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高標準做一杯好茶?小罐茶的科學審評給出了答案

2020-12-13 泡泡網

如何用高標準做一杯好茶?小罐茶的科學審評給出了答案

2018年08月28日 14:1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張婷婷,我們醉酒,你醉茶,考慮下改名叫『茶鬼』唄。」小罐茶審評師張婷婷的閨蜜常拿她開涮。張婷婷平均一天要喝70至80杯茶湯,審評高峰期時,這個數字會翻倍。茶葉中的咖啡因是「醉魁禍首」,因為喝茶過量導致咖啡因攝入超標,張婷婷會醉茶醉到手發抖、心發慌。

                 

張婷婷是小罐茶審評團隊成員之一,她的狀態是審評團隊的日常工作縮影。

張婷婷和她的同事們,每天都要從外形、滋味、茶湯、香氣、葉底等方面,綜合判斷一款茶葉的品質等,保證每款小罐茶茶葉品質的穩定性。在這個過程中,令他們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遇到一款令他們滿意的好茶。

一直以來,中國茶遵循傳統的師徒傳授、家族傳授模式,靠一代代的匠人,憑藉個人經驗進行評審,把控茶葉品質。茶葉往往被視為農產品,對於茶葉的審評是對成品的一次把關,看其是否合格,整個過程中缺乏量化的質控標準,品質穩定性存在較大挑戰。這也成為了中國茶難以高端品牌形象走向大眾市場、國際市場的關鍵。

在小罐茶,做的是科學審評,試圖為審評建立清晰、明確的質量把控標準。區別於傳統做法,小罐茶的審評由新品研發階段的「找茶」和產品上市後的「找茬」組成,可以說,既是跋山涉水「找茶」的過程,也是拿著顯微鏡「找茬」的過程。

新品開發階段,小罐茶審評師從成百上千的樣品中進行海選和分析,確立屬於小罐茶的新品目標值,內外部專家反覆審評,從而生產和確定一款真正高質量的好茶。而等到產品研發成功,審評師還要對每批次茶葉原料進行嚴格審評與把關,保證小罐茶最終的上市產品品質,始終處於相對的高穩定性。

   「小罐茶是用消費品思維來做茶,消費者一定是希望拿到安全、乾淨、又好喝的茶,我們對質量問題是零容忍的,所以,在審評環節,就要科學化、標準化。只有這樣,才能確立標準,有規矩可循,改變過去單純依靠從業者經驗的做法。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給消費者帶來一款真正高品質的好茶。」張婷婷如是說。

只有經得住6道審評關口,才有資格裝進小罐

小罐茶的一款茶葉從立項到上市,平均需要2年時間。在這2年內,一款茶葉要經歷6道審評關口,才能被認為是質量達標,順利到達消費者手中。

簡單地說,茶葉審評就是從外形、滋味、湯色、葉底等方面判斷一款茶是否合格。大家普遍地把茶葉視為農產品,往往只對成品進行一次審評。與一般做法不同,小罐茶在審評中設置了6道關口,以及「市場反饋提質機制」。只有順利通關6道關口的茶葉,才能最終與消費者見面。同時,消費者提出的建議,會通過反饋渠道回流到審評中,進一步完善審評機制。

這6道關口,具體是怎麼樣的?

小罐茶要研發一款茶葉新品時,審評師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收集市面上幾乎全部的茶樣,成千上百種,分析、海選,挑得頭暈眼花是正常的。「海選茶樣的主要目標就是分析不同茶樣的利弊,找到接近或符合我們期待值的一些樣品,最終確定屬於我們小罐茶產品的目標值。」張婷婷介紹。隨後,基於這些目標值,審評師會和制茶大師共同研究,不斷調整工藝,推出若干款目標茶樣,反覆審評,直到初步確認一款達標的樣本。

除此之外,這款目標茶樣要獲得認可,還要經得住外部專家的審評。在小罐茶審評團隊裡,就有像龔淑英、沈紅這樣的行業權威專家。他們會對小罐茶新品做盲評檢驗,也就是用數字密碼代稱不同的目標茶樣,打亂茶樣順序進行感官審評,不透露茶源,保證審評的公正客觀性,只有通過盲評的茶葉,才能推向市場。

對於一款上市的茶葉而言,等待它們的還有3道審評關口。「我們對每批次的茶葉原料都要抽樣,做嚴格的審評,保證每一批上市產品都完全達到品質的目標值。如果原料出現了問題,我們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專項審評,分析問題源,和制茶大師一起想辦法解決,堅決不讓不符合小罐茶標準的產品流入市場。」

而對於來自消費者的聲音,小罐茶還會不定期地對不同產品提出質量提升計劃,根據新的品質目標,進行多輪次的新提質樣本生產和審評。

概括起來,海選茶樣、目標茶樣、專家盲評、批批審評、問題審評、質量提升構成了小罐茶科學審評的6道關口,是整個茶葉品質的道道保障線。茶葉專家沈紅認為,「小罐茶的品質標準,我是放心的。每一個裝進小罐的產品都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審評師「找茬記」:我們知道每一片茶葉的故事

雲南、浙江、安徽、福建……春茶採摘期,作為一名茶葉審評師,半個月內要跑遍這些產茶區,這是小罐茶審評師俞華的親身經歷。「當天看,當天走。早上採鮮葉晚上做茶,往往是晚上十點以後才能喝到,喝到凌晨一兩點,通過審評發現其中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凌晨一兩點,俞華完成一個產茶區的審評後,隨即啟程奔赴下一個產茶區。俞華和同事們就是在這樣日夜兼程的奔波中,實現從生產、倉儲等不同環節把控每一款小罐茶茶葉的品質。

那麼,這群小罐茶的審評師是通過怎樣一套科學方法完成審評工作的呢?俞華歸納為4個詞、16個字:專業團隊、五因子法、密碼審評、問題追溯。

小罐茶擁有一支由內外部專家組成的15人審評團隊,他們由高級評茶師,以及龔淑英、沈紅等多名教授級行業權威審評專家組成,他們只對茶葉質量負責,對茶葉品質擁有1票否決權。

「審評前,審評師要卸去全部首飾,不能吃辛辣食物,不能化妝和噴香水,更不能抽菸喝酒等,以免影響對茶葉香氣滋味的判斷。」俞華笑言,走進小罐茶公司,如果見到穿得「清湯掛麵」的女士,十有八九是一名審評師。因為影響味覺和嗅覺的事,她們是一定不會做的。

而所謂五因子法,就是茶葉的外形、香氣、湯色、滋味、葉底五個維度。小罐茶審評師不僅要靠專業和經驗發現茶葉在這些方面的情況,他們還在探索讓每款茶在這些方面都擁有可量化的評價標準體系。為了保證對這五方面審評的客觀公正,小罐茶要求審評師一定採用盲評的方式,也就是說,利用數字密碼代稱茶樣,進行保密性審評,每位審評師獨立提出意見。

對於小罐茶的審評師而言,他們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要問題追溯。審評師不僅承擔著對茶葉品質的判定工作,而且還要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幾乎每一位小罐茶審評師都有著這樣共同的經歷,為保證一款茶的高品質,他們得親自到茶園、工廠,把發現的問題告訴制茶大師、供應鏈夥伴,和他們協作提出解決方案。

 「有次,我們對普洱茶做審評,發現在某個指標上,無法達到標準。我和幾位審評同事直接到雲南,反覆挑選了5-6輪毛茶,從最初的100噸,挑到80噸,再挑到60噸,最後挑到20噸,才找到了真正符合我們標準的茶葉。」小罐茶審評師孫倩說,「有人說我們茶葉上市晚,這是因為我們做出茶後不是馬上鋪到市場。我們每一款可以推向市場的茶葉,都是反覆審評、反覆測試,符合我們自己的標準和期待,才能把他們呈現給消費者。」

在小罐茶,品質也是一種品格

對品質的高標準堅守,不辭辛苦尋找到一款好茶,是小罐茶審評師幸福的事情。俞華表示,「一年中有大半時間在外出差,做茶葉審評相關的工作,是發自內心地喜歡,而願意不斷地提高做好茶的標準。」

審評只是小罐茶全產業鏈管控品質的重點環節之一。小罐茶還堅持全部產品「雙檢雙測」,既要接受國內相關機構的檢測,也和國際質量管理機構SGS合作,對標國際標準;同時,全部產品從鮮葉、加工完成的毛茶到成品茶,都要經過3道嚴格的農殘檢測,每年投入百萬級檢測費用。2017年年底,小罐茶在黃山投資15億元建設茶行業首個智能中央工廠,升級中國傳統茶生產方式的標準化和智能化。通過這些布局和舉措,小罐茶希望可以更加嚴格地把控著每款茶的品質。

「做好品質,不僅是對消費者的責任,更像是我們自己的品格,是能否贏得尊重的關鍵。小罐茶用消費品思維做茶,對質量問題一定是零容忍。」孫倩強調說。

「我有48年的茶齡,到現在為止,好像還沒有看到像小罐茶這麼敬業、專業、生氣勃勃的審評隊伍。」沈紅專家表示,「小罐茶則的技術力量很雄厚,對品質要求是很高的。」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小罐茶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好茶?
    在人們的心目中,好茶能給我們帶來極致的享受,喝一杯好茶,如沐春風,令人神清氣爽。然而到底什麼是好茶?,就像1000個人心目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每一個人,每一個第一,每一個企業的標準是不一樣的,長期以來好茶的標準是模糊的,一些茶葉專家的描述,往往非常感性。中國茶葉要想走向世界,跟上時代的潮流,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實現標準化,。
  • 小罐茶廣告片全新亮相,揭開茶葉評審的神秘面紗
    也讓大家了解了小罐茶評審團隊尋茶、制茶的過程細節,最終,實現為消費者呈現真正的好茶。 鑑好茶——審評流程精心把關 古代茶聖陸羽曾在《茶經》中寫道:「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這其中的「二曰別」,就是指茶葉的甄別、鑑別。
  • 高端茶品牌小罐茶,如何做得這麼優秀
    小罐茶是誰?作為中國茶行業的顛覆者,自成立之初即是中國茶品牌的高端代表。小罐茶在茶葉的選擇上設定"海選茶樣、目標茶樣、專家盲評、批批審評、問題審評、質量提升"6道審評關口,只有通過6道審評關口的茶葉,才有資格裝進小罐。這就是小罐茶優質的品質。
  • 小罐茶為消費者帶來大自然的饋贈 春茶一杯品茗春天的味道
    在這無邊的春色中,小罐茶更懂消費者的心,用一杯大自然的限量款、透著馨香的春茶,慰籍消費者對春茶的思念。小罐茶春茶產品——小罐茶獅峰龍井茶∕龍井茶(金罐系列)、小罐茶黃山毛峰茶以及小罐茶小罐綠茶於近日正式上市。無論從產地、工藝,還是標準等,這一系列春茶可謂是大自然的限量款,承載了小罐茶在這個特殊春天對所有茶友的深情厚誼,代表著一種品質,也象徵著一種祝福。
  • 為什麼說小罐茶獅峰龍井茶是大自然的限量款?以鮮服人!
    這一片茶園屬於頂級龍井茶的心臟地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大自然的限量款"。限量採摘:明前珍貴頭撥鮮葉茶園四周群山疊翠,雲霧環繞,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有利於茶葉胺基酸等含氮化合物與芳香物質的形成和積累。
  • 杜國楹的小罐茶成功背後——「臺上一分鐘 臺下十年功」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小罐茶能夠取得今天的業績,其背後同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當杜國楹決定要做茶的時候,並沒有立刻著手制定商業計劃,而是開啟了一場「尋茶之旅」。
  • 鐵觀音小罐茶:來自鐵觀音核心生態產區的匠心茶
    如何在保證生態的情況下進行開發,促進人民的增產增收,成為了許多人思考的社會熱點話題,而小罐茶則通過生態示範茶園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其中,已建成的鐵觀音生態茶園堪稱標準範例。把生產融入標準,將工藝匯聚匠心一杯簡單好茶背後是複雜的生產線與生產關係,在這一道簡與繁的選擇題中,小罐茶把簡單留給了消費者,自己選擇了複雜的選項。立志讓更多人簡單方便喝好茶的小罐茶所做工作遠不止此,在生產環節方面小罐茶也做出了許多革新。生態示範茶園滿足了小罐茶對於高品質原料的需求,完善了小罐茶的上遊布局。
  • 破除傳統茶消費痛點 小罐茶實現「品質體驗」標準化
    新華網北京8月24日電(沈美)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對產品越來越精細化的需求,破除傳統茶飲 「無標準、不便捷」的需求痛點成為創新茶企突圍市場的關鍵。2016年7月,一個鋁製小罐,開啟了一罐一泡的便捷飲茶方式,產品一經上市,引發消費市場高度關注。至此,小罐茶成為茶產業的新風尚。  「如何打造一杯好茶?
  • 品明前春茶,小罐茶邀您親近大自然
    在這個特殊的春茶季,愛茶人都在等待著一杯上好的春茶。為了這杯好春茶,小罐茶從不可複製的核心生態產區、限時採摘的"完美"芽葉,到制茶大師的全程監製和匠心之作,在每一個環節都設置了嚴格的標準要求。正是小罐茶這份一如既往的"匠心"精神,讓"大自然"走出茶園,將這份春天獨有的味道送到了愛茶人的面前。
  • 明前春茶清鮮來襲,小罐茶「春意盎然」
    產自高端龍井茶獅峰山脈核心產區的小罐茶·獅峰龍井;採自海拔400米以上優質茶園的小罐茶·龍井茶金罐系列,堅持傳統製作技藝,充分發揮正宗黃山毛峰經典口感的小罐茶·黃山毛峰、還有以國家認定的珍稀茶種「白葉一號」為原料,且全年只採3天的小罐茶·小罐綠。「好茶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在這個特殊的春茶季,愛茶人都在等待著一杯上好的春茶。
  • 小罐茶爭議中推出多泡裝
    過去七年,小罐茶堅持消費品思維、工業化思維和標準化產品,與八大茗茶的制茶大師聯合研發,用科學的方法把影響茶葉口感和價格等的要素整理出來,為沒有標準的茶葉樹立標準。同時,小罐茶建立現代茶葉工業化、智能化生產體系和供應鏈體系,實現茶葉生產標準化。
  • 大自然匠心之作 小罐茶明前春茶限量上市
    小罐茶春茶茶園景色是一片春色如許,一抹碧綠醉人"好茶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在這個特殊的春茶季,愛茶人都在等待著一杯上好的春茶。為了這杯好春茶,小罐茶從不可複製的核心生態產區、限時採摘的"完美"芽葉,到制茶大師的全程監製和匠心之作,在每一個環節都設置了嚴格的標準要求。正是小罐茶這份一如既往的"匠心"精神,讓"大自然"走出茶園,將這份春天獨有的味道送到了愛茶人的面前。
  • 小罐茶:如何做火一個品牌?
    小罐茶就是要給消費者做一個標準化的茶產品,並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標準化」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要素:一個是產品的標準化,什麼是好茶,要有一個標準,去把所有的品類統一起來;另一個,認知上的標準,消費者要能感知到什麼是「好茶」。
  • 第十屆「中綠杯」全國名優綠茶評比工作落地小罐茶公司
    同時對於我們小罐茶來說,這也是一次難得的近距離學習的機會,我們也將繼續努力,不辜負行業的認可,與行業同仁共同努力助力推動茶產業的升級發展。小罐茶,作為茶企的新興力量,自成立以來逐漸嶄露頭角。為了讓消費者便捷簡單地買到真正的好茶,小罐茶打破農產品思維的禁錮,以消費品思維為核心,致力於用標準化、透明化,打造現代派中國茶品牌。
  • 大自然的限量款,也是大自然的經典款 小罐茶明前春茶搶「鮮」上市
    萬物復甦之際,恰逢春茶上市的好時節。為讓消費者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春茶季,喝上一杯絕美的春之滋味,小罐茶隆重推出上乘品質的明前春茶:產自高端龍井茶獅峰山脈核心產區的小罐茶·獅峰龍井;採自海拔400米以上優質茶園的小罐茶·龍井茶金罐系列;堅持傳統製作技藝,充分發揮正宗黃山毛峰經典口感的小罐茶·黃山毛峰、還有以國家認定的珍稀茶種「白葉一號」為原料,且全年只採3天的小罐茶·小罐綠。
  • 小罐茶中秋藍:色彩經濟學助力茶葉傳承與創新
    基於報告結果,小罐茶首次推出「小罐藍」將藍色運用在產品上,這一作品的創新與延展,不僅為小罐茶的工藝設計和品牌注入新的活力,而且重拾國人對於顏色流行趨勢和對傳統節日儀式感的關注。清華大學色研所副所長宋文雯與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共同揭幕研究報告實際上,小罐茶此前已經對旗下多款產品做了色彩經濟學上變革與創新。
  • 小罐茶:用品牌整合公益助茶農
    本報記者 李媛 北京報導11月26日,在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新消費高峰論壇」上,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與大家分享了小罐茶成功背後的商業邏輯。「我們在整個茶行業裡做全產業鏈相對比較領先,做食品、做標準化的品牌必須做到可控。
  • 小罐茶春茶踏著春風而來 大自然的春天禮「色味甘新氣芳馥」
    其實,在源頭,除了生態環境的自然力,影響春茶品質的就是採摘標準。在這方面,小罐茶可以用「嚴苛」加以形容。這種嚴苛又將本就限量的春茶,又要剔除一部分,達到優中選優。小罐茶春茶是純手工採摘的,對採摘時間和品級進行了嚴格要求。
  • 茶讓咖啡坐「冷板凳」?小罐茶深圳茶博會究竟做對了什麼?
    小編認為此次深圳茶博會上藏著一個答案,那就是小罐茶! 它的展區設計與我們傳統的茶葉印象完全不同,以黑、白、木色調為背景,直線與曲面融合交接,並將小罐作為整個空間陳列的核心元素,使產品有機地嵌入整個展示區域,呈現出和諧的線條美和簡潔通透的未來感,成為此次茶博會的一道亮點,十分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
  • 好茶沒有秘密 非遺大師林乃榮匠心打造小罐茶·茉莉花茶
    他說:「小罐茶的用花量極大,窨制過程中幾乎看不到茶葉。市面上的茶,100斤茶葉只需配置500斤的花,但小罐茶100斤茶要配720斤花,這樣做出來的茉莉花茶花香更濃,口感也更加鮮靈。」  作為在茉莉花茶領域首屈一指的非遺傳承人,林乃榮至今已有43年的制茶經驗,他將地道技藝與高品質標準融入到了每一罐小罐茶·茉莉花茶之中。  好的茉莉花茶,是「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