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成色不足,樓市拐點悄悄來臨,房價真的要降了
3日,易居研究院發布40城住宅成交報告顯示,下半年以來,多地調控收緊起到了明顯作用。10月重點監測的4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小幅下降3%,同比增長12%。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前三季度有近3成房企目標完成率不足65%,佔比達到近三年來同期最高,預計今年最後兩個月將會有更多房企加入促銷行列,以價換量促進資金回籠。
面對只緊不松的調控政策,特別是「房住不炒」紅線,開發商指望調控政策放鬆的願望,已經越來越無法實現了。因為,從今年下半年以來各地出臺的調控政策,以及金融監管部門提出的「三條紅線」來看,未來樓市的格局,只會是政策越來越嚴,措施越來越多。
事實也是,調控的目的,就是要推動市場的穩定、房價的穩定、居民心理預期的穩定。三個方面的穩定,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個,都算調控沒有達到目的,政策就不會有任何鬆動。否則,樓市調控就會前功盡棄。反過來。如果三個方面的目的全部達到了,樓市步入長效化管理軌道了,調控政策就會慢慢淡出,就會用長效管理機制替代調控機制,尤其是行政調控手段,將全面推出調控。如果在調控政策退出之後,再出現不穩定現象,更加嚴厲的政策也會隨之出臺。
這就是管理層對待樓市的態度,也是管理層把握樓市調控政策節奏和力度的態度。因為,樓市調控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是付出極大的努力的,也是犧牲了許多方面的利益的。在付出很大代價的情況下,如果因為一時需要,改變樓市調控目標,放鬆樓市調控政策,導致房價再次上漲,市場再次不穩定,居民心理預期再次出現失調,顯然是管理層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由於開發企業普遍面臨資金面壓力,籌資降債已成開發商共識。因為,再不多方籌集資金,降低債務負擔,降低負債率,誰也無法保證不會出現資金鍊斷裂現象,不會因此而讓企業陷入絕境。但是,面對宏觀政策持續收緊,金融機構不可能給開發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其他方面的籌資門檻也在提高,留給開發企業的籌資之路,只有以價換量、以價回款,從而達到增加現金流、降低負債的目的。
毫無疑問,「金九銀十」的平淡收官,還是讓開發企業後背發涼的,感到寒風在微微颳起的。如果後兩個月的促銷工作做得不好,回籠資金效果不值,有的開發企業就有可能會遇到資金鍊緊繃的問題,甚至不排除極少數開發企業會出現資金鍊斷裂問題。因為,「金九銀十」都如此淡定,說明購房者的心態已經相當平和,不會再被開發企業的「小恩小惠」所誘惑,只有足夠大的優惠,才能打動購房者的心。
我們注意到,在成色明顯不足的「金九銀十」,恆大集團卻跑出了一個「加速度」,不僅實現了1819.7億的銷售,回款也高達1358.5億。前10月已累積實現6325.9億回也達到了5307億,均創公司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目前,正在向8000億元的年度內控目標進軍。而恆大出現這種喜人景象,與促銷的力度大、降價幅度大是密不可分的。
而從恆大的業績增長中也不難看出,唯有降價促銷,而且是較大幅度的降價促銷,才有可能避免資金鍊緊張甚至斷裂的問題。關鍵是,是否所有的開發企業都具備恆大那樣的銷售魄力和承受能力呢?如果仍想死槓房價,留給企業的,可能就只有資金鍊緊繃一條路了。
這也意味著,未來樓市可能出現的現象是,有條件、有能力的開發企業,為了回款降債,都會採取降價促銷的手段,尋求新的出路。而沒有條件和能力的企業,可能就要陷入困境了。到底是選擇降價促銷還是繼續死扛房價,需要做出理性選擇,抑或主動尋求戰略合作、尋求被兼併。否則,真的很難度過艱難時刻。
對廣大居民來說,面對市場逐步進入寒冬期,等等觀望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房價繼續上漲的概率已經越來越小,降價則是概率越來越大,只要耐心等待,就有可能在新一輪的利益博弈中,將開發企業徹底打敗。而炒房者,則肯定會收起他們鋒利的牙齒,躲到一邊,靜靜觀看,或將資金投向其他領域,如股市。如果此時再進入樓市,只有死路一條,樓市拐點或許已經悄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