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nm真的比10nm優秀很多麼?英特爾表示有話要說!

2020-12-20 MI好物君

眾所周知,CPU的製程工藝水平決定了其性能高低,當製程工藝精度越高,說明其生產工藝越先進,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就可以集成更多的電子元件,CPU的功耗也就越小。

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AMD的7nm與英特爾的10nm話題之爭就有不少網友參與其中,近幾天隨著CES 2019的召開,英特爾首次公開了10nm Ice Lake(冰湖)處理器,而AMD則發布了擁有7nm工藝的銳龍三代處理器,兩者之爭再次被推向高潮。大部分網友都為AMD叫好,因為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7nm比10nm的工藝更先進,但從深度的技術分析層面來看,10nm真的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差嗎?

答案是否定的,稍後給大家深度剖析,分析之前我們先來為英特爾喊下冤。這位硬體界首屈一指的老大哥已經有將近五十年的發展歷史,現在能叫的上名字的臺積電、三星等生產廠商,其實當年都是英特爾培養出的後輩,若當初英特爾不帶著他們玩,他們要研究出這些CPU核心工藝無異於天方夜譚。即使是這兩年英特爾的市場口碑跌到低谷,被AMD和各種代工廠逼得節節敗退,我們也未曾看到英特爾自亂陣腳,原因就是因為這位老大哥擁有著真正的實力!

因為半導體技術本身非常複雜,性能高低絕不是大家所理解的XXnm就能完全代表的,其實數字就只是個數字,它帶有一定的營銷元素,真正衡量半導體工藝的,本質上是其內部的電晶體密度。

單說10nm工藝,Intel表示他們的電晶體密度達到了100MTr/mm2,也就是每平方毫米1億個電晶體,是原來14nm工藝的兩倍之多;而臺積電的7nm工藝也只不過才達到101.23MTr/mm2,與英特爾的10nm電晶體數目相差無幾。

相關焦點

  • intel太笨了,要向臺積電學習,把10nm說成7nm,7nm說成5nm
    因為從最直觀的工藝來看,臺積電進入7nm時,英特爾還是14nm,現在臺積電進入5nm了,英特爾還是10nm,說要明年才進入到7nm,這落後一代半是妥妥的了。當然,從工藝製程來看,英特爾確實是落後臺積電很多了,但真要說起來造成這個後果,和intel太笨有很大的關係,要是它願意稍微的「不要臉」一點,其實只比臺積電落後一點點的。為什麼這樣說?
  • 中芯14nm到N+1,英特爾才10nm,中芯要追上英特爾了?
    眾所周知,作為全球最知名的晶片企業英特爾,在晶片製造技術上真的是落後了,現在才實現10nm技術,而臺積電、三星已經實現了5nm晶片的製造。也正因為英特爾的落後,所以今年intel的日子不太好過,AMD找臺積電代工後,搶走了很多intel的市場,然後蘋果推出M1晶片,也要替換掉intel。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近日有人表示,中芯國際已經實現了14nm,接下來就是N+1工藝,達到了接近7nm的水平,說不定中芯都要追上英特爾了,甚至還要超過intel了。
  • AMD 7nm與英特爾10nm CPU之爭,AMD暫時領先
    今年6月份,AMD發布16核7nm晶片,對英特爾造成不小的衝擊;8月份,AMD再次「出擊」,發布了7nm工藝的第二代 EPYC(霄龍),試圖搶奪英特爾在數據中心處理器領域的市場份額。整體來看,對比AMD的各種7nm新一代產品,英特爾的10nm好像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 英特爾內憂外患:7nm工藝延後成導火索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秋 7月26日,英特爾發布了今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總營收達到歷史新高,為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為51億美元,同比增長22%。但與其優秀的成績單相比,素有「PC時代晶片之王」的英特爾於上周(7月23日)宣布目前7nm工藝將延期6個月的消息則更被業界關注,英特爾股價應聲暴跌。未能跟上最新的製造工藝成了「導火索」。
  • 英特爾7nm性能曝光:比六代酷睿提升80%
    直到第十代Ice Lake架構才用上了10nm工藝。不過即使用上了10nm工藝,Ice Lake也出現了頻率偏低的問題,不得不繼續用14nm Comet Lake家族作為輔助。這也使得10nm Ice Lake的目標主要針對超輕薄筆記本市場,規劃了9W Y系列、15/28W U系列,最高頻率4.1GHz。
  • 英特爾公布10nm+ Ice Lake-SP架構;英特爾表示7nm「進展良好」
    Ice Lake-SP在架構上,每個核心支持352個亂序執行窗口、128個實時載入和72個實時存儲、160個調度器節點、280個整數和224個浮點寄存器文件、48KB一級數據緩存、1.25MB二級緩存,相比於延續多年的Skylake老架構有了質的飛躍。
  • 英特爾2020年使用10nm++,預計10nm可以在使用到第五代10nm+++
    intel英特爾明確明年Tiger Lake使用10nm++,預計10nm可以在使用到第五代10nm++++intel目前正在預研第三代10nm技術,也就是10nm++。前兩代10nm製程一直是個坑,ice lake頻率甚至落後於老架構。目前曝光的樣機ES版本可以看到Tiger Lake的U系列全核心能跑到4Ghz,單核4.3Ghz。Tiger Lake使用的是Willow Cove內核,主要是增加L2。What?
  • 突破10nm之後 英特爾為PC產業鋪下了創新路
    編者按:作為PC產業的領導者,英特爾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PC行業未來方向和發展。在剛剛過去的CES 2019上,英特爾終於為PC行業帶來又一劑強心針——10nm。有人說,別人家都出7nm了,你英特爾為什麼還在說10nm?  ·製程工藝的意義僅僅在於那個數字嗎?
  • 英特爾解釋10nm晶片為何跳票 承諾2021年推7nm產品
    早在2013年,英特爾就設想通過提供2.7倍密度的自對準四軸圖形(SAQP)、有源柵極上接觸(COAG)、Cobolt互連以及EMIB和Foveros等新封裝技術,利用10nm晶片取代14nm晶片。蘭德奇塔拉明確表示,英特爾希望在新工藝開始時引入類似摩爾定律式的增益,並在該工藝結束時引入另一種類似的增益。英特爾表示,其10nm產品系列將從今年年中開始上市,客戶端平臺(筆記本電腦)將配置Ice Lake。
  • 多線程性能領先90%,英特爾10nm被吊打
    Ryzen 4000系列CPU採用AMD最新的7nm Zen 2架構,主要針對筆記本設計。AMD之前的Ryzen 3000系列筆記本CPU一直沿用的上代架構。AMD的產品名稱制定策略與英特爾有些類似,分別有主打性能的Ryzen H系列和主打低功耗為輕薄本設計的Ryzen U系列,以「H」和「U」命名兩個系列可以說已經直接與英特爾對標了。
  • 大神扒出英特爾7nm工藝Meteor Lake架構
    英特爾高性能處理器目前依賴14nm工藝,即將發布的Comet Lake-S桌面處理器和下一代的Rocket Lake-S還將繼續使用14nm。10nm工藝需要等到Alder Lake-S才會用(準確的說法是10nm++)。
  • 英特爾10nm移動處理器有啥特別之處?
    ),並在2018年升級到7nm工藝(如驍龍855、麒麟980),在2019年年底前還會帶來更先進的7nm HPC工藝(7nm+)。在競爭對手即將帶來第二代7nm工藝的時間節點,英特爾才推出10nm工藝,是不是有點晚?按照英特爾的話說,三星和臺積電採用的電晶體工藝計算公式並不科學,如果按照下圖的公式計算,英特爾14nm其實比對方10nm還要先進,對方的7nm也不見得比自家的10nm工藝強。
  • 英特爾7nm折戟,首席工程師突然離職
    Murthy加入英特爾之初負責的並非晶片研發業務,負責的是客戶與物聯網事業與系統架構團隊,2016年向其他高層主管發送一份備忘錄,擬定一套計劃,要處理他所稱的「競爭力差距」問題,呼籲有必要升級英特爾的設計業務,隨後被升任至首席工程師的職位。 在Murthy任職期間,牙膏廠一度扭轉了10nm難產數年的局面。
  • 英特爾7nm明年首發,網友:國產廠商何時才能跟上?
    而且提起7nm製程只說臺積電三星英特爾,沒有我國大陸的廠商,難道這方面的技藝都掌握在這三家手裡麼?這裡我們要先了解一下晶片製造商這一行業究竟是怎樣的規則。首先,晶片製造商們總共有三種。第一種是IDM (集成設備製造商),就好像是服裝設計師,專門設計晶片,像英特爾,三星,SK海力士,鎂光,德州儀器等都是。
  • Intel10nm工藝和7nm工藝對比結果 處理器差距有多大?
    打開APP Intel10nm工藝和7nm工藝對比結果 處理器差距有多大?on active gate)技術 當然了,技術指標再先進,最終也要轉換成有競爭力的產品才算數。 7nm工藝 若要談7nm的性能強度,我們可以以新款iPhone為例,談談7nm和Intel10nm處理器的差距。新款iPhone最吸引人的創新其實就是這款基於7nm工藝製程的A12處理器,蘋果僅用一年時間就從10nm製程的A11升級到可以商用的7nm製程晶片,而其他移動晶片廠商比如高通,可能要在2019年才能推出基於7nm製程的晶片。
  • 三年後的英特爾7nm酷睿,估計黃花菜的涼涼了
    英特爾這邊則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了,第11代和第12代酷睿已排定,但第13代酷睿現在有了新的Raptor Lake,而7nm Meteor Lake將不得不等到2023年。英特爾的桌面級酷睿有點混亂,先縷縷順序:目前已確認代號為Rocket Lake的第11代Core。目前已經官宣,產品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
  • AMD銳龍5代迎強勁對手,英特爾放棄10nm工藝,今年最好別換硬體
    在德國的消費級CPU的銷售份額也佔到了81%,可以說AMD不僅完成了對英特爾的超越,同時還形成了碾壓之勢。而老對手英特爾在消費級市場,不僅每況愈下,同時最近還將放棄自家的10nm工藝,轉而使用臺積電的6nm工藝,並且7nm工藝的顯卡也將在明年上市,同樣也是臺積電的工藝。但這樣真的可以扭轉局勢,讓英特爾扳回一城嗎?
  • 英特爾之所以不使用5nm和7nm技術生產晶片,應該是另有原因
    AMD處理器在臺式機市場份額超過了英特爾?在電腦CPU市場Intel和AMD無疑有著絕對的霸主級地位,特別是Intel處理器已經霸榜好多年了,可以說使用人數最多的處理器了。不過英特爾的每發布一款處理器,在性能上都只是領先AMD一點點,這讓人懷疑英特爾就是在擠牙膏。當然英特爾背負著擠牙膏的「罪名」,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早已經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了。不過現在英特爾似乎也感受到了一些壓力, 在2020年發布11代酷睿處理器的時候,曾經表示不在擠牙膏。英特爾為什麼不用5nm和7nm?
  • 英特爾10nm處理器實拍圖 相比14nm體積縮小13%
    由於良品率問題,英特爾10nm處理器推遲到2019年次啊能大規模出貨,不過當下還是有小批量10nm處理器進入到市場中。其中i3-8121U作為第一款進入市場的10nm英特爾處理器,剛剛上市就備受關注。
  • 英特爾10nm並不比AMD 7nm大,只是測量錯誤
    這幾乎與英特爾多年來提出的指標差不多了,這次它也得到了英特爾最大的競爭對手臺積電的默示支持。這是解決一個古老問題的建議。很多術語14nm,12nm,10nm和7nm,這些是英特爾,AMD和Nvidia晶片基礎上的關鍵技術。越小越好,對嗎?不完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