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臨床案例集錦

2020-12-11 騰訊網

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多能幹細胞,能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據有強大的免疫調節作用,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最安全的幹細胞。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來源於新生兒,相對於成人的間充質幹細胞更加純淨、原始,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免疫調節能力都更強。一根臍帶可提取的間充質幹細胞的數量相當於成人5000毫升骨髓中的間充質幹細胞數量。臍帶被視為「間充質幹細胞寶庫」。

作為「寶庫」,近年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被醫學界廣泛的運用在各類疾病的治療上,產生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生殖系統疾病

1

治療卵巢早衰——讓生育無望「有望」

卵巢早衰是指女性40歲之前,因卵巢萎縮而不排卵的現象。目前全世界約有1%~3%的育齡期女性發生卵巢早衰,這一問題已然成為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

2018年1月12日上午9點19分,一陣新生兒的啼哭在南京鼓樓的產房內響起,一個約6斤重的男嬰呱呱墜地,34歲的方女士終於完成了自己做母親的心願。

方女士曾被確診為卵巢功能衰竭導致不孕,但喜歡孩子的她一心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寶貝,遂輾轉於全國各地多家醫院各個科室。終於在2015年12月去到南京鼓樓,與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相遇,並決定為生出自己的寶寶做最後一搏,而這一次,她終於成功了。

卵巢早衰的女性就像一朵鮮花從根莖開始枯萎,卵子就是「種子」,胎兒就是果實,沒有好的「種子」,如何能結出甜美的果實呢?

像方女士這樣的女性還有很多,南京鼓樓生殖醫學院中心還收留了23名這樣的患者,經過治療,9名患者已經發現優勢卵泡活動,已有2名患者獲得臨床妊娠,另有2名患者已經獲得可移植胚胎,正準備子宮內膜等待移植。這些女性已經開始慢慢「綻放」,漸漸的結出幼小的「果實」。

血管損傷類疾病

2

糖尿病足的治療——為肢體健全「護航」

在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比其他人群發生足病的機率多15-20倍,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15%的人可能發生足病,85%的患者截肢原因是足潰瘍。

在2017年,57歲的山東青島市民吳秀華被查出右腳患有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壞死,是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吳大爺病情危急,右腳隨時面臨著截肢。而在2016年,吳大爺就因為糖尿病足失去了左肢。當同樣的命運即將降臨在右肢上時,一種來自新生兒臍帶組織的間充質幹細胞使他免於再次截肢

為了保住吳秀華的右肢,醫院大膽調整了治療方案,將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到吳秀華身上,因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可明顯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醫生說術後吳大爺的右肢有望保住。

3

治療血脈潰瘍引起的慢性創面—55天治癒難愈傷口

通常情況下,超過3個月未能癒合的傷口,即可成為慢性創面。引起慢性創面的原因多種多樣,並且存在數年,甚至終身不愈,給患者帶去嚴重的心理、生理壓力,以及巨大的經濟負擔。

70歲的常女士已經近9個月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因右下肢靜脈潰瘍引發的慢性創面給她的身體和心理都帶去了巨大的傷害,輾轉多家醫院也無法治癒。

2017年4月,常女士來到中國人民解放區總醫院就醫,以付小兵院士為學科帶頭人的基礎研究所科研團隊聯合創面治療中心,針對陳女士的傷口情況,運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對她的慢性創面進行治療,同時運用傷口溼性癒合理論指導下的傷口護理技術,使傷口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僅僅治療55天後,陳女士的長達9個月未愈的傷口,竟完全癒合,治療效果十分明顯。

神經系統疾病

4

帕金森病的治療——改善老人的晚年生活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此病的患者常常意識不到自己已患病,因為病狀常常進展緩慢,人的反應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變慢,人也會逐漸呆滯,活動笨拙,之後便會出現靜止性震顫、肌強直等情況。

76歲的謝喜雲老人來自印尼,罹患帕金森病已經十幾年,剛開始家人和他自己都沒意識到已經患病,但病痛的長期緩慢的折磨使老人右手三個指肌強直收縮,身體僵硬,吞咽困難,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但是在接受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幾個小時,謝喜雲老人便已能順利進食,當晚還看了他最喜愛的電視節目,並且身體其他症狀明顯好轉。

不只是謝喜雲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改善,中國醫科大學的孫儷博士將含有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懸液通過頸動脈植入10位帕金森患者體內後,患者的行走姿勢、肢體震顫程度、自主運動及坐、起運動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通過有效利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帕金森病患者的發病進程不僅得到了有效控制,還明顯改善了受損的腦組織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5

治療癱瘓——14年後的再次站立

4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陳雙喜四肢癱瘓,被診斷為C4-6節段脊髓損傷,T4節段平面以下完全四肢癱,也就是俗稱的「四肢癱「。做了C4-6減壓融合內固定手術後,他的雙腿依舊不能行走。

從此往後,冷冰冰的輪椅代替了他的雙腿,並且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作為一個人,他感覺喪失了尊嚴,過得十分痛苦。在嘗試了康復、針灸等各種治療手段無效後,2015年8月,陳雙喜慕名找到戎利民教授,開始接受幹細胞治療。

▲ 相關視頻:陳雙喜老人時隔14年的站立

2017年8月18日上午,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骨科病房裡,臥床14年的64歲老人陳雙喜,終於能雙腳落地,在支具輔助下緩慢的邁開腳步。如今陳雙喜不再需要尿不溼和通便藥物,不用別人的幫助也能照顧自己大多日常,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蛛網膜下腔治療。

迄今,戎利民教授團隊以為22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蛛網膜下腔治療,其中75%的患者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情況明顯改善,已經能自行排便了。

6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的治療——解除「漸凍」

提到這種病症大家可能都有點陌生,但是提到科學家霍金,可能就會對這種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了。患病人會隨著時間流失,四肢、驅趕、頭面部肌肉、大腦、顱神經核會慢慢硬化,整個人變得無法說話,也無法動彈,因次,該疾病患者常被稱為「漸凍人」

患者李女士作為接受北京武警總醫院幹細胞移植治療的ALS病人之一,病情得到了明顯改善。剛入院時,李女士言語不清,吞咽進食也十分困難,上肢無法使勁,下肢抬舉困難,基本完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但在接受治療後,李女士穿衣、衛生、上肢肌群肌力等能力都明顯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治療後,雙腿便能邁開走路。

安沂華主任對住院接受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的99位ALS患者進行了療效分析,發現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可以改善ALS的運動功能,在半年內效果較好,且整個過程十分安全。

7

治療失眠——築一個甜美夢鄉

現代人越來越大的學習和工作壓力讓很多人飽受失眠的折磨,但長期服用安眠藥又會讓身體遭受傷害,如何治療,成為當下「熱點」。

浙江大學醫學院和浙江武警總隊醫院共同完成的一項臨床觀察顯示,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可長期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

王女士(化名)作為臨床觀察的患者之一,在接受治療前,因為操心家庭,操心工作,經常整夜睡不好覺,時間長了便無法輕易入睡。

夜晚無好眠使得王女士便對安眠藥產生了依賴性,但安眠藥帶來的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睡眠異常等副作用,使她的身體、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嚴重影響。

在接受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以後,王女士的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和日間功能障礙的改善作用持續了12個月,並且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骨關節疾病

8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告別多年的疼痛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侵蝕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信大多數的人家裡,多少都有人患有風溼,這種疾病,輕是疼痛難忍,重則會導致關節畸形乃至喪失性命。

60歲的曾大爺(化名)是湖北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一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他的雙腕、指掌、近端指、踝關節、腫痛已經16個月了,而四肢腫脹、疼痛,行動逐漸困難使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入院後,醫院徵取到曾大爺的同意,開始使用靜脈注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進行治療。在為期4周的治療後,曾大爺覺得自己的手、腿疼痛明顯減輕, 飲食、睡眠、體力、疲勞等臨床反應也明顯改善。在隨後一年的複查中,也並未觀察到與治療有關的副作用,且症狀持續緩解並無復發。

心臟類疾病

9

心臟衰竭的治療——將擁有一劑「強心針「

老齡化社會給醫療系統帶來了諸多難題,心力衰竭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我過大概有1500萬左右的心力衰竭患者,已經成為世界上患此病人群最大的國家。

近日,一項關於治療心臟衰竭的研究,發表在《新鄉醫學院學報》上:河南省人民醫院與河南省心血管醫院研究發現,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可以改善慢性擴張型心肌病合併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幫助心室重構,降低短期病死率。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共選取了59名患者,分別使用不同的方法為其進行治療,其中一組,便是使用的來自健康產婦捐贈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在治療後的一年中,相比其他治療組,幹細胞療法表現出持續改善心臟的泵血能力,不僅更大的改善了人的日常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且治療過程是安全的,沒有任何副作用或同種抗體的出現。

10

兒童先天心臟病的治療——還孩子一個健康的心臟

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類型,這種疾病的唯一治療手段就是進行修復手術,即是用一塊被稱為「移植物」的組織代替受損區域,但是,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心臟也在發育長大,因此需要反覆進行植物手術。這樣一來,患兒會不斷的接受來自手術帶來的痛苦。

都說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是折翼的天使,當這小小的天使還得遭受治療疾病帶來的無盡痛苦時,一種幫助他們減輕痛苦的東西誕生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布裡斯託心臟研究所的Massimo Caputo和Paolo Madeddu教授利用分化能力強大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培養出了一種同人體組織無二的新一代移植物,用於代替需要進行反覆移植手術的移植物,進行心臟修復性手術。

相關焦點

  • 新生命幹細胞公司新專利獲受理 提升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免疫調節能力
    以移植物抗宿主病為例,間充質幹細胞能夠通過抑制移植物免疫細胞,逆轉移植物免疫細胞對宿主組織器官的損傷,對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很好的療效,在治療免疫性疾病上應用前景廣闊。臍帶作為間充質幹細胞的重要來源之一,其細胞更原始,增殖、自我更新和多項分化能力更強,是當前臨床研究的熱點。
  • 胎盤、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為何備受矚目?
    同時,間充質幹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調節功能兩大特性,無論自體還是異體的間充質幹細胞使用時都無需配型。憑藉這些特徵,成為目前臨床試驗研究最多、應用最廣泛的幹細胞種類,目前關於間充質幹細胞的臨床研究涉及上百種疾病。
  •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和心臟類疾病
    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多能幹細胞,能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據有強大的免疫調節作用,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最安全的幹細胞。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來源於新生兒,相對於成人的間充質幹細胞更加純淨、原始,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免疫調節能力都更強。
  • 影響間充質幹細胞生產過程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即現在的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隨著間充質幹細胞研究推進,臨床研究熱度也不斷攀升,不論在國外還是國內,臨床研究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從美國NIH臨床研究資料庫可以看到,目前全球已經開展的間充質幹細胞臨床研究數量超過1000項,且數量逐年攀升。隨著臨床研究推進,間充質幹細胞進入臨床應用成為必然趨勢,因此間充質幹細胞安全性評價尤為重要。
  • 一份報告,釐清間充質幹細胞行業的方方面面
    另外,胎兒臍帶或者成人骨髓中的有些細胞也屬於專能幹細胞,分化能力有限,但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與高度分化的非幹細胞不同。1間充質幹細胞概述2006年,國際細胞治療協會(ISCT)規範了間充質幹細胞的定義。
  • 揭開廬山真面目:重新認識間充質幹細胞
    ,對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但討論不應影響間充質幹細胞的臨床研究和產品研發進程。  撰文:老狼來源:幹細胞者說間充質幹細胞,又稱多能基質細胞,簡稱MSCs,是屬於中胚層的一類多能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結締組織和器官間質中,包括:骨髓、胎盤、臍帶、脂肪、黏膜、骨骼、肌肉、肺、肝、胰腺等組織以及羊水、羊膜、臍帶血等。在適宜條件下可分化為脂肪、骨、軟骨等多種組織細胞。
  • 間充質幹細胞:「我」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中胚層來源的、廣泛分布於全身多組織中的幹細胞。 間充質幹細胞的發展歷史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7年,德國科學家Cohnheim在研究傷口癒合時,首次提出骨髓中存在非造血幹細胞的觀點
  • 博雅間充質幹細胞存儲:為守護客戶的健康和幸福貢獻力量
    原標題:消炎、修復、促生長 間充質幹細胞成幹細胞治療新趨勢隨著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間充質幹細胞已經幫助越來越多的病人擺脫了病魔的困擾,改善了生活質量甚至帶來了新生。間充質幹細胞已經成為了細胞治療發展的新趨勢。那麼什麼是間充質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在全球的的臨床現狀如何呢?間充質幹細胞最早在骨髓中發現,隨後還發現存在於人體的許多組織器官中。
  • 【科學普及】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二):先進位造工藝
    ● ● ●書接上回,上一期我們簡述了間充質幹細胞的研發歷程,從國際視野角度介紹了全球間充質幹細胞藥物研發現狀,指出了幹細胞藥物開發面臨的困難。如果要開發一種「現貨型」異體間充質幹細胞療法,規模化生產是阻礙其成藥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期,我們將淺談一下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產工藝。
  • 對抗皮膚光老化,間充質幹細胞重塑彈性蛋白網絡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間充質幹細胞在皮膚光老化治療中潛力巨大,開展了大量基礎研究,使用的細胞來源包括脂肪、臍帶和骨髓。 不過,相關作用機制還沒有被研究透徹。 最近,一項新研究可能提供了答案:幹細胞治療在短短幾周內重塑了彈性蛋白網絡,作用直達皮膚深處。
  • 盤點胎盤幹細胞的應用案例
    隨著技術和時代的發展,幹細胞行業高速發展,胎盤幹細胞也在這一時代嶄露頭角。胎盤作為母親與胎兒之間的免疫特區,起著調節免疫排斥反應的作用。胎盤中含有豐富的間充質幹細胞,是穩定的幹細胞來源。胎盤組織中分離出來的幹細胞不僅免疫原性低,同時還具有免疫調控作用。
  • 最有希望進入臨床應用階段的種子細胞- 間充質幹細胞認識一下?
    與普通成體細胞不同的是,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特性,這種特性讓幹細胞在某些領域的研究具有其他細胞所不具備的優勢。此外,近年來以幹細胞為實驗對象的研究,極大地加深了生物學家對基因轉錄、翻譯及表觀遺傳學調控等生命現象本質的認識,也推動了細胞克隆、轉基因、基因編輯等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同時,幹細胞技術也為一些難治性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 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多種疾病前景可期
    總體而言,經過一次治療後,患者的臨床狀態和氧合情況都有所改善,動脈血氧分壓氧壓(PaO2)/吸氧濃度(FiO2)增加了192%,中性粒細胞計數有明顯改善等。這項研究結果也讓人們對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治療疾病的前景有了更多的認識。
  • 【臨床】間充質幹細胞及外泌體抑制皮膚瘢痕形成
    導讀:瘢痕是深度燒傷燙傷傷創面癒合的必然結果,在創面癒合過程中,過度的炎症反應和異常的纖維增生, 打破了細胞外基質各個方面的平衡, 細胞外基質的含量、結構和成份均有所改變。目前對於皮膚瘢痕的治療方法有其局限性,治療效果不好,有的副作用大甚至影響癒合。有研究報導低氧培養下的間充質幹細胞及外泌體能夠一定程度抑制瘢痕形成。
  • 5個特性決定間充質幹細胞具有治療疾病的能力!
    備受廣大患者所期待的幹細胞移植療法,目前臨床上用的最為廣泛的就是間充質幹細胞,並且已經證明間充質幹細胞在眾多疑難雜症的治療上都有很好的療效。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間充質幹細胞可以分化成為人體多個器官和組織的細胞,從而修復損傷,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 人體免疫要平衡,間充質幹細胞免疫調節的機制
    而間充質幹細胞臨床最早應用的,就是它的3大作用之一,免疫調節,抑制過激免疫反應。 02 免疫平衡靠調節 何謂調節?且抑制作用隨著間充質幹細胞濃度的增加而升高,如果沒有細胞周期蛋白(cyclinD)的活化,T細胞將始終維持在G0期,不會活化。 這些實驗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的培養基對T細胞的活化沒有抑制作用,但卻對B細胞的活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 幹細胞與再生超能力!
    且多項臨床研究表明,它在組織的修復與再生方面有著驚人的效果,是再生醫學界冉冉興起的一顆新星。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雖然不能發育成完整的個體,但是具有分化出多種細胞的潛能,比如間充質幹細胞(MSC)。單能幹細胞(unipotent stem cells)在人體中數量最多,只能向一種或多種密切相關的細胞類型分化,比如神經幹細胞,造血幹細胞。
  • 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源外泌體對缺氧條件下RPE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
    為了探討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MSC)外泌體對缺氧條件下人視網膜色素上皮(RPE)細胞的增殖、凋亡及遷移生物學特性的影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徐寧達, 黃旅珍等人採用組織塊貼壁培養法原代培養HUMSC,擴增傳代至第
  • Mol Ther:局部抑制補體能夠提高間充質幹細胞的活力和功能
    2016年7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的華人科學家Feng Lin在Nature系列子刊Molecular Therapy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一種新方法局部抑制了間充質幹細胞
  • 我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三抗一修」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膿毒症或成...
    據悉,該中心的研究人員成功培育出了一種具有抗菌、抗毒、抗炎和組織修復能力的「三抗一修」間充質幹細胞。目前,該細胞已完成動物實驗。未來,這種新型間充質幹細胞有望成為治療膿毒症的殺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