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最新十大謠言:冰箱大蒜鑑別地溝油

2020-12-14 中關村在線

謠言止於智者,微信官方今天整理了11月份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一起來看看這個月的謠言都有哪些。

朋友圈謠言TOP10

1、用冰箱和大蒜能鑑別地溝油

謠言類別: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大家請注意,抽空把您家裡的油放到冰箱裡2個小時,如果出現白色的泡沫一樣,那就是地溝油,請發出你的愛心,把這信息發到你的親戚朋友。檢測是否地溝油的最簡單方法:炒菜時放一顆剝皮的蒜頭,如果蒜頭變紅色,就是用地溝油,含有大量黃麴黴素。食油良好的話,蒜子是白色的。醫師強調,如果每個收到這條簡訊的人,能夠儘可能告知其他人,至少挽回一個人的健康,請大家愛心擴散!別只存檔。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轉發)」

真相

食品安全專家稱:所謂冰箱鑑別這個方法並不科學。因原料不同,一些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合格食用油在溫度降到一定程度後,是會呈現凝固發白狀態,但沒有科學理論證明地溝油冷藏後會產生白色泡沫狀物質;

其次,用大蒜頭顏色的變化來判斷地溝油的存在則是一個未被科學證明的有效方法:用電噴霧質譜的方式可以對大蒜頭裡面所含的有機分子進行了檢測,我們可以發現大蒜頭裡面的有機分子非常之多,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有機分子與黃麴黴素的相互作用會引起顯色反應;

最後,地溝油的黃麴黴素含量並不一定都是超標的,即便大蒜沒變色,也不代表油就是安全的。

綜上所述,通過冰箱冷藏去鑑定地溝油並不科學,而且大蒜頭也肯定不能成為地溝油的敏感檢測器。

點評

根據相關新聞報導的結論,某些地溝油的造假水平,已接近以假亂真的地步,不會這麼容易就被檢測出來。與其相信這些不靠譜的偽偏方,不如考慮下小編這個方法:就是去正規超市,選擇有明確品牌、品質保證的食用油。

2、有人吃羊肉感染SK6病

謠言類別:食品安全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某地第一人民醫院:今天中午十一點二十三分,三名男生感染sk6病,最大的四十來歲,最小的三十來歲,參與搶救的醫生已被隔離,樂山新聞己播岀,暫時別吃羊肉,目前沙灣有3個已感染。收到馬上發給你關心的人,最好是群發。為了您的健康,請轉發。暴雨水汙染嚴重,少吃羊肉。」

真相

這段文字有多個地點版本,代表的有四川樂山、廣東廣州、韶關和增城等地,套路幾乎一模一樣。經過媒體記者求證得知:此純屬虛假消息,相關牽涉地點的第一人民醫院也迅速發文闢謠:稱並未收治感染sk6病患者,而且也根本無此病毒,請大家不要相信,更不必恐慌。

點評

這也算是一個謠言系列了,從SB250到2SB500,再到SK6,這些病毒名稱真是很有意思。小編想問下造謠者:是不是齊集7個就可以向你召喚一臺謠言過濾器呢......

3、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出生在中國四川自貢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新當選美國總統川普於1946年出生在中國四川自貢市。川普的父親佛瑞德?川普(俗稱:老川普),是位商人,抗日戰爭時期來中國做生意,一直到1947年川普出生後一年才離開中國,老川普在中國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四川自貢以產井鹽著稱於世,井鹽在生活用鹽和生產用鹽家族中為佼佼者,古往今來鹽質和鹽價居高不下,老川普將自貢鹽巴運回美國,或者運往中國北方,發了筆大財,為川普家族的發達奠定了雄厚基礎,也造福了川普,可以說沒有老川普在自貢淘的第一桶金,就沒有今日川普榮登美國總統寶座。老川普在自貢期間居住在自貢光大街郭家坳,就是現在的鹽業鑽井大隊俱樂部,川普也就出生在那裡,並從那裡離開中國。川普的英文名字是:Donald Trump,他的中文名字是他自己翻譯的,以「川」字開頭,其意義不言自明,熱愛他的出生地——四川自貢。」

真相

川普出生於紐約皇后區,而且美國憲法明確規定「任何人除出生於合眾國的公民或在本憲法通過時已為合眾國公民者外,不得當選為總統。」此說法純為網友調侃杜撰而成。

點評

就衝這些地名細節,小編大膽懷疑,這個段子應該是某位四川人民編撰的:可此「川普」非彼「川普」,雖然傳的挺熱,相信多數人也明白這只是一個趣味段子而已,一笑了之。

4、洗澡先洗頭,會導致腦溢血

謠言類別:生命健康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冬天悄悄來臨,一篇關於洗澡順序的文章開始在網上廣為流傳:人的血管非常薄弱,遇上高溫就會『熱脹』,一不小心就會爆裂。冬天洗頭時一碰熱水,血液一下子就集聚到頭部,這時如果馬上洗頭,可能會導致頭部血液流通不暢,長期如此,可能誘發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腦溢血,日本每年1.4萬人因此致死。」

真相

腦溢血,又稱腦出血,通常指出血性腦卒中。簡單解釋就是腦血管承受不住壓力破裂,導致血液流出進入腦組織。因此,血壓高是引發腦溢血的根本原因。至於洗澡誘發的腦卒中,原因並不是大腦血管受熱膨脹,而是因為洗熱水澡時體溫升高、心率加快、用力過猛引起的血壓變化,有可能誘發腦溢血。

而謠言所說的「日本每年1.4萬人因此致死」,出自日本《日刊現代》雜誌2013年11月21日的報導: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導致死亡的人數高達1.4萬人,其中約9成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特別是12月、1月期間,由於溫差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大,在洗澡時摔倒從而溺死的情況尤為突出。報導寫的很清楚,原因是「溫差」而不是「受熱膨脹」。而且日本人喜歡泡澡,摔倒後因溺水死亡的情況很突出,並不都是純粹因為腦溢血直接致死。

點評

這則謠言屬於以偏概全誇大信息的典型,謠言的結論和實際的描述事實完全是兩碼事,洗澡先洗哪兒都沒什麼必然危險性。不過,每逢冬天,洗澡中毒的事件倒是經常發生。如果大家在寒冷天氣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一定要有安全意識,要注意通風換氣,以免煤氣中毒。

5、轉發抵制日本電影《貞子》上映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請大家12月13號一定別進影院,大家一起為《貞子》票房為零,做努力! 中國人拍的《金陵十三釵》在日本小鬼子票房為零。小日本拍的《貞子》3D將於12月1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而12月12日既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誰的群多,轉一下,日本人說中國人是垃圾,不團結,今天騰訊公司和日本人打賭,如果在兩周內轉發超過兩百萬個群的話,日本人就是垃圾。愛國的就轉發。 (是中國人就轉,是懦夫的可以不轉) 發5個群。你 就會連升4級,發完十秒鐘看看你的頭像。」

真相

這個謠言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即把時間改成5月13日和5月12日。但不管時間如何,謠言漏洞百出:首先《金陵十三釵》根本就沒有在日本上映,不存在0票房之說。其次貞子3D在2012年已在日本上映,在中國至今一直未上映過;然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為每年的12月13日而不是12月12日和5月12日;最後,騰訊公司和日本人打賭的事純屬無稽之談,也從沒有轉發某消息就升級群等級和送Q幣的產品策略。

點評

其實這條謠言去年就展示出來過,不過總是反覆出現,這裡偷懶借用一下去年的點評吧:「愛國可以有,但需要理智和思考。此外,以前一些網友為了抵制日貨和蘋果6,也捏造出騰訊公司和日本人打賭,在此聲明:我司並沒有打賭的嗜好。」

6、交警到農村抓無證駕駛摩託車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重要通知:交警大隊明天開始下農村抓騎摩託車無證駕駛,抓住拘留。明天、後天、大後天晚上八點開始,全市區,縣抓酒駕,無證,無牌。市支隊帶隊,電視臺跟拍,一直到17號,共計1200個酒駕任務,互相轉告!祝大家行車安全!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內部消息!發給自己有車的朋友!」

真相

多地警方表示從未給執勤民警下達查處酒駕或罰款的任務指標,此為不實信息,請大家不要傳播。經查證,此信息也流傳著多個地點的變種版本,包括重慶、包頭、石家莊、宜州、新餘等地,而內容幾乎是一樣的,均已被當地闢謠。

點評

年底了,這種交警查車的信息自然多起來。這消息雖然是假的,但是內容中提到的無證、無牌駕駛,酒後駕車、交通違法行為,一直是交管部門長期整治的內容。希望大家都能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文明出行,切莫酒後駕駛。

7、核電廠有輻射,爆炸相當於核彈

謠言類別: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不少住在核電廠附近的人擔心核電廠輻射會對自身健康造成傷害。有公眾擔心,核電站一旦發生爆炸,其威力與後果就相當於核武器爆炸。」

真相

其實,我們去醫院檢查身體時拍X光片,使用電視、微波爐等家用電器,還有喝水、吃米、抽菸等,都會產生輻射。這種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輻射,我們稱為本底輻射。

相關統計顯示:核電廠員工平均每年接受的來自核電機組的輻射量比環境本底輻射要小得多;而周圍居民接受的來自核電廠的輻射更是微乎其微,一般每年在0.01毫希沃特以下,相當於每年增加了5天的環境本底外照射,而現在國際安全標準是公眾劑量一年1毫希沃特。所以說,住在核電廠周圍的人可能受到的輻射劑量是相對安全的。核電站不等於核武器——壓水堆核電站使用的鈾235燃料濃度只有3%至5%,而核武器使用的燃料濃度必須達到90%以上。此外,核電站不會像原子彈一樣發生爆炸,因為兩者的作用原理和機制不一樣。

點評

核能被稱為清潔能源不是沒有道理的,通過科學完善的管理也可以有效的防止風險。具備這一點,核電站對周邊人們的影響並沒有像大家想像得那麼可怕,正常地過日子就好。

8、有人花100元找小學生上車帶路

謠言類別:公共安全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各位,有家長反映,今天中午放學時,有學生遇到開小車的人向小學生問路,並拿出100元感謝費,讓小孩上車帶路。請各位茂名的家長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千萬不要上車,防止被騙。」

真相

通過上網搜索關鍵詞發現:國內其它城市(瀋陽、蘭州、寧德、廣州等地)也有類似的傳言。然而,經過媒體記者調查得知:這是一條假新聞。傳言中相關城市的學校附近並沒有發生類似的事件,也沒有同學走失的情況出現。警方也還沒發現此類警情,希望各位家長不要恐慌。

點評

謠言雖假,但作為家長,也還是要多多叮囑自己的小孩:提高對陌生人的警惕,不要輕易和陌生人說話,遇到情況,及時找警察求助。

9、歌手阿寶因病在北京去世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11月中旬,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47歲的知名歌手阿寶因病幾天前住進北京302醫院,因病情嚴重,不幸病逝。」

真相

經過媒體向阿寶經紀人求證得知:阿寶病逝的消息子虛烏有,其本人最近在家休息,準備各種演出活動。阿寶本人也更新了微博來證明自己的健康。

點評

前有趙本山,後有姜文,上一次是六小齡童老師「被去世」,這次又落到阿寶身上。這年頭,做藝人有時候也挺鬱悶的......

10、柚子皮泡水喝可以治療B肝

謠言類別: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朋友圈出現這麼一條消息,說是可以治B肝,大致內容如下:某人的老父親感染B肝10多年,每年體檢兩對半都是顯示小三陽,之後聽說了一個偏方柚子皮泡水,就是用柚子皮裡面白色的部分,然後晾乾,每天泡2-3片,過了大約一年時間,去醫院檢查,病毒徹底被清除,基本康復。」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諮詢專家得知:柚子皮根本沒有抗病毒的功效,儘管柚子皮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並且有疏肝理氣的功效,但是只能用於緩解B肝導致的腹脹、噯氣等症狀,但是對病毒是一點效果都沒有。

點評

不要盲目相信網絡上流行的所謂「偏方」治療方法。而且,食療只是日常輔助調理,別過分依賴,如果治療B肝,最好到正規的肝病醫院,在專家指導下進行對症進行治療。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617/6177856.html report 9116 謠言止於智者,微信官方今天整理了11月份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一起來看看這個月的謠言都有哪些。朋友圈謠言TOP101、用冰箱和大蒜能鑑別地溝油謠言類別:科學常識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大家請注意,抽空把您家裡的油放到冰箱裡...

相關焦點

  • 五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公布:別再餵孩子吃活蝌蚪
    【環球網科技記者林迪】近日,微信官方公眾號「謠言過濾器」對外公布了「2018年5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吃小龍蝦身體會長蟲、空姐遇害真正原因是因拼車人數、缺維生素B2會致癌、紅衣女子幫砍價被騙50萬上吊自殺、吃活蝌蚪可以治病和人造假雞蛋流入市場等。
  • 【果殼探索】凝固點鑑別地溝油是否靠譜?
    「地溝油」讓人深惡痛絕。如果有簡便有效的辨別方法,那實在是好事一樁。最近,微博上出現了一個鑑別方法。它能不能做到「不錯殺」、「不放過」呢?
  • 朋友圈最新十大謠言:避孕藥培育無核葡萄
    各種途徑天天闢謠,但仍然無法遏制朋友圈內此起彼伏的謠言,有些是新冒出派來的,而有些純粹是老調重彈,隔一段時間就出來嚇唬人。微信官方今天整理了9月份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並為大家逐一擊破。
  • 九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
    9月已經結束了在這個「多事之秋」的月份除了山竹颱風的「蒞臨」外不少老謠言帶著新謠言也來趁了一波熱鬧藉此,蘇蘇為大家整理出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快看看這裡有沒你中過招的~朋友圈十大謠言1關於加強微信群管理的通知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根據公安、網信辦通知要求
  • 盤點微信朋友圈九月"十大謠言" 哪些你中招了?
    原標題:「仰慕的人」就是個小遊戲,沒病毒   最近,一些新老謠言又開始傳播起來,「謠言過濾器微信公眾號」整理出九月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並為大家逐一擊破。   謠言   國慶期間日系車通行正常收費   欺騙指數: ★★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近日,網上一則關於國慶高速收費的傳言也在網絡上悄然擴散:國慶期間日系車上高速正常收費,有圖有真相。」
  • 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星巴克致癌上榜
    你是否在朋友圈看到過這類食品安全謠言呢?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其中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位居典型謠言前三位。《報告》從整體數據傳播情況、基本類型、基本特徵、人群畫像、懲處情況、典型案例點評等維度對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進行詳細分析;公布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和十大熱詞。
  • 這些健康謠言不可信(2)
    延伸閱讀:朋友圈的六大健康謠言  這是微信闢謠中心等發布的上半年朋友圈八大謠言。微信方面表示,用戶可能也常常在朋友圈看到親朋好友分享的各種生活健康小常識。但這些「常識」不都是那麼靠譜。這些謠言已列入微信闢謠中心。
  •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 星巴克致癌上榜
    央廣網北京6月26日消息(記者 申珅)「星巴克咖啡致癌、薯條治脫髮」在你的朋友圈,你是否看到過這類食品安全謠言呢?6月25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舉辦。
  • 朋友圈8月份十大謠言:蘋果輸入法涉及辱華?
    《朋友圈8月份十大謠言:蘋果輸入法涉及辱華?》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從副總裁到「朋友圈女王」,肖恩到底怎麼「玩」大的?而現在,進入微商圈的肖恩又多了幾重身份,她是諾亞國際創始人、中國新微商大學創業導師、新微商第一平臺《你的朋友圈值多少錢?揭秘朋友圈傳播背後的生意經當刷朋友圈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性動作,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發一條朋友圈可以有多大的商業價值?
  • 香港高校研發5分鐘鑑別食用油方法,偏離資料庫或是地溝油
    香港高校研發5分鐘鑑別食用油方法,偏離資料庫或是地溝油 中國新聞網 2015-06-29 16:28 來源:澎湃新聞
  • 9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人民日報》不讓用微波爐?
    真相:譚美登陸廣東消息純屬謠言。據中央氣象臺最新消息:9月27日,「潭美」對我國近海無影響。另據日本電視臺報導,預計第24號強颱風」潭美」將在9月29日左右逼近衝繩與奄美地區,有可能在30日至10月1日期間貫穿日本列島,需要引起高度注意。
  • 謠言止於智者 2020年8月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
    但過去的一個月,有的謠言還是過不去。近日,微信安全中心對外公布了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新冠疫苗開賣、微信群聊涉及色情內容群主將被處以行政拘留以及海霸王冷凍海鮮是日本核汙染海域產品等等,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 微信發布朋友圈十大謠言,棉花做肉鬆、塑料做大米讓人哭笑不得!
    近日,微信發布了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排行榜,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使用要付款、四個假和尚入室偷腎成為三個危害最大的謠言,讓人哭笑不得。自從網絡出現以來,謠言就是一個難以根治的「頑疾」。微信出現以後,朋友圈更是成為了各種謠言散播的溫床。
  • 微信發布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熱榜:棉花造肉鬆危害大
    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IT之家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有些謠言的迷惑性確實非常大,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播謠言之外,新型謠言有向視頻化發展的趨勢,危害更大。以下為朋友圈十大謠言主要內容以及危害指數,具體的謠言內容可以點擊原文了解,避免被騙被坑。
  •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趙文君)「味精緻癌」「吃柚子感染病毒會死」「茶葉有毒」這些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你信了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25日發布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公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和十大熱詞。
  • 9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發布「免費安裝報警器」居首
    10萬人舉報  「一家三口吃剩菜致癌」  9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發布  「免費安裝防盜報警器」居首  本報訊(記者孫穎)9月,佔據朋友圈的那些謠言中誰佔據了第一位?昨天,微信安全中心發布9月謠言TOP10,謠言的舉報處理總量達到1473066次,謠言內容大都是老瓶新酒換個新的「馬甲」重新發布。
  • 2018年十大食品安全謠言,「星巴克咖啡致癌」居首
    論壇同時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星巴克咖啡致癌、薯條治脫髮、草莓是最髒水果等被列為2018年十大典型謠言,「致癌、有毒、農殘」也入選最易造成謠言傳播的十大熱詞。 星巴克咖啡致癌居首 「一則謠言內容能登上國際財經(媒體)的報導,這是比較少見的。」
  •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 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出爐!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 轉眼2020進入倒數,可還沒等來新年,卻率先迎來了一波新的謠言:「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貧困人口人均月入9057元」、「新疆和田急需舊衣捐贈」……十一月朋友圈的這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微信朋友圈2月十大謠言:海綿八寶粥/漂浮汽車上榜
    社交網絡的快速發展讓消息傳播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速,但也成為網絡謠言的高發地。2月28日,微信官方公眾號「謠言過濾器」對外公布了2018年2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其中白酒加水不濁是假酒、八寶粥是海綿做的、甘南地區現「漂浮汽車」等謠言上榜。
  • 微信公布朋友圈11月十大謠言 包括「貧困人口人均月收入9057元」等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今天,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高中將被納入義務教育、中國新冠疫苗在菲律賓上市銷售以及貧困人口人均月收入9057元等。