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進鄉村振興?南平市延平區:做活山水文章

2020-12-24 騰訊網

11月20日,南平市第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延平區開幕,大型山水畫境實景演出《延平問海》驚豔亮相,中國龍舟公開賽10周年龍舟精英邀請賽暨南平市第四屆運動會在延平湖擂鼓開賽,為閩北大武夷旅遊格局「南水」添光溢彩。就在不久前,第三屆中國延平鄉村藝術季在延平區巨口鄉開幕,巨口鄉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藝術+古厝生態銀行」的創新發展之路。

做活山水文章,讓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正成為南平市延平區鄉村振興的「解題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近年來,延平區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立足資源稟賦,利用生態銀行、水美經濟、武夷品牌、科特派等抓手,探索巨口鄉『古厝生態銀行』、王臺鎮『科特派機制』、爐下鎮水美鄉村等鄉村振興示範帶,以帶促面,打造具有延平特色的鄉村振興樣本。」延平區委書記趙明正說。

找準癥結,推進鄉村治理

名不見經傳的巨口鄉谷園村已成為「國家級傳統村落」「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變化,緣於一場遍及全村的治理改革。

人居環境整治是治理「當頭炮」,可全村267戶村民,只有70戶在家,八成多人口外出,10個村民小組點多面廣。這一切,57歲的村幹部吳煥松看在眼裡。愛琢磨的他看了許多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報導,心想何不在村裡也試試這樣的辦法。從去年4月開始,在村兩委支持下,吳煥松弄出一套谷園村網格化管理的「土辦法」。

吳煥松把全村分為5個片區,實行「1+2」模式,由1名村兩委幹部任組長,黨員、村民代表各一名任副組長,綁定70戶村民,各片區內再劃分為2至3路,組長、副組長各司其職,實行定人員、定職責、定地段、定時段的「四定」保潔管理責任制,進行日常巡查、情況反饋、監督協調、跟蹤處置,長效管理有了眉目。「這樣定人定責,解決了人浮於事的弊端,而且組長、副組長對網格內轄區熟門熟路,有利於發揮農村熟人社會的長處。去年一年全村共拆除旱廁、零搭、豬圈、廢棄房屋等350餘處,掀起了全村『顏值革命』。」

在網格化管理的同時,村裡還很注意發揮村民的積極性,鼓勵村民共建共享。村裡將兩筆政府下撥的70多萬元資金拼成一個盤子,鼓勵村民自己動手拆除旱廁,以工錢的形式來補助村民,如果由村裡統一整治,村民就不能享受這筆補助。去年,村民自發投入2000多天工時,整治旱廁90多座。

吳煥松等村幹部也注意有堵有疏治理。原來谷園中心廣場有10個烤菸房,閒置後成了村民堆放柴垛的地方,為建設鄉村藝術季的主會場,大家忍痛割愛。考慮到鄉村的生活習慣,村裡擇地另建方便村民的柴火房,解了村民們的心病。村裡原來有13座旱廁,拆掉這些旱廁後,建設了一座公廁,美觀又便民。

經一年多的整治,谷園村500多平方米的大禮堂改造成了金谷園劇場,傳統街市重現昔日風貌,80多棟舊房子修葺一新,剪紙坊、酒肆、茶坊一應俱全,成了網紅打卡藝術地,為鄉村旅遊以至康養產業打下基礎。

在洋後鎮大祿村,卻踐行著不一樣的治理路徑。

大祿村鄉賢在外經營酒店600多家。2018年,該村就嘗試鄉賢主導開展美麗大祿鄉建行動,100多名鄉賢捐資成立一家生態旅遊公司,嘗試修建步道、棧道等基礎設施。

兩年來,返鄉創業的鄉賢越來越多。村支部書記劉振銀說,村裡開展「一人認領一樹、一戶認領一片」活動,並舉辦「最美認種人」競賽,吸引鄉賢積極參與到美麗大祿的建設行動中來,百餘名鄉賢捐贈700多萬元投到基礎設施建設,並搭起了兩條產業鏈。「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採取村主幹及鄉賢帶頭、村民小組長和代表緊跟、對違建強制拆除等方式,效果很好。」劉振銀說。

延平區鄉村振興辦主任陳弟仔介紹,區裡19個鄉鎮街道都因地制宜探索不同治理路徑,爐下鎮斜溪村成為全國首批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2個鄉鎮和18個村分別獲得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和示範村稱號,培育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典型引路,帶動全面振興

王臺鎮百合花種植面積達6500畝,位列全省第一,產值2億多元。種植大戶盧柳餘種植百合花20多年,雖然畝均效益近萬元,效益很好,但種球資源卻控制在國外企業手裡,每年都要花三四百萬元引進種球,成本高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王臺鎮黨委書記鄭龍才說,科技特派員制度就發源於該鎮溪後村,全鎮19個行政村都設立科特派服務站,共有38名各級科技特派員,特別是省農科院資源的高位嫁接,院地合作,帶來了新突破的百合種球繁育體系。

這種互聯互動的機制,讓延平百合種球實現自給自足成為現實。對於盧柳餘等種植戶來說,這意味著成本將降低一半,為產業發展打破了瓶頸。

對王臺鎮來說,依託科特派制度,目前百合花產業已連結特色鄉村旅遊、生鮮冷鏈物流產業,王臺村、溪後村、井窠村連點成片,花林農旅融合的王臺小鎮已嶄露頭角。

「10月最為火爆,21間客房被預訂一空。」今年4月剛開業的王臺鎮森林人家客棧負責人王玲嘗到了甜頭,雖受疫情影響,但每月都略有盈利,讓她沒想到。

更大的願景還在後頭,未來王臺鎮還將不斷延伸科技特派員制度時代內涵,培育百合花、杉木產業培訓基地,打造延平區西部一條鄉村振興示範帶,輻射周邊鄉鎮。

與王臺鎮遙相呼應,巨口鄉靠的是「生態銀行機制」。

巨口鄉鄉長胡玉貴說,區裡組建巨福公司,整合土厝、校舍禮堂等資源,通過鄉村藝術季這一切入口,找準藝術旅遊這個細分產業門類,以藝術持續喚醒鄉村、激活鄉村、賦能鄉村,為社會資本、人才等資源下鄉提供了平臺,吸引30多批次1800多名藝術院校師生。去年各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比上一年增加15萬元。

目前,巨口鄉正打造省級鄉村振興試點九龍村、網紅打卡藝術地谷園村、民宿體驗區嶺根村等一批特色村,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古厝生態銀行」示範帶。

「目前,全區已確定『一帶N點』示範帶20條,以此推動形成更多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典型,更好地引領輻射帶動全區鄉村全面振興。」趙明正表示。

(記者 趙錦飛 通訊員 詹國兵 李韌筠)

相關焦點

  • 南平市延平區成立「閩北鄉村幹部學院」
    央廣網福州8月8日消息(記者彭建軍通訊員詹國兵王麗娜)把根系扎入鄉村廣袤沃土!8日,「閩北鄉村幹部學院」成立揭牌儀式暨首期培訓班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谷園村教學點舉行,標誌著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單位中國社科教育培訓中心和延平區委雙方合作成果正式落地。
  • 融合產生新動能——延平區塔前鎮鄉村產業振興側記
    走進延平區塔前鎮,果園裡,果農們正在忙著採摘剛剛成熟的西瓜、百香果和火參果;大棚中,成批的新鮮蔬菜被裝箱運往省內外的大型商超;一捆捆花卉在包裝好後用冷鏈運至海外,成噸的食用菌從標準化生產大棚被送入車間進行加工……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塔前鎮處於延平、沙縣、尤溪縣交界,是省級生態鄉鎮和省定老區革命鄉鎮。
  • 南平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五級人大代表集中開展視察(三)——建陽...
    近日,南平市人大常委會繼續組織建陽、武夷山、松溪的人大代表集中開展異地視察活動。南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劍才、潘敏芳分別參加視察。 武夷山的部分人大代表到延平區視察
  •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賀新春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賀新春   回眸2011年,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主動融入福建省和南平市發展大局,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提升發展思路
  • 南平市·延平區概況
    南平市地處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閩北」,轄區面積2.63萬平方公裡,佔福建省的五分之一,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徵。  南平是福建轄區面積最大的設區市,轄二區三市五縣,即延平區、建陽區、邵武市、建甌市、武夷山市、順昌縣、浦城縣、光澤縣、松谿縣、政和縣,共115個鄉鎮、24個街道辦事處,截止2011年12月31日24時,南平市總戶數921692戶,總人口3133979人。
  • 福建南平市「生態銀行」調查:山水林地資源變資產
    森林覆蓋率達78.29%、耕地和林地面積佔全省四分之一、林木蓄積量佔全省三分之一、人均水資源量為8900立方米……這是福建南平市擁有的自然資源優勢。然而在2018年以前,南平市的自然資源優勢仍處於碎片化、分散化狀態,未能及時有效地轉化為經濟優勢,經濟體量小,處於「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捧著金飯碗要飯」的尷尬境地。南平是如何吃上「生態飯」的?帶著這個疑問,經濟日報記者來到當地一探究竟。
  • 延平:激發古厝活力 做足山水文章
    南平廣播電視臺:柯仙爐 鄭 晟■延平融媒延平區借力古厝生態銀行、水生態銀行、鄉村藝術季、田園綜合體等多種創新模式,把當地自然生態、文化生態、水生態轉化為文旅資源,打造成為金山銀山的龍頭和鄉村振興的橋頭堡
  • 「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舉辦
    2020年「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活動5日在福州永泰舉辦。 鄭江洛 攝中新網福州12月5日電 (鄭江洛)2020年「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活動5日在福州永泰舉辦。2019年起,「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通過前期在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光澤縣司前鄉幹坑林場等地的實踐探索,圍繞優質農產品附加值提升,力爭打造小眾化、精品化、品牌化的特色農產品,實現農業產業升級。
  • 延平:培養農村人才 推動鄉村振興
    日前,經過動員推薦、資格審查、組織考核、綜合評審、社會公示等程序,延平區6名長期紮根基層一線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能工巧匠、技術能手、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被推薦為市級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其中4人通過評審,他們將獲得「南平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榮譽稱號。
  • 「山水如畫境,延平賦新能」南平市第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延平區...
    11月20日晚,南平市第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在山青水秀的延平區成功山水生態公園舉行。開幕式上,主辦方為「尋找最美聲音、講好南平故事」2020聲音盛典大賽獲獎選手頒獎。隨後,《山水畫境 延平問海》實景演出驚豔亮相,這將是一幕國內首創的大型山水畫境文藝演出。《山水畫境 延平問海》運用國際流行的創編思路和高新科技的呈現手段,分為題、溯源卷、祀儀卷、淬鍊卷、成功卷、逐夢卷和跋7個篇章。節目的開篇以閩字為題,與節目中間的其它卷緊密相連,突出「問海」主題。展現延平的人文和傳說,講述延平故事、南平故事和福建故事。
  • 《2020南平市延平區 夜間經濟發展報告》發布
    原標題:《2020南平市延平區 夜間經濟發展報告》發布   21日下午,新長江論壇·2020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峰會現場,中國長江
  • 南平市延平區:足不出戶 雲遊巨口
    在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自2018、2019年開展鄉村藝術季以來,古厝、武步溪、筆架山等生態藝術美景得到越來越多的遊客青睞,每逢春節均是旅遊高峰期,成為延平旅遊勝地之一。由於疫情防控,巨口鄉第一時間關閉土庴情、遊客服務中心等各類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和景區,取消春節假日期間各類藝術、民俗等文化活動,有效築牢了全鄉文體旅遊領域疫情防控堅實堡壘。
  • 南平市延平區主要的四座火車站一覽
    延平區(古屬延平府南平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西溪匯合處。位於中國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平車務段管轄的三等站,建於1991年。 該站是峰福鐵路和外南鐵路的接軌站。延平西站2013年12月10日,南龍鐵路全線開工建設,在南平市延平區規劃建設南平西站; 2017年,南平西站開工建設;2018年7月,南平西站更名為延平西站;2018年12月29日,延平西站投入運營。
  • 2020年「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在永泰開營
    張伯軍說,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自2018年創辦以來已舉辦了三屆,為兩岸青年交流融合搭建了一個新平臺,推動兩岸青年工作理念相互認同、工作方式相互適應,提升了臺灣團隊與各級政府、農戶村民的溝通合作效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今後兩岸青年要繼續發揮各自專長,以鄉村振興為契機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在協同創業中共同成長。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東南網訊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大工程,不僅要推動鄉村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
  • 如何做好鄉村振興的大文章: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鄉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到《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針對如何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本期中經論壇特邀參加兩會的三位政協委員進行深入討論。
  • 歷時多年,福建南平市行政中心駐地正式由延平區遷至建陽區
    1月20日,福建南平市委機關報《閩北日報》刊發了南平市長劉洪建1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劉洪建在回顧2019年主要工作時談到,南平市行政中心駐地正式由延平區遷至建陽區。堅持「事權和財權統一、效率與公平兼顧、增強市級調控能力、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功能布局,構建市本級與延平區、建陽區分工科學、權責一致、運轉協調、務實高效的管理體制,激勵市區兩級同向發力、共同發展。延平原為南平市政府駐地。
  • 鄉村旅遊築起富民路——信豐坪地山村做活「山水文章」見聞
    然而,豐富的山水資源之前並沒有給當地村民帶來財富,村民仍然以傳統農業種植、外出務工為生。產業發展落後,村民行路難、掙錢難是這個小村莊昔日的真實寫照。近兩年,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村貌乾淨整潔、鄉村旅遊風生水起、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村裡依靠發展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產業發展蒸蒸日上,我們的腰包慢慢鼓起來了,村裡人過上了讓城裡人都羨慕的生活。」
  • 2020福建南平市延平區中小學第三屆「人才·南平校園行」專項招聘...
    現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崗位本次計劃招聘延平區教師30人,具體的招聘崗位、人數、條件詳見《2020年南平市延平區中小學第三屆「人才·南平校園行」專項招聘崗位簡章》(附件1)。二、招聘對象招聘對象需具備以下條件之一:1.符合我市中小學緊缺急需學科專業的普通全日制師範類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的應屆畢業生,持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做好新時代的「三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把握新形勢、明確新任務、展現新作為。  鄉村振興開局良好、成效顯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在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農業農村工作穩中有進,鄉村振興開局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