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的「武侯經驗」:創新信託物業模式,破解小區治理難題

2021-01-11 騰訊網

專訪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機關黨委書記 朱江

「業主主動要求漲物業費、物業自我舉證服務的『物有所值』,通過機制創新,居民與物業形成正向反饋和循環……」小區治理千頭萬緒、紛繁複雜,成都武侯區委社治委創新黨建引領信託物業服務模式,抓住物業矛盾糾紛高發這一突出問題,通過制度重構、機制創新,形成開放互惠的「信義關係」,增強小區內部良性循環,解決「信任缺失」的物業通病,實現業主利益最大化和社區小區公共利益最大化。這是把居民利益性公共生活納入制度化、規範化運作的有益嘗試,從源頭上、根本上消除物業矛盾糾紛的制度設計。

本期「善治成都」,記者專訪武侯區委社治委機關黨委書記朱江,他以破解小區治理難題為目標,分享社區治理中「終結」物業糾紛的「武侯經驗」。

從小區治理到「人城境業」和諧統一

記者:武侯區作為城市基層治理示範區,有著社區治理服務創新實驗的使命擔當,在推進「人城境業」和諧統一方面是如何做的?

朱江:居民小區物業矛盾糾紛高發、頻發是全國性難題,成為社會矛盾集聚點和社會治理薄弱點。要「人城境業」和諧統一首先需要破解小區治理難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導致「弱業主」與「強物業」之間的「紛爭」愈演愈烈,形成「服務品質降低——物業繳費率降低——服務再降低」的惡性循環。物業企業出於利潤考慮,對小區共有部位、設施設備疏於維護,能拖就拖、能湊合就湊合,造成小區品質早衰貶值,資源巨大浪費。為有效破解傳統物業服務模式的治理困境,給基層和群眾提供新的物業服務模式選擇,武侯區率先探索將信託理念引入物業服務領域,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引導小區植入信託物業服務模式。通過一個個小區的和諧,以此取得好的社會效益,最終達到「人城境業」和諧統一。

從「包幹酬金制」到「信託制」服務

記者:以黨委部門牽頭推行信託物業服務模式,在全國來說武侯區屬於第一個。從傳統的「包幹酬金制」到「信託制」,這一創新服務可謂顛覆物業既有模式,在實現路徑方面武侯區是如何謀劃的?

朱江:通過運用信託理念,創新一套適用於小區物業管理服務的新體制、新機制。一是重構小區各方主體關係。將過去業主大會與物業公司之間的服務買賣關係,調整為信託關係,即:業主大會為委託人、物業公司為受託人、每一名業主為受益人,讓物業公司回歸「忠誠管家」角色。同時,將社區「兩委」和律師、會計師等社會專業人士設立為監察人,享有與業主同樣的權力,為將物業管理納入社會治理範疇創造條件。二是改變物業費和公共收益屬性。將物業費和公共收益全部設立為業主共有基金,屬全體業主所有,不再是物業公司財產。三是保障小區資金和物業服務的公開透明。通過信託物業管理平臺,賦予每名業主對每筆收支都有查詢和質詢權;實行物業服務年度預算和標準管理制度,確保物業服務「質價相符」。四是確立物業機構的自我舉證責任,降低業主監督成本。

目前,運行良好的豐華園風華苑小區,在出入口就有長長的公示欄。物業人員的構成、人員工資、綠化經費……大家一目了然,業主們交了多少錢,怎麼花出去的大家也很清楚。通過透明的服務體系,業主有當家做主的感覺,大家想提升小區的服務和品質自己就主動給物業漲了物管費,這在別的小區確實是不敢想的事。

「武侯經驗」優勢明顯 全市競相學習

記者:深化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武侯區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發展治理為目標,以解決物業糾紛為小切口搭建多元參與共治體系,它的優勢有哪些?接下來有哪些打算?

朱江:它的優勢一是破解多年來小區治理難題。根據首批89個小區試點結果,物業服務質量普遍提高,矛盾糾紛同比減少9成,物業繳費率普遍提高2成以上,實現物業服務水平、物業費收繳率、居民滿意度和物業矛盾糾紛「三提一降」的治理目標,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這一成果在老舊小區的治理中格外明顯。二是提升黨組織組織力。堅持以黨組織為核心,以基層黨建引領、保障、貫穿信託物業實踐,嚴密小區組織體系,強化政治功能,最大限度保障業主權益,鞏固了黨在城市基層的政治根基和群眾基礎。三是完善多元共治體系。基於信託理念,制度化擴大居民主體參與,以公開透明方式重構權責關係,推動業主、業委會和物業企業共商共治,提高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益,形成小區治理可持續發展生態。四是重建社會信任基礎。信託物業模式打破了原有「暗箱」,讓小區所有收入、支出、項目、服務等都變得公開透明,讓業主、業委會、物業企業之間的信義關係變得牢固持久,夯實了小區社會信任基礎。由於制度的透明,有私心的業委會成員會自動退出,這樣讓有公心的業主更有發揮餘熱的機會和平臺。

目前,成都所轄23個區(市、縣)都在競相學習、推廣這一模式。同時,武侯區還有20餘個小區正積極推動信託物業服務模式落地。接下來,武侯區將加強物業社會主體培育,研究制定信託物業體系標準,用好500萬元專項基金,擴大試點範圍,為破解小區治理難題、提升基層治理水平貢獻更多武侯經驗。

華西社區傳媒首席記者 沈悅 武侯區委社治委供圖

相關焦點

  • 渭南:推行黨建引領小區治理「1168」模式 解鎖小區治理難題
    渭南以開展「三強」主題黨建活動(強基層、強隊伍、強服務)為統領,創新推行「一個支部戰鬥堡壘、一支黨員先鋒隊、工作實現六個到位、管理落實八條措施」的黨建引領小區治理「1168」模式,有效破解小區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不全、「三無」小區黨建薄弱、小區黨員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進一步提升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工作水平。建強一個支部戰鬥堡壘。
  • 江西宜豐崇文社區創新網事「360」治理模式 | 社會治理
    江西宜豐崇文社區創新網事「360」治理模式 | 社會治理 2020-12-12 1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黨建引領「三源三格」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9日訊 社區居民流動性強、人口老齡化、市容環境、矛盾糾紛、物業服務都是社區治理中的短板。如何把社區治理的短板發現在初期,化解在基層,一直是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關注的焦點。
  • 雲南彌勒:「五指成拳」破解城市基層治理難題
    彌勒市為破解橫向管理界限模糊、縱深管理到戶缺位等問題,通過構建鄉鎮(街道)、村(社區)、小組(小區)、片區(樓棟)、住戶「五級網格」管理體系,創新推行五級網格唯一編碼識別機制,並在網格內建立黨的組織,在全市13704個網格中配套組建1.5萬餘名網格員隊伍,建立黨組織、網格長(網格員)包區聯網掛戶工作機制,使每個區域、每條街、每棟樓、每個住戶都有相應的網格進行管理,實現組織管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試點"紅色物業":黨建領航基層治理創新
    今年首府不斷創新物業服務管理機制,在全市100個物業小區試點開展「紅色物業」服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努力實現「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社區、物業創新出黨課聯上、活動聯辦、工作聯動的工作新模式,推動物業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有效破解小區管理難題。
  • 社會治理:下「繡花功」創新模式
    精細管理控疫情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數百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城鄉社區日夜值守,各類民營企業、民辦醫院等積極出力,廣大黨員、幹部帶頭拼搏,構建起強有力的社會治理網絡。組織小區物業服務人員定期消毒消殺,再通過「津治通」APP上報,成了天津市河西區誼景村社區網格員王娜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 合川區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創新基層民主協商治理
    合川區以「聚力量、破盲點、解難題、提質效」為重點,全面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治理,「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新格局」案例榮獲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黨建強基,聚治理力量。
  • 請你來協商丨破解我縣小區物業管理難題
    小區物業管理關乎民生福祉是基層治理的一項內容然而我縣目前小區物業管理的現狀是物業糾紛頻發業主對物業服務不滿物業費收繳難物業管理混亂··如何來破解?如何進一步提高小區物業管理水平?為破解這些難題,今年以來,縣政協成立了「物業管理」專題調研組,深入我縣各小區查找問題,赴外地考察學習先進的經驗,形成了調研報告,並將舉行專題協商會。
  • 基層治理怎樣破解"最後一公裡"難題 看看他們的做法!
    12月14日,全區基層治理經驗交流會在銀川召開,半年多來,各地各部門有什麼好經驗、好做法,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果,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突出「一核」引領、強化「三聯」聚力,增強治理組織力。明晰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責任體系,優化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機制,激活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內生動力。探索「基層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方聯管居民小區,將業主滿意度、小區黨支部評價作為物業服務質量考核的重要依據。
  • 黨建引領開闢小區治理新路徑,中國車谷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樣板
    創新總結「3344」工作法著力破解小區治理難題通過創新總結「3344」工作法,金域藍灣小區推動下沉黨員服務居民常態化。2020年9月,小區率先成立了4個黨支部,構建了「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創新總結了黨建引領小區治理「3344」工作法,通過把握「三大原則」、健全「三個機制」、發揮四個作用、建立「四級負責制」,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著力破解小區治理難題。
  • 西海岸新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物業治理模式
    推廣「六無」小區創建典型經驗 西海岸新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物業治理模式8月25日,西海岸新區住宅物業服務企業大會日前召開。主管部門及全區300家住宅物業服務企業共同探討管治結合、精細化管理的途徑和方法,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物業治理模式,營造共治共建共創共享的小區治理格局,以實際行動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洛陽市洛龍區開元路街道:探索創新社區治理新體系,提升物業服務...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為貫徹落實市委提出的「積極構建黨建引領、『四治』並進、服務進社區的基層組織體系、治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加快形成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洛陽實踐』」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小區自治以及物業管理服務水平
  • 富陽「兩社聯治」巧解基層治理難題
    富陽「兩社聯治」巧解基層治理難題發布時間:2020-12-09 09:08:56本報訊 (浙江共產黨員雜誌記者安佳璐通訊員張瑋娜楊海豔)位於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巨利社區的蔣家區塊是典型的開放式小區,物業管理基礎較差、流動人口較多、人員結構複雜,各個群體間利益訴求不一,治理難度大。
  • ​黨支部建在小區 社區治理無盲區
    如今,南岸的這一創新實踐已經收到了黨支部建在小區,社區治理和社會治理無盲區的成效。支部建在小區——黨建觸角延伸到最小單元花園路街道金鶴社區華城國際小區很小,兩幢樓內僅有641戶居民。但是,住在這個小區裡的37名黨員自組建起小區黨支部後,黨員的作用就充分地發揮出來,小區治理也逐步規範起來。
  • 創「紅黃牌」和「五罰離場」機制,深圳馬巒探索小區治理新路
    南都訊 記者曾海城 深圳市馬巒街道辦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在黨建引領下,轄區御景印象家園小區僅花半年時間,便完成新老物業更替工作,小區還首創「紅黃牌」和「五罰離場」機制,通過建章立制發揮群眾自治力量,著力解決小區高空拋物、噪音擾民等治理難題。
  • 南星街道發布的這本手冊 讓社區治理有了「工具書」
    社區品牌怎樣創新塑造?社工隊伍怎麼建設考核?社區基層黨建如何引領發展?9月20日,杭州市上城區南星街道8個社區拿到了一本「藍皮書」,這是杭州市第一本街道本土化基層治理指導手冊。這本230多頁、集聚社區建設有效經驗和主要成就的「寶典」,讓基層社會治理有了「標準」和「參考」。
  • 辦好社區民生小事 積基層治理尺寸之功
    近五年來,新都區總人口從80萬增加到130萬、建成區從33平方公裡增加到66平方公裡,面對基層黨建薄弱這一大難題,新都區以亂象叢生的紅湖公園城小區為試驗田,創新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新模式,通過找黨員、建組織,從小區12100人中查找流動黨員110名並成立小區黨支部;通過優機制,破除「業委會——物業管理公司」雙組織管理小區、黨組織缺位的弊端,建立黨群服務中心和小區工作站,建立小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和小區黨代表制度
  • 餘新國:不辱使命 開拓創新,努力打造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杆城市
    建立創新經驗推廣項目庫,將基層經驗做法擇優入庫批量推廣。已推廣群眾訴求服務平臺、出租屋分類分級管理、維穩示範點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示範項目。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立法,夯實訴源治理的法治根基。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立法,明確物業企業的法定責任、委託責任、社會責任。
  • 【超大城市治理⑦】築牢超大城市治理之「魂」
    加快補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和弱項,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子、新品牌,打造武漢經驗。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武漢社區不斷增量,社區類型及組成呈現多樣性和複雜性,以黨建引領創新社區治理,是促進基層社區共治共建共享治理格局的核心力量。
  • 【亮點】湖北十堰:「1+2+N」跑出社區治理「加速度」
    今年以來,十堰市大膽創新,全覆蓋為社區選優配強「1+2+N」書記和骨幹隊伍, 「1」指社區黨組織書記,「2」指黨建專員和第一書記,N指公共衛生健康顧問、法治顧問等,培優「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社區「領頭雁」隊伍,鍛造勇立潮頭的基層治理「排頭兵」,多點發力,奮力跑出社區治理「加速度」,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