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學跑贏謠言,「科學闢謠平臺」正式啟動

2020-12-21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據大數據統計,在各類謠言中,科學類謠言佔比高達到47%,衛生健康、防災減災、食品安全、生活常識等領域已成為謠言重災區,並經常反覆出現轉發高峰。」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在「科學闢謠平臺」啟動會上說道。

8月30日,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旨在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懷進鵬表示,開展科學闢謠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學普及和網際網路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人心所向、法治要求,也是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對維護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嚮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懷進鵬強調,網際網路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步,要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升公眾識謠、辨謠能力和網絡素養,讓謠言止於智者。科學家是闢謠的主力軍,科技志願服務的主體,應當在網絡科學類謠言面前及時發出權威之聲,守護公眾利益。他指出,開展科學闢謠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國科協堅持「大聯合」、「大協作」,與部委聯動,與學會、媒體和社會機構有效協同,共同打造好科學闢謠平臺,以科學精神塑造清朗網絡空間。

當前,中國網民規模達8億多,每天有7.5億人在刷朋友圈。網絡已成為公眾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間。網絡謠言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社會危害大,損害公眾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科學治理。科學闢謠平臺專家庫首期邀請到516位權威專家入駐,涉及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生物、農業技術、航空航天等14個領域。平臺採用「廣泛匯聚、科學解讀、矩陣傳播、源頭阻斷」的運行機制,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公眾信賴、運行高效的科學闢謠體系,努力打造最具權威性、時效性、協同性、精準性的國家級「科學闢謠平臺」。

啟動會上,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與中央網信辦有關部門領導共同為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陳君石、杜祥琬、歐陽自遠、武向平、周忠和院士等10位闢謠特聘專家代表頒發聘書。

相關焦點

  • 讓科學跑贏謠言——"科學闢謠平臺"正式啟動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8月30日,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旨在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 「科學闢謠平臺」讓權威科普驅散謠言魅影
    為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科學闢謠平臺」30日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主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9月1日新華網)  謠言滿天飛,闢謠跑斷腿。這是時下闢謠者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在網絡資訊時代,謠言藉助網絡的傳播威力,在一夜間就傳遍整個網絡。
  • 「科學闢謠平臺」:闢謠也需要「國家隊」
    ▲2019年8月30日,中國國家級「科學闢謠平臺」在北京正式上線啟動。 來源:視覺中國據央視報導,由中國科協、國家衛健委等多部門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8月30日正式啟動。各大網絡平臺將疑似謠言匯聚到該平臺後,這些信息會被用人工智慧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識別,識別結果再返回原網絡阻斷謠言。據介紹,該平臺已有516位專家入駐,涵蓋食品安全、營養健康、航空航天等14個領域。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經濟發展迅猛,但隨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網絡謠言時有出現。
  • 應對「偽科學」謠言 需要「真科學」闢謠
    讀了貴報19日評論《敬畏科學與常識才能遠離流言蠱惑》,筆者頗有感觸。不過,在筆者看來,應對「偽科學」謠言,還需要「真科學」來闢謠。食品和科學謠言滿天飛的狀況讓人憂慮,惡意散播謠言的人固然可恨,但權威消息遲遲沒有出面進行闢謠、真科學沒有得到普及也是值得反思的問題。一些人在轉發謠言的同時更多是源於對消費問題的擔憂和對真實情況的不了解,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出現信任危機的環境下,市民對食品謠言真假難辨,為了自身健康往往寧可信其有。
  • 避免被「偽科普」繞彎路 市政協科協界別委員建議建立科學闢謠平臺
    近年來,你有沒有被這些科學流言忽悠過、打敗過:青少年近視可以被治癒?「量子波動速讀」可1分鐘閱讀10萬字?坐高鐵相當於照X光?這些看起來頭頭是道的信息,被很多人誤以為科學知識,但是千萬別信,因為它們都是「偽科普」謠言。
  • 全國科普日|粉碎謠言泡泡!科學闢謠在行動
    >「科學闢謠平臺」「科學闢謠平臺」是中國科協堅持大聯合、大協作方式,聯合有關部委、科研院所和權威媒體等社會各界共同打造的。該平臺是國家網際網路聯合闢謠的重要力量,謠言庫、闢謠資源庫和專家庫實行共建共享模式,旨在共同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秩序。在全國科普日北京主活動區中國科技館舉辦的「闢謠在行動」板塊中,為觀眾細緻呈現了科學闢謠平臺的運作方式。
  • 進口冷鏈食品謠言多 既要科學闢謠也需理智面對
    近日,有來賓網友在本地微信群發布「沃爾瑪總倉配送因核酸檢測陽性而關閉,近期不要去沃爾瑪和任何有外資背景的超市,不要接觸超市冷凍櫃……」等涉疫信息,引發市民關注熱議……此外,據了解了,該謠言在浙江、四川、湖南、山東、吉林等多地流傳,均被相關部門闢謠。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貌似科學 實驗證明是謠言
    央視3·15晚會闢謠食物相剋。生活當中很多人會說,千萬不要把這種食物跟那種食物放在一塊吃,可能會讓身體產生不適或中毒。很長時間大家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甚至當成科學常識來看待。比如,紅棗VC加上蝦皮裡的砷,會形成砒霜;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草酸和鈣容易形成草酸鈣……這些說法都是真的嗎?
  • 食品謠言層出不窮,科普闢謠能跟上節奏嗎?
    更誇張的是,這些食品謠言的傳播方式也越來越逼真。隨著短視頻的興起,食品謠言出現了呈現方式視覺化、傳播路徑社交化等很多新的特點。一些食品謠言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視頻形式傳播,比文字謠言更具蠱惑力。信還是不信,令不少消費者困擾。
  • 科學闢謠平臺入選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
    日前,中國科協、國家衛建委、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的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平臺影響力日益擴大。2019年8月,科學闢謠平臺正式上線。今年4月開始,科學闢謠平臺與國家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每月共同發布「科學」流言榜單,初步建成國家級闢謠平臺。
  • 央視315闢謠:所有的食物相剋都是謠言,相信科學勿信謠言
    甚至當成一種科學對待。而這種說法,廣泛傳播在網絡跟朋友圈「經久不息」! 央視315已闢謠:這些所謂的食物相剋都是謠言: 在央視315晚會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和營養工程學院的範志紅副教授表示,這些都是謠言!
  • 闢謠|面對這些謠言, 你的「科學免疫力」扛住了嗎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技日報 ,作者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科技日報》是富有鮮明科技特色的綜合性日報,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主流新聞媒體,是黨和國家在科技領域的重要輿論前沿,是廣大讀者依靠科技創造財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的服務平臺,是中國科技界面向社會、連接世界的明亮窗口。帶氯字消毒劑均可用於新冠消殺?
  • 【網絡闢謠】11月「科學」謠言榜發布
    11月「科學」謠言榜發布靠牙膏就能殺滅幽門螺桿菌吃梨可以治咳嗽獻血影響人體免疫力都是扯科學控糖最重要的是管住嘴,邁開腿,這兩個相比,更加重要的還是管住嘴。所謂又能吃、又不動、又能降血糖的方法,都沒有科學證據。3心臟支架過時了,在美國已經被淘汰真相:心臟支架又稱冠脈支架,是用於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的器材,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狀,並大幅降低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
  • 北京闢謠平臺一網打盡疫情謠言:目前粉碎41個!
    抗擊疫情,需要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做好防護,並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同時,還要明辨是非,識別謠言,不信之,不傳之。為此,北京闢謠平臺持續將疫情謠言一網打盡,逐一粉碎。謠言四十一:日本派遣1000人醫療隊前往武漢真相:網傳截圖畫面來自日本讀賣電視臺1月27日13點55分播出的新聞節目「宮根屋速報」。
  • 創新科普闢謠機制 2019中國食品闢謠與科普論壇在京舉辦
    【環球網綜合報導】8月7日,2019中國食品闢謠與科普論壇在京舉辦。本次論壇由新華網主辦,以「破除網絡謠言、共建食育科普」為主題,旨在共同探討如何深入治理食品謠言,傳播權威科學知識,積極開展食育科普,真正從源頭入手,引導公眾走出食品安全認知誤區。食品行業各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近200人出席論壇,論道「闢謠」與「科普」。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女性切除子宮就變成男性了?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女性切除子宮就變成男性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謠言
  • 【闢謠】關於飲用水的謠言,我們幫您一網打盡!
    【闢謠】關於飲用水的謠言,我們幫您一網打盡!自來水中含有避孕藥?勿拋開劑量談毒性同時,喝水太少或者不喝水也是不科學的,每日推薦飲水量為1500ml-1700ml,少量多次飲水最佳。
  • 科學闢謠丨共用水銀腋下體溫針會造成交叉傳染
    科學闢謠丨共用水銀腋下體溫針會造成交叉傳染 2020-03-10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闢謠|中國科協發布10月「科學」流言榜
    謠言:10月13日,一段「專業人士」告誡大家「遇到液化氣罐著火,不能先關閥門」的視頻在很多平臺傳播。謠言:宮頸糜爛是病,不及時治療會發展為宮頸癌。 闢謠摘要:「宮頸糜爛」是「柱狀上皮異位」的表現,是正常生理現象,不是病!
  • 科學闢謠丨名字裡帶「氯」的消毒劑就是含氯消毒劑
    科學闢謠丨名字裡帶「氯」的消毒劑就是含氯消毒劑 2020-03-25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