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兩天朋友圈裡一則小視頻在網上熱傳,錄製視頻的人自稱發現了驚天「黑幕」!
有人將肉鬆蛋糕上的肉鬆放在水裡浸泡後,發現我們平時吃的肉鬆竟然是棉花做的!
這則視頻一出,立即引發了消費者對市場上肉鬆產品的懷疑。
難道棉花真的可以做出肉的口感?
還是發布視頻者在造謠?
鄭州的王女士,平時經常給孩子買肉鬆麵包吃,可是前兩天,朋友給她發來了一段視頻,這讓她非常擔憂。
對於網上流傳的這段視頻,大家看了之後也是將信將疑。為了進一步查明真相,記者走訪了幾家生產肉鬆麵包的蛋糕房。
在這家蛋糕店,糕點師傅專門給我們展示了他們製作的肉鬆。
為了得到更權威的信息,記者帶著市面上購買的肉鬆麵包,來到了河南農業大學食品工業學院。
1. 肉鬆和棉花的成分構成有很大區別:肉鬆的本質是一種肌肉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2.兩者的口感差異大,造假幾乎沒可能:肉鬆鬆軟,一吃就化;棉花表面看上去鬆軟,但放入嘴裡卻嚼不爛。商家不可能造這麼明顯的假,一旦被發現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3. 肉鬆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可以點燃很正常,而且通過點燃可以很容易分辨肉鬆和棉花:由於是蛋白質,肉鬆燃燒的話一般會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可以直接點燃,但並不會有焦糊味。
也就是說,用棉花冒充肉鬆,一吃就會被識破。網上流傳的這段視頻又是一則謠言,去年5月份,浙江一名男子就因散布「肉鬆是棉花做」的謠言,而被民警請到了派出所接受調查。
其實,「肉鬆是棉花做的」這類謠言並非個例,前段時間還有「紫菜是塑膠袋做的」「大米是塑料做的」等傳聞出現,經多方證實,均屬謠言!
不過,市面上銷售的絕大多數肉鬆類產品其配料並非「肉鬆」,而是「肉味豆粉松」,這在「烘焙行業內已是公開的秘密」,被媒體多次曝光。
兩斤半純肉才能做出一斤肉鬆,成本之高可想而知。而目前,國內對肉鬆類別製品尚無統一的國家標準。所以出現了一些商家打著肉鬆麵包的招牌,賣著肉粉松產品的亂象。
目前,這一類違規行為,難以得到有效的監管和遏制。商家如果以肉粉或者肉粉松為配料,但產品名稱卻打著肉鬆名義的做法,實際上已經涉嫌欺詐消費者,消費者一旦發現可向相關部門舉報商家。
魚香肉絲沒有「魚」
老婆餅不送「老婆」
肉鬆麵包裡也沒有「純肉鬆」了
還是要提醒大家
可千萬別盲目轉發
不信謠,不傳謠!!!
來源:都市頻道綜合都市報導、央視新聞、
記者:張飛
編輯:杜琛飛 主編:冉亞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