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富分配失衡的現狀與解析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20世紀末,美國前國防委員會主席、戰略思想家亨利·羅恩教授曾經預言,伴隨著世界財富的不斷增長,全球將迎來一個更為富裕、民主與和平的時代,亨廷頓教授在其「文明衝突論」中所描繪的另一番景象將不會出現。然而時光荏苒,歷史再次以自身獨有的方式無情戳穿了這個「世紀謊言」。擺在世人面前,一端是世界財富幾何級數的驚人增長,一端是世界財富極度的不均分布;財富增長驅動下的富裕、民主與和平並沒有如約來臨,在其不公分配下滋生出的貧窮、專制與戰亂卻接踵而至。從「阿拉伯之春」到「華爾街之秋」,無論是西方精英集團策動的顏色革命,還是西方左翼力量領導的民眾抗議浪潮,我們不難發現其中蘊含著共同的癥結,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世界財富分配失衡。

    一、全球財富分布的現狀與特點

    研究世界財富分配失衡問題,我們首先要從全球財富的分布說起。在全球範圍內,財富的分配本身是一個內在的動態過程,在一定的時期內,又通過財富的分布形式表現為一系列外在的靜態結果。因此,全球世界財富分布的現狀與特點就成為了世界財富分配失衡最為直觀的表現形式。

    1.全球財富在南北國家之間的分布極不均衡。當今世界,全球財富在南北國家之間的分布極不均衡。聯合國大學世界經濟發展研究所在2006年發布了《全球家庭財富分布情況報告》,該報告被認為是對涵蓋所有國家及其資產分布和構成研究的首次嘗試,該研究表明世界財富在區域和人口分布上極不均衡:世界上近90%的財富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美、歐洲和亞太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世界財富的85%被全球最富有的10%的群體佔據著。

    無獨有偶,瑞信銀行所發布的《2014年度全球財富報告》則是對這一狀況做出了更加細緻的表述:從區域分布看,歐洲、北美和亞太國家(不含中國和印度)依次擁有世界總財富的32.8%、31.7%和20%,相比之下,拉丁美洲擁有3.8%,而非洲和印度僅擁有2.5%。擁有世界人口總量58%這部分發展中、最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僅僅擁有全球財富的16%。從人口分布看,全球人口被財富等級嚴格區分,佔全球人口數量將近一半的人群僅分享全球總財富的1%,而全球最富10%的群體則掌握著全球財富的86%,全球頂尖富豪1%的群體更是支配著其中的46%,儼然形成了一個由人口數量與財富數量構成且成負相關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底部,沉澱著大量的人口和與此伴生的貧困;在金字塔的頂端,卻在極少數精英的統治下進行著驚人的財富積累。如果將財富按照小於1萬美元、1萬至10萬美元、10萬至100萬美元以及大於100萬美元劃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中的成人數目(佔世界人口百分比)自下而上依次為32.82億(69.8%)、10.1億(21.5%)、3.73億(7.9%)和3500萬(0.7%)人,呈遞減趨勢;而每個等級中的財富總值(佔全球百分比)卻呈現相對遞增趨勢,依次為7.6萬億(2.9%)、31.1萬億(11.8%)、108.6萬億(41.3%)和115.9萬億(44%)美元。進一步對居於最頂端的0.7%(百萬富翁)群體進行國別歸納,我們更會發現這個群體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百萬富翁數量分別佔其中的41%、31%和8%。

    2.全球財富分布的兩極分化程度比收入分布更為嚴重。在研究全球財富與收入分配的歷史文獻中,往往過於注重對收入分配的流量分析,而忽視了對財富分配的存量研究。這裡可能涉及兩者概念的釐清與財富數據的收集、篩選、處理等理論和技術難題,即便如此,但這絕不妨礙我們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全球財富分布的兩極分化程度比收入分布更為嚴重。

    以西安大略大學經濟系大衛·詹姆斯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藉助39個國家和地區在2000年前後的居民資產負債表以及調查數據,對它們的財富分布與收入分布關係和狀況進行了實證研究,並通過回歸分析進一步推導出全球家庭的財富水平及分配狀態。該研究顯示:首先,在20個有數據的國家相關收入分布與財富分布的洛倫茲曲線進行比較時,洛倫茲曲線圖中的任意一點對應的財富比例都比收入比例低,也就意味著每個國家的財富分布均絕對地比收入分布不平等。其次,在國家間的財富分布與GDP分布的比較測算中,國家間財富分布的不平等也高於GDP分布的不平等。最後,在推導全球財富分布水平過程中,在使用購買力平價估算的情況下,2000年全球財富的基尼係數為0.804;倘若使用國家間的官方匯率估算,其財富基尼係數將會進一步攀升,達到0.893。而米拉諾維奇用相同樣本測算,在購買力平價和官方匯率條件下得出的全球收入基尼係數卻僅為0.642和0.795。這也表明了全球財富分布的兩極分化程度同樣要遠遠大於收入分布。

    3.全球財富分布的內部構成具有國際性差異,金融資產比非金融資產的分布更不均衡。由於各個國家的天然稟賦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全球財富在其內部構成上保持著一定的國際性差異。憑藉著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體系,發達國家比較青睞於金融資產,在整個財富構成中佔有較大的份額;而欠發達國家則更加偏愛非金融資產。

    美國研究財富與收入分配的著名學者愛德華·沃爾夫曾指出,最富裕的10%家庭的財富構成中,住宅和貨幣儲蓄只分別佔總財富的7%和11%,而股票、債券等金融衍生品形式則構成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全世界最富裕的10%家庭擁有著全球90%的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這也就意味著在全球財富分布結構中,金融資產的分布不均不僅要比非金融資產更為嚴重,而且這也成為全球財富分布失衡日趨惡化的重要方面。安東尼·阿特金森等編著的《收入分配經濟學手冊》也尤為強調,「金融資產比非金融資產的分配更不平等」([英]安東尼·阿特金森,[法]弗蘭科伊斯·布吉尼翁:《收入分配經濟學手冊》,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583頁)。

相關焦點

  • 肖斌 付小紅:全球財富分配失衡的現狀與解析
    一、全球財富分布的現狀與特點 研究世界財富分配失衡問題,我們首先要從全球財富的分布說起。在全球範圍內,財富的分配本身是一個內在的動態過程,在一定的時期內,又通過財富的分布形式表現為一系列外在的靜態結果。因此,全球世界財富分布的現狀與特點就成為了世界財富分配失衡最為直觀的表現形式。 1.全球財富在南北國家之間的分布極不均衡。
  • 朱道林:土地制度的核心是財富分配關係
    當然,問題的另一面,在公有制下的這種土地使用權市場化配置,依然還是存在公平問題,比如土地使用權過度集中和壟斷所引起的地價過快上升,房地產市場投資性需求所引起的土地過度資本化等,直接導致財富分配的矛盾,甚至導致資本要素在產業之間配置的失衡,嚴重衝擊甚至威脅宏觀經濟安全。可見,即使是在公有制體系下所採取的土地私權交易措施,依然會產生一系列在私有制體系下的弊端。那麼問題何在?
  • 王雍君:數字經濟下的稅基分配、橫向財政失衡與財政體制改革新議程
    法國即為典型例子:2018年計劃對在法國年收入超過7500萬歐元、並在全球年收入超過7.5億歐元的數字服務企業徵收3%的數字服務稅;2020年7月11日,法國議會最終通過了對數字巨頭徵稅的法案,使其成為第一個對美國數字巨頭徵稅的國家。目前經合組織(OECD)正牽頭國際稅收制度改革,以更好地了解數字企業的經營活動,這些企業獲利頗豐但在全球避免繳稅。
  • 財富分配不均是世界性問題
    重新分配財富   財富分配不均問題困擾著中國,「這個問題在東方和西方都是存在的,在西歐、在美國,社會前10%的人掌握了大概60%左右的資產,這是2000年的數據。2014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增長到了70%到75%。」  皮凱蒂認為,財富分配不均對富豪以外的人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情。
  • 殖民體系替代朝貢體系─解析第一次全球失衡
    中國的白銀儲備飛速流失,導致的經濟緊縮限制了中國經濟成長  現時人們口中的全球經濟失衡,並非是新鮮事物,最早的失衡可以追溯到近200年前。直到1820年之前,西方工業化國家主導的殖民體系,以及東方中國主導的朝貢體系,都按照自身的循環發展。這更像「全球化1.5」版本中兩個並行的體系。
  • 世界財富被按下「重啟鍵」,財富平均分配後,你只能分到這個數
    就連我們的財富亦是如此:約僅有20%的變因操縱著80%的局面。而在財富領域,我們可以理解為:世界上大部分的財富,都掌握在其中20%的人口手中。那麼剩下的80%的人呢?其實都是差不多一個水準的。截止到2019年年中的時候,我們全球的人口在75億左右,而全球的財富也在360萬億美元以上。而其實這百萬億的財富,基本上都集中在一小部分人的手中。
  • ...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尤努斯:戰勝貧困需要改變財富分配...
    尤努斯認為,現有金融體系是貧困問題的罪魁禍首,正是因為全世界的大部分財富都集中到了少數人的手中,才導致了貧困的出現。而想要實現減貧,必須從根源入手,否則任何成果都是空中樓閣,類似新冠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必將導致全球減貧成果付之一炬。穆罕默德·尤努斯:「如今的制度導致了另一大問題——財富集中化。
  • 全球十大家族財富管理模式解析之李嘉誠家族
    導言從進軍中國香港房地產事業開始,李嘉誠家族就開始了瘋狂的財富積累。而作為家族創始人,李嘉誠也是常年登上華人首富榜單。現在的家族事業主要由自己的兒子掌管,李嘉誠家族還一直都是「藏富」的主要代表人物。雖然富豪榜單上,總是看不到李嘉誠家族排在前列,但是實際上他們擁有的財富,絕對不會是一個小數字。
  • 這個社會的資源分配模式是怎樣的?個人如何加速財富蛋糕的獲取?
    01丨一個國家的財富生產和分配機制馬克思曾說,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一個國家的財富,正是由各行各業億萬人民通過日夜勞碌的勞動所創造,這種創造財富的總和即是每年的GDP。央行根據GDP總量、增速預測,以及市場存量貨幣總額,計算出每年應該投往市場的新增貨幣量是多少,這就是M2。
  • 區塊鏈,將會顛覆世界財富分配規則!
    正是這些功能,讓我覺得世界財富分配規則很有可能會再次被顛覆。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歷史上幾次財富分配規則大變遷。在原始社會時代,人們主要是以親戚關係為基礎,以部落的形式聚集生活,人口很少,部落內也大多採取平均主義分配法。經濟生活則主要依靠狩獵、採集、漁業以及簡單的自然農業。
  • 中國鋁塑複合板市場現狀解析
    中國鋁塑複合板市場現狀解析 鋁塑板市場概況 據資料介紹,我國建築業目前每年竣工面積約14億平方米,其中建築幕牆業(外牆)每年為2000萬~3000萬平方米,加上舊樓翻新改造工程,總量約為4000多萬平方米。內牆裝飾潛力更為巨大,由於裝飾使用周期短,很難預期其具體數字。但我國建築裝飾業總產值為7200億人民幣,每年增加率達20%。
  • 全球中產財富分布版圖
    全球中產財富總額排名前10位有哪些國家呢?全球家庭財富分布如何?瑞信研究院發布的第6份全球財富報告——《2015年度財富報告》,提供了當前全球家庭財富和人均財富的分配直觀的信息。報告以美國作為基準國家,按當地擁有5萬~50萬美元的財富標準(按2015年年中的價格計算)來界定中產階層成年人。
  • 全球十大家族財富管理模式解析:洛克菲勒家族
    美國的財富和權利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的一個家族,第一代是約翰·洛克菲勒,該家族曾創辦洛克菲勒基金會,芝加哥大學等。洛克菲勒家族總部在紐約州的威斯特徹斯特縣境內,位於哈德遜河上遊。這個「世界財富標記」與美國乃至國際政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洛克菲勒家族神話的創始人約翰·戴·洛克菲勒算起,這個美國首屈一指的財富家族已經繁盛了六代。
  • 公平條件下的財富分配?所謂理性就是要保持對數學的敬畏
    財富分配永遠是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常見的與之相關的話是「抱怨社會不公」,不然為什麼財富總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其背後潛在的基本邏輯是,「如果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下,社會財富應該呈現均衡分布的狀態。」隨計算機的普及,在電腦上用數學模型來模擬財富的分配成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涉及的計算機編程並不複雜。就有研究者專門做了這樣一個模型,讓我們來看看結果會怎樣。分配總是通過個體間的繁雜交易來完成的,據此可以建立基本的條件假設。
  • 2018全球財富排名:瑞士居榜首 中國家庭財富規模超日本居第二
    《2018全球財富報告》顯示,瑞士個人平均財富為530240美元,儘管較去年有所下降,但仍位居全球個人財富榜首。全球個人財富排名第二的國家為澳大利亞,個人平均財富為411060美元,美國位居第三,個人平均財富為403970美元。
  • 天價學區房:命運從按權力、財富分配,終於要按運氣分配了
    疫情下的經濟衰退,全球大蕭條風險,都不能澆滅。 2020年春天,當一群群不是香奈兒就是愛馬仕的深圳群眾衝到售樓處排隊,我們還想,深圳人民把首都人民遠遠甩在了後面。 但這次,首都人民下場發力了。點燃首都人民激情,一個區教委的入學文件就行。
  • 瑞信研究院:今年一季度全球家庭財富縮水17.5萬億美元
    原標題:瑞信研究院:今年一季度全球家庭財富縮水17.5萬億美元   瑞信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日前發布《2020
  • 全球中產財富分布圖 中國中產階級數量最多
    資料圖  全球中產財富總額排名前10位有哪些國家呢?全球家庭財富分布如何?  瑞信研究院發布的第6份全球財富報告——《2015年度財富報告》,提供了當前全球家庭財富和人均財富的分配直觀的信息。  報告以美國作為基準國家,按當地擁有5萬—50萬美元的財富標準(按2015年年中的價格計算)來界定中產階層成年人。全球中產階層成年人的數目已由2000年的5.24億人增加1.4億(27%),至2015年的6.64億,相當於成年總人口的14%。
  • 原來資源分配才是財富真相
    不管你下多大的狠心,用了多大的勇氣,付出了多大的成本, 賺錢的財富世界裡面,就是一個金字塔。 金字塔的結構決定了,窮人多,富人少。窮人80%在底層,富人20%在上層。 80%的窮人,分配20%的財富,甚至不到20%。
  • 明星和科學家的貢獻不能簡單類比,財富分配最終還是市場調節
    科學家應該得到比任何人都要多的財富。這種想法有其合理之處,也有其偏頗之處。首先,這個世界並不是貢獻最大的人財富才最多,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其次,貢獻大小沒有一個統一評價標準,就像「幸福」這個詞,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感受。有很多明星為人類帶來那麼多的歡樂和啟迪,這種貢獻怎麼衡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