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回頹勢?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地位岌岌可危

2020-12-09 電商EMBA

無印良品在日本的上市公司主體名稱並不叫MUJI,而是叫做【良品計畫】,【良品】就是好東西,【計畫】在日語裡就是設計,規劃的意思。對日企熟悉的人肯定知道,這其實很像了日本企業中的新品規劃事業部的叫法。

現在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地位岌岌可危。連續降價十一次,還是沒能挽回頹勢。這種潰敗,和品牌曾經的風光相比,有點兒慘澹。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消費文化的盛行,無印良品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就經歷了快速走紅和繁榮擴張。

品牌沒有意識到這是早期零售市場野蠻生長,品牌稀少的紅利,還陶醉在設計的優越感和定價的僥倖裡沾沾自喜。等到電商突襲、競品風起、消費者成熟的後半場,矛盾陡然爆發。

消費主義退潮之後,大眾逐漸回歸理性。如今,用簡單的「文青退潮」、「市場變化」,都不能粉飾無印良品在品牌管理上的失策。

作為一個外來品牌進入中國,僥倖地收割了一批文青受眾和中產階級,又僥倖地讓市場和消費者接受了高價,但從沒有清楚認識到,這是品牌在中國這個特殊市場的特定時期內,被推上神壇、成為流行的運氣,而不完全是品牌本身的實力。

消費者心中對於品牌信任度的建立,是來自於這個品牌通過整條價值鏈所做每一件事情的積累。從前期奠定你的選品理念開始,到你用什麼樣的料,在研發上花了多少心血,找什麼樣的設計師,講什麼樣的故事,找什麼樣的人代言,走什麼樣的渠道,按照什麼規則定價等,這裡的任何一個細節分數都會加到消費者對你的品牌信任度裡。

總而言之,muji當前在中國的處境完全由它咎由自取。就算如今當下想要悔改,也已經由名創優品堵住了它的退路。究竟以後還能否在中國對標上名創優品,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開始賣菜
    投資界(ID:pedaily2012)獲悉,日前,無印良品官宣將在中國施行MUJImarché(菜市場)生鮮計劃,其中國首店將入駐上海瑞虹天地。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無印良品首次將菜市場開到中國。與傳統生鮮市場不一樣的是,無印良品的生鮮超市內部設計仍以MUJI簡約風為主,除了售賣鮮魚、生肉、蔬果等生鮮農副產品外,還提供現場加工和用餐服務,消費者可親自參與食材的料理。
  • 宋清輝:無印良品為何在中國失勢?為何通過多次降價也難以挽回?
    在被檢出餅乾含較高含量致癌物、自己召回致癌物超標天然水、被查出家具「貨不對板」後,在中國市場頹勢漸顯的無印良品,又因昨日(9月10日)公開重提「法租界」,被網友怒懟:醒醒,上海沒租界了!針對此事,無印良品截止發稿前,仍未回應南都記者。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根據其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今年1月發布的2019財年(2018年3月-2019年3月)財報,無印良品前三財季(2018年3月至11月)在中國市場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9%。從早先進入中國市場時火爆的「中產標配」,到如今頻頻降價仍無法挽回頹勢,無印良品究竟發生了什麼?
  • 走下神壇後,無印良品開始在中國「賣菜」
    投資界(ID:pedaily2012)獲悉,日前,無印良品官宣將在中國施行MUJI marché(菜市場)生鮮計劃,其中國首店將入駐上海瑞虹天地。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無印良品首次將菜市場開到中國。這意味著,無印良品正式向中國生鮮市場發出猛烈進擊。   早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就已經涉足生鮮行業。此前,無印良品已經在日本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段相繼開了兩家菜市場。其中,其在大阪開業的菜場門店佔地面積達到4300平米,堪稱全球最大MUJI菜市場。
  • 無印良品比不過「山寨牌」,在美負債67億日元,在中國也不行了?
    受疫情影響,無印良品已先後在美國關閉了18家門店,斷臂求生的作為,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案。在美國的情況如此不容樂觀,那麼在中國無印良品的現狀又如何呢?無印良品自從2017年三年以來不時傳出旗下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十幾次,在央視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晚會還被曝光,無印良品店內出售的日本食品是來自日本輻射地區禁止進口的名單,這無疑對消費者身體健康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 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崛起與潰敗
    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地位岌岌可危。 連續降價十一次,還是沒能挽回頹勢。這種潰敗,和品牌曾經的風光相比,有點兒慘澹。如今,用簡單的「文青退潮」「市場變化」,都不能粉飾無印良品在品牌管理上的失策。 企業一旦不知道居安思危,必然積重難返。在最近大量批評無印良品定價過高、缺乏護城河的聲音裡,我們想要釐清幾個問題: 1. 無印良品的發展過程中,到底忽視了哪幾次危機信號?2. 無印良品的潰敗,僅僅因為企業品牌定位出現偏差嗎?3.
  • 無印良品大潰敗
    無印良品門頭外景無印良品於2006年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目前無印良品在美國設有18家門店,年收售額約為1.02億美元,佔良品計劃營收的2.5%。但是,請注意,在過去三個財年中,無印良品的美國市場一直是賠本賺吆喝的狀態。根據無印良品的破產聲明,最近一個財年,美國市場的虧損就高達1000萬美元,此等糟糕的財務數據對於它的美國市場體量來說,分外嚇人。
  • 無印良品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品牌樹立非常重要!
    創新營銷思維覺得說起優衣庫,很多消費者自然會聯想到同是日本品牌的的無印良品,二者都被年輕人所喜愛,也在同一時期進入中國市場。這些年優衣庫在中國的銷量一直穩定增長,反觀無印良品5年內降價11次,降價力度一次比一次大,即便是一降再降似乎也沒有挽回頹勢,從早先進入中國市場時火爆的「中產標配」,到如今頻頻降價也於事無補,無印良品究竟發生了什麼?想要打敗優衣庫的無印良品,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
  • 無印良品業績放緩頻降價 對消費者吸引力下降難挽頹勢
    1月19日,無印良品公布了在國內的新一輪降價活動,這也是無印良品自2014年以來的第6次降價。在品牌痴迷打折促銷的背後卻是業績持續放緩,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最新發布的2016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品牌在中國可比銷售額僅增加0.8%,2016財年前兩個季度增速僅在5%左右。
  • 無印良品倒閉了?
    近兩年, 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上的頹勢也越來越明顯。  MUJI的第一張海報《有道理的便宜》  但很明顯, 價格並不是中國消費者,追捧無印良品的原因, 相反讓人有點感覺,價格是無印良品的槽點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在中國市場「難翻身」
    8月29日,2020第四屆中國家居品牌大會發布了「2019-2020中國家居十大質量黑榜」,曾被中國商界奉為營銷經典的無印良品卻因「半年內兩次產品抽檢不合格」上榜。 無印良品是一個日本雜貨品牌,自1980年於日本成立後發展迅速。
  • 無印良品在華第10次降價想翻身 大家為何不買帳?
    最近,無印良品迎來了它在中國市場的第10次降價。為了捍衛在中國市場的地位,無印良品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本次降價的很多都是明星商品。如香薰機系列,最高的價格降幅甚至達到30%。其他生活類產品的降價幅度也在20%左右。   無印良品對於降價的解釋是,對部分明星商品價格進行了重新審視後,希望把更好的商品以更合理的價格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 無印良品的「中國式」崛起與潰敗
    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地位岌岌可危。連續降價十一次,還是沒能挽回頹勢。如今,用簡單的「文青退潮」、「市場變化」,都不能粉飾無印良品在品牌管理上的失策。企業一旦不知道居安思危,必然積重難返。在最近大量批評無印良品定價過高、缺乏護城河的聲音裡,我們想要釐清幾個問題:無印良品的發展過程中,到底忽視了哪幾次危機信號?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在中國市場「難翻身」
    「2019-2020中國家居十大質量黑榜」,曾被中國商界奉為營銷經典的無印良品卻因「半年內兩次產品抽檢不合格」上榜。那麼無印良品為何會進行差別定價?其中又與哪些因素有關?記者整理發現,早前無印良品在國內沒有建立倉儲中心,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必須要先發到日本,在分揀中心按照每個店需要進行二次分揀,再以進口方式運到中國。
  • 美國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中國無印的日子也不好過
    曾經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風光無限好,將精緻生活和簡約日系風的概念推而廣之,但是卻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推向"中國版無印良品",仿佛沒有意識到中國的消費需求發生的變化。無印良品敗走美國,中國市場也風光不再據悉,其美國業務已經連續三個財年虧損,上財年虧損約1000萬美元。
  • 無印良品失寵
    松崎上任後將無印良品的新店從中國一直開到了科威特,他希望在堅守最初理念的同時,借力全球增長推動公司的發展。在掌舵的四年間,他拓展了無印良品品牌的酒店以及無印良品設計的公交車等新業務,並進軍了印度、瑞士等新市場。為了推動增長,他也在訴諸各種刺激措施,包括將生產轉移至更便宜的地方,以及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產品等等。
  • 無印良品上海開菜場了,沒有煙火味的菜市場你會支持嗎?
    不管無印良品如何跨界,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 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同於在日本的「便宜」, 無印良品在進入中國市場後改變了策略, 定位為中高端生活品牌。 彼時中國經濟和消費能力正處於騰飛階段, 無印良品的出現收穫了一批文青和中等收入階層消費者。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近年來,兩家公司的商標糾紛一直在持續,訴訟結果也是各有勝負。商標之爭背後,如何更好地保障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始終受到業界的關注。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成立於2005年5月,日本企業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為其唯一股東。近年來遍布商場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即是由該公司投資經營。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近年來,兩家公司的商標糾紛一直在持續,訴訟結果也是各有勝負。商標之爭背後,如何更好地保障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始終受到業界的關注。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成立於2005年5月,日本企業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為其唯一股東。近年來遍布商場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即是由該公司投資經營。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