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引高質量發展,這是十九大後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核心主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7.1%,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促進供求平衡,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經濟體制改革馳而不息,經濟更具活力和韌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與此同時,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引,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首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意義重大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具有戰略指導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正處在一個大不同於以往的宏觀經濟環境當中,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用一句話來高度概括,就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政策思路已經初步形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不僅更加明確了經濟思想在思想理論層面的重要性,還強調了經濟思想在實踐建設中的指導作用,是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富有博大精深的內涵,其突出特徵是,不僅聚焦於發展規模,更注重發展質量;不僅著眼於短期調控,更注重持續增長動力;不僅著力於需求側的總量收放,更注重供給側的結構優化;不僅立足於政策層面操作,更依賴於改革行動加以實施。
按會議提煉的精髓,集中表現為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化解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帶來的巨大壓力;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讓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協調動作;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高質量發展是2018年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
以高質量發展繪就經濟發展新時代的美好藍圖,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重要信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人民需要什麼物質文化消費,經濟供給側就要提供什麼產品和服務,讓經濟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進步服務。
高質量發展,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發展,從追求GDP增長,到注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既是一個歷史演變,也是一個時代升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既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動力所在,還是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關鍵是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質量變革夯實經濟大廈根基,以效率變革重新構建產業模式,以動力變革搶佔全球產業制高點。
如何具體推進高質量發展?會議提出,做好8項重點工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會議提出,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這些部署的核心是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體制機制,更好引導政府、企業、居民統一認識,轉變發展理念,使政府不再追求急功近利的浮誇政績,使企業不再漠視市場需求,使居民不再滿足量的享受轉而提高生活質量,形成政企民三位一體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力量。
打好三大攻堅戰
今後三年,我國發展要跨越的一大重要關口,就是要打好三大攻堅戰。居安思危,此次會議作出重要部署,既側重當務之急,又注重整體性和延續性,為今後三年發展指明了方向。
以防控金融風險為重點,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在一系列嚴監管政策下,我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已有成效,但防風險的壓力仍然較大。會議強調的「三個良性循環」,即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既抓住了防控金融風險的「牛鼻子」,又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對今後做好防控金融風險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十八大以來,全國已有6000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而剩下的3000萬貧困人口都是「老大難」,都是難啃的骨頭。十九大號召,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再硬的骨頭也要啃,扶貧路上,一戶都不能掉隊,一戶都不能拉下。
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防治汙染是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民心工程,也是政策長效機制的試金石。高質量發展也包含沒有環境汙染的發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既需要短時間的殲滅戰,更需要長時間的持久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在開局之年、慶典之年、關鍵之年,我們更要有使命感和緊迫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引高質量發展,銳意進取,埋頭苦幹,扎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經濟工作明年開好局、起好步。(蔡恩澤 武亞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