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茶了解一下
臺灣有七大著名產茶區且名茶種類繁多:東方美人茶、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紅茶、日月潭紅茶、白毫烏龍茶等等茶類各具特色。
阿里山鄉、梅山鄉、番路鄉等地區,其種植的阿里山高山茶滋味甘潤醇厚。近年來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的阿里山高山茶堅持用最好的茶青、製造最好的、品質最佳的茶葉,這是臺灣茶葉的最具形象的茶葉代表。真正好的臺灣茶可以「衝七八泡」,不論泡的時間長短,即使是泡一天也不變色不變味,依然香味純正。
何為高山茶?
臺灣因其所在的緯度和地形造就了出許多不同種類的茶種,從北至南因不同的山系高度,產茶地區不勝枚舉,如何能更深入認識臺灣茶,不妨從山區的海拔開始。
就理論上來說,高度愈高茶品愈好(有機、生態茶除外),一般來說產於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茶業就可以稱為「高山茶」。但是海拔越高,茶產量也越少,所以高山茶也愈顯珍貴。高海拔的茶,衝泡時苦澀味較輕、口感較甘甜豐富和耐泡度高,因此也有了「高山出好茶」 這一說法
從「商業化」到「生活化」
臺灣的茶業,一開始主要是由廣東、福建兩地移民帶動起來,因為兩省茶文化發展時間更長,在移民到臺灣後邊開始以茶業作為經濟作物。所以臺灣茶業前期階段主要是以「商業」為主,最後發展到國際外銷的階段。隨著臺灣經濟因茶業而逐步發展,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人們開始賦予「茶」更多的文化價值,茶也慢慢融入市民生活。
如今,喝茶更像是臺灣生活中各種場合裡的一種儀式象徵。節日裡、談生意、飯前飯後、休閒聊天,臺灣人幾乎一日不能沒有茶。甚至阿里山的茶農會幽默地說:「從他們家跑上山的猴子,不出三天就會跑回來,因為它們要回來討茶喝。」
茶飲大爆發
因為臺灣茶產業的迅速發展,臺灣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私人茶葉店鋪,加上國外茶文化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早期階段的奶茶會在傳統茶葉店被發明。90年代中期珍珠奶茶主要以私人作坊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因為其售價相對便宜,口感甜膩,所以當時主要奶茶消費者為學生。
從2000年開始,臺灣奶茶進入大陸後開始品牌化,COCO、貢茶、漾漾好奶茶、大卡司等品牌崛起,奶蓋茶、現煮茶開始大行其道,其口感、口味也相比早期更加豐富,配料搭配也更加多樣性,奶茶開始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2015年,以喜茶為代表的芝士奶蓋茶、水果茶等茶飲進入城市白領主流消費圈,2017年是茶飲品牌爆發元年,奶茶進入主流市場,而它被賦予的消費場景也更加多元化。
好茶衝出「好茶」
高山茶香氣清新,滋味甘醇,耐衝泡,若使用優質茶也與鮮奶衝泡奶茶,茶的清香不容易被奶香所覆蓋。茶的「甘」與「香」緩解奶的「甜」和「膩」,兩者相得益彰。茶葉的質量不過關,那麼衝泡出來的奶茶自然沒有茶香味,口中的奶茶也會像喝奶一樣甜膩,更有甚者會明顯的品嘗到「壞茶」的苦澀味道。
因為年代發展隨之而來茶飲爆發,消費者對茶飲的鑑賞能力在不斷提升,目前市場雖然不缺「網紅茶」,但是如果沒有持續高品質出品的茶飲品牌,同樣難以在市場立足。因此,卡樂巴巴茶飲產品全部採用臺灣優質高山茶,不管是傳統「老派奶茶」還是「新潮水果茶」卡樂巴巴都堅持出品把關,堅持打造有「內在美」的茶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