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房子在未來是白菜價這個問題,說對了一半,但是也說錯了一半。
馬雲曾經說過房子在未來不值錢,房價如蔥。玻璃大王曹德旺也說過在未來房子爛大街沒人要。所以有很多的人信這些話,手裡有足夠買房的錢就是遲遲不願意下手,等國家政策調控,期待房價暴跌。這麼說不是沒有道理的,宏觀上來講,中國現在的房地產樓市有70億套左右的商品房,人均分下來每個人都有5套房,按理說房子確實應該不值錢。但是大家忽略了幾個重要的問題。
1、按照目前的經濟形式來說,房地產依然是國家經濟的支柱型行業,有70%左右的錢都在這裡面,由銀行貸款。如果房價發生全國範圍內的暴跌,銀行就會破產倒閉,那什麼維持金融穩定?必將爆發金融危機,國家將陷入恐慌。不怕通貨膨脹,就怕通貨縮減,這比通貨膨脹更恐怖。舉個例子,今天你10元可以買一桶油,然後第二天10遠可以買兩桶,第三天10元可以買三桶,當你得知明天更便宜的時候,你還會消費嗎?當你得知今天做一天活有100,明天要做一天多才有100,後天……你還願意工作嗎?
2、為什麼說白菜價只說對了一半,白菜價的房子在未來肯定會有,但不包括全部,記住,不是全部。不要聽成功人式講大道理,要有自己的判斷!國家目前出臺了一些政策,確實有「白菜價」的房子。國家大量的修建人才公寓,可以租一輩子的公租房,在未來就是屬於「白菜價」的房子。和二線,三線城市的房子,以後會偏向「白菜價」,因為人口大量湧入一線城市,有更好的就業機會,更好的教育和醫療配套,更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在政策的傾斜下,二三線和以外的城市房價會出現持續下跌的情況。一線城市人口眾多,如果你嫌貴,有的是大把的人買,為了孩子的教育和以後的醫療。大部分人爭先恐後。開發商在一線城市拿地的時候,首先土拍價成本就上去了,好的地塊動輒2萬~8萬土拍價,加上後期修建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加廣告營銷,成本起碼都要3萬多~10萬多左右一平,開發商做慈善虧本賣給你嗎?
開發出來的新盤賣的比一期二手房便宜一大截,業主會同意嗎?國家是說過房子只住不炒,可是也沒說要打壓房價,只是讓房價穩定,健康的增長。到城市發展的中後期階段,商品房會出現一個趨勢,剛需的更剛需,改善的更改善。也什麼這麼說呢?針對很多年輕人買不起房的情況,全國範圍內的大城市,可以發現,剛需的房子基本都修建的在城市邊緣一些,超高層居多(土拍價低,降低成本,戶型設計小,賣出剛需價格)。改善型住宅大多修建在商業繁華,配套齊全的地段,或者自然自然生態資源邊,佔地面積大,容積率低,環境更舒適。
(高層剛需)
(改善住宅)
3、房子在未來真的賣不出去嗎?
來看下拆遷補償:是指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給予的補償。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還可以選擇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相結合的補償方式。
拆建單位依照規定標準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金。一般有:
(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周轉補償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用於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願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準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
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計算公式為:房屋拆遷補償價=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從拆遷補償的解決方案結合近年來的拆遷補償結果可以看出,房屋拆遷補償正在逐步由補償房子轉變為補償現金。
房子的產權雖然是70年,到期後還可以續期。但是大部分房子不到70年就開始重新被政府規劃徵收,轉變補償方式,修建市政配套和商業,醫療,教育配套資源。
4、我們來看一下不動產的發展過程
在70年代以前,人們還沒有多少不動產買賣的知識,那時候房子就是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那時候的房子大多數是泥胚瓦房和茅草房。安全性一般,這是不動產的第一代住宅。
改革開放以後,祖國引進了很多外資企業和國外的混凝土技術,慢慢的,家家戶戶蓋起了紅磚房,這時候房子多為6樓和6樓以下的樓梯房。這是不動產的第二代住宅。
房子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第一代住宅慢慢被淘汰,第二代住宅興起。8、90年代,從國外傳入了叫電梯的東西,和房屋建造穩定性舒適性的理念。第一棟「工」字型電梯住宅交付使用,一是人們新奇於電梯上下樓的方便,而是土地可以得到更好的規劃利用。電梯房如雨後春筍般長滿了全國各地。
第三代電梯住宅興起,樓梯房二代住宅被淘汰,逐步拆遷,重新規劃。到了近些年,基本家家戶戶都有房子,都住的起電梯住宅了,人們又愛上了別墅和洋房恬靜舒適的低密度生活。但是從2006年開始,全國禁止別墅用地規劃,太佔地方。這個時候,第四代住宅理念開始萌生,每一層帶車庫,汽車直接開上樓停在家門口,每家每戶帶大花園,推開門就是森林,
全國各地已經有開發商開始嘗試第四代住宅設計和修建,那麼在不遠的未來,第四代住宅是否會替代第三代住宅呢?後續是否會出現第五代,第六代呢?加上房屋拆遷補償由補償房子逐步轉變為補償現金,房子真的會住不完嗎???
所以綜上所述,房子在未來白菜價,賣不出去這個說法不完全成立。
(注:隨著城市土地開發用地的減少,未來的第三代高層真的會慢慢變得不值錢,別墅和洋房反觀是最具有升值空間的不動產,改善想買高層一大把,想買洋房或者別墅就只能看向二手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