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消息月薪過萬似乎是武漢金領的收入,但不曾想,從去年開始,武漢一批泥水匠的月收入已悄然過萬。
昨天,武漢雅庭裝飾公司的一位項目經理馮曉勳告訴記者:年前結帳,他手下的一個泥工師傅拿到了13萬元的年薪,「泥水匠辛苦,但緊俏,人手不夠,是目前家裝行業中薪酬最高的工種」。
馮曉勳還透露,其實不光是泥水匠,眼下武漢手藝好的裝修師傅,一年的收入都能達到10萬左右甚至12萬以上。據悉,目前武漢家裝行業中的一部分成熟裝修工人,其月薪在三年時間裡已經悄然增長了十倍。
最好業績8天賺了1.2萬
今年34歲的鄒師傅,是江西人,做泥工已經17年了。昨日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東湖開發區一樓盤忙活。「房子有140平米,房東要求高,難度大,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鄒師傅說,這一單活,他的工錢有2萬多元。
據鄒師傅介紹,一做兩個月的「大活」還是比較少的,平常一般都是8天10天搞定一套,每套能賺2000元3000元。
鄒師傅自豪地告訴記者,他的最好業績是8天賺了1.2萬元。原來,去年10月,漢口一家KTV裝修,兩個大圓柱子需要貼瓷磚,很多人搞不定。最後找到他,8天貼完了,業主很滿意,1.2萬元的工錢就這樣到了手。
其實,剛入行時工資並不高。「1998年來到武漢時,每天只有30多塊錢,做完了這單還不知道下一單在哪。每年能賺一萬多就不錯了。」
2008年後,泥工市場需求逐漸增加。「技術好的每月可賺到六七千元。一個月可以賺到過去一年的工錢。」鄒師傅說。
泥工也講究 一天排滿半年班
「現在我們泥工蠻俏,一般的活我不接的,只跟比較熟的項目經理打交道。」鄒師傅說,即使這樣,項目經理也要提前十幾天打招呼,才能安排。記者獲悉,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鄒師傅手裡的活就沒有斷過,而每月的收入也都在萬元以上。而今年剛過完十五來上班第二天,他上半年的活就排滿了。
「像房東貼的這種藝術瓷磚,要求很高,一般人貼不來。市場價格為每平米80元,因為跟該項目經理關係挺好,我只收60元一平米。」昨日,在施工現場,鄒師傅告訴記者,難度高的活報酬相對也高。
馮曉勳則告訴記者:項目經理會在接活後,根據技術難度,儘量找合適的人來做,技術出眾的泥工供不應求,因為他們能在業主中建立好的口碑。
錢多辛苦多仍謀劃轉行
記者注意到,鄒師傅取水泥沙子時,都是直接用雙手去捧。手上有很深的裂紋,還有凍傷未退的傷口。但在鄒師傅心裡,苦點累點都沒啥,最主要還是擔心搞裝修有健康隱患。「就怕最後賺的錢不夠看病,健康沒有了,賺再多錢有什麼用?」
但帶著傷口跟水泥直接接觸幾乎不可避免。「也想過戴手套作業,但做事就不利索了。」鄒師傅說,要是做不好,等於斷了自己生路。
儘管月薪過萬,但鄒師傅還沒有在武漢買房。他說,儘管收入不算低,但跟那些白領還是沒法比,因為沒有收入證明和正式工作單位,銀行不會提供貸款。而自己一次性拿不出那麼多現金。
鄒師傅的妻子在深圳打工,10歲的兒子和7歲的女兒都在老家,由著爺爺奶奶照顧。
「今年我要多賺錢,準備買一輛卡車跑運輸,一年可以賺三四十萬。」在他眼裡,做泥工這一行還是沒有前途。
「跑運輸也辛苦,但是趁年輕多賺錢,能讓孩子有個相對高的起點,不會像我這樣幹體力活。」鄒師傅說,好好工作一年,再多攢點錢,為明天打算。
江城裝修業現用工荒
熟手工錢150元/天還要漲
又到年頭,不少人為謀份高薪工作紛紛跳槽,隨著用工成本增加,各行各業的薪水均有上漲。
採訪中記者發現,眼下武漢裝修業中,水、電、木、泥、油五大工種,正規裝修公司的工錢均達到了150元/天左右,而手藝好的師傅月薪有望達一萬元。熟練的泥工更俏,不少人年收入在12萬以上。儘管月薪過萬,這一行用工依然緊俏。
昨日,武漢建築裝飾協會一位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促使家裝業等相關下遊行業迅速發展,「用工荒」現象波及到家裝行業,在裝修工人走俏緊缺的情況下,裝修成為高薪行業成為必然。
與此同時,現在人們對家裝的工藝要求越來越高,以前遊擊隊式的家裝隊伍已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家裝公司和業主都要求工人精藝高,同時還要好管理,能夠遵守公司的施工流程和工藝規範,所以,這方面的人才十分緊缺。
「隨著國家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不斷加碼,瘋狂增長的房產需求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最終影響到下遊的家裝行業。」該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今年,因為存量房的大量存在,家裝價格還有可能進一步增加,但這種趨勢不會持續下去,未來2-3年,裝修價格增幅將開始回落。
本版報導除署名外均由
李豔培吳晶晶萬方 劉婧婷 報導
各地「用工荒」掃描
上海:
餐飲業用工缺口至少20萬人
上海市人保部門表示,用工缺口是客觀存在的,目前,上海企業的用工缺口近20%。
上海一些行業已經是常年缺工,比如餐飲行業,缺工20%,按整個行業從業人員100萬人的規模來測算,餐飲行業至少缺20萬人。由於服務員技術含量低,工作時間長且辛苦,因此流動性很大,上海許多餐飲企業已連續幾年組團到安徽、江蘇、江西等地招工。另外,電子、製衣、玩具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也缺工。
浙江:
1.6萬個崗位僅達成意向650人
浙江省組織了「出發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次跨省招聘,初衷是為「搶得招人的先機」,到各地搭建平臺,擴大影響。此次派出的4支隊伍,每組都由省職業介紹服務指導中心的領導帶隊,精選了57家企業前往,帶去用工崗位約1.6萬個。
但目前看來,招工情況並不理想。該省職業介紹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狄永華介紹,僅從帶去的工作崗位和實際籤下的用工意向來看,似乎收效甚微。「共帶去用工崗位約1.6萬個,經過4組統計,初步達成用工意向為650人。」
南京:
上萬崗位招工不足一成
記者從國內第三大勞務市場南京安德門民工就業市場了解到,該市場提供了近2萬個就業崗位,但從春節開市後至今,僅有一千多農民工上崗,用人單位招工不足一成。在南京安德門民工市場外,許多招工單位放下架子主動拉人,其中不乏從浙江趕來的勞務中介。
東莞:
350萬人返鄉目前只回來160萬
東莞是廣東省農民工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這次農民工回流放緩的情況尤其明顯。從東莞市春運辦統計的數據顯示,節前春運期間,東莞公路、水路及鐵路共發送旅客350.9萬人次,同比增長7.5%。而截至2月13日,東莞節後11天累計通過公路、鐵路回流旅客160萬人次左右。這一數據表明,到目前為止,仍有近200萬外來工沒有回到東莞。
深圳官方數據顯示,其用工缺口20萬人。深圳人社局早前表示,最早或於3月1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至1320元/月,期待以「領跑」珠三角最低工資標準緩解「用工難」。
記者在深圳各大人才市場調查發現,與往年「加薪」手法不同的是,今年大部分招工企業都會將發展前景和福利待遇「寫在前面」,崗位要求、職責反而放在最後的位置。
深圳:
官方數據顯示用工缺口達20萬
由於正在建設的重慶西永微電子等產業園、開發區急需數以萬計的工人,勞務輸出大省重慶市今年春節以來遭遇嚴重「用工荒」,2011年僅電子產業用工崗位需求就達10萬個。富士康、英業達等5家企業從春節前開始招工,至今報名人數遠遠低於用工需求。在市內最大的南紀門勞務市場,春節以來僅有100餘名務工者填報了用工意向。勞務市場工作人員表示,年齡在30歲以下、要求高中或技校學歷成為電子產業招工難的主要原因。
重慶:
產業園區工人缺口上萬
節後,南昌迎來了招工高峰期,儘管近期南昌舉辦了多場用工招聘會,但目前不少企業和服務行業仍出現用工荒,招工難。
數據顯示,目前南昌市大量缺工企業達1540家,共缺工26400人,佔計劃用工總數的37%。缺工嚴重的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例如電子、紡織、製藥、電子、機械製造業等,缺工崗位以普通操作人員、技術人員、業務人員居多。
南昌:
用工荒人數佔比達37%
山東省商河縣日前舉行了新春農民工專場招聘會,183家企業共提供30000多個工作崗位。招聘工種集中於車工、電氣焊工、鉗工、電工,多數企業表示需要大量有技術、學歷高的人員。企業給農民工開出的待遇較往年有很大提高,多數企業工資已提高到2000元/月,並為員工繳納五險,提供免費工作餐和宿舍,有些企業為招到有技術有經驗的工人甚至將工資提高到了3000-4000元/月。
現場有一家青島造船企業想以月薪7000元招幾名熟練電焊工,但最終未能招到合適人選。
青島:
月薪七千招不到熟練電焊工
他山之石
缺的不是工
是遠見
今年以來,由於經濟迅速回暖,沿海地區和內地同時出現嚴重的缺工現象。其中,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區城市缺工超過200萬人。
筆者認為,從本質上講,珠三角並不「缺工」,缺的是企業「遠見」。
農民工離鄉背井,外出打工,圖的是賺錢。如果外出打工收入低於種地收入,他們自然會選擇回家種地。到珠三角打工的農民工,倘若收入過低,自然會選擇離開。
據悉,東莞目前最低的工資標準應為770元,有政協委員建議將其調至900~1000元。其實,既使東莞將現在的最低工資標準770元調至900~1000元,也難以留住打工者。扣去房租、吃飯和日常用品,打工者早已所剩無幾。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走,哪個打工者還願來東莞打工?有遠見的企業,應堅持待遇留人的原則。
此外,由於產業結構調整,東莞不少企業正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型轉型,使得技術工人的需求猛增。有遠見的企業,應該看到產業結構調整的大勢,在技術人才儲備上加大投入,提高自我「造血」能力。那些「臨時抱佛腳」的企業,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由於缺工嚴重,東莞許多企業為留住老員工,將工資拖後一個月發放已成慣例。這樣做也許暫時留住了員工,但卻難以留住員工的心。一旦有機會,員工就會炒老闆的「魷魚」。
據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