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坦言:人到晚年,這才是最好的養老模式!

2021-01-07 二大媽有話說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

對於養老問題,有的人覺得應該依靠子女,還有人想著去養老院,但是二大媽身邊有這麼一位老人,既不依靠兒女,也不去養老院,而是自己做著一份小生意,過著有山有水有事業的快活日子。

這位老人今年已經65歲了,在神農架的高速口附近開了一家三層樓的小旅館,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到遠處大山的美景,再加上離高速的收費站很近,這裡的生意一直都很好,來往的旅客也有很多回頭客。

彭大爺只有一個兒子,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了深圳,現在是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前幾年,彭大爺也跟著兒子一起去了深圳,但彭大爺到了深圳以後,每天對著那些高樓大廈就發愁,出去買個菜都能迷路,出去遛彎也不會坐地鐵,再加上跟兒子兒媳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就這樣,彭大爺在兒子家裡住了半年以後,就回到了神農架,和老伴重新經營起了這家小旅館。

用彭大爺自己的話說:「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我兒子家實在是太豪華了,可我偏偏是個窮命,住得越好就越容易出事。而且,這人還是離得遠一點好,離得太近就少不了要生氣。現在回到這兒來開家小旅館,又能掙錢,又能讓自己有事幹,既不會讓兒子為難,還能讓自己晚年有個保障。雖然跟兒子分開寂寞了一點,但是在旅館裡經常能認識一些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跟他們聊一聊,其實也挺有趣的。」

彭大爺覺得,人如果活得太閒就很容易生病,所以人無論多大歲數,都要有自己的一份事做,只有有事可做,人才不會太閒,生活也會有個奔頭,這樣就不會在養老問題上糾結太多。

我們現在所有人都想著要如何養老,但是沒有人想過,無論選擇哪一種養老方式,人都是要老的。所以,與其擔心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那不如隨了自己的性子,做一份自己想做的事情,圖一份開心自在。可能你不像彭大爺那樣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也沒有一家小旅館可以經營,但是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無論是養花養魚、還是爬山旅遊,二大媽都希望你能在這些興趣愛好中重新找到晚年的生活位定位,激發對生活的興趣,找到晚年生活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人到晚年,哪種養老方式最好,三位老人的回答出乎意料
    徐大爺還帶兒女去看了自己的房間,房間寬敞明亮,雖然說不上精緻,但乾淨整潔,一看就是打掃很勤快才有的房間。徐大爺說:「其實養老院沒有那麼糟糕,只要做好考察準備,選一個大家都覺得好的就行。養老院裡活動多,吃的也不錯,還有很多同齡的老人一起聊天、下棋,我覺得挺好。」
  • 七旬老人坦言:做到這5件事,老了誰都靠得住
    經常聽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發出感嘆:人老了,誰都靠不住,靠兒女,兒女忙,靠老伴,老伴走在前頭,病了躺在床上,有時連自己都靠不住。那麼,人老了,真的誰都靠不住嗎?一位七旬老人坦言:做到這5件時,老了誰都靠得住。
  • 人到晚年,錢和子女哪個養老更靠譜?3個老人現身說法,很現實
    很多父母一輩子為兒為女,辛苦嘗盡,最後到了晚年需要他們的時候,才發現兒女並不可靠。我這人說話有點難聽,年輕的時候,總是在幾個孩子中讓他們比來比去。直到一把年紀才知道,其實孩子最怕打擊,我們做父母的,不能老抓著他們的缺點不放。
  • 城市老人愛上鄉村養老 農村新型養老模式獲追捧
    他將鄉村景致描繪得讓人神往。大自然的田園風光,既是古代文人雅士熱衷的主題,也是一些官員和將士晚年的歸隱之地。時過境遷,寧靜的鄉村,成為不少城裡人養老的風水寶地。他們遠離塵囂重歸大自然,以旅遊、移民、還鄉、租賃等模式居於農村,過起了「上山下鄉」的生活。
  • 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等我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人到晚年,手裡沒有些積蓄,在需要花錢的時候,伸手跟子女要錢的滋味太難受了,那份酸楚只有經歷過得人才能夠懂得。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到了老年,如果沒錢,那是萬萬不能的。雖然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太俗氣,可不談錢卻又傷心,尤其是老人需要花錢時,有多少子女因給父母拿錢彼此傷害的呢?
  • 兒女願意給這幾類老人「養老」,晚年變得很「吃香」,裡面有你嗎
    文/胡胡育兒日記「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不少老年人的理想生活,也是作為兒女該盡到的責任,很多老人到了晚年都會想著去「敬老院」養老,其實就是不願給子女添麻煩,有些老人在晚年會有子女爭著搶著給「養老」,也是叫人羨慕
  • 人到晚年,養老靠錢還是靠子女,看完你就明白了
    人到晚年養老靠前還是靠子女,很現實也很殘酷。據統計,從2015年到2035年,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這也就意味著年輕一代的養老壓力逐漸增加。人到晚年,養老靠錢還是靠子女,看完你就明白了養老問題是無法規避的,可以說這是迫在眉睫的。
  • 人到晚年,養老錢交給誰保管比較好?3位老人現身說法很殘酷!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基本上每個老人手裡都有點退休金,而對於這筆存款,有的老人選擇把它交給兒女保管,一來是為了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二來是希望自己老了以後能有個依靠,但是有些老人卻覺得兒女不靠譜,自己保管比較好。婆說婆有理,那麼對於這筆錢究竟應該由誰來保管比較好呢?我們不妨來聽聽這三位老人的選擇!
  • 讓養老服務「暖」到農村老人心坎裡
    荷花公益基金會是我國首家專注服務農村空巢老人的公益慈善組織。其探索的「婦老鄉親」養老模式從2018年起,開始在河北省多地推行。「婦老鄉親」養老模式,即由政府牽頭、基金會資助指導和專業孵化機構管理,農村婦女組織、農村老人組織具體實施,整合農村資源,開展服務農村老人的養老模式。
  • 人到晚年才明白,真正靠得住的,只有這3樣……
    養兒既然難防老 那這老三樣就很重要 從長遠來說,除了提高二孩率,就是要解決掉房子、醫療、教育「這三座大山。這不是咱們中老年人所能左右的。
  • 2位6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錢和子女靠不住,靠得住的是老伴
    文/清水無塵01有人說,最好的晚年生活是,有個老伴陪著,有點老底花招,有個老窩住著,有幾個老友聊著,有幾個老愛好玩著。我前陣子看書,看到一個網友的評論還是挺有意思的:父母恩重如山,但畢竟要先我們而去。唯一能伴你走過整個人生的,就是你的枕邊人。要關心她,愛護她,不要讓她走在你的前面。民間老話早說了,娘疼兒長江水,兒疼娘扁擔長,滿堂兒女不及半路夫妻。有時想想,人是越老越發現生活的真相,那就是人到老了,錢和子女不一定靠得住,唯一能靠得住的,也只有老伴了。
  • 農村老人養老,一個月多少錢才夠用?有10萬存款夠老人養老嗎?
    摘要:在農村,老人養老一個月多少錢才夠用?有10萬存款夠老人養老嗎?文/農夫也瘋狂在過去,老輩人的思想都是養兒防老,並且很多的人都認為「多子多福」,多生幾個兒子,這樣到了晚年以後就不用為養老問題而發愁了。在以前確實是這樣,農村的老人年紀大了,就會和子女住在一起,身體還硬朗的可以幫著照看一下孫子,順便給幫忙做一些輕鬆點的家務活。
  • 老吾老:老人表示養老不要靠兒女,真的不靠譜!靠存款才是最實在
    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老人表示靠兒女養老,真的是不靠譜,靠存款才是最實在的,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有了這樣的醒悟呢,下面我們就在這裡給大家來說一下。,又無力去解決,所以我們在這裡建議很多老人一定要在手裡面攢些錢,這樣才可以度過一個幸福安穩的晚年生活。
  • 人到晚年,到底兒子和女兒誰更靠得住?真相面前很多老人失望了
    不少老人表示,年輕的時候拼了老命想要生個兒子。當初的想法就是「養兒防老」,而閨女,出嫁後就成了人家的人,養老自然是指望不上的。可眼下,當初那些拼命想要生兒子的夫妻很多都到了六十以上的年紀。 那麼,人到晚年,兒子和女兒到底誰更靠得住呢?按理說應該是兒子,可事實卻正相反,不少老人也親自承認,養老女婿要比兒子強很多。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導語很多人都認為老人到了晚年之後,對自己最有保障的東西那就是錢和身體。如果有了這兩樣那麼就不用擔心往年過得不好,保證晚年會過得很幸福,因為有了錢和好身體,做什麼都行,也不用擔心晚年沒有錢用,想去哪就去哪,但是自己的錢,應該放哪裡最安全?
  • 人到晚年,錢和兒女誰更靠得住?3個老人的親身經歷很現實
    文丨熊娃控(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養老問題是每個人要面對和考慮的事情,畢竟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很多人都說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要提前考慮好自己的後半身,這個話題也是一直人們探討的話題。社會中存在著一個問題,很多老人晚年的生活是無助的,養老問題的存在也讓自己感覺到壓力很大,試想一下人老了身邊沒有人照顧,那是多麼可憐的無助的。常見的養老方式有兩種,那麼人到晚年,錢和兒女誰更靠得住?
  • 智能養老:讓"空巢老人"尋一絲"喜悅"
    1「智慧養老」的概念    「人老了,能做什麼?人老了還有什麼用?人老了,誰來管?」這幾乎成了近年來很多老年人所擔心的問題,特別是女兒在外的老年人,更是如此。養老成為社會性的大問題,「養老金」備受關注,「空巢老人」的問題逐漸成為我國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  在今年兩會期間,有關機構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發現。88.2%的人表示自己為父母的養老問題擔憂。84.5%的人坦言將來養老的預期已經影響自己的職業選擇。
  • 70歲老人的話:人到晚年,最後還是靠自己
    只有做到了這些,在自己走到老年的時候,才不會感到後悔,才不會感到痛苦和失意。每個人的生活好壞與否,其實都是靠自己努力出來的。70歲的羅老先生從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的話是:人到晚年,最後還是靠自己。01.
  • 張會來:金手杖探索「CCRC+旅居養老」模式,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升級
    據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22億人,佔總人口的16.1%。在全球同步走入人口老齡化階段時,國內關於養老服務的探討也愈發密集,而「CCRC+旅居養老」模式的誕生,開創了養老產業新天地。
  • 一位59歲阿姨心聲:我對比了四種養老模式,最後還是覺得搭夥好
    老有所為老有所依才能老有所樂,而人到老年,所謂的老有所依無非就是能夠有人照顧陪伴自己。如果夫妻兩人身體健康,能夠彼此陪伴是最好的,否則就要一個人孤孤單單地面對以後的生活了。有人說其實夫妻兩人先走的那位是有福氣的,因為剩下的一方會很孤獨,以後的養老之路也會很波折。人到老年的養老模式,無非就是依靠兒女照顧,去養老院,抱團養老,或者是搭夥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