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2020-12-25 華貴禪心

01、

王爾德說過:年輕的時候,我總以為錢就是一切。等我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人到晚年,手裡沒有些積蓄,在需要花錢的時候,伸手跟子女要錢的滋味太難受了,那份酸楚只有經歷過得人才能夠懂得。

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到了老年,如果沒錢,那是萬萬不能的。雖然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太俗氣,可不談錢卻又傷心,尤其是老人需要花錢時,有多少子女因給父母拿錢彼此傷害的呢?

錢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沒有,那麼連生存都是問題,更不要說生活了。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到了老年,才是自己的底氣和尊嚴。

75歲潘阿姨說,人到晚年,手裡有錢跟沒錢的區別太大了,親家老兩退休金高,手裡積蓄多,我兒子平時去親家就多,而回來看望我就少了很多,不打電話,也就過節時回來看看就走了。

02、傾訴人:70歲的潘阿姨

潘阿姨有一兒一女,都在同一個城市裡居住,可他們卻很少回家,偶爾回來也只是看看,買些日常用品,待一會就走了,沒有更多的交流。

而我兒子卻是經常開車去親家那裡吃飯,有時還主動開車帶他們一起出去遊玩。主要還不是因為親家給他買的車,每次出去親家報銷費用。

我的退休金少,一個月也就剛夠生活費,要是多拿些藥,就沒錢了。兒子結婚時,我已經花完了積蓄,還把女兒的彩禮錢也花完了。

現在是女兒覺得我當年沒有把彩禮錢讓她帶回自己的小家生氣,覺得我這個做母親的偏心,兒子覺得親家有錢,更喜歡去她家。

這人啊,什麼時候沒錢都不招人待見。越老越沒錢的時候,也只能自己獨自享受清靜的日子了。

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生活,真的很少惱火自己年輕時為什麼不知道多存下錢,總是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等到了老年,才發現,沒錢和有錢的日子區別太大。

03、

親家也是一兒一女,可他們都把孩子培養成了大學生,現在的日子都很好過,他們自己的退休金也高,一個人就比我多不少,何況兩個人的呢?

聽兒子說,親家每到節假日都會給他們小輩人發紅包,大家聚餐時都是親家去結帳,如果那個年輕人結帳了,他就給發紅包。親家總說,年輕人能夠回來陪伴他們,已經很是開心了,哪能讓年輕人出錢吃飯的啊。

親家在孫輩人讀大學的時候也是每個孩子都給了大學獎勵基金,孫輩人開心,孩子開心,他們一家人都是開開心心的,這樣的日子是錢給的底氣,而我只能坐在樓下曬太陽,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來來往往。

偶爾女兒回來看望我,我也想給她點錢,可女兒說什麼也不要,她對我說,媽,您自己留著吧,將來需要錢的地方多,我自己夠花。

其實,誰不稀罕錢的呢?女兒只是不願意要,她怕我以後會朝她要的更多吧。

04、

人到晚年,有錢沒錢,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底氣和尊嚴。有錢人的話好聽,沒錢人的話沒人聽,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上:

首先是錢能夠決定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錢人的日子叫生活,沒錢人的日子叫活著。

老人操勞了一輩子,老了就想好好休息一下,享受生活的美好,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去看看大好河山。

有錢的人,經常相約一起出去轉轉,跟志同道合的友人結伴出遊,吃飯,喝茶,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留下些美麗的照片,在更老的時候拿出來回憶。

還有的人去學習自己以前沒有時間想學的東西,把自己的老年過得豐富多彩,快樂幸福。

那些沒錢的人,即使退休了也不得好好休息,而是儘量去尋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實在不行就去社區撿拾廢品,攢些零錢,為自己攢些未來的養老錢。

至於遊山玩水的閒情逸緻,只能是羨慕一下罷了。平時也是捨不得吃,捨不得花,總想著為自己的子女多攢些錢。

05、

人到晚年,手裡有錢,也會影響到與子女之間的相處,更能夠融合家庭關係。

很多人覺得跟子女談錢傷感情,可不談錢又傷心情,覺得用錢去買的親情根本不值得一提,可這卻是最真實的現實。

人到晚年,兜裡有錢,心裡不慌。每月的退休金足夠開銷,包括看病吃藥。老人能夠自給自足的養活自己,不給子女添加負擔,偶爾在子女困難時還能夠伸手資助,你再看看家庭氛圍是什麼光景。

同事老李當了一輩子領導,按說比我這些基層人收入要高很多,可因為年輕時不知道存錢,老了,自己的退休金吃飯看病還行,一住院需要墊付藥費時,兒女之間的矛盾就出現了。

另外一個同事老趙從年輕時就知道存錢理財,現在生個病,住個院,子女搶著來照顧伺候。因為老趙自己出錢給自己看病,出院後,還會給照顧自己的子女補助費,這樣誰不願意好好的照顧伺候他的呢?

人生命裡的很多東西,在冥冥之中早就標好的價錢,年輕時不懂得存錢節約,那麼晚年就會受些罪。

06、

「養兒防老」似乎是老人最後的歸宿,可現實生活卻是「養老防兒」,晚年最大的安全感來自你自己的存款,而不是子女。

過去老輩人的傳承就是「養兒防老」,把自己的養老依託在子女身上,而現實生活告訴我們,真正的養老還是要靠自己,而非子女。

子女各自有家,過著各自的生活,每個人都不容易,不是有些子女不願意孝順老人,而是真的有心無力,無法在父母需要金錢的時候給予,更要為生存奔波,無法陪伴父母身邊。

對於人到晚年的老年人來說,手裡的錢才是最大的依靠和保障。身體不適了,可以請小時工,也可以請住家保姆,這樣子女不必過多的操心。

自己手裡有錢,自己想買什麼不必找子女要。生活裡有多少老人,連買藥的錢都捨不得花,都是自己硬扛著,把小病拖到了大病。

兒有女有不如自己有,老年的手裡的錢,是自己老年生活的底氣和尊嚴。趁著年輕,還有很多能力的時候,好好掙錢,多多存錢吧。

END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平安順遂!作者簡介:華貴禪心,熱愛生活的退休女人,左手練太極,右手寫文字,享受快樂餘生

相關焦點

  • 寫給五十歲以後的你:餘生請好好的為自己攢點錢,那是晚年的尊嚴
    人到五十歲了,該是時候為自己的養老未雨綢繆了,多為自己攢些養老錢,那是晚年的依靠。  03、  人到老年,有錢和沒錢區別真的是太大了。有錢的日子就生活,沒錢的日子叫活著。  有人說過:五十歲時,你開始厭倦世間;六十歲的時候,是時間厭倦了你。  五十歲的時候,人已經看透了世事無常,歲月滄桑,如果自己沒錢,會感覺生活沒有指望,日子沒有奔頭,心裡會感覺很悽苦。  如果五十歲的時候,沒有想過為自己的晚年存錢,那麼到了晚年,真的就會成為子女的負擔,世間的麻煩,會被時間所淘汰。
  • 人到晚年,錢和兒女誰更靠得住?3個老人的親身經歷很現實
    社會中存在著一個問題,很多老人晚年的生活是無助的,養老問題的存在也讓自己感覺到壓力很大,試想一下人老了身邊沒有人照顧,那是多麼可憐的無助的。常見的養老方式有兩種,那麼人到晚年,錢和兒女誰更靠得住?每個老人都經歷過年輕的時候,很多時候性格決定了他們晚年的生活狀態,晚年也無非就是兩種生活方式,要麼和兒女在一起,朝夕相處也好有個照應,這種方式難免會有很多摩擦,老人們不要糾結。在一種就是自己有積蓄,可以花自己的錢養老,這樣自己也過得舒心,不用看著別人的臉色,也算是得個清淨自在。
  •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個65歲老人說出了實話
    導語: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老人到底可以靠哪個呢?秦女士:65歲。深信女兒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後就沒指望過女兒。李女士:65歲,兒媳和我終歸是外人,女兒雖然出嫁了,但還是經常來探望我。到了晚年,兒媳和女兒到底誰更靠得住,我一點都不懷疑,我可以明確地作出回答:肯定是女兒更靠得住,因為女兒是親生的,兒媳根本不是親生的。
  • 60歲老人存多少錢,退休之後能衣食無憂?農村老人默默垂下了頭
    中國人就像小松鼠囤松果一樣喜歡存錢,中國人喜歡把錢放在銀行,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更是省吃儉用,喜歡把錢放在銀行。這不僅僅是因為把錢放在銀行比較安全、也有一定的利息,更主要的是因為大多數的中國人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對於沒錢的難言之苦有較深的見解,所以會更加明白存款的重要性,防患於未然!
  • 七旬老人坦言:人到晚年,這才是最好的養老模式!
    對於養老問題,有的人覺得應該依靠子女,還有人想著去養老院,但是二大媽身邊有這麼一位老人,既不依靠兒女,也不去養老院,而是自己做著一份小生意,過著有山有水有事業的快活日子。這位老人今年已經65歲了,在神農架的高速口附近開了一家三層樓的小旅館,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到遠處大山的美景,再加上離高速的收費站很近,這裡的生意一直都很好,來往的旅客也有很多回頭客。
  • 一位84歲老人直言:誰照顧我就給誰錢,和兒女不談感情只談「錢」
    導語: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獨,老人們獨自在家,就盼著過年過節,兒女們能回家看看,和兒女們聊聊天。人老了,最喜歡熱鬧,知道兒女要回家了,提前很多天,就開始準備吃的喝的,只因為兒女們回來,老人高興。人老了,最難的就是身體動不了,身體不舒服時,身邊連個照顧自己的人都沒有,兒女整日忙,連看望自己的時間都少之又少。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導語很多人都認為老人到了晚年之後,對自己最有保障的東西那就是錢和身體。如果有了這兩樣那麼就不用擔心往年過得不好,保證晚年會過得很幸福,因為有了錢和好身體,做什麼都行,也不用擔心晚年沒有錢用,想去哪就去哪,但是自己的錢,應該放哪裡最安全?
  • 75歲老人痛哭流涕:我有錢有房,但活得不幸福,想「早點走」
    對老人來說,掌握經濟基礎是晚年幸福的重要指標,但對老人來說,有錢就一定會幸福嗎? 今年75歲的王奶奶邊說邊流淚,說自己想「早點走」,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來聽聽她的人生故事。
  • 2位6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錢和子女靠不住,靠得住的是老伴
    唯一能伴你走過整個人生的,就是你的枕邊人。要關心她,愛護她,不要讓她走在你的前面。民間老話早說了,娘疼兒長江水,兒疼娘扁擔長,滿堂兒女不及半路夫妻。有時想想,人是越老越發現生活的真相,那就是人到老了,錢和子女不一定靠得住,唯一能靠得住的,也只有老伴了。
  • 「存錢給自己養老」,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
    但對老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所恐懼,甚至提前計劃起養老生活。其中,就有一種「存錢養老」,指的是自己存錢給自己養老,完全不靠子女,甚至演變為對子女的孩子不管不顧。這樣子的想法下,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呢?那麼,就有個老人這麼做,但結局真是讓人意外,真實又殘酷。
  • 人到晚年,錢和子女哪個更靠得住?3個退休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下面我們就來聽聽三個退休女人的心裡話,看看人到晚年,錢和子女,到底哪個靠得住。 我和老伴的子女沒少找我們要錢,但我們把錢看得很緊,如非必要,我們一般不會資助子女,因為我們知道,一旦鬆了口、一旦積蓄沒了,我們的晚年生活就沒了保障。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和老伴這個做父母的太過自私了,但我卻並不這麼認為,我反倒覺得,如果子女都成年了,做父母的還要什麼事都幫他們,那做父母的才不是一個好父母呢!
  • 婚姻裡,女人有錢和沒錢的5個區別,扎心了!
    」原來在婚姻裡,女人有錢和沒錢區別是很大的,不信你來一起看看,簡直太扎心了!1、有錢的女人可以在商場隨便買衣服,沒錢的女人只敢在有重要場合才買一件不超過一百塊的衣服。而如果你沒有錢,只能在家自己看孩子,還不招人待見,婆婆嫌你花兒子的錢,老公嫌你沒伺候好他,沒錢就會被婆家看不起,只能被當個保姆使喚。3、有錢的女人和老公吵架都能理直氣壯,沒錢的女人唯唯諾諾只能被人罵。
  • 人到晚年,錢和子女哪個養老更靠譜?3個老人現身說法,很現實
    所以吃飯時老人沒到,甚至就算他已經走來,也要故意喊一聲,讓他覺得被重視。此外要常常當眾提起老人以前的好,譬如說要不是有媽幫忙,我不可能專心在外闖,有今天的成就;要不是爺爺奶奶待我,我不可能長得這麼好。老人聽了會很溫暖。」
  • 80歲老婆婆感慨:人到晚年,最靠得住的人,不是兒女也不是老伴
    文|好孕姐人到晚年,最靠得住的人是誰?有人會說是兒子,因為我們自古以來就有「養兒防老」的傳統,兒子作為家裡的男丁,承擔著娶妻生子、為家族綿延後代的責任,當然還有孝敬老人的責任。也有的人說是女兒,因為跟兒子相比,顯然還是小棉襖更貼心。更多人會說是老伴,畢竟父母到了晚年,兒女們各自成家生娃,各有各的事,只有老伴這個枕邊人是和自己朝夕相處的,也是知冷知熱最靠得住的。要我說,以上這些答案都不算對。根據我身邊的例子我發現,人到晚年,最靠得住的人,不是兒女也不是老伴,而是自己的兒媳婦。
  • 有錢男人和沒錢男人,會有這5個明顯的區別,很殘酷也很現實!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俗話說,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這句話說的很現實,人要是沒錢什麼都做不了,就連自己最愛的人都會失去,在適合的年紀,即使互相愛著,但是沒錢,也無法把你愛的她娶回家!有錢男人和沒錢男人,會有這5個明顯的區別,很殘酷也很現實!
  • 有錢和沒錢的區別,月初VS月底,忍了舞蹈生的鞋,忍了美術生顏料...
    有人說剛發工資的時候我就是富豪,沒錯,可是月尾的時候呢,你居然連乞丐都不如看的出來,月初和月尾的區別真的是太大了呀。有錢和沒錢的區別,月初VS月底,忍了舞蹈生的鞋,忍了美術生顏料,醫學生卻哭了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個就是女生的芭蕾舞蹈鞋是不是很好看呢?
  • 人到晚年,哪種養老方式最好,三位老人的回答出乎意料
    01不給兒女添麻煩,我去了養老院徐大爺今年70歲,早些年的時候,老伴因為生病去世了。之後徐大爺一直都是一個人住,最近兩三年來,徐大爺漸漸覺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如年輕的時候,但是讓兒女老過來,也不是一個辦法。
  • 人到六十,請牢記三句話,晚年才會過得幸福
    人到六十,請牢記三句話,晚年才會過得幸福歲月催人老,不知不覺就奔六十了。這個年紀的人,為人處事跟年輕的時候,很多都有了改變。一些所謂的恩恩怨怨,該放下就得放下,冤冤相報何時了,年紀越大,很多事情就看開了。
  • 70歲老人的話:人到晚年,最後還是靠自己
    每個人的生活好壞與否,其實都是靠自己努力出來的。70歲的羅老先生從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的話是:人到晚年,最後還是靠自己。01.如果要想有個安穩的晚年,一定年輕的時候要教子女學會獨立,才是對自己晚年最好的禮物。這是羅老先生的第一個提醒。
  • 跟有錢的老伴領證,一年沒吃頓肉,60歲女人:嫁人不嫁守財奴
    跟有錢老婆領證,一年不吃肉,60歲女人:嫁個守財奴。可能不是這樣。就算如願以償,找到了有錢的老婆,也未必能過上自己夢想的生活。如果對方錢多,不願意送花給你,或者是特別會生活的老人,那麼你們在一起後生活不會改變,你們可能會比以前更尷尬。二、真實案例旁白:吳小翠, 60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