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21:49:39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這是最近又在朋友圈瘋傳的一段視頻。視頻當中,一位女士用清水將肉鬆洗滌之後,撈出了不少絮狀物。這些絮狀物是什麼呢?視頻中的女士說是棉花。這種說法有根據嗎?第1眼和630記者也進行了一次試驗。
試驗之前,第1眼和630記者就分別在蛋糕店、小賣部和超市購買了三款不同品種的肉鬆類烘焙糕點,會不會產生和網傳視頻當中一樣的結果呢?第1眼和630記者清洗一號肉鬆過後發現,確實存在少量絮狀物。
第1眼和630記者隨後用同樣的方式對二、三號肉鬆都進行了清洗,它們也都產生了少量絮狀物,而且撕扯開來發現,確實是呈現纖維狀。
水洗之後,第1眼和630記者發現,杯中的清水慢慢變黃,還有少許的油漂浮在水面,杯底也有一些沉澱物。網傳視頻中還提出要用打火機來燃燒肉鬆,來看它究竟是不是棉花,第1眼和630記者也做了這個試驗。
經過第1眼和630記者的試驗,發現三款肉鬆在清水洗滌之後都有一些絮狀物出現,而且燃燒後都散發出一陣焦糊味,糊掉的地方也能輕易碾碎。根據這些現象,能否判斷肉鬆的材質呢?
第1眼和630記者隨後撥通了重慶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龔濤老師的電話,龔老師解釋稱,目前市面上含有肉鬆的糕點,有的成分是純肉鬆,有的則是肉和大豆粉混合而成,所以會比較綿柔,水洗後出現白色絮狀是正常的。
龔老師還介紹,肉鬆之所以能夠燃燒,是因為它含有大量可燃物: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而棉花主要成分是不可溶植物纖維,要區別兩者的途徑就是聞聞有沒有焦糊味,肉鬆的焦糊味肯定比棉花燃燒後的焦糊味重。
龔老師還解釋說,肉鬆在嘴裡咀嚼時比較鬆軟,有肉類特有的香味;而棉花既難以咀嚼也難以消化,所以一入口,大家就能分辨。
在這提醒大家,對於食品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辨別,不能僅憑直覺或一些似是而非的視頻就下定論,得有科學依據。肉鬆麵包,這下可以放心吃。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高怡 韓可
原標題:是肉鬆還是棉花?記者親身實驗辨肉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