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17日電(記者張夢潔)打折季「買買買」的戰利品塞滿了衣櫥,「熊孩子」的玩具扔得亂七八糟,各種旅遊紀念品堆在儲藏室的角落裡積灰……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煩惱?目前,一個全新的職業「家庭整理收納師」正在悄然興起,幫助人們實現從物質到心靈的「斷舍離」。
徐垚家主臥室的衣櫥足足有4米寬、2米高,放的全是夫妻倆夏天的衣物和被褥,每一個格子都被填得滿滿當當。110平方米的家裡現在住著父母、夫妻倆和一個4歲的孩子,客廳電視櫃、儲物櫃和茶几裡到處都是孩子的玩具,次臥和儲藏室也是「重災區」。
無用或「不心動」的東西太多,家中物品的存放沒有明確分類,把整理收納簡單理解成堆積儲藏,韓藝恩進門一番觀察,馬上就找到了癥結所在。作為一名家庭整理收納師,徐垚家是她從2015年3月入行至今上門服務過的第98家上海家庭。
「大掃除」從衣櫥開始:首先把所有的衣物和被褥都取出來,很快床上就堆成了一座小山;接著清點衣物總數並分門別類,「心動」的留下,「不心動」的打包送人或直接丟棄;規劃好衣櫥的每一個空間用於分門別類,並選擇合適的收納工具;最後手把手教會僱主摺疊衣物、擺放衣架的技巧,保證所有空間都能夠被合理、有效地利用。
家庭整理收納的服務起源於日本「斷舍離」的理念,即斷絕購買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堆在家裡沒用的物品,一步步脫離對物質的迷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剁手」「拔草」。在上門服務的過程中,韓藝恩遇到過衣服堆在雙人床上能夠到天花板的客戶,也遇到過反覆溝通5個多小時才捨得扔掉第一件東西的人。她認為,中國人非常戀舊,重視物品背後的回憶和情感,所以要更加用心地去傾聽和尊重用戶的想法。整理收納不是「扔和藏」,而是處理好物品和空間的關係,讓家居生活更加舒適清爽。
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其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了家政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傳統家政市場的保潔工、保姆、月嫂不同,家庭整理收納師上門服務是「帶領式」而不是「代勞式」,就是手把手指導僱主收拾東西,示範技巧、傳授理念。而這種「指揮僱主幹活」的服務目前在上海每小時收費100元起,有經驗、有名氣的整理收納師時薪可以達到300元到500元,是傳統家政服務人員薪資的數十倍。因為收費水平較高,目前家庭收納師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更加走紅,多為個人工作室,接單以熟人推薦為主。
韓藝恩畢業於上海政法學院,曾經是上海陸家嘴地區一家金融公司的法務。「辭職轉行的時候,我媽哭了。因為她覺得,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竟然去做家務阿姨。」韓藝恩說,經過兩年多的積累,她漸漸在這個圈子裡做出了名氣,除了上門服務,還會收學員、開講座、參加綜藝節目,收入可觀。除了「錢景」,家庭收納師的行業前景同樣看好,消費升級讓人們對家政市場提出了更加個性化、高端化的需求,長輩們也最終理解並認可了她「不做法務做家務」的選擇。
整理收納是一種技巧,也是一門生活藝術。尤其是都市生活中,花樣百出的營銷手段不斷放大人們的消費欲望,而這種對物質的迷戀卻反而會帶來心理的焦慮和困擾。事實上,都市人的心靈空間和家居空間一樣需要整理和收納。「讓每個物品各得其所,能夠幫助你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需要什麼。當你能夠善待自己的物品的時候,你也能夠善待自己的生活,這才是整理收納最大的意義。」韓藝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