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寶貝。
把孩子送到學校,是希望孩子能夠接受教育,全面健康地發展。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委屈,然而校園霸凌往往在不同的學校、地點和時間上演著,相比於成年人,習慣霸凌的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往往會給其他人帶來更大的傷害。
最近在江蘇的一所國際學校內,一名15歲的學生就被學校的同學欺凌,據孩子的媽媽稱,孩子從小就很乖巧懂事,如今正在這所學校讀高一,除了周末,孩子一般都會在學校住宿。
孩子被欺負的那天正是星期四,欺負男孩的是一名高三的學生,本來大家都是課間時間去超市買東西,但因為不小心發生了肢體上的碰撞,雖然男孩趕忙道歉,但是依然被對方毆打,甚至按在水池邊一直羞辱。
在這之後男孩還被威脅,要給對方買煙登門道歉,而在男孩照辦後,被對方寢室多人圍毆,最終導致孩子渾身多處淤青。因為挨了許多巴掌,左耳鼓膜穿孔,心理上也出現了問題,患上了創傷性應激精神障礙。這樣一位在老師和家長眼裡都極為溫和,也很有禮貌的孩子就這樣被痛下毒手。
而在這所學校,這樣的事情並不是第一次了,有很多同校學生的家長也反映,孩子遭到過恐嚇和欺凌,有很多孩子因此冒出了退學的念頭。
因此更好地防止和制止校園霸凌現象,可以說迫在眉睫,需要家長和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1、防患未然,多做觀察。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老師和學校有義務對學校的環境進行監管,校園霸凌通常發生在一些避開公眾視線的地方,但無論是洗手間也好,走廊也好,都是可以有其他方法進行補足的。
老師在發現有欺凌現象發生時,一定要第一時間出聲上前制止,並且報告學校和家長,及時阻止事情的惡化。報告一定要秉承如實的原則,老師應該盡力去查明真實情況,同時也要避免面對面的磋商,很可能引起孩子的恐懼情緒,一定要注意保孩子的心理健康。
2、家長一定要積極參與進來。
解決校園霸凌事件,避免事情惡化,有必要把學生和家長考慮進來,學生可以對家長傾訴,而家長可以教給孩子面對諸如此類的情況時,應該採取的對策,並且教會孩子一些保護自身的方法。家長教師以及學校的積極態度,對被欺負的孩子是一種精神上的支持,也會讓欺凌者有所收斂。
學校組織一些如何自我保護的活動時,家長也應該積極參與,向孩子強調、說明後果,同時指導孩子以科學的辦法和應對,不至於發生過激的行為,進一步激化矛盾。
3、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學習的環境。
學校要明確地向學生們傳達,學校對於這種霸凌行為零容忍的態度,家長也要表明不可以侵犯他人的身體和尊嚴,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而學校作為學生的管理者,還可以做更多事情,比如制定規則,開展活動,進行處罰,讓學生們認清霸凌行為的惡劣性質。對於容易被欺負的學生,老師要予以更多的關注,並積極提供輔導和幫助,防止孩子被孤立,降低孩子被他人欺負的危險性。
整個社會對於這類事件的態度,也要堅決,同時保證公平,媒體可以積極發聲,如實地報導,做好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家長大眾一起行使監督的職能,積極解決校園欺凌的問題,共同營造一個以溝通理解為前提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