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冷鏈食品謠言多 既要科學闢謠也需理智面對

2020-12-21 廣西新聞網

近日,有來賓網友在本地微信群發布「沃爾瑪總倉配送因核酸檢測陽性而關閉,近期不要去沃爾瑪和任何有外資背景的超市,不要接觸超市冷凍櫃……」等涉疫信息,引發市民關注熱議……此外,據了解了,該謠言在浙江、四川、湖南、山東、吉林等多地流傳,均被相關部門闢謠。 (12月13日 南國早報)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大家對於進口冷鏈食品的關心度越來越高,一些謠言也隨風而起。「外資背景的大型超市出現問題」 等謠言編得像模像樣,煞有其事,引發民眾疑慮。

實際上,根據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冷鏈進口食品送達門店後,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都會對食品進行排查、檢測。各地監管部門嚴格按照法規進行監管,不敢有絲毫懈怠。截至目前,來賓市對冷凍食品及外包裝、經營環境以及從業人員的開展核酸檢測後,並未發現陽性。傳言最盛的沃爾瑪超市最新一批冷鏈進口肉類食品(食品樣本、外包裝),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此外,該謠言在浙江、四川、湖南、山東、吉林等多地流傳,均被相關部門闢謠。

不實涉疫信息有損防控疫情的公信力,容易引發民眾恐慌,也幹擾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正常開展,擾亂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突如其來的疫情已經給世界帶來巨大創痛,隨處傳播的疫情謠言無異於次生災害,「販謠」「傳謠」者或窮極無聊,或蓄意挑起矛盾,肆意散播不實信息,誤導民眾,是破壞網絡信息傳播正常秩序、損害社會公共環境的「害群之馬」,必須予以譴責並依法懲處。

謠言止於智者。疫情是一場巨大挑戰,在網絡時代,謠言面前,每一個部門及個體都要學會做一個智者,科學要成為制止謠言的利器。政府有關部門要與時俱進,準確對待輿情與民意,快速及時地做出反應,做到信息公開透明,開展正確的宣傳引導工作,才是遏制謠言蔓延的最佳途徑。此次地方政府快速闢謠,及時出擊,便是一個例證。

在對政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之時,網民也要提高文明素養,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理性思考,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在發表意見、轉發網文之前,不妨先去有關官方網站、權威渠道查詢和證實一下,不要有意無意地充當謠言的推手。

疫情尚在肆虐,加強疫情防控必須慎終如始,穩紮穩打,莫讓謠言成為疫情的次生災害,希望其他城市裡不要再出現此類惑眾鬧劇,萬眾一心,排除幹擾,早日打贏這場阻擊新冠病毒的硬仗。(斯涵涵)

相關焦點

  • 【科學闢謠】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 冷凍食品不能吃了?吃...
    呼和浩特市科協邀您關注科普知識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學闢謠平臺 ,作者科學闢謠平臺 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得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致感染。看來,冷凍食品都不能吃了!真相解讀:冷凍食品是可以正常食用的。首先,這次發現的活病毒是在進口冷鏈食品中分離得到的,而在國內冷凍食品中並未發現,國家對冷鏈食品有非常嚴格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目前從檢測數據來看,還沒有在國內冷鏈食品中發現活病毒。
  • 【網絡謠言粉碎機】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接觸後怎麼辦?
    【網絡謠言粉碎機】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接觸後怎麼辦?新河縣網信辦違法違規網站平臺舉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19-4982332郵箱:xhwljb@126.com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網絡謠言粉碎機
  • 【網絡謠言粉碎機】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國務院聯防聯控:尚未...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多個省份,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為何頻繁出現這一現象?進口冷鏈食品新冠陽性率不到萬分之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發布會上表示,各部門、各地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近期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抽檢,隨著檢測頻次、頻率以及覆蓋範圍的增加,發現陽性的概率也就增加。
  • 讓科學跑贏謠言——"科學闢謠平臺"正式啟動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8月30日,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旨在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 應對「偽科學」謠言 需要「真科學」闢謠
    讀了貴報19日評論《敬畏科學與常識才能遠離流言蠱惑》,筆者頗有感觸。不過,在筆者看來,應對「偽科學」謠言,還需要「真科學」來闢謠。食品和科學謠言滿天飛的狀況讓人憂慮,惡意散播謠言的人固然可恨,但權威消息遲遲沒有出面進行闢謠、真科學沒有得到普及也是值得反思的問題。一些人在轉發謠言的同時更多是源於對消費問題的擔憂和對真實情況的不了解,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出現信任危機的環境下,市民對食品謠言真假難辨,為了自身健康往往寧可信其有。
  • 讓科學跑贏謠言,「科學闢謠平臺」正式啟動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據大數據統計,在各類謠言中,科學類謠言佔比高達到47%,衛生健康、防災減災、食品安全、生活常識等領域已成為謠言重災區,並經常反覆出現轉發高峰。」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在「科學闢謠平臺」啟動會上說道。8月30日,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旨在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 沃爾瑪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不要接觸超市冷凍櫃?此地門店回應
    沃爾瑪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不要接觸超市冷凍櫃?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大家對於進口冷鏈食品的關心度越來越高來賓人的朋友圈還出現與之相關的謠言
  • 「科學闢謠平臺」讓權威科普驅散謠言魅影
    為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科學闢謠平臺」30日在京正式啟動(9月1日新華網)  謠言滿天飛,闢謠跑斷腿。這是時下闢謠者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在網絡資訊時代,謠言藉助網絡的傳播威力,在一夜間就傳遍整個網絡。而據大數據統計,在各類謠言中,科學類謠言佔比高達到47%,諸如衛生健康、防災減災、食品安全、生活常識等領域已成為謠言重災區,並經常反覆出現轉發高峰。
  • 福建闢謠披露2018年度十大典型食品安全謠言!
    報告顯示,食品安全、食品謠言是當下網民關注度最高的兩類食品輿情。   今天,福建闢謠帶您回顧2018年曾經出現的食品領域謠言,來年不再被忽悠。   福建《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將視頻發給動物學相關研究專家,進行核實求證。福建農林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教授殷光文表示,經鑑別,視頻中的白色物質是豬肉的皮下結締組織,並非是寄生蟲。
  • 多地進口冷鏈食品檢出核酸陽性 如何阻擋進口「病毒」?
    新聞1+1丨多地進口冷鏈食品檢出核酸陽性,如何防範進口病毒趁「冷」而入? 近日,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上線運行,基本實現從海關入關到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餐飲服務的全鏈條信息化追溯……進口冷鏈管理不斷加強,卻仍有從業者出現感染。
  • 關於進口冷鏈食品,山東多地發布疫情防控通告!吳尊友稱冷鏈進口...
    四、市民群眾在接觸進口冷鏈食品時應配帶一次性手套,及時洗手,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等處;食用進口冷鏈食品,要做好餐具和臺面的清潔,食物煮熟煮透,確保食品安全;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要自覺做好消毒處理。四、市民群眾在接觸進口冷鏈食品時應配帶一次性手套,及時洗手,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等處;食用進口冷鏈食品,要做好餐具和臺面的清潔,食物煮熟煮透,確保食品安全;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要自覺做好消毒處理。
  • 又是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這樣應對比較科學有效值得推廣
    此外,進口冷鏈食品的外包裝也成了新冠病毒輸入最佳載體。12月2日,湖北荊門阿根廷進口牛肉外包裝陽性12月4日,安徽合肥超市冷凍牛肉外包裝陽性12月4日,遼寧營口阿根廷凍牛肉外包裝陽性12月4日,黑龍江哈爾濱冷凍食品陽性12月5日,武漢兩份冷鏈食品外包裝呈陽性
  • 食品謠言層出不窮,科普闢謠能跟上節奏嗎?
    更誇張的是,這些食品謠言的傳播方式也越來越逼真。隨著短視頻的興起,食品謠言出現了呈現方式視覺化、傳播路徑社交化等很多新的特點。一些食品謠言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視頻形式傳播,比文字謠言更具蠱惑力。信還是不信,令不少消費者困擾。
  • 「科學闢謠平臺」:闢謠也需要「國家隊」
    ▲2019年8月30日,中國國家級「科學闢謠平臺」在北京正式上線啟動。 來源:視覺中國據央視報導,由中國科協、國家衛健委等多部門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8月30日正式啟動。各大網絡平臺將疑似謠言匯聚到該平臺後,這些信息會被用人工智慧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識別,識別結果再返回原網絡阻斷謠言。據介紹,該平臺已有516位專家入駐,涵蓋食品安全、營養健康、航空航天等14個領域。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經濟發展迅猛,但隨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網絡謠言時有出現。
  •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八:進口冷鏈...
    食品夥伴網訊,2021年1月8日下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中國科技協會指導下,舉辦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雖然近期多地時有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但總體來看,汙染率比較低,主要汙染的是外包裝。截止2020年11月25日,國家衛健委組織的全國冷鏈食品及包裝樣品監測抽檢結果,汙染率為萬分之0.48。   消費者一般不可能接觸到外包裝,機率比較小,所以消費者感染率比較低,主要是暴露人群如果防護不到位可能感染的風險就增加。
  • 中國食品闢謠聯盟發首期謠言榜
    ……今天,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公布首個食品謠言榜,5個網絡謠言入選。  中國食品闢謠聯盟今天表示,會定期公布食品謠言榜,對網絡謠言進行梳理、求證與分析,傳播正確的食品安全知識。此次首期食品謠言榜名單如下:  瑪卡是「壯陽神藥」  一種名叫「瑪卡」(Maca)的植物產品近年來在國內的保健品市場逐漸火了起來,售出「天價」。
  • 闢謠|面對這些謠言, 你的「科學免疫力」扛住了嗎
    謠言止於智者,要鑑別這類信息的真假,唯有相信科學,多學習、多甄別。近日,幾條關於新冠肺炎防治、抗菌殺毒的信息在網絡上流傳甚廣,這些信息模稜兩可、似是而非,卻又頗受關注。那麼,這些傳言是否真實,是否有科學依據呢?帶氯字消毒劑均可用於新冠消殺?
  • @龍崗市民 選購進口冷鏈食品要注意這些事項
    近來,國內多地發現冷鏈食品或其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冷鏈食品尤其是進口冷鏈食品再次成為市民關切的話題。那麼,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購買冷鏈食品?如何放心食用冷鏈食品?
  • 三門進口冷鏈食品有「身份證」了!~~
    三門進口冷鏈食品有「身份證」了!冷鏈安全問題受到市民關注。在我縣,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冷凍食品之前,可以通過該食品上的「浙冷鏈」溯源碼,來查看食物的核酸檢測報告等信息,進而確定是否可以放心購買。
  • 全國科普日|粉碎謠言泡泡!科學闢謠在行動
    「太可怕了,一定要轉!你的手機是定時炸彈!」「倒著走路可以治療頸椎病。」「電子菸沒有任何危害,還可以幫助戒菸。」這些或聳人聽聞、或看似科學的消息充斥在我們的手機裡。不過近來你可能會發現,「你訪問的內容已刪除」的出現頻率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