域的事實證明,真正的高水平的藝術是可以穿透作者人生經歷的灰暗以及統治者為絞殺異質文化而布下的禁毀的羅網,直抵某個時代與它精神契合的世人的心田。

八十二卷的《擬山園選集·文集》、七十五卷的《擬山園選集·詩集》《龜龍館帖》、《琅華館帖》、《擬山園帖》,還有600餘件當代印刷出版的存世書畫作品,所有這一些,足以支撐起王鐸在中國藝術史上高規格的位置。詩人、畫家、書法家聚於王鐸一身,但高踞於他藝術金字塔塔尖的是他書法中的草書。

對王鐸書法的研究,尤其對王鐸草書進行研究的人,在王鐸逝世後的清朝及民國一代寥寥無幾,比較重要的有康有為、吳昌碩、馬宗霍等數人,他們雖或片言隻語、或題詩為贊,但往往言簡意賅,富於啟發意義,即使沒有當代一般研究的篇幅或體系性,但也已彌足珍貴。

當代對王鐸草書的研究,局面有了較大發展。既有把王鐸草書歸併於王鐸整體書法中進行研究的,如劉正成的《王鐸書法評傳》劉燦章的《好書數行王鐸和他的書法藝術》等,也有對王鐸草書進行整體性或專題性研究,如王冬齡的《王鐸草書藝術散論》、田旭中的《王鐸巨幅連綿草書軸出現的意義及價值》姜壽田的《論王鐸草書對「二王」草書的繼承和發展》等等。

由於研究者各有自己的優長,而且切入點不同,目的各異因而研究的方法及結果便各有側重。在深入學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我漸漸梳理出自己期望進行的工作和得到的結果:對王鐸草書進行全方位的、系統的、深入的研究,儘可能全面、細緻地分析它的藝術個性特徵,並對王鐸草書在書法史上的地位給出儘可能全面的思考。

與我論題相關的王鐸草書研究,在清初以至當代,國內外已有多個研究者深入其中,研究成果顯然。今略述其下:關於王鐸草書風格尋源,論者基本都認為以二王法為主,兼及東漢、晉、唐、宋其他名家,如劉正成的《王鐸書法評傳》劉燦章的《好書數行—王鐸和他的書法藝術》等關於王鐸草書藝術形式分析,論者大多用傳統理論中感悟式的方法進行分析,而邱振中個人獨特的形式分析方法則頗為深入、細緻,如邱振中《章法的構成》等。

他們總結出王鐸的草書之美,即力度、法度、氣勢之美,如徐利明的《明人的浪漫主義書風與王鐸的風格》梅墨生的《王鐸與傅山——行草四題》等。關於王鐸草書在明代書法史的位置,論者有的認為是「晚明(清初)的名家」,如梁巘的《評書帖》楊仁愷的《中國書畫》等;有的以為是「明代第一」,如吳昌碩詩《孟津王文安草書卷》,王冬齡的《王鐸草書藝術散論》等。他們評判的標準往往未能統一,因而評判各有側重。

相關焦點

  • 王鐸草書研究第九期:用什麼詞來形容王鐸的書法比較合適?
    從古人一些對王鐸書法研究的理論中,已可看出他們對王鐸草書風格較為獨到的歸納,如:「王鐸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王覺斯鐸,魄力沉雄,邱壑峻偉,筆墨外別有一種英姿卓犖之概。」「又王覺斯飛騰跳擲其間,董實未勝之也。」
  • 王鐸草書研究第十期:筆法狂放而又精嚴
    王鐸草書筆法之美,既源於他用筆的精美,也源於他用筆的率意與大氣。對古代經典的嗜好,對《淳化閣帖》的孜孜以求,都是他精美用筆的技巧支撐和來源。王鐸的草書基本取法刻本。米芾說:「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豐坊也說:「學古人書,若徒看刻本,終無所得。
  • 王鐸草書研究第二期:學習「二王」,努力尋找通向晉韻的階梯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王鐸在《草書頌》裡說:「草書之始,本篆所為。鳥跡穗象,施張有宜張芝羲獻,餘鏟邪枝。」他的取向是相當鮮明的:以張芝、二王為草書正宗,其餘諸家皆為「邪枝」。從他的草書臨古作品看,也以學張芝、二王為多,如張芝的《冠軍帖》、《終年帖》和《今欲歸帖》,王羲之的《適得書帖》、《差涼帖》、《汝不帖》、《清和帖》、《散勢帖》,王獻之的《江州帖》、《集聚帖》、《忽動帖》、《委曲帖》等。這些作品王鐸經常臨寫,並且得益甚多。
  • 王鐸:玩線條,誰比我更強?!
    在王鐸草書各種表現技法形式中,線條所展現的節奏和「勢」,頗能代表其個性風範。因此,對王鐸草書線條節奏和「勢」進行分析研究,對於在創作上熱衷效法王鐸書風和在理論上不斷深入研究王鐸書學的國內外當代書壇,應當具有一定的實踐和理論價值。
  • 緒論和總結有何區別?
    通常整個畢業論文包括摘要、緒論、分析與結果、結論、致謝、參考文獻等部分。經常有學生會問緒論和總結有什麼區別?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明白做畢業論文是幹什麼?大家知道,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整個大學期間最後一個教學環節,也是佔學分最多的一個環節。
  • 明代草書三大流派,各寫春秋!
    探究其創作的內核,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文人審美心理的發展,研究書法創作中的社會、文化因素,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時謂「南董北王」,他是一個在深諳傳統的基礎上銳意變革的書家,其草書具有頗濃的時代氣息和頑強的個人風貌:狂肆酣暢的用筆,奇崛險絕的結字,縱橫奔突的章法,吞吐風雲的氣概,典型地表現了狂草跌宕雄狂的風採,具有濃烈的藝術感染力,可算是明代草書第一人。
  • 《中國草書藝術史》:字草寫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正脈
    他以10年心血撰成《中國草書藝術史》,本著「溯其源流,理其脈絡,論其得失」和「言之有據,論必有理」的原則,對兩千多年來中國漢字草寫歷史的發展和演進,書法家的流派、傳承關係和風格特點作了詳細介紹,圖文並茂,資料豐富。他在書中提出了「漢字草寫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靈魂」「漢字草寫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正脈和主流」等新觀點。  一部書法史,實質上是漢字草寫藝術的歷史。
  • 啟功為啥會如此盛讚王鐸?
    明代中晚期的書法,隨「臺閣體」的興起,基本上以趙子昂(孟)、董其昌書風為主,而在王鐸帶領下,探索出一種新的書風和形式!對此,啟功先生盛讚:覺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在王鐸看來「書不參通古碑,書法終不古,為俗筆多也」、「書不入晉,終成野道」,如此看來,這和趙孟的「復古」是一致的,然而王鐸復古是「古不乖時,今不同弊」!
  • 這裡有份王鐸留下的書法筆記請查收……
    ▲王鐸《臨閣帖》軸,崇禎四年(辛未1631年) 綾本,草書,277.5×45.8cm,南京博物院藏 ▶ ▲王鐸《臨王獻之願餘帖》軸,崇禎六年(癸酉1633年)絹本 草書 197.5×50.5cm,青島市博物館藏
  • 王鐸肆意寫隸書,遒勁靈逸!
    王鐸,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得學於鍾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於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風。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於時風中另樹一幟。那麼,擅長行草的書法大家王鐸先生,寫隸書作品是什麼樣的體驗?
  • 王鐸:書不師古,野俗一路!
    王鐸(1592—1652),明末清初時的著名書法家,有「神筆王鐸」之譽。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王鐸44歲-46歲三年間遍臨《淳化閣帖》的晉唐名跡,幾可達到亂真的境地。
  •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李白 橫江詞二首》賞析
    這幅草書創作於 1977年,最早出版於 1982年 12月的《林散之書畫集》,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86年刻成石碑,鑲嵌在馬鞍山李白紀念館太白樓內的牆壁上。之後又有4次著錄:1994年 11月,《林散之研究》,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10月,《林散之藝術館館藏精品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2年5月,《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文物出版社。
  • 一代書家王鐸生平行跡,盡在《年譜長編》
    王鐸在藝術史、文化史與政治史上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王鐸年譜長編》以王鐸一生行跡、交往與詩文書畫活動為中心,以年月日編次,以煌煌百餘萬字勾勒出王鐸的一生。全書徵引豐富、考證精細,除對王鐸本人的文集、書作、刻帖、手稿、信札等進行系統的整理與考證外,還對其同時期的書家、友人的大量詩文集、筆記、信札等做了搜集與細讀,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與學術研究價值。
  • 引言、前言、序言、緒論、摘要
    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導言,序言,緒論,它是一篇科技論文的開場白,有他引出文章,它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簡要說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範圍,即為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以及要解決什麼問題。序言說明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寫作經過,也有他人代寫的,多用來介紹和評論本書內容。
  • 恆諾智庫丨武漢市消費趨勢洞察研究報告(第一期)
    面對疫情帶來消費信心不足,消費者支出意願下降,武漢市政府從4月19日起至7月31日,陸續向全體在漢市民投放5億元的「武漢消費券」,意在刺激消費需求釋放,幫助恢復和提升市場活躍度,支持在漢商貿和文體旅遊業復工復產復市。
  • 曾經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禮部商書,東閣大學士王鐸畫作欣賞!
    王鐸他在崇禎十一年(1638年春),進講(中庸.唯天下至聖章,旁及時事,有「百骨如林」語),崇禎切責其敷衍支吾,不能發揮精義,王鐸本人聽後特別的恐慌懼怕,俯案前待罪。明年,人待班。王鐸他身逢亂世,仕途坎坷多艱。崇禎十六年(1643)五十一歲的王鐸曾經一度避難於蘇州滸墅關袁樞寓所。兩個人交情比較深厚,往來間以詩文書畫相唱和,袁樞之父,兵部尚書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暮志銘就是王鐸親筆撰文書寫的。
  • 草書的根本是什麼?
    用白話文講,當解讀為:草書以點畫傳達書家的情感與性靈用筆的使轉作為草書創作的基本要素。從中可看出"使轉"是草書創作最基本要素,"點畫"是書家傳達主觀意識的橋梁。《書譜》又云:"草乖使轉,不能成字"。如果草書缺乏使轉,就不能稱之為草書了。因此,使轉是草書基礎,如果使轉不存,草書焉能立耶?何為"使轉"?
  • 國內外旅遊電子商務的研究現狀分析
    (三)電子商務在旅遊企業的應用研究   電子商務改變著旅遊企業的經營方式,特別是對傳統旅遊媒介——旅行社產生了較大衝擊,這一影響也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中外學者的研究多圍繞旅行社的營銷策略,應用網際網路的現狀等問題展開。
  • 一幅4尺草書拍出495萬,我的天!
    所以看沈鵬先生的草書,你會發現,幾乎與歷代草書大家的作品完全是兩種面目,不是王羲這的章草味,也不是蘇東坡的今草味,更不是懷素張旭王鐸的狂草味,而是與眾不同的「沈草」味。呵呵,我把沈鵬先生的草書說成是沈草,是因為實在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草體來描繪沈鵬草書的樣式。他寫的草書,就是他創造的新形體,這對於草書在當代的新發展,功績不可磨滅。
  •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緣起
    重視調查研究從根本上說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要求,是毛澤東自覺以馬克思主義指導革命實踐的生動體現。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毛澤東始終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了解社會、制定政策的前提和基礎,為我們黨克服教條主義錯誤、探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