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9月至今,在安徽省民政廳「三社聯動」建設試點工程、「睦鄰家園」社區服務項目、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管委會-福和社區睦鄰中心社會工作服務項目、阜陽市婦女聯合會「社區兒童建設陣地」等項目共同支持下,阜陽市人和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進駐潁州區袁集鎮福和社區,協助社區建立全市首個社區級專業化社會工作服務平臺(站)。先後派駐5名專業社會工作人員參與到阜陽市首個省級「三社聯動」基層治理示範社區創新試點服務中來。
在阜陽市民政局、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社會事業局、阜陽市婦聯、潁州區民政局、潁州區婦聯、潁州區袁集鎮人民政府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福和社區「兩委」的主導下,積極配合社區動員居民參與社區服務、培養社區居民志願者、骨幹,培育社區社會組織,開展社區微公益創投項目。在社區「三社聯動」服務模式的基礎上,擴展「五社聯動」創新服務模式。
三年來,三社聯動」服務模式在阜陽的實踐探索初見成效。
創新「五社聯動」模式 推動社區多元共治
一、五社聯動基本概念
「五社聯動」是指依託基層社會服務平臺,在居委會等社區自治組織的支持下,由專業社會工作者通過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並積極整合公益基金、企事業單位、志願者等社區社會資本,採取微創投(微服務、微治理)等創新形式,面向居民開展項目化的社區服務與活動,聚焦具體社區問題的解決,逐步提升居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意識與能力,實現創新社區服務管理目標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二、「五社」主體內容及在聯動中的作用
(一)基層社會服務平臺
基層社會服務平臺是「五社聯動」的基礎與依託,是指以市社會服務綜合信息與評估中心為技術支持、以縣(市、區)社會服務呼叫中心為組織協調的街鎮(大社區)社會服務中心和居(村)社會服務站等基層社會服務平臺。
基層社會服務平臺具體負責統籌轄區內社會服務的需求調查、項目設計、組織孵化、資源整合、服務實施、服務管理等工作。
(二)社區自治組織
社區自治組織是「五社聯動」的治理力量支撐,具體是指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社區自治組織,具體負責協助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明確社區服務目標,負責支持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推動居民體驗、參與和開展社區服務,並在此基礎上吸納居民積極者、培養居民骨幹,逐步建立完善專委會、居民小組、樓棟小組等基層自治組織體系,依法開展服務監督、自我管理、居民協商等社區治理工作。
(三)專業社會工作者
社會工作者是「五社聯動」的專業人才支撐,是指由政府購買、由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派遣,能自覺遵循社會工作價值理念,並熟練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社會政策研究等社會工作方法的專業社會工作人才。
社會工作者具體負責基層社會服務平臺的建設、運營與管理等工作。
(四)社區社會組織
社區社會組織是「五社聯動」的服務載體支撐,具體是指在民政部門依法登記註冊或備案管理,並在基層社區直接面向居民開展服務的社會組織。
社區社會組織在社會工作者的指導下和社區自治組織的支持下,面向轄區居民直接提供各類具體社區服務,並積極推動轄區居民體驗、參與和開展社區服務與治理工作。
社工跟進社區社會組織會議
(五)社區社會資本
社區社會資本是「五社聯動」的社會資源支撐,具體是指能為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提供人力、技術、資金等服務資源支持的各類社會力量,主要包括公益基金、企事業單位、志願者等。
社區社會資本為社區服務與治理籌集並提供人力、技術、資金等服務資源支持。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院(轄區醫院)
在福和社區睦鄰中心面向居民開展多科室聯合義診
三、「五社聯動」在社區治理中的運用
整體思路:以黨建為引領、社區為平臺、社工為引導、社區活動為載體、社會力量為補充的黨建+五社聯動新的社區發展治理路徑。
(一)明確服務目標
1、總體目標:居民自治、社區和諧、社會穩定
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社區居民自治是社區和諧長效發展的基石。
2、具體目標:引導居民參與、培養居民骨幹、培育社區組織、聯動社區資源參與社區治理。
(1)引導居民參與:解決社區問題主要依靠社區居民,引導社區居民參與是社區自治的第一步。
(2)培養居民骨幹:居民骨幹是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領頭羊,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居民骨幹是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發展,開展社區治理的有效途徑。
(3)培育社區社會組織
社區組織和社區人才就等同於社區治理的兩隻腳,需要同步發展,相互協作。
(二)探索社區需求
進入社區之前,社工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摸排、了解並分析社區基本情況、社區問題和現有社會組織情況等。通過走進社區,深入社區居民,了解社區居民需求,調查社區主要問題。根據社區需求設計具體服務活動,滿足社區居民需求。
SW分析社區內部條件:
S(優勢):有利的、值得發揚光大的社區優勢(人、文、地、產、景)。
W(劣勢):不利的、輕重緩急、尋求合作(社會組織)。
OT分析社區外部條件:
O(機會):絆腳石頭轉變為墊腳石。
T(挑戰):社區公益項目的風險與抗風險措施。
(三)實現工作目標總策略
1.搭建服務平臺 完善基礎設施
建設集公共服務中心、社會服務中心、協商共治中心、平安服務中心和社區事務智慧受理中心五大中心於一體的阜陽地區首個社區治理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福和社區睦鄰中心。依託福和社區睦鄰中心,社工尋求與園區、袁集鎮、社區一致目標、利用各方優勢和線上線下推廣福和社區睦鄰中心及特色活動,發揮福和社區睦鄰中心綜合平臺的作用。
2.引入專業社工 提升服務效果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社工崗位+項目」的方式,引入專業社工機構,成立福和社區睦鄰中心社工站,派駐4名專業社工。社工利用專業技能做好社區志願者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等工作;通過開展專業技術能力培訓,提升志願者服務能力;做好統籌規劃和資源連結工作;運用社工自身優勢,發揮平臺的作用,做好宣傳工作;協同社區、轄區單位共同打造福和社區省級示範點,爭創國家級示範社區。
3.發展社會組織 推動雙工聯動
成立福和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以項目撬動社會資源,孵化社區社會組織,目前共有社區社會組織15個,其中正在孵化培育的志願服務組織6個。開展社區微創投服務,培育社區志願者和居民骨幹,現登記在冊的志願者300名左右,其中志願者骨幹60多名,並利用積分兌換制度對志願者進行管理。
社區社會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充分發揮社區社會組織的力量,放權,但不放任。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培訓,提升社區社會組織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充分發揮社區社會組織骨幹帶頭作用,協助社區社會組織骨幹帶動社會組織發展,發揮社會組織力量。
福和社區社會工作者通過開展志願者培訓提升志願服務能力,進一步推動社區鄰裡互助,實現「雙工聯動」的效果。
4.連結社區資源 推進協商共治
成立福和社區協商共治委員會,成員單位為社區內企事業單位。摸排和了解社區內企事業單位的需求和資源,做好資源連結,尋求合作共贏,達到協商共治目標。福和社區睦鄰中心多次和各方(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院、潁淮花園、藍天救援隊、阜陽市消防救援支隊等)共同合作開展服務活動,活動效果明顯。
5.溝通協調社區 共建共治共享
福和社區目前有社區黨委、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監督委員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各方力量。
社區是五社聯動中的重要部分。社工與社區保持溝通,在動員社區參與的同時,協調各方關係,挖掘共同目標,明確各方職責,揚長避短,推動其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工作。在和社區溝通過程中,保持中立,不指責、不偏向某一方,秉持公正的態度處理各方關係。
福和社區睦鄰中心社工服務站在維繫好各方關係的同時,積極探索和袁集鎮及社區在活動開展及社區治理方面的結合點。袁集鎮政府承接老年人日間照料工作,社工服務站組織社區社會組織成立志願服務隊,承接老人文化娛樂、健康安全等豐富老年生活相關活動的開展。讓社區參加活動籌備會,並協助處理部分事務,達到進一步溝通協作的目的。社區對轄區內居民更加熟悉,在居民心中更有威望,對轄區內資源分布更加清晰。
四、福和社區「五社聯動」社區治理服務成效
(一)開展專業基礎服務、微公益創投項目,提升社區居民參與意識和自治能力
深入居民當中,同居民建立信任關係,發動居民、志願者收集社區多元化需求及問題,協助處理社區事務。以滿足居民、社區工作者需求為前提、針對老人、兒童、婦女、社會救助對象等服不同人群,系統開展各類專業化基礎服務和社區參與能力提升服務,逐步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和自治能力。
積極培育社區居民(志願者)骨幹、培育社區社會組織,開展微公益創投項目,引導居民骨幹和更多的志願者參與到社區微服務、微治理中來,
(二)推進鄰裡互助營,造社區睦鄰文化
積極發掘居民中的積極份子,通過開展大型睦鄰活動,為居民搭建交流互動平臺,促進社區「共融」。
福和社區與社工引領志願者以睦鄰和諧為目標,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居委會、社會等各方力量,舉辦社區春晚、端午鄰裡節、中秋睦鄰文化節等社區睦鄰文化營造系列主題活動,積極打造和睦社區,強化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推動黨建引領、政社互動、多元參與社區治理格局的形式。
(三)培育本土人才,為社區治理培育儲備人才
成立「社區學堂」,在推進鄰裡互助、提升社區睦鄰文化和居民自治能力的同時,培育社區本土專業人才,為社區治理和服務能力提升培育儲備人才。2018年以來,已有2名社區社會組織骨幹(居民志願者)順利通過全國社會工作師考試,其中,1人進入社區「兩委」工作,1人成為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本土化專業社工。
來源:阜陽市人和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福和社區睦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