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內憂外患:7nm工藝延後成導火索

2021-01-10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秋 7月26日,英特爾發布了今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總營收達到歷史新高,為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為51億美元,同比增長22%。但與其優秀的成績單相比,素有「PC時代晶片之王」的英特爾於上周(7月23日)宣布目前7nm工藝將延期6個月的消息則更被業界關注,英特爾股價應聲暴跌。

未能跟上最新的製造工藝成了「導火索」。7月27日,英特爾宣布解僱總工程師默蒂·倫杜欽塔拉(Murthy Renduchintala),他是英特爾從外部引入的重要僱員之一,曾被認為是英特爾執行長Bob Swan後的二號人物。同時,將其領導的技術、系統架構和客戶部門,拆分為五個小組,並由英特爾的其它高管負責。這次調整,英特爾在聲明中表示,都是為了「從領導能力層面推動產品加速,提高工藝技術執行的重點和責任心」。

在默蒂·倫杜欽塔拉被解僱的前一月,英特爾晶片設計負責人吉姆· 凱勒(Jim Keller)也離開了,他素有「矽仙人」之稱,是半導體業界的傳奇人物,於2018年加入英特爾。在其離開英特爾後,英特爾進行了重組。

除了解僱總工程師、架構重組、7nm晶片延期外,英特爾上周還表示,公司正考慮將更多晶片製造業務外包給其他代工廠,隨後不久,關於「臺積電已獲得英特爾6nm晶片代工訂單」的消息也爆出,在種種不利因素下,其競爭對手臺積電、三星電子、AMD股價反而大幅上漲。

「現在英特爾的製造能力跟不上市場需求了,大勢已去。」 曾任中信證券高級副總裁兼網際網路首席分析師的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容對記者說,英特爾的模式是「晶片設計+製造+銷售」,在10nm及以前的時代這三個環節都很強,現在到了7nm時代,在製造這個環節,不給力了。商業模式出現了缺陷,所以緊跟著下跌也就可以理解了。

背鍋?

在英特爾發布第二季度財報後,英特爾執行長鮑勃·斯旺也準備了發言,在談到7nm時,他稱,相對於之前的預期,其7nm晶片的上市時間推遲6個月,根據最近的數據,其7nm的工藝的量產現在已落後公司內部目標整整12個月。

「我們在7nm工藝中發現了一個缺陷,從而導致了成品率的下降。」 鮑勃·斯旺有信心可以解決該缺陷,他稱,我們現在預計將在2022年末或2023年初看到第一款基於英特爾的7nm產品的首次量產出貨。

此前,默蒂·倫杜欽塔拉在高通任職12年,做到了執行副總裁的職位,在2015年從高通跳槽進入英特爾,「很強的技術背景」是他的標籤,英特爾稱讚其擁有提升公司設計製造水平的能力,後來也是被任命為英特爾的總工程師。

但現在良率問題解決不了,一切都是白搭。「因為7nm製程推遲,他的離職算是為此擔責。」獨立計算機分析師羅亮對記者說,但核心原因還是過去幾年,英特爾沒能在製程上保持領先地位,一定程度上讓整個公司今天處於被動狀態。

而在宣布了「質量缺陷」的事情後,據報導,因為英特爾存在隱瞞下一代7nm晶片的問題,涉嫌誤導投資者,Hagens Berman律師事務所於上周五向遭受損失的英特爾投資者發出呼籲,建議他們尋求可能的集體訴訟。

其實從2019年年度投資者大會開始,英特爾曾表示將在2021年開始生產其第一批7nm晶片,同時,在10nm晶片幾番延遲後,還表示7nm晶片時間不會拖延。

此前外界對於英特爾7nm進程無從知曉,這次延期也讓業內對其信任度降低。英特爾在2015年推出14nm工藝產品沿用至今,10nm工藝也頻繁受阻。

對比AMD,其基於7nm架構的Ryzen 4000晶片已經上市數月時間。中金表示,英特爾7納米工藝延遲,利好AMD市場份額提升;早在前兩年臺積電7nm工藝率先量產,其5nm、3nm工藝也快速發展,而在上周五,美股英特爾暴跌16.24%,臺積電反而大漲9.69%,而後傳出英特爾將其生產外包的消息,又對臺積電股價起到提振作用。截止目前英特爾總市值2094.18億元,臺積電總市值3989.13億元,兩者市值差距擴大,後者接近前者的兩倍。

IDM會消失?

張孝容回憶稱,十幾年前大家都覺得65nm工藝已經是極限。但七八年前,22nm的工藝又被視為極限。接下來14nm、10nm工藝,也在大家都沒想到的情況下,都被一一突破了。在近兩年主流廠商認為7nm工藝是極限,但沒想到也被突破了。

張孝容解釋到,工藝製程升級一代,不單單是某一方面尺寸面積的進步,它包含著整體從設計製造檢測一整套方法的改變。其中有新的設計方法、新型材料的使用、新型結構的應用、獨特的工藝改變和特殊的檢測方法。這些差異造就了不同的功耗,電壓以及不同的使用場景。

目前晶片行業有三種模式:一是設計廠商模式(Fabless),如華為海思、高通、ARM、AMD等;二是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模式,一家公司包辦了從設計、製造到銷售的全部流程,如英特爾、三星;三是代工模式(Foundry),如臺積電。

可見,英特爾的IDM模式不僅要進行製成工藝的研發,也要兼顧晶片設計等其他問題,近年來英特爾頻繁曝出產能不足的問題;而臺積電的代工模式則可以專注於研發製成工藝。

在業內看來,目前英特爾的情況,是大時代所造就的,也不是其自身能控制的。一位科技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說,未來代工廠和設計廠商將代替IDM。張孝容認為,在臺積電沒有崛起的時候,行業都認為IDM是主流。以後大家都是晶片設計公司,晶片製造業的崛起勢不可擋。

但也有另外不同的聲音,在羅亮看來,IDM模式有其優勢,自主靈活控制產能,不用因為產能排隊,並且也可以形成很好的競爭壁壘。

「垂直分工會是晶片領域的明顯趨勢,但是IDM模式也會存在。尤其對英特爾而言,製程工藝如果大幅度開放,可能也只是暫時比臺積電差一些而已。」 羅亮說,目前英特爾的工廠還是只是為自己服務,當然也開放了一些給fabless企業,但開放非常有限。

考慮轉型

當記者問道英特爾今天面臨的最大問題時,在羅亮看來,7nm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英特爾趕上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其最大問題是在於計算晶片的細分多樣化,如一些專門用於AI場景的晶片,以及其他計算架構如ARM、RISC-V的崛起。

根據IDC數據顯示,自2011年後,全球PC出貨量連續負增長,直到2019年才止住跌勢,同比增長2.7%,而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全球PC出貨量雖然下滑,但是在線教育和在家辦公導致了PC短期需求猛增。

「Windows系統+英特爾處理器,」幾乎是每一臺電腦的標配,這樣的英特爾一直保持著全球晶片之王的位置。張孝容說,「但在智慧型手機後,英特爾就開始邊緣化」,準確的說這是兩個戰場,手機的市場比PC市場要大一些,也可以說,人人可以有一部手機,但是未必有一臺PC。

而目前在PC行業,英特爾的優勢很大,但是隨著AMD成長快速,擁有了與英特爾抗衡的實力。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布後,AMD 總裁兼執行長蘇麗莎博士說,「由於Ryzen和EPYC處理器收入比一年前增長了一倍以上,筆記本電腦和伺服器處理器創下了銷售記錄。」

蘋果和微軟也在給英特爾打擊,今年6月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0)上,庫克宣布蘋果旗下Macbook產品線將在未來兩年時間內逐步搭載自研ARM架構的處理器;去年,微軟推出搭載高通Snapdragon 8cx SoC的筆記本電腦Surface Pro X,同樣採用了ARM架構處理器。

根據市調機構Wikibon預計,採用ARM架構的PC銷量會在2024年開始顯著加速增長,2029年ARM架構PC銷量將會超過X86架構的PC。

「一個是解僱,一個是外包,從這兩點可以視為英特爾走向轉型的起點。」張孝容說。

相關焦點

  • 大神扒出英特爾7nm工藝Meteor Lake架構
    英特爾高性能處理器目前依賴14nm工藝,即將發布的Comet Lake-S桌面處理器和下一代的Rocket Lake-S還將繼續使用14nm。10nm工藝需要等到Alder Lake-S才會用(準確的說法是10nm++)。
  • 英特爾凌動處理器曝光:強化版7nm工藝,支持DDR5內存
    英特爾在今年的CES上向大家展示了全新的5G凌動基站,採用了10nm工藝,同時正式命名為凌動Atom P5900,而現在關於凌動5G平臺的下一個繼任者已經曝光,將會採用英特爾未來的7nm強化版工藝,自然在性能上也就更加出色了。
  • 英特爾14nm工藝一用就是5年!為什麼堅持不用臺積電的7nm工藝?
    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英特爾作為CPU晶片行業的巨頭,雖說同時擁有晶片設計和晶片製造兩大產業,但是這幾年在半導體製程工藝上顯然是遭遇了困難,10nm處理器寥寥無幾,產能和良品率始終上不去,桌面級CPU的14nm工藝一用就是5年,導致英特爾一向領先的製程工藝也被AMD超越。
  • AMD 7nm與英特爾10nm CPU之爭,AMD暫時領先
    除了生產現有的Ice Lake-U/Y產品,英特爾還計劃生產伺服器CPU和GPU,Ice Lake-SP CPU和DG1 GPU已在試產。它還計劃到2021年推出基於極紫外光的7nm工藝。 雖然英特爾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在第三季度實現了創紀錄的收入,同比增長6%,但其以PC為中心的業務卻遭遇「滑鐵盧」,同比下跌5%。
  • 7nm真的比10nm優秀很多麼?英特爾表示有話要說!
    >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AMD的7nm與英特爾的10nm話題之爭就有不少網友參與其中,近幾天隨著CES 2019的召開,英特爾首次公開了10nm Ice Lake(冰湖)處理器,而AMD則發布了擁有7nm工藝的銳龍三代處理器,兩者之爭再次被推向高潮。
  • 英特爾7nm性能曝光:比六代酷睿提升80%
    自從2015年Intel採用第二代14nm工藝的Skylake架構,也就是六代酷睿誕生之後,其架構工藝就基本上停留在了14nm,之後便是14nm +、14nm ++、14nm 好多個+等等。直到第十代Ice Lake架構才用上了10nm工藝。
  • 三年後的英特爾7nm酷睿,估計黃花菜的涼涼了
    英特爾這邊則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了,第11代和第12代酷睿已排定,但第13代酷睿現在有了新的Raptor Lake,而7nm Meteor Lake將不得不等到2023年。英特爾的桌面級酷睿有點混亂,先縷縷順序:目前已確認代號為Rocket Lake的第11代Core。目前已經官宣,產品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
  • AMD全球首發7nm CPU/GPU,一舉超越英特爾和英偉達?
    AMD同時發布了Radeon Instinct MI60/MI50,均基於7nm工藝的Vega架構,得益於7nm工藝,Radeon Instinct計算卡集成132億個電晶體,比目前14nm Vega 的125億個電晶體增加了6.4%,核心面積為331平方毫米,比現在的484平方毫米縮小了31.6%。據稱,在同等功耗下,新核心性能提升超過25%,同等頻率下新核心功耗降低50%。
  • 工藝製程都是14nm,中芯國際追上英特爾了嗎?
    因為「第二代FinFET」就是中芯國際下一代「N+1」工藝。在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會議上,梁孟松博士透露的N+1信息為,在功耗和穩定性方面,N+1和7nm工藝非常相似。換句話說,「第二代FinFET」等於「N+1」約等於7nm,也就是「第二代FinFET」約等於7nm。
  • 英特爾7nm折戟,首席工程師突然離職
    【新智元導讀】截至發稿前,臺積電最新市值超越了晶片大佬英特爾。英特爾近期受挫不斷,7nm製程工藝難產,股價應聲而落,首席工程師也宣布離職。晶片江山,恐將易主。臺積電市值反超英特爾,一度躋身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截至發稿前,臺積電市值為3471億美元,超越了晶片大佬英特爾。
  • 英特爾霸氣官宣好消息!7nm晶片終於傳來好消息:取得重大突破
    【10月30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Intel 的7nm晶片已經多次延期了,因為英特爾的7nm晶片遭遇到了研發難題,反觀競爭對手AMD在全球最強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助力下,已經開始實現對英特爾的反超,未來AMD還將藉助臺積電5nm製程工藝,推出5nm晶片產品,而英特爾依舊還要面對晶片製程工藝進展緩慢的尷尬局面,同時Intel也正在被市場所拋棄
  • AMD已進入7nm時代,英特爾的下一代或還是14nm,牙膏廠無所畏懼?
    AMD這款霄龍處理器採用7nm的製程工藝,這在移動端或許不會覺得有什麼稀奇了,因為今年的蘋果A系列處理器,華為的麒麟980都是採用了7nm來製造,而接下來年底要發布的高通新一代旗艦晶片的工藝製程不出意外也是7nm了。但是在PC端的處理器市場,7nm還是尚屬首次,之前另一家巨頭英特爾最高的製程工藝也才到14nm。
  • 英特爾正在評估外包生產GPU,使用臺積電7nm節點工藝
    據路透社報導,英特爾正在評估使用臺積電7nm節點工藝生產Xe-HPG架構GPU的可能性。英特爾才剛剛開始大規模生產Ice Lake Xeon處理器以及Tiger Lake移動處理器,這些都是使用英特爾自己的10nm節點工藝。
  • 英特爾終於傳來好消息,7nm工藝取得進展,但還得面對一個問題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7nm工藝取得進展7月份有消息稱,英特爾決定將7nm製程延期,在原有的基礎上延長一年。也就是在2022年才能順利推出自產的7nm晶片。7nm在晶片界已經算是高端工藝製程了,可是英特爾發展半個世紀,也沒能成功投產7nm。
  • 英特爾對電腦晶片的統治力也在下降,不好意思7nm又開始擠牙膏了
    英特爾「擠牙膏」的傳統由來已久,曾經不斷翻炒「14納米工藝」,一度「擠牙膏」擠的連蘋果都看不下去了,開始自研基於ARM架構的電腦處理器。如今,好不容易搞到7納米,官方宣布在工藝方面又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六個月的時間來排除它們。
  • intel太笨了,要向臺積電學習,把10nm說成7nm,7nm說成5nm
    因為從最直觀的工藝來看,臺積電進入7nm時,英特爾還是14nm,現在臺積電進入5nm了,英特爾還是10nm,說要明年才進入到7nm,這落後一代半是妥妥的了。先說說臺積電的XXnm製程,其實在2016年時,就有人質疑過臺積電,因為當時臺積電說自己在研發7nm,而英特爾說我還在研發10nm,於是有人提出要臺積電來對比下自己的7nm和英特爾的10nm,究竟差距多大,臺積電拒絕對比。
  • XX nm製造工藝是什麼概念?實現7nm製程工藝為什麼這麼困難?
    其實從上世紀70年代起,處理器發展的速度就沒有停下來過,從最初的180nm工藝到現在的14nm、7nm工藝,可以說製作工藝的進步帶給了CPU更多進化的可能。 然而到了7nm以後,很多在 1Xnm大放異彩的半導體公司都在7nm製程處遭遇到了苦頭,AMD御用代工廠商GF宣布無限期延期7nm製程工藝,英特爾的10nm製程更是跳票到2019年。
  • 別再盯著7nm還是14nm工藝了,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營銷噱頭
    所以一般而言工藝越先進,代表性能越強,發熱越低,譬如最近AMD的移動標壓處理器打的英特爾不要不要的,這個就與AMD的工藝更先進有很大的關係,因為AMD採用的是臺積電的7nm工藝,Intel還是繼續採用14nm工藝,7nm工藝帶來的能耗優勢導致AMD在筆記本上面大放異彩。
  • 英特爾7nm明年首發,網友:國產廠商何時才能跟上?
    媒體報導,英特爾宣布,10nm良品率大幅提升,2020年將推出一系列新品。此外,7nm將在2021實現產品首發,2022年提供完整的產品組合。可能有人會奇怪,為什么半導體行業提起工藝,總是拿多少nm做文章?
  • AMD 7nm第三代Ryzen 4000或將取代英特爾筆電CPU的位置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北京時間1月7日,AMD的第三代筆記本電腦Ryzen處理器正式亮相CES 2020,與此同時,AMD發布基於最新7nm Zen 2架構的新款Ryzen 4000系列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