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真的做到文博類節目的極致了嗎?

2020-12-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  2017年年末,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國家寶藏》節目像一股「清流」般出現在中國綜藝市場上,在電視圈、文博業界以及視頻網站上引起廣泛討論。《國家寶藏》於2017年12月3日首播,將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節目官方介紹寫道:「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節目每期介紹的文物有兩段故事:在「前世傳奇」中,影視明星變身歷史人物,「基於史實合理虛構」,讓時代洪流中文物的坎坷命運登上舞臺。在「今生故事」中,以博物館長、發掘人、藝術家,乃至運動員為代表的名人講述文物的獨特現實意義。

明星演繹是節目始終保持高關注度的法寶。張國立擔任的1號講解員給節目定下靠譜基調,李晨、王凱、梁家輝、王剛、段奕宏、劉濤等擔任國寶守護人,則帶來活潑氣息。


合併圖片:寧靜飾演武則天,梁家輝飾演司馬光

談影響力,要看跟誰比

一個節目的影響力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比對,數據上援引收視率,案例上則可比對同類型節目。

2016年和2017年,是主旋律綜藝文化節目的起勢之年。前有《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我在故宮修文物》、後有《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皆以新穎的節目形式呼應公眾對文化自覺、正能量的集體需求,由此引發大量網絡關注。但是,網際網路社交媒體上曝光率高、討論多,不代表節目真的火。

《國家寶藏》雖然由明星站臺,但是在大綜藝的範圍內,它顯然無法以同樣打明星牌、名人牌的綜藝「千年老大」《快樂大本營》,乃至《奇葩說》、《演員的誕生》為收視率對標。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前述節目已成公認的綜藝經典,長期以來的收視率造假已成電視業頑疾,給許多基於數據的討論蒙上陰影。同時也不難發現,製作精良的節目,如《國寶檔案》、《博物館奇妙夜》並沒有獲得已有用戶範圍之外的關注。


合併圖片:前兩年收視造假報導頻現(圖片來自人民網)

《國家寶藏》在文博節目娛樂化方面進行大膽嘗試,堪稱形式創新的標杆,但它昭示的並不是娛樂需求多麼大,而是年輕觀眾對文化內容仍有渴求。

相對以往嚴肅的文博類節目走精耕細作觀眾群的「小眾」路線,《國家寶藏》在嗶哩嗶哩網站的播放量一開始便大到驚人——單集30萬起,其中不乏大量明星粉絲、以及本就能接受歷史文物類話題的外圍觀眾。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塞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宋向光也是這檔節目的關注者,他告訴參考文化,後者指向的依然是全國範圍內具備相當歷史知識儲備的人群。

因此可以說,《國家寶藏》這檔以「明星+文物「歷史再創造為鮮明特色的節目,對比的是其他老牌電視頻道的文博類內容,例如央視紀錄片頻道、英國廣播公司,以及探索頻道的紀錄片。

兩種目光同時審視

與此同時,用國內綜藝節目的運作規律包裹嚴肅文博內容,導致節目落入「同時接受專業、業餘目光審視」的尷尬境地。「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考慮到內行指代的是整個考古、歷史、博物館界的研究者和發現者,外行眼中的「瑕疵」則成為內行眼中不可原諒的錯誤

12月17日晚播出的第三期節目,河南博物院攜婦好鴞尊、雲紋銅禁、賈湖骨笛三件國寶現身。賈湖骨笛的「今生故事」由音樂家蕭興華介紹:1983年,他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小攤上發現了這支骨笛。

這隻9000年前的骨笛,實際上由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全國考古學會理事張居中於1987年在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發掘出土。張居中向參考文化介紹,當時他找到好友蕭興華鑑定其音樂功能。「我跟蕭興華有多年合作。作為此節目顧問團成員,在前期策劃時多次向他們詳細全面地介紹骨笛發掘和歷史意義,但是播出後才發現『今生故事』還是出現了事實錯誤。」

《國家寶藏》「前世傳奇」部分同樣劍走偏鋒,比如對雲紋銅禁採取了不同於史學界主流的解釋;古代服飾研究者祁楠更是發科普長文吐槽「CCTV的服飾慘過古裝劇!」更有學界人士叫屈:「人微言輕,影響力太小,一旦錯誤傳播出去,幾輩子也解釋不過來。」

考古從業者普遍認為,既然節目定位為用文物說歷史,就要基於史實。張居中直言:「呈現事實和形式創新沒有矛盾。」他希望媒體在創新的同時,不要忽視其中的問題,並應藉此改良流程和機制。「文物是歷史的載體,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恰恰因為電視對外界的話語權,很多學者都會對文博類節目盡力相助,所以應尊重考古工作者的發現。」

但是外界判斷的出發點則不同。《國家寶藏》一改人們對兩年來綜藝抄襲風的印象,以乾貨和舞臺效果滿足了大多數人對職業精神、大國敘事的需求。從微博評論可看出,即便行家指出錯誤,絕大部分觀眾認為這並不影響情感共鳴,錯誤可以原諒。

何況,普通觀眾也並非一味叫好,許多人戲稱節目為央視版《演員的誕生》。每一期節目播出前,官微會放出歷史人物「定妝照」。不要小看普通觀眾對演技的挑剔度。當選擇青澀的「流量小花」來演繹我國著名歷史英雄花木蘭時,不僅網友一片吐槽「這集我就跳過吧……」,粉絲們集體護主的架勢,更讓觀眾只敢打出三個問號來表示不滿。

《國家寶藏》討論熱度空前,其最大好處是讓專注於嚴肅內容生產的文博專題片、紀錄片類節目受到相當刺激,繼而引發主創思考如何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儘可能的娛樂人——做出如《藍色星球》那樣備受專業人士讚賞,寓教於樂,同時具備全球影響力的項目。2018年開年,央視紀錄片頻道史無前例地推出了一系列「賣萌」網際網路文案,推廣他們的重頭節目《如果國寶會說話》,即為一種有趣的對照。


電視節目《如果國寶會說話》宣傳圖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便有25集,但每個文物的介紹只有五分鐘,短平快卻不失深度和趣味。從時間上看可能並非對《國家寶藏》的直接反擊,但其以同樣的創新優勢吸引了大量年輕網民的關注。

你見或者不見,我就在那裡

如果博物館會說話,它可能要對節目觀眾唱出扎西拉姆·多多的詩句:「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據報導,《國家寶藏》是在2017年3月博物館遴選事宜確定後才得以全面推進。「央視綜藝」微博曾發布題為「《國家寶藏》顧問團寄語」的預告片花,裡面反覆提到了一句話:「讓我們走進博物館,走進歷史」。

欄目組通過遴選9個博物館提供的90件文物,從中挑選了既有突出歷史價值、又容易進行劇本再創造的27件。敲定文物後,再邀請較合適的明星為「國寶守護人」。有不少網友稱竟不知家鄉有如此豐富的館藏,將來一定拜訪。

「九大博物館」館長坐鎮舞臺,進行點評,群眾對此喜聞樂見,不少人表示「文物終於活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星對參考文化說,「《國家寶藏》之所以成為一個現象級產品,最重要在於其激活年輕人的心、激活文物價值、激活電視機構探索自身獨特的創作本領。」


九名博物館館長坐鎮《國家寶藏》

節目充分激發27件文物的文化內涵,沒有他們,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可能錯失重新認識博物館的機會。但是,「博物館對明星文物的打造持審慎態度。以避免人們扎堆湧向熱門藏品。」 宋向光對參考文化說。

宋向光認為博物館和媒體效果只是偶爾交叉的同路人。「我始終關注網上對節目的反饋,現在看來,請明星圍繞單個文物進行表演,觀眾評價最多的確實還是演技。所以,對博物館呈現歷史的獨特功能,長期來看基本不會有影響。」

而針對 「讓文物煥發活力」的說法,宋向光表示,這是大眾認識裡長期存在的一個偏差。故宮博物院的梁金生也不止一次向媒體表示,文物在他心中有持久的生命力。

「真正通過文物走進歷史,需要通過同時代內不同地點出土物件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其差異,來了解影響和特點。博物館的文物不是死的,它本身的形狀、功能就在默默訴說。」 宋向光認為空間感是博物館最大的優勢——當人們步行其中,一個個去看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這種「關係」的存在,了解歷史演變,感受文化脈絡。

網絡視覺時代的局限似乎讓博物館難以突圍。但是綜藝節目在多大程度上能幫助博物館進入人們的生活?宋向光進一步向參考文化分享了他的看法:「實際上,進入人們生活也不是現代博物館存在的目的。」他覺得博物館自始至終的作用依然是提升公眾素養,而非迎合。

《國家寶藏》從文博領域吸取知識和資源來提升綜藝節目品質,它在跨界方面做到了極致。但是長久以來的媒體生態是否會導致同質化節目扎堆出現,進一步說,究竟「基於事實的合理虛構」進行創新是否本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涉及到製作方,專業資源、市場和觀眾取向的多重考量。(文/趙一塵)

相關焦點

  • 《國家寶藏》:明星加持讓「國之重器」鮮活起來
    《國家寶藏》是文博類節目的「綜藝化」轉型之作。在此之前,《鑑寶》《國寶檔案》等傳統的電視文博節目,大多停留在「這東西值多少錢,是真的還是假的」之上,而《國家寶藏》定位更明確——— 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在內容上拓展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第一次把文博領域跟大眾娛樂、綜藝形態結合到一起,由明星擔當「國寶守護人」的角色,通過短劇演繹每一件國寶的「前世傳奇」。
  • 無人機表演閃耀環球中心,水井坊聯手《國家寶藏》演繹文化寶藏
    12月5日晚,在萬眾期待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類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前一日,在亞洲最大單體建築——成都環球中心的上空呈現了一場科技感十足又充滿歷史厚重感的無人機燈光大秀,"沉睡數千年"的寶物們驚豔閃耀成都的夜空。
  • 《國家寶藏》即將播出 央視新節目讓國寶"活"過來
    原標題:省博「三寶」入選《國家寶藏》 繼《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熱播節目後,央視又在文化類節目上發力了。12月3日晚,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將在央視綜藝頻道首播,來自全國9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的27件國寶,承載著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碼,將在節目裡「復活」。
  • 水井坊攜手《國家寶藏》第三季 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近年來,為了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原創文化類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深耕詩詞文化的《中華好詩詞》《中國詩詞大會》以及創新表達形式的《經典詠流傳》《一本好書》等等,受到觀眾和廣大網友的普遍關注。 《國家寶藏》作為大型文博探索類文化節目代表,自2017年第一季播出以來,就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 水井坊的歲末大戲:「年輕的寶藏」攜手《國家寶藏》歸來
    ,這場炫酷的燈光秀,正是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即「水井坊」)所打造,意在為12月6日即將開播的《國家寶藏》第三季節目「暖場造勢」這是兩年後,水井坊再度拿下《國家寶藏》的獨家冠名權。作為一檔文博綜藝,《國家寶藏》自2017年12月第一季開播以來,就迅速在各大社交網站躥紅,節目集結九大國家級博物館,甄選具有代表性的國寶重器,邀請明星充當國寶守護人演繹前世傳奇、講述今生故事,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帶領觀眾閱盡國之瑰寶,共同解讀中華文明的基因密碼,並向世界傳遞古老而又正當青春的中國聲音。
  • 水井坊:《國家寶藏》讓我們看到了文化新生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三年前,伴隨著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擲地有聲的開場,一檔堪稱「現象級」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收穫好評無數。在與《國家寶藏》同行的過程中,水井坊600年如一日守護傳統非遺技藝的初心,與傳承華夏文明的九大博物館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不少網友都將水井坊博物館視作是節目的「第十家博物館」,將水井坊看作是「國家寶藏」中的一員。
  • 再度獨家冠名《國家寶藏》,水井坊強攻高端的信號?
    昨日(11月9日),微酒記者從市場獲悉:時隔兩年之後,水井坊再度拿下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的獨家冠名權,並將攜手九大頂級博物館,開啟國寶「活」化之旅。眾所周知,作為行業品牌「學霸」的水井坊,無論是登太廟打造「傳世盛典」還是獨家冠名央視《國家寶藏》都已成為行業搶佔傳播「制高點」的經典案例。
  • 第三季歸來的國家寶藏,依然是個寶藏節目
    不過,第三季歸來的《國家寶藏》沒有讓人失望,依然是個寶藏節目,帶著老情懷和新驚喜而來。001號講解員國立老師的開場白一出來,再加上那一句經典的「我們依然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究竟有多年輕?上下五千年」對話——不必多說,這個感覺太對了。
  • 《國家寶藏》熱播 張國立:與文物面對是一種緣分
    《國家寶藏》熱播 張國立:與文物面對是一種緣分 作者:張明春 2017-12-05 11:00   來源:大連晚報
  • 千臺無人機點亮星城夜空,水井坊獻禮「國家寶藏」
    這意味著,在時隔兩年後,水井坊再次以獨家冠名方的身份回歸,同第一文博綜藝節目一起踏上千載文明的探秘之旅。接下來,就是"嶽麓書院+長沙3000年"的圖案。長沙,是我國首批國家歷史名城,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有3000年悠久的歷史文化,也被稱作"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 存有馬王堆漢墓、四羊方尊、三國吳簡、嶽麓書院、銅官窯等歷史遺蹟。
  • 傳承中華之優秀文化 年輕的寶藏攜手國家寶藏歸來
    擲地有聲的話語,來自於「現象級」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這檔由央視傾力營造的節目,以「明星+國寶」的創新表現形式,可以說早在三年前就開啟了「明星帶貨」的熱潮,將那些沉睡在博物館中的國寶文物,帶到了時代的聚光燈下。
  • 2018之問|真贗未明的蘇軾畫作誰會買,文博節目何以火爆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文博界發生了不少重要事件,也留下了不少問號:《國家寶藏》何以帶火了文博類節目,《如果國寶會說話》等文博節目接連上新?傳為宋代蘇軾《木石圖》亮相拍賣公司引發巨大的真贗討論,後以低於最初傳言的估價成交,而故宮則否認購買此作,那麼到底誰買了?
  • 《國家寶藏》第三季帶動年輕觀眾大幅上漲:15-24歲增長85%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總臺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於CCTV-3開播,引發廣泛關注。 目前,節目已播出兩期,CSM數據顯示,已有4130萬觀眾收看。和頻道上月同期相比,《國家寶藏》第三季明顯吸引了更多的高學歷人群和年輕人群。大學以上學歷觀眾增漲69%,4-14歲觀眾增長67%,15-24歲觀眾增長85%,25-34歲觀眾增長49%,35-44歲觀眾增長40%。
  • 「派」X 國家寶藏跨界聯名系列:讓國寶「活」起來
    現象級文博探索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於2020年12月6日赤子歸來,又一次掀起了國寶的熱潮。當下探尋中國古典文化的內涵,發揚傳統文化的精神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每個方面。2021年,「PYE派X 國家寶藏」全新聯名系列將榮耀回歸,品牌將不負傳統文化與國寶精神,為顧客帶來更優質的服裝!
  • 拼酷|《國寶音樂會》又讓《國家寶藏》把自己做成了檔音樂節目
    《國家寶藏》這個節目從第一季播出以來,就以一種全新創製的『紀錄式綜藝』模式,立足於中華文化寶庫資源,通過對一件件文物的梳理與總結,演繹文物背後的故事與歷史,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
  • 《國家寶藏》第三季來了!看我們用多種語言為國寶「代言」
    闊別兩年《國家寶藏》第三季終於播出了!《國家寶藏》第三季探尋九座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攜手新一輪國寶守護人為觀眾講述27件國寶的前世今生,探討中華文明的形成及其對世界的貢獻。為國寶「代言」的,可不僅只有國寶守護人們。
  • 《國家寶藏》攜手天貓新文創啟動百大新品計劃
    由央視綜藝頻道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不斷掀起文博熱潮,越來越多的受眾將「國家寶藏」作為話題談資,更希望通過衍生文創產品拉近與國寶之間的距離。楚和聽香大唐風華秀繼入駐天貓開設「你好歷史旗艦店」後,《國家寶藏》近日再度攜手天貓新文創,推出50餘款文創衍生新品,通過天貓平臺與各領域品牌聯合,讓國寶在年輕化的設計與創意中獲得新生,隨各類生活用品進入國人的日常生活
  • 物喜堂獲IP運營兩項大獎 深耕「國家寶藏」讓世界讀懂中國
    作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IP的獨家跨界整合營銷運營機構,北京物喜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喜堂)首次亮相即獲得了年度文化藝術授權IP大獎與優秀文博藝術類授權IP獎兩項殊榮。物喜堂的強勢登場,以及業界對其促進IP運營行業成長、推動產業創新的認可與嘉許,使物喜堂成為本次授權業年度盛會上當之無愧的黑馬。
  • 東京你好,我是《國家寶藏》,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這個金秋十月,《國家寶藏》又收穫了一份來自鄰邦的愛。就在本周,我們邁向了節目全球宣傳推廣的第六站——日本東京。應日本東京國際電視節之邀,《國家寶藏》於本周赴日本東京國際電視節參加中國聯合展臺推介會,並於今天下午在東京舉行了《國家寶藏》節目的主題推介。《國家寶藏》日語版模式宣傳片先睹為快!
  • 東京你好,我是《國家寶藏》。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應日本東京國際電視節之邀,《國家寶藏》於本周赴日本東京國際電視節參加中國聯合展臺推介會,並於今天下午在東京舉行了《國家寶藏》節目的主題推介。↓《國家寶藏》日語版模式宣傳片先睹為快!》製片人、總導演於蕾(中)在推介會現場合影推介會上,央視綜藝頻道副總監王進代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向在場的海外媒體機構代表推介了《國家寶藏》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